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片藥的劑量超過我一頓該吃的劑量,該怎麼吃?——掰開了吃唄。
如果藥片太大了吞不進去,該怎麼吃?——磨碎了吃唄。
但是小編也是最近才知道,藥名是XX控釋片、XX緩釋片、xx腸溶片藥,掰著吃容易出大問題!
緩釋片、控釋片,就是慢慢釋放的藥片兒,這種藥的外面穿著一層外衣(控釋衣膜),透過這層膜,藥物能夠勻速地釋放進血液,保持一定的濃度。如果咱們把它直接掰開或者磨碎了,就像是水餃失去了皮,裡面的餡會囫圇個的被禿嚕出來,就是說本該慢慢出現的藥物譁的一下全放出來了。
好多控釋片都是心血管類藥物,比如降血壓的硝苯地平控釋片,藥量超標很容易引起血壓驟降、心動過速,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藥片上面的刻線,有的是為了劃分劑量,有的是為了方便吞咽,但只要你吃的是「緩釋片」「控釋片」,有啥也別掰。
藥物做成腸溶片是因為:
①藥物對胃黏膜有刺激性,會傷胃;
②在胃裡,藥會受胃酸、酶的影響而失效,為了保證它們能安全到達小腸,沒有太多的耗損,必須包裹腸溶衣。
所以被做成腸溶片的藥最好不要在胃裡被分解,如果把腸溶片掰開或者磨碎吃、失去了保護層,不止會讓藥物失效,還可能會傷胃。
有些藥是因為口感不好、容易揮發、嗆進氣管才做成膠囊;有些藥物是因為容易被唾液、胃酸分解,或者對胃有刺激性才做成膠囊。
去掉膠囊殼只吃粉末,不止會浪費掉粘附在膠囊殼上的藥物,還可能會嗆到自己,或者讓藥物失效、刺激胃黏膜。
如果醫生開了每頓吃半片兒這種特殊劑量,最好問清楚這種藥能不能掰開吃,該咋吃。
【審稿專家】
黃興福大夫是南方醫院的主治醫生,博士,擔任中華醫學會心衰學組青年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高血壓委員會委員。
哪些問題可以問黃興福大夫
心律失常、心衰、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臟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看看其他患者的問答)
關注好大夫在線的四大理由:
每篇內容都有知名三甲醫院大夫審核,放心!
編輯是醫學出身,把難懂的內容變通俗,省心!
期期圖文並茂,語言幽默,看起來開心!
更有18萬名權威專家為您在線答疑,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