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還是天真?基辛格剖析:美國為何堅信自己是人類文明的燈塔?

2020-12-22 騰訊網

一個人的絕對自由是瘋狂,一個國家的絕對自由是混亂。——羅曼 羅蘭

論及自由國度,對於多數人而言下意識想到的自然是美國無疑。無論國家抑或者個人,美國所謂的自由是其它多數國家所不具備的。但不可否認美國能夠屹立於國際之巔,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他們所崇尚的自由功不可沒。

可美國現如今國際影響力趨於沒落、內部矛盾日漸明顯,亦是所謂自由在從中作梗。但是美國人往往只能夠看到自由有利的一面,卻對弊端熟視無睹,其中便可窺見美國人的盲目性。狂妄還是天真?基辛格剖析:美國為何堅信自己是人類文明的燈塔?

一、基辛格眼中美國的兩大寶藏

在多數國家或個人的印象當中,美國人整體呈現著一種自以為是的傲慢態度,並且堅信美國乃是人類文明的燈塔,其它所有非美國文明都是落後的,非美國人代表著未開化的野蠻人。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彰顯在任何領域,包括美國的政治、外交、軍事行動等方面。

他們似乎認定自己幹涉其它國家內政又或者侵略其它國家的領土是將自身的文明傳播到另一片土地,令對方能夠獲得更為先進的文明,擺脫以往的貧瘠。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則是他們認定這是對方所需要的,甚至覺得自己乃是「上帝的使者」,在這些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而且對方也樂於接受「幫助」,即便現在不願意未來也總會感謝美國。

正是這樣的心理催動之下,方才形成了美國「人類文明」的燈塔,四處傳播「光和熱」。那麼為何美國如此狂妄自大的自我認定,這種自信心又是從何而來?首先自然與美國近年來超級大國的身份有關。

而其次通過基辛格《世界秩序》一書之中,他認為美國的文明源自於歐洲,並且從歐洲帶來了兩種最為寶貴的東西,自由觀念以及新教精神。這兩種潛在的物質令美國人獲得了一種理想主義,並且也讓上帝介入到了美國人的生活之中。

那麼基辛格眼中的兩大寶藏,美國的狂妄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必要關聯呢?一切還要從美國歷史說起。

二、《五月花號公約》

1587年,117個英國人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此後17世紀初,英國開始陸陸續續向北美移民。

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包括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艱難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此後經由歷史演進,英國陸陸續續在美國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也就是後來美國獨立之時的十三個州。

公元1620年前後,一條小船悄然離開英國港口,駛向位於大洋彼岸的北美新大陸。實際上,這一行程充滿了不確定性,許多老水手懷疑他們能否順利抵達彼岸,因為此時並不是航海的好季節,這條船又是條小船。

但他們必須馬上揚帆啟程,因為他們中間除了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之外,還有著因為種種原因必須馬上離開英國的人們,包括破產者、流浪者等等。

小船上一共有102個人,他們用了65天時間以及一個人的生命為代價,終於看見了那道夢寐以求的海岸線,然而小船卻緩緩停了下來。他們將在北美建立起殖民地,那麼未來又如何管理這個殖民地呢?又通過哪種方式來掌控權利?

因此《五月花號公約》在這座小船上應運而生,其中的內容為: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各位國王的榮耀,以及基督教的進步,我們在此籤名的人揚帆出海,即將在這塊土地上開拓我們的家園。

我們在上帝面前莊嚴籤約,自願結為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夠順利進行、維持和發展,亦為將來能夠隨時制定和實施有益於本殖民地總體利益的一應公正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等,吾等全體保證遵守與服從。

《五月花號公約》的核心便在上述之中,而這些內容亦是透露出了許多的重要信息。首先便在於「為了上帝的榮耀」這些人之中不乏遭受迫害的新教徒,而這些人便是基辛格所謂「新教教義」的直接攜帶者。

通過上述公約便可窺見對於美國未來的影響,畢竟後來美國獨立之後的《獨立宣言》亦是以此為基礎衍生而來,包括現如今的美國依舊是以這種觀念而存在的。

不過後來應當便已去除了前文之中「為了國王的榮譽」因為這一批人分別來自大不列顛、法蘭西、愛爾蘭等多個國家,而此時他們實質上並無能力從中獨立而出,直到後來不滿壓迫方才憤而起身。

那麼綜上所述從《五月花號公約》便可窺見,這一批人帶著新教教義,自以為背負著上帝的使命,來到北美建立新的國度,並且今後將堅持這一原則。

由此便可一定程度看到為何美國人如此狂妄,因為最初的美國人理念便是為了上帝的榮譽而開闢殖民地的,近代以來美國掠奪土地的行為或許在他們自己看來,也是為了上帝的榮譽。

那麼美國為何要稱之為「為了上帝」?其中原因依舊在於「新教教義」當中,而美國資本主義便是由此衍生而來,同樣美國後來能夠走向富強亦在於此。

三、新教教義與美國資本主義

新教教義又稱為清教主義,上述清教徒便是將這些理念帶到北美,留給後來美國的人。而在清教主義當中,首先則是提出了反對宗教壟斷、人人皆可直接祭祀上帝。也就是說,希望杜絕以往貴族對於宗教權利的壟斷,將之分散給所有人。

那麼從中,便不難窺見出為何這些清教徒被逼無奈踏上了流亡之路,並且也為後來美國的民主制度埋下了伏筆。與此同時,清教主義對於資本主義最大的好處便在於承認了資本的無害。如果沒有這一點,那麼也就不會有資本主義的誕生,更不會有美國後來的強大。

放眼其它諸多宗教,關於資本或金錢普遍稱之為萬惡之源,為何?便在於古代統治者用以麻痺人民,令人民甘於貧苦而不會產生反抗之心。在我國古代佛教又或儒家思想便是如此。

但是清教教義卻是承認了資本並非罪惡,反而是善行。在其中,他們將世間所有的資本皆認定為屬於上帝,而作為人則是為了上帝去管理這些財物,並且有義務將這些財富逐漸擴大增值。

而且清教教義對於職業方面同樣有著相關理念,職業便是天職,也就是是上帝安排下來的任務,這是職業的最初定義。

因此在清教徒的理解當中,職業乃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召喚、使喚、命令、安排的任務,完成這個任務,既是身為個體與生俱來的職責和義務,也是在感謝神的恩召。

而對於那些逃亡的清教徒來說,上帝在召喚清教徒開拓北美的疆土,他們把在美國國度上的創業視為天職。因此,在美國清教徒的眼中,做好自己的職業令自身的財富增值便是替上帝做事情,同時也會受到上帝的恩惠與祝福。

所以他們看來自己的許多行為都是「替天行道」。而侵佔其他國家的疆土,將之並為自身的一部分,也是為了「上帝榮光的傳播」乃是自己身為「天使」的職責。

四、美國人眼中的自由

經由上述不難看出美國實質上宗教氣息是非常濃厚的,之所以認為自己是「人類文明的燈塔」便在於自身所背負的「上帝使命」。與此同時基辛格所謂從歐洲獲得的另一重寶藏,自由精神,亦促就了美國在其他國家眼中的狂妄自大。

美國的自由精神從何而來?依舊在於彼時那些遠渡重洋的人身上。無論是清教徒又或者其他離開原有生活地,去北美開闢殖民地的人,通常都是面對壓力剝削無從反抗,遭到迫害的人。因此,對於自由乃是他們一致的訴求,所以後來才有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發生。

那麼美國人所崇尚的自由究竟是什麼呢?自由並沒有固定的概念,隨著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自由。一如最初美國人所爭取的自由是男人的自由,直到後來女性才爭取到了屬於自己的自由。

又或者彼時美國能夠發家致富的一大原因在於自由貿易,而現如今卻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對其他國家施行退群操作、對鄰國築墻封鎖等。從本質上來看,符合上述之中一切行為為了美國利益的基本綱領。

而這些本質上皆在美國的自由範疇之內。換言之放在美國內部如今的種族矛盾,本質上也是因為自由觀念而僵持不下。所以美國的自由實質上是一柄雙刃劍,圍繞著自由引發的矛盾將會不斷衍生。

自由也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放縱,之所以美國人現在依舊能夠有著基本的道德觀便在於上述一切為了上帝這一層束縛。但又有許多東西並不在宗教觀念的範疇內,就像是美國人的狂妄自大。

在他們看來,其他國家依舊處於少數人剝削多數人的過程當中,而這一過程是他們幾百年前所處的時代。放在個人身上,美國人擁有著其它國家所不具備的自由。因此,這份自由成為了他們眼中與其他國家本質上的區別,而擁有這份自由的美國文明自然就是人類文明的燈塔。

五、美國的自身實力

當然,如果僅僅如此並不足以支撐起美國人的狂妄,除卻新教教義以及自由觀念產生的影響之外,另有多重原因共同鑄就了美國人自比為「文明燈塔」的狂妄,而美國現如今的強大實力便是其中的一大原因所在。首先美國的強大可以通過過程以及結果兩方面去看待。

上述之中,美國最初的組成部分只是一些包括清教徒在內的流亡者,他們憑藉著清教教義、自由訴求以及建立民族體制的憧憬,踏上了北美這片土地上,並且統治了當地人建立了殖民地。

似這般的殖民地一共有13個,也就是後來獨立戰爭發生之時的美國13個州,後來為了反抗英國的剝削,獨立戰爭爆發,美國徹底的成為了獨立國家。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的信心又或者對於上述理念的認可是一個不斷疊加的過程,因為他們確確實實在這裡紮根生存並且建立了強大的國度,由此對於「上帝使者」的身份,他們經過逐步加深更加的對此確信無疑。

包括後來的戰爭之中美國方面悶聲發大財,他們只考慮美國自身的利益,並且與其它國家並無根本性的宿怨,所以戰爭前期並沒有更大程度的被戰爭波及,反而從中一定程度受惠,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直後來二戰結束之後,美國通過這一時期的發展與積累一躍成為了超級大國,方才開始逐步活躍在世界之中。

彼時的世界格局雖然是美蘇對峙,但實質上美國相較於蘇聯是要強上一線的,包括蘇聯內部的重重矛盾,美國方面因為多重原因所產生的共同作用彌補了漏洞。蘇聯僅僅具備軍事上與美國抗衡的資本,而其他方面尤其是在經濟領域有著懸殊差距。

後來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了唯一的超級大國,當其他國家忙著現代工業化的同時,美國已經實現了現代經濟化,能夠通過金融來主導全球的發展。

上述一系列之中,無疑凸顯了美國一路上的順風順水,並且二戰之後一直維持著霸主地位。其間無論過程又或者結果,都會讓美國人更加確信自身文明的先進性,由此方才自比為「人類文明的燈塔」。

那麼綜上所述,美國人的狂妄是種種原因共同匯聚的結果,但是稱之為「人類文明的燈塔」顯然是不科學的。文明絕非一朝一夕又或一個時代的領先地位,而是經由歷史無數年演進之後的渾厚沉澱。

從文明上來看,美國文明依舊在西方文明的整體範疇之內,而中國文明卻是能夠直接與西方文明分庭抗禮的存在,且歷史之中多數時期中國處於領先地位。直到西方文明文藝復興,科學誕生之後中國文明才趨於沒落。

但絕非整體的比不過西方文明,而是在一些理念上的超越,導致了實力上拉開了差距。如果摒棄歷史放眼未來,現如今的美國處於衰落之勢,自然不能夠成為「文明燈塔」。

當然如果是站在引領世界發展的角度來看,美國毫無疑問曾在一段時間內引領著世界潮流的發展。其中一如中國古代引領周邊日本、韓國發展的概念相同。

站在不同的角度有著不同的結果,因此糾結於美國是否是名副其實的文明燈塔並無必要,但經由上述旁人的看法對於美國而言顯然是不在乎的,在他們看來自己就是毋庸置疑的燈塔。從現如今美國總統處理問題的態度以及美國人民的支持便可窺見一二。

相關焦點

  • 基辛格: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中美建交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1年基辛格發表著作《論中國》,講述了他與中國親密接觸的幾十年,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重大外交事件等。基辛格在紀錄片《冷戰風雲錄》說到,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這句話很有意思,因為事實上的確如此!
  • 人類文明或源於史前文明的意識轉移
    如果地球上幾億年前就有了文明的足跡,那麼人類就不可能由幾百年前的類人猿進化過來。如果幾萬年前人類就已經掌握了高超的科技手段,那麼幾千年前在叢林裡茹毛飲血過著原始生活的又是誰?而更加詭異的是,審查這些史前文明留下的物品,我們驀然發現當代人類文明與它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人類這幾千年的文明成就,似乎只是在重演史前文明的輝煌。
  • 超越人類千年的瑪雅文明,為何突然滅絕?
    瑪雅文明是獨立於四大文明以外的一極,儘管偏安一隅,但它的燦爛猶如夜空中一朵爆開的煙花,輝煌之後突然歸於寧靜,留下了大量讓現代人目瞪口呆的曆法、建築與文化遺蹟!一直到現在,研究瑪雅文明為何會突然消失,仍然歐美各大學熱門的專業!
  • 身中八槍後,自比「人類燈塔」的美國也正在支離破碎
    世界上絕對沒有比美國還要黑暗的「人類燈塔」了,它簡直烏漆嘛黑。 到底是有多麼惡毒,多麼決絕,才讓喬治亞能反向拿起這麼長一支槍抵著自己胸口,連開八槍? 這是自己把自己槍斃五分鐘的節奏啊。
  • 美國失敗中國遭殃?基辛格發出警告,是諄諄告誡還是露骨威脅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傳達出一個重要信息,如果美國失敗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誰也別想好過。疫情、失業、經濟危機、暴亂成為了美國今年大熱的關鍵詞,不少悲觀主義者開始對美國的未來擔憂,甚至有很多精英對美國的前途發展感到焦慮,其中就包括美國最偉大的國務卿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在最近的一次發言中,基辛格表示「如果美國失敗了,對誰都不好過,尤其是中國。」這一番話讓除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都感到很不爽。美國失敗將引起「蝴蝶效應」?
  • 麥可·赫什:基辛格還能再次「拯救」美國嗎?
    巴裡·葛溫(Barry Gewen)在其精闢的新知識分子史《悲劇的必然性》關於基辛格的章節中這樣寫道,你可以恨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也可以認為他是惡魔,但是唯獨不能忽略他,尤其是現在。事實上,我們不僅不能忽視這位在今年5月份度過自己的97歲生日的老政治家,而且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他。
  • 世界第一座燈塔建於何時?無數燈塔又因何「消失」?這本《燈塔之書...
    長久以來,遍布於世界各地懸崖、島嶼、礁石上的燈塔,被冠以「孤獨」「光明」「神秘」等諸多標籤,總是令人不免充滿好奇與嚮往。而每一座燈塔,都可以說是一部不應被忽視的歷史。世界第一座燈塔建於何時?為何燈塔照明技術屢陷瓶頸?令人談之色變的埃迪斯通礁石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 從哈佛大學到白宮:「大國師」基辛格是如何開始自己政治生涯的?
    基辛格是一位有著猶太血統的德國人,但是基辛格的德語說得並不算好,這在希特勒上臺,德意志第三帝國建立之後顯然是致命的危險,所以基辛格的一家跑到了美國,基辛格也順理成章地到美國讀了大學,他的成績非常不錯,一直讀到了哈佛哲學系的博士,然後就留校成為了一名教授,在哈佛大學教書育人。
  • 《燈塔之書》出版 是國內首部介紹燈塔歷史之作
    《燈塔之書》是國內首部全面介紹燈塔歷史之作,書中全面收錄了100餘座世界著名燈塔鮮為人知的真實歷史紀事,佐以400餘幅從未公開的設計手稿與照片,對燈塔經久不衰的魅力進行了專業而有趣的全新解讀。長久以來,遍布於世界各地懸崖、島嶼、礁石上的燈塔,被冠以「孤獨」「光明」「神秘」等諸多標籤,總是令人不免充滿好奇與嚮往。而每一座燈塔,都可以說是一部不應被忽視的歷史。
  • 基辛格給美國下任總統一個警告!李顯龍、方星海、李開復等發聲
    基辛格警告美國下任總統現年97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16日在彭博新經濟論壇上呼籲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應迅速採取行動恢復美中溝通渠道,他警告說,否則「世界將陷入一場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因為現在的技術比當時的技術更難以控制」。
  • 如何看待美國未來?97歲基辛格喊話拜登,還談到了中美關係
    川普的大兒子小唐納德、二兒子埃裡克仍力挺自己的父親,呼籲他繼續「戰鬥」下去。  另外,大部分共和黨高層也和川普站在「統一戰線」——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拒絕承認拜登當選總統,並稱川普有權對選舉結果提出質疑;負責新舊總統交接的美國總務署署長,也拒絕在「允許過渡」信函上簽字。
  • 超深刻解釋:文明衝突的階級鬥爭實質+為何說他是人類最偉大的正義英雄?
    :《超深刻解釋:為何說毛主席是人類最偉大的正義英雄?》      20世紀下半葉世界範圍內宗教的復興,特別是宗教原教旨主義的復興,美國起了重要作用。這個問題在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的《美國道德危機》和喬治·索羅斯的《美國的霸權泡沫》中有所揭露,但是他們都是美國要人,話說得相對含蓄。對此揭露最徹底的是俄羅斯學者瓦西裡·列昂尼多維奇·彼得羅夫的著作《俄羅斯地緣政治:復興還是滅亡》一書(以上都有中譯本)。
  • 美國大選風波不斷,川普終於承認一事實,97歲基辛格有言在先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大選頗受世界關注,在各種拉鋸戰中,主流媒體已經公開報導拜登以290張選舉人票,超過川普擔任美國總統。即便在選舉之後,一直忙著訴訟,不願意承認這一結果。但是,就在前不久川普在一次公開講話中鬆動了口風,承認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其實對於這一結果,97歲的基辛格早就有言在先。
  • 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美國和誰開戰的可能性最大,基辛格給出答覆
    國內疫情越嚴重,美國就越瘋狂,而且它的瘋狂不止是針對某一國家,而是「遍地開花」,中國、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都深受其苦。與這麼多國家矛盾重重,要是戰爭爆發,美國和誰開戰的可能性最大?基辛格提出一個觀點,他認為俄羅斯最有可能,如果戰爭爆發,美國必須首先擊敗俄羅斯才行。為何這麼說呢? 基辛格第一,美俄矛盾不斷升級。前兩天美軍P-8A巡邏機逼近敘利亞,結果遭到俄軍兩架蘇35「夾擊」,看起來都快撞上了,飛行員都能互相招手示意了。
  • 傅瑩對話基辛格:中美最大分歧點究竟是什麼?
    您不能想像,僅僅是20年前中國還是多麼貧窮,我還記得那些年自己家裡每個月發工資之前五六天的窘迫。現在的年青人雖然條件好於過去,但是在就業的起步階段也是很艱辛的。所以,要普通人廣泛地建立起國際意識、培養起分享和分擔的能力,這個需要時間。當然中國已經開始有國際利益的觀念,而且是非排他性的。
  • 基辛格走後,美國鷹派上任,對華態度只會更強硬
    知華派基辛格的轉變和離任基辛格也是一位知名的「知華派」——他非常懂中國。近年,他出版了《論中國》一書,講述了許多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不少中國人看了都對這位來自美國的「知華派「表示佩服因此基辛格作為一個「知華派「,並且也長期從事處理中美關係問題的工作上,因此已經已達高齡,仍出任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的顧問,畢竟中美關係對於中美兩國甚至乃至全世界局勢來說,已經至關重要了。
  • 世界著名燈塔的歷史故事,都在這本《燈塔之書》
    為何燈塔的照明技術屢陷瓶頸?無數燈塔又為何在同時集體「消失」?這些問題,都能在中國畫報出版社的新書《燈塔之書》中找到答案。 《燈塔之書》是英國歷史學家R.G.格蘭特的最新力作,也是國內首次引進的全面介紹燈塔歷史的作品,書中獨家收錄了100餘座世界著名燈塔鮮為人知的歷史檔案資料。
  • 川普趕走老江湖基辛格,五角大樓智庫首腦換上對華鷹派白邦瑞
    上個月9日,川普突然宣布開除國防部長埃斯珀,開始對那些與自己不和的政府官員"動刀",這也預示著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將面臨著重量級的人員重組。川普最終還是開除了基辛格很快,在26日,川普開始對隸屬於五角大樓的國防政策委員會,進行了"大清洗",直接解僱了美國政壇超重量級的人物——97歲高齡的前國務卿基辛格,
  • 人類為何飛不出太陽系?疑是外星文明的囚禁,宇宙實驗室給出答案
    人類為何飛不出太陽系?疑是外星文明的囚禁,宇宙實驗室論了解一下。 縱觀人類發展史,9世紀的工業革命被認為是近代人類文明的開端,20世紀對人類文明來說絕對是極為重要的一個世紀
  • 品鑑 《2001:太空漫遊》——人類文明的預言詩
    上世紀60年代,世界擺脫了兩次世界大戰的陰雲,工業和科技飛速發展,人類徵服太空拉開輝煌的序幕。而在旋即張起的冷戰鐵幕遮蔽下,這種科技競爭又充滿了火藥味。《2001:太空漫遊》即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偉大作品。影片中美蘇兩國科學家與太空人共事的情節,寄寓了作者對時局的看法或者說美好願望——太空競賽的雙方攜手合作,才能實現人類文明的飛躍,從地球走向宇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