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佛大學到白宮:「大國師」基辛格是如何開始自己政治生涯的?

2020-12-24 趣觀歷史

引言

「在過去的2000年歲月當中,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榮、最強大、最先進的國家,以至於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都把「世界第一」、「最好的」這樣的情況看成是理所當然,他們總是在反覆提及一個詞彙,叫做「復興」,也就是他們要回到原來的位置上。(亨利·基辛格)」

01.

在美國的權力走廊中,除了總統之外,還有一個位置風頭最盛,能夠吸引的目光最多,好像就是覆蓋在美國最高權力之上最華美的一件長袍,這個位置就是國務卿。這個位置上來來往往太多的風雲人物,對於我們中國人民來說最為熟悉的無疑就是那個名字,亨利·基辛格。

▲基辛格與毛主席舊照

關於基辛格,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對他的一個身份耳熟能詳,那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能夠得到這個標籤的人不多,基辛格就是得到的人中最有代表性的那個,這個詞彙好像是從基辛格與我們扯上關係的第一刻起就像是一條紅繩拴在了這個猶太血統的美國國務卿身上。關於基辛格,他在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中有一些類似於司徒雷登這樣的名字,如雷貫耳,可是卻不知道他的底細是什麼,很少有人能夠說出個一二三。那麼這個名字對於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呢?這個現在已經是97歲的老人(前些天剛剛被川普政府解職)的一生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周恩來與基辛格舊照

基辛格與我國的聯繫不可謂不深,基辛格的出身如何?是如何走上了世界歷史的舞臺的呢?如果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了解一下西方世界整個話語體系的構成情況。整個西方世界,也就是實行西方議會制度的國家的話語體系基本上是由三個部分所組成。第一部分就是政客,政客的任務就是把主張公開化,也就是挑動起社會輿論場的節奏,是話題的發起者。第二部分便是學者,在西方世界裡,學者是主導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他來為這個國家的未來發展提出自己的規劃。而最後的第三部分就是媒體,西方世界的媒體和政客是一體兩面的,對內挑起話題,吸引輿論,對外形成一種輿論聲浪,像狼群一樣對對手展開圍獵

在開啟自己的白宮生涯之前,基辛格屬於這三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脫胎於學者圈子。基辛格是一位有著猶太血統的德國人,但是基辛格的德語說得並不算好,這在希特勒上臺,德意志第三帝國建立之後顯然是致命的危險,所以基辛格的一家跑到了美國,基辛格也順理成章地到美國讀了大學,他的成績非常不錯,一直讀到了哈佛哲學系的博士,然後就留校成為了一名教授,在哈佛大學教書育人。

▲基辛格舊照

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歷史事實是,基辛格在哈佛大學的畢業論文的長度創造了歷史,至今在哈佛大學,人們把那些篇幅過長的論文都稱之為「基辛格長度」,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基辛格的確是滿腹經綸,學識過人。

▲哈佛大學

基辛格在自己的哈佛生涯裡收穫不小,他在一次陰差陽錯的機會裡淘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這第一桶金可比掙到一筆錢來得高級得多,基辛格在哈佛大學這個世界上最高的平臺上結識了一大批日後在美國乃至世界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比如說在日後成為卡特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的布熱津斯基,雖然兩個人對於國際地緣政治的看法不同,基辛格一直奉行著理性的古典外交原則,而布熱津斯基就要進攻性強一些,他一直奉行的是「帝國」戰略,把使美國成為世界體系霸權作為第一戰略目標。和如此多的人才保持關係,成為了基辛格在之後人生中消息一直靈通的根本保證,有了第一手信息,還用發愁賺錢的事情嗎

▲布熱津斯基舊照

基辛格的前半生基本上都在學校裡忙活學術,不過基辛格的內心卻一直對於外界的冷戰抱有一個火熱的態度,希望自己可以把自己學識運用到政治上,基辛格的文筆不錯,產量也很驚人,經常寫一些討論時政問題的文章,而且經常在廣播上露面,在當時也算是一位學術明星了,很快,因為對於時政新聞的獨特見解和深刻認識,基辛格的才華很快就被發現了,美國的資本權貴們是不會遺漏下這樣的人才的。

02.

基辛格的運氣非常好,他搭上的第一輛人生快車就是一輛超豪華跑車,那就是洛克菲勒家族,基辛格和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五代繼承人納爾遜·洛克菲勒扯上了關係,這無疑是基辛格人生的大轉折點。納爾遜·一直有一顆從政的心,希望自己可以先競選州長,然後登上總統的大位,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單純靠自己也資金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大批可以出謀劃策的知識型人才,於是他便看中了基辛格,讓基辛格成為了自己的選舉顧問

▲老洛克菲勒舊照

雖然納爾遜·洛克菲勒最終也沒有能夠如願以償當上總統,可是命運有的時候就是如此奇妙,一直給他出謀劃策的基辛格卻當上了總統顧問。因為基辛格在擔任納爾遜·洛克菲勒的顧問期間,表現得非常亮眼,而且在這個期間,基辛格也是著作頗豐,不管是鎂光燈還是學術,基辛格都玩兒得很好,剛剛當選總統的甘迺迪立刻就把自己對手的謀士攬入了自己的帳下,基辛格也從這個時候開始,開啟了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白宮生涯。

▲基辛格舊照

現在大家腦海中關於甘迺迪的印象無非就是兩件事,第一件是在「古巴飛彈危機」期間和甘迺迪和赫魯雪夫之間的你來我往,第二件就是甘迺迪在那輛林肯車上的慘烈謝幕。其實甘迺迪之所以能夠成為美國歷史上的一位傳奇總統,絕不單單因為這兩件事情。甘迺迪雖然面容俊朗,氣質良好,可是也絕不是一個「花瓶」,甘迺迪心裡一直都有一個小算盤,甘迺迪看出了美國政治的矛盾所在。

▲甘迺迪舊照

「美國變成了一個「四權分立」的國家。(約翰·甘迺迪))」

我們都知道,美國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也是美國總是自我標榜的「金字招牌」之一就是「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法院、國會和政府三權互相制衡,三方都保持獨立,可是甘迺迪的為什麼會說出美國其實是「四權分立」這樣的話呢?就是因為甘迺迪是總統,他是真正需要去做事的人,他對於權力運行理解的也最深,在美國的權力運行當中,甘迺迪發現,政府並不是鐵板一塊,在政府內部也有著形形色色,或大或小的圈子,就像是毛主席曾經說過的那句「黨內無派,千奇百怪」,這也是在政治運行機制中非常難以避免的問題。

「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毛澤東)

甘迺迪發現,當自己的指令籤署下發之後,官僚小圈子們會自己決定哪一條命令該執行或者是不執行,有選擇性地執行自己的命令,如果總統的命令讓人反感或者是損害了自己的利益,官僚們就會對這個命令陽奉陰違,拒不執行,或者是把這個命令故意推到極端搞砸,讓這個命令執行不下去

▲白宮

所以說甘迺迪會在私下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美國實際上是一個「四權分立」的國家,法院、立法、總統還要加上一群官僚,有無數的著作說美國的真正權力掌握在「Deep State」也就是所謂的「影子政府」手裡,這其實一點兒都不神秘,其實就是掌握在執行命令的官僚手裡。

03.

甘迺迪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甘迺迪就想了一個好辦法,就是再另外找一群人來到白宮,用另一群人來制衡住這些官僚,顯然各大高校中的學者們是一個好的選擇,學者們在美國的政治傳統上是不進行政治操作的,但是甘迺迪開啟了學者進入白宮的先河,甘迺迪決定自己親自領導這些學者,讓這些人的力量還平衡住那些官僚們的力量

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基辛格和其他的一大批同時代的高校的優秀學者們同時進入到了白宮,也就是美國政治權力的最核心區域,基辛格成為了甘迺迪的總統顧問。然後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歷史時間線,甘迺迪僅僅在白宮度過了一千多個日夜就在達拉斯的兩聲槍響之後斃命,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極具傳奇色彩和悲劇因素的總統。

▲羅伯特·甘迺迪舊照

可是基辛格在甘迺迪時代過得並不如意,工作方面也沒有大的起色,其實並不是因為基辛格的個人能力不足,基辛格在那個時期雖然是出入白宮,但是已經展現出了相當深度的對於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判斷力和洞察力,這個問題就出在了甘迺迪的身上。甘迺迪是一個家族性政治色彩非常濃厚的總統,甘迺迪非常信任自己的弟弟羅伯特·甘迺迪,讓學習成績非常一般,也沒有政治經驗的羅伯特·甘迺迪身居高位,兄弟倆基本上是形影不離,甚至引起了當時的副總統林登·詹森的極為不滿,但是也沒法讓約翰·甘迺迪做出改變,他們兄弟二人和瑪麗蓮·夢露的風流韻事至今還被大家津津樂道。

▲瑪麗蓮·夢露舊照

在甘迺迪在達拉斯遇刺之後,作為副總統的林登·詹森按照程序接任了總統的位置,雖然詹森為人城府極深,政治手腕也非常高超,可是詹森和基辛格的關係卻非常一般,詹森時代的美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合了美國社會的撕裂,但是詹森卻為了大軍火商的利益無休止地發動戰爭,這讓整個國家疲憊不堪,也打破了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平衡地位,基辛格在甘迺迪時代和詹森時代可以說一直是一個沉默者的形象,一直到了1968年的大選結束,基辛格才算真正走上了國際政治的舞臺。

04.

1968年的美國大選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一屆大選,這屆大選的目標就是選出一個能夠帶領美國走出越戰困局的總統,在這屆選戰當中混亂、謀殺和極端主義層出不窮,基辛格也參與到了這場選戰當中,他回到了自己的老東家納賽爾·洛克菲勒的身邊,幫助參加選舉的洛克菲勒再一次衝擊總統的寶座,洛克菲勒的對手恰恰就是詹森時代的副總統,理察·尼克森。

▲尼克森舊照

曾經毛主席在和基辛格的交談中形容基辛格是一隻「燕子」,在風雨中忙碌。如果回顧基辛格的一生這句評價可謂是一針見血,毫無疑問,基辛格是一位地緣戰略大師,但是讓他在美國的政治長廊中能夠經久不衰,獨樹一幟的不僅僅是他的眼光和智慧,基辛格身上有一種猶太人的投機烙印和羅馬廷臣般的諂媚本能,智慧和輕佻在一個人身上同時體現,就像是機敏和脆弱同時體現在燕子的身上一樣。基辛格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白宮生涯中學會了兩頭下注,在1968年的選戰當中,基辛格一方面幫助洛克菲勒全力爭勝,一方面又給尼克森提供自己的內部消息,不管是最終誰登上了總統的寶座,自己的「大國師」的位置都是十拿九穩的。

▲尼克森與基辛格舊照

最後納爾遜·在一次失敗了,理察·尼克森,這位美國歷史上城府最深,權謀最強的總統入主了白宮,就在這個時刻,尼克森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基辛格,在第一時間尼克森就邀請基辛格成為自己的國家安全顧問,從那個時候開始,理察·尼克森+亨利·基辛格的「冷戰帝王套」就出具規模了。

這就是基辛格從哈佛大學到白宮的出道之路,在才華背後包裹著權術和投機,基辛格就是一個如此複雜詭譎的人,在他的眼鏡背後,你永遠不知道隱藏著什麼。

參考資料:《論中國》《基辛格傳》

相關焦點

  • 臭名昭著的國師班農-極右民粹分子的瘋狂
    史蒂夫·班農是川普政治上路的「國師」,白宮前首席戰略師、總統前高級顧問。政治媒體網站「布萊特巴特新聞網」,在美國極右鼓吹美國優先,因此得到眾多人的支持擁護,但是否真心愛美國還是了為玩玩政治,只有班農這樣人物才知道。
  • 如何看待美國未來?97歲基辛格喊話拜登,還談到了中美關係
    第3, 在疫情問題上,基辛格認為這是中美所面臨的「共同威脅」,他希望拜登上臺後,能夠將其作為兩國之間開展政治對話的機會。  在基辛格認為,從某種程度上,各國在疫情中大多是各自為戰,但想要最終戰勝疫情,離不開一定全球基礎。
  • 麥可·赫什:基辛格還能再次「拯救」美國嗎?
    準確地說,我們迫切需要基辛格如何八面玲瓏於這個世界的想法和直覺,現在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好,並且可能一直如此。 特別是從白宮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又再一次變得基辛格化了。美國的十字軍東徵已經結束了,或者說最多就是在其廢棄的基礎上被腐蝕和崩潰了。
  • 從《白宮風雲》到《紙牌屋》
    我最早接觸美劇是從2006年看《越獄》開始的,看完第1季,真是醍醐灌頂、眼界大開的感覺。於是,一發不可收。
  • 強制學校複課:白宮政策昨日重現
    這兩天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最關心的事情,當屬美國決定停發那些秋天新學季、為了避免疫情擴散只在網絡授課大學的留學生籤證。反對者批評美國政府這一決定是「殘忍」的,因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如果失去了有效籤證,留學生到底回不回國,甚至如何回到自己國家都是痛苦的問題。
  • 哈佛勢力橫行政壇,美女秘書都能洗白
    哈佛大學出身,又有專業媒體的從業經驗,原本這個史上最年輕的白宮發言人,有望扛起自由、真實、不作惡的大旗,如同她上任之初所說的,永遠不會對媒體撒謊,她很清楚,白宮發言人必須要傳達真相。然而事與願違,自從她走上講臺,就開始肉眼可見的沉淪。僅僅幾個月的白宮生涯,人們見到的卻是,屢次在關鍵問題上撒謊抹黑不顧事實,越來越成為川普的工具。
  • 走投無路,基辛格替被病毒咬住的川普向中國求情?
    讀到96歲的基辛格近日講的這句話,中國人民有些氣憤。在中國,基辛格比美國的任何一屆總統的知名度都高。他的功績是打破中美堅冰,為1972年尼克森訪華鋪路。此舉奠定了他在國際關係中的地位。尼克森很快下臺,並且已經去世。而基辛格就這麼多年活躍在國際舞臺上,成為中美關係的一個標誌。川普上臺後,基辛格也幾次訪華,被 看作是川普的特使。
  • 【美國怪相】哈佛大學,shame on you!
    犯事當天剛剛在一個老印開的雜貸鋪「拿」了一條煙,把店主打翻在地,然後在馬路中間大搖大擺地閒逛。警察見後欲制止他,結果這傢伙公然襲警,奪槍... 最後被白人警察多槍擊斃。案發後,歐巴馬,民主黨大員們,及黑人「民權」領袖們對那個白人警察,對美國司法系統群起而攻之,左媒趁機煽風點火... 當陪審團宣布白人警察無罪後,Michael Brown 所在城市Ferguson 的黑人開始暴亂。
  • 恐怖主義:一個「邪惡」的政治名詞是如何被發明的
    如何理解當代政治中的「恐怖主義」文 | 馬哈默德·馬姆達尼(Mahmood Mamdani)獨家授權刊發(作者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穆斯林有好有壞兩位常春藤聯盟的知識分子主導了美國「後9/11」的公共討論:哈佛大學的薩繆爾·亨廷頓和普林斯頓大學的伯納德·劉易斯。在亨廷頓看來,冷戰是一場西方世界的內戰(civil war),而真正的戰爭即將到來。這場真正的戰爭將是文明的戰爭,而其核心是一場與伊斯蘭的戰爭。從他的觀點來看,所有的穆斯林都是壞的。
  • 如何看待拜登當選?關鍵時刻基辛格再度發聲,川普遭當頭棒喝
    很明顯,川普並沒有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據美媒消息,當前支持川普的民眾開始遊行,高舉「選票作弊」的牌子,要為川普扳回一局。川普不僅沒有阻止,更是多次發推:是我贏了大選!甚至還解僱了多名政府要員,明顯不想讓權。有專家表示,川普即便敗選,依舊有能力在美國政壇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 【美劇】《白宮風雲》:還原一個真實的美國政治世界
    如此多豐富飽滿的人物,就是《白宮風雲》裡的主角,各種政策撰寫、法案誕生、否決或通過、以及如何打擊一個又一個政敵、如何在聯邦法院、眾議院、參議院中擴張白宮影響力、如何讓利益集團達成妥協、如何為總統選舉提前鋪設道路、如何提高本黨支持率、如何拯救美國人民的生命、如何與外國勢力周旋、如何幹預國際爭端等等,所有這一切的白宮故事就圍繞這幾位主要幕僚和總統之間展開,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美國政治世界。
  • 36歲任美國交通部長——華裔女性趙小蘭的白宮之路
    超級學霸,開啟從政之路 1975年,趙小蘭從美國的曼荷蓮女子學院畢業以後,為了就讀哈佛大學商學院,她需要一些從業經驗。她首先進入了父親的公司,開始做實習生。
  • 川普開始「以儆效尤」,97歲基辛格被炒魷魚了
    到目前為止,除了俄羅斯以及墨西哥等少數國家未向拜登表達祝賀以外,大多數的國家都認可拜登將會是新任總統,這也代表著川普已經沒有了翻盤的機會,即使在輿論上其也沒有多少的靈活空間。
  • 《怒火中燒:川普白宮秘聞》說了啥(二)
    且說天下甫定,老川王自己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搬家。喬遷本應喜迎人,奈何總統責任重,入主白宮的川普笑沒哭多。老川王客串總統,對新家的初體驗如何呢? 對此,伍爾夫君指出, 老川王的第一反應是「嫌棄」——對其他沉浸於普通政治生活的總統來說是「高遷」的白宮官邸與川普塔相比不過爾爾,僕人、保安、侍從、顧問,白宮有的,塔裡統統都有,所以當總統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 基辛格走後,美國鷹派上任,對華態度只會更強硬
    知華派基辛格的轉變和離任基辛格也是一位知名的「知華派」——他非常懂中國。不過,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3名官員的話稱,近日川普開除了數位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的成員,其中便有大名鼎鼎的,便有已達97歲高齡的基辛格。即使呆在白宮的時日已經不多了,但在反華問題上川普政府卻越來越趨於極端,仍瘋狂進行「調兵遣將」,展現一幅極其強硬的姿態。
  • 美媒:川普仍不放棄選舉訴訟,白宮幕僚卻開始「另謀高就」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距離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只有一個月的時間,白宮的幾位高級幕僚正在制定新的職業規劃,為川普卸任後自己的新生活做準備。雖然選舉結果顯示拜登贏得了總統大選,但川普卻拒絕承認敗選,並發起了一系列訴訟。
  • 「政治素人」到白宮主人的距離
    除了評價其「炒作」「湊熱鬧」等,外界也認為,這進一步顯示了在川普之後,時代變局下有越來越多的「政治素人」希望踏上政治進階之路。包括道恩·強森、安吉麗娜·朱莉在內的美國演員等,在「美國人心目中總統備選名單」上都呼聲甚高。  不只美國,近年來西方選舉制下的總統參選人背景進一步趨向多元化,傳統意義上的「政治素養」似乎成了選票考量中的次要因素。那麼,「政治素人」距離白宮主人之路會有多遠呢?
  • 被周永康稱為「國師」的曹永正是如何脫貧致富的(1)
    "國師"曹永正搖錢樹:靠周永康空手掘金8.7億原標題:被周永康稱為「國師」的曹永正是如何從貧困戶變成超級富豪的?觀海解局(微信ID:guanhaijieju)記者梳理發現,和王林一樣起家於氣功熱的曹永正絕不只是變變戲法,他在後海深處的胡同裡,搭建了一個隱秘的政治、商界、文化的跨界關係網絡,成為了周永康的「國師」,又從石油、地產等領域攫取了巨大的財富。是什麼給了他「成功」的土壤?他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哈佛大學的起源和發展,其實是和英國這所大學有關
    學校,歷來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象徵。它是傳遞知識的場所,也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我們看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要看的往往就是有沒有著名的大學。比如當今的法蘭克福大學、柏林大學、慕尼黑大學、史丹福大學、劍橋大學、復旦大學等,還有今天要講的哈佛大學。
  • 接受860萬高等教育救濟基金 川普點名哈佛大學還錢
    4月21日,美國白宮,川普要求哈佛大學退還小企業救助貸款項目的資金。「他們必須還錢,我要他們還錢!」。對於川普在線要錢,哈佛大學很快做出了回應。哈佛申請的資金救助來自高等教育救援基金,不是記者問的小企業救助貸款項目。哈佛表示,這些錢都是用於對學生的經濟資助,「將根據學生的經濟需求來分配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