俗語:「七蔥八蒜,九油十麥」,是什麼意思?你會種地嗎?

2020-12-25 老杜說俗語

導語:俗語:「七蔥八蒜,九油十麥」,是什麼意思?你會種地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七蔥八蒜,九油十麥」,這句俗語說的就是農作物的播種時間,這可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耕作經驗,是經過很多年總結出來的,意思是說,每年到了農曆7月份的時候,就是播種大蔥的時候。而到了農曆8月份的時候,就是播種大蒜的時候。油菜需要等到農曆9月份才能種,而每年播種麥子的時間是農曆10月份。為什麼要這樣種?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一看。

七蔥八蒜

我們先來說一說大蔥,大蔥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調味品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在古代,種蔥去確實有著時間限制的,之所以選擇陰曆7月份種植大蔥,是因為大蔥特別喜歡陰冷舒適的環境,溫度在15度到25之間最好。雖然大蔥什麼時候都可以長,但是這個時候種植的大蔥長得最旺,生長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不過並不是一定要在秋季的時候種,其實大蔥一年可以種植兩次,在長江流域分為春秋兩季,春季在清明節前後種,大概就是三到四月份種,六到七月份收。秋季是九到十月份種,到第二年的四到五月份收。

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蔥,蒜也是我們常用的調味料,正所謂「吃飯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說明了蒜的重要性,所以我們一般在做菜的時候都會享用大蒜熗鍋,可以對菜餚起到一個解腥去邪、增香提味的作用。不過很多人光會吃大蒜,卻不知道大蒜為什麼要選在農曆8月份種植。

其實是因為大蒜屬于越冬的作物,需要經過冬季一定的低溫時段,才能完成春化,然後正常抽薹(chōu tái)和長出蒜頭。所以如果是在其他比較溫暖的季節種植,那麼花芽和鱗芽遇到高溫和長日照條件,就不能正常分化,會產生不抽薹或者不完全抽薹的植株,也就是不長蒜頭。所以農民們經過長期的生活經驗發現最佳的種植大蒜的時間就是每年的農曆8月份。如果種植的過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長過旺而消耗養分,則可能再行春化,二次生長,第二年形成復瓣蒜,降低大蒜品質。如果種植過晚,則則會因為根系比較不發達,積累的養分也較少,抗寒力就會降低。很可能在越冬期間死亡,所以大蒜必須嚴格掌握播種期。

九油十麥

為什麼農曆9月份才種植油菜呢?實際上現在科學技術早就已經可以支持全年種植油菜了,不過在我國油菜一般是分兩個種植的情況,長江流域附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種植,也就是在9-11月份左右,這是屬於冬油菜。我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一般在在4月底左右種植,到了9月份就可以收穫,這是春油菜。所以這句俗語說的就是南方的冬油菜,這是因為油菜是一種比較喜涼的作物,最適宜的溫度範圍在4度到30度之間,農曆9月份的長江流域溫度剛好能控制在這個範圍,太早了天氣太熱,太晚了天氣太冷。北方種春油菜也是一樣的道理。

小麥我們也很熟悉,小麥更為春小麥和冬小麥,春小麥一般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種植,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而冬小麥一般是遼東、華北、長江流域種植,每年秋季10~11月播種,翌年5~6月成熟。之所以在10月份選擇種麥子,就可以在冬天都來之間長出麥苗,冬天的雪還可以給麥子保溫,又可以給麥子提供非常多的水分,到來年的5月份就可以收穫了。

小編有話說:其實關於種植經驗的俗語還有很多,就比如說「立夏前,好種棉」、「清明後,好種豆」、「處暑蕎麥白露菜」等農業諺語,就是說在立夏前種棉花,清明後種豆子、處暑種蕎麥,白露種菜,這些都是農民們多年的農事經驗總結出來的,都有著一定的道理。不僅是種植的季節有要求,如何種植也有俗語,比如說「犁田犁得深,黃土變成金,秧好半年禾,禾好穀子多」,「禾薅三次無毛毛,麥鋤三次無爪爪」,「冬耕深一寸,當得上層糞」,「蕎麥不用糞,只要三夜幹床困」等生產經驗。由此可見,古人的勞動智慧真的是無窮的,這些智慧用俗語的形式流傳下來,也還在指導著我們現代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明年是牛年,農村俗語「牛遇寡婦年,十人種地九人閒」是啥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民的耕作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遇寡婦年,十人種地九人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臘月是農曆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全年最冷的一個月,在農村有「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說法,雖然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卻足以說明臘月的天氣寒冷程度。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的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臘月遇三白,豬狗都吃麥:俗語中的三白並不是指某三種白色的東西,而是指雪花,三在這裡是泛指,並不是說下三次雪。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前段時間,筆者老家這邊正月中旬,大冬天的有一天打雷了,村裡就有老人說,正月份打雷不是一個好現象,還說了這樣一句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這是什麼意思呢?打雷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尤其是夏季,遇到暴雨天氣,往往就是雷電交加、雷鳴電閃的。但是,在北方冬季,包括正月份,極少會出現打雷的現象。
  • 俗語:青皮蘿蔔紫皮蒜,仰臉婆子低頭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俗語:青皮蘿蔔紫皮蒜,仰臉婆子低頭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的農村俗語非常的有意思,不僅簡單精煉還十分具有代表性。阿寧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非常有意思。這句俗語就是:青皮蘿蔔、紫皮蒜、仰臉婆子、低頭漢。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這麼說?
  • 俗語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含義?有道理嗎?一文讀懂
    姜、蒜、蔥、花椒,被人們稱為「調味四君子」,不僅能調味,而且能殺菌去黴,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有一句關於姜和蒜的俗話「魚不蒜,羊不姜」,很多人對此很不解。那麼,「魚不蒜,羊不姜」到底有什麼含義呢?魚不蒜「魚不蒜」的意思,就是說做魚不要放大蒜。很多人喜歡吃魚,而且喜歡採用清蒸的做法來做魚,因為清蒸魚可以做出魚最原本的鮮味,而且非常健康。不過,在清蒸魚的時候,都需要放上一些大蒜。這是為什麼呢?
  • 臘月遇三白,豬狗也吃麥,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含義呢?
    為了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首先要搞清楚「三白」的含義。「白」在這裡的意思是「大雪」,冬天只要下一場大雪,那麼到處都是白雪。三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一個虛數,也就是幾個虛數的意思。這個句子的字面意思是,臘月如果能下幾場大雪,那麼豬狗也能吃到小麥。也許在我們的觀念中,如果冬天下大雪,那麼農作物就會凍死。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假如臘月裡有雪,不僅可以澆灌土地,而且可以滋潤大地。
  • 農村俗語『青皮蘿蔔紫皮蒜,仰臉婆子低頭漢』,啥意思?
    在農村有一種文化叫俗語,大人孩子都能說上幾句,無論符不符合語境,都無傷大雅,大家聽的習慣了,感覺很正常,這些俗語比較詼諧有趣,比如這句『青皮蘿蔔紫皮蒜,仰臉婆子低頭漢』,這是什麼意思呢?蒜也是農村常見的蔬菜,人們對它更青睞有加,小飯館、大酒樓,都有它們的身影,這蒜頭的鱗皮分為白色及紫色,尤以紫色大蒜辣味十足,吃起來特別辣心,這裡也是比喻農村一些地頭蛇,做事狠毒,普通農民惹不起的人。
  • 民諺:白露種蔥,寒露種蒜,白露三候有何寓意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俗話說:白露割穀子,霜降摘柿子。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二、白露種蔥,寒露種蒜,白露蔥什麼時候種以白露為名的白露蔥什麼時候種,是在白露種嗎?
  • 七月蔥,八月蒜,小苗長在陽臺上
    農諺:七月蔥,八月蒜。久居城市中,多數人已不大清楚這些。兒子小時候到公園玩,總是指著花花草草,不停地咿呀咿呀衝我喊。一開始,不解其意。通過我說,他點頭或搖頭來判斷,才知道小傢伙的意思是,想把那些都搬回家去。好幾次,給他撿些落葉串著拎回家,都是興高採烈地給栽到陽臺花盆裡去。或許在孩子天真無邪的心靈中,那些樹葉就是種子,能長出公園裡那大片奼紫嫣紅的花花草草吧!
  • 農村俗語:紅皮蘿蔔紫皮蒜,仰臉老婆低頭漢,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要說農村的俗語,現在年輕人知道的都少了,但是老年人卻沒有忘記,這是祖先留給後代最寶貴的財富。下面這兩句俗語,知道的農民,年齡一般都比較大了,你聽說過嗎?你知道這兩句俗語背後是啥意思嗎?①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有人解釋「丈夫」,說一丈之內才是夫。
  • 農村這句話「娘娘蔥、獨頭蒜、仰臉女、低頭漢」指的是什麼呢?
    在農村有很多俗語,很有道理,那你知道在農村有很多詞也很有意思嗎?接下來小編想和大家分享四個詞,那就是「娘娘蔥、獨頭蒜、仰臉女、低頭漢」了。首先,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會吃到蔥或者蒜吧,而且這都是用來炒菜用的,讓我們吃的飯菜更加的美味,口感也是不錯的,有點帶刺激性的感覺,而這個娘娘蔥指的就是蔥的尾巴上長出花兒的蔥,這種蔥特別的辣呀。
  • 農村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宴席的講究你了解嗎?
    農村俗語:壽席食九,婚宴吃八,喪飯品七,宴席的講究你了解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除了生活用度方面,最明顯的就應該是飲食方面。過去人們吃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現在人們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健康。
  • 古代「娶妻不娶活人妻,種地莫種河灘地」,是什麼意思?為什麼?
    「娶妻不娶活人妻,種地莫種河灘地」,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俗語諺語,是運用帶經驗式的比興手法說理,目的以俗語勸告警誡世人。「活人妻」的意思在古代是說離了婚的妻子,還有另一層的意思是指被休了的妻子。因為前夫還活著,所以叫「活人妻」。因為古時代,女人是沒有權力離婚的!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說的是啥意思?老話說的在理嗎?
    在農村,聽到最多的莫過於是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語老話。而一些流傳甚久的俗語,更是被大家戲稱為「十句俗語九句真「。但其實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的改變,很多俗語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只能在閒暇之餘被大家津津樂道。
  • 葉如蔥,根如蒜,名蔥非蔥,叫蒜非蒜,通陽散結,行腸氣、定喘咳
    其中就有一種植物,它像蔥又像蒜,葉如蔥、根如蒜,叫蔥又叫蒜,卻是非蔥非蒜,作為中藥用之可以通胸陽而散結、行腸胃之氣、定喘咳、化脂。這種中藥就是薤白,是植物薤白或者小根蒜的地下植物根莖,因為它的葉片像蔥葉一樣,所以有些地方稱之為「火蔥」,又因為它的根想蒜,所以有些地方叫他野蒜、小獨蒜、小蒜、宅蒜等。因為薤白很常見,所以簡單說一下怎麼採集,如果是長江以北,一般是春天採為佳,如果是長江以南,那麼夏季採收好一點。
  • 農村說的「九九天」到底是什麼意思?這裡面有寓意,你知道嗎?
    農村有很多關於天氣變化的小俗語,比如「螞蟻搬家會下雨」、「天上鉤鉤雲,地下雨水淋」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話。那關於冬季裡的「九九天」你都知道它的意思嗎?都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一九二九:怎麼算一九是什麼時候開始?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什麼意思?那些忌諱可信嗎?
    在古時出現一種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句,平常說起來也較為押韻,大家稱呼它為俗語。俗語是古人對人生經驗的簡短概括,精闢簡短有趣,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環境轉變許多俗語在今人眼中都有一些摸不清其中的含義,在農村依然多見,實際上俗語話糙理不糙,十分能體現老祖宗的智慧所在,現在要講的便是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