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人」到白宮主人的距離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政治素人」上位的可能性增加了,但最終能否成功,還要看各方力量的博弈和他們的運氣。

王波

  眼下,2020年美國大選已進入100天倒計時,主角已基本鎖定美國總統川普和他的民主黨對手拜登。但說唱歌手卡尼·韋斯特(俗稱「侃爺」)的「突然插入」,無疑給大選增添了更多看點,7月19日,「侃爺」召開了他的首場競選造勢大會。

  韋斯特不是一個人。美國社交網站上掀起的「競選總統熱」趁勢浪起,多位明星加入。除了評價其「炒作」「湊熱鬧」等,外界也認為,這進一步顯示了在川普之後,時代變局下有越來越多的「政治素人」希望踏上政治進階之路。包括道恩·強森、安吉麗娜·朱莉在內的美國演員等,在「美國人心目中總統備選名單」上都呼聲甚高。

  不只美國,近年來西方選舉制下的總統參選人背景進一步趨向多元化,傳統意義上的「政治素養」似乎成了選票考量中的次要因素。那麼,「政治素人」距離白宮主人之路會有多遠呢?

法律和競選機制

  美國憲法對總統候選人資格的規定非常簡單,「只要出生時為合眾國公民,或在本憲法實施時已為合眾國公民者,就可被選為總統;凡年齡未滿35歲,或居住合眾國境內未滿14年者,不得被選為總統。」

  可見,法律沒有給憧憬總統夢的人設置必須有從政經歷的障礙。這讓「政治素人」異軍突起成為可能。有人說,至高無上的權力總有天生的誘惑,否則,像川普這麼成功的商人不會輕易放下自家生意,改行經營政治。只要有可能,總會有人追求登上權力的頂峰。

  美國總統選舉有一套法律流程,也形成了約定俗成的機制。聯邦制建立以來,美國大選基本上由兩黨掌控、交替執政,從未有獨立候選人勝出。除了首任總統華盛頓是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當選(當時美國兩黨制尚未成型),其他總統都得到黨派支持。即便是像川普這樣的「政治素人」,最終也選擇代表共和黨參選。這說明,「政治素人」仍需建制派的大力支持。如果獨立競選,需要衝破黨派重圍,成功概率大大降低。

  按照法律,獨立參選人還必須儘快在各州登記獨立參選身份,並收集到一定數量的籤名才真正有資格獨立參選。與此同時,籤名需要「燒錢」,籌措資金參選更是「燒錢」。

  大選是「燒錢」的行當。競選團隊、巡迴演講、廣告投放等,都需要巨資。獨立參選人很難獲得天價資金。而如果選擇作為某黨成員參選,則需要衝破黨內建制派的重重阻力,爭取到多數人的支持。2016年大選時,「政治素人」川普擅長社交媒體公關,贏得了共和黨保守派的支持,最終贏得了大選。

社交媒體拉近距離

  196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開了總統大選史上公開電視辯論的先河。有年齡優勢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甘迺迪,比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資深政治家尼克森在電視直播鏡頭前的表現更加自如。根據當時一些媒體人士的分析,觀看電視直播的人多數人投票支持甘迺迪。而當時家裡沒有電視機的人,通過廣播收聽了辯論,他們把票投給了尼克森。這說明,不同媒介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像甘迺迪這樣政治上的「毛頭小夥」,依託電視媒體相助,大大增加了勝選概率。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到了今天,網絡已成為民眾表達民意的利器,新媒體技術使得人人都有表達的機會,社交媒體成了信息交流的重要載體。信息碎片化、「後真相」情緒化,讓總統大選更變幻莫測。

  過去,歷任美國總統一般都有一定參政經歷,不少候選人在參選之前已擔任州長或國會議員,甚至身居高位多年,在黨內和華盛頓擁有一定選民基礎。社交媒體時代的到來,總統參選人的背景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出身普通,但他擅長通過社交媒體募集資金,在參選時已是政治明星,在少數族裔、婦女和自由派中有廣泛擁躉。2008年11月16日,歐巴馬競選團隊宣告,當選總統歐巴馬11月15日的廣播講話將在優兔播放。美國學者保羅·萊文森認為,這一舉措「可以與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羅斯福總統通過『爐邊談話』恢復美國人自信心的系列廣播講話相媲美」。新媒體技術使得讓人們可以自己決定接收信息的時間、地點和方式。競選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社交媒體讓「政治素人」如虎添翼。2016年大選前,川普早就從真人秀和電視訪談節目獲得了大量粉絲。相比傳統政治精英希拉蕊·柯林頓,川普給民眾帶來了不一樣的政治體驗,加上選民長期對建制派和政府不滿等因素,最終希拉蕊敗選。川普上任後,基本不把傳統左派媒體放在眼裡,甚至大罵它們是「騙子」,與傳統媒體大打口水戰。這要在過去,簡直堪稱自殺式行為。但川普依靠社交媒體推特,直接架起與民眾之間溝通的橋梁,不需要任何中間環節,傳統媒體的作用大大減弱。

  與傳統政治精英相比,「政治素人」往往更擅長藉助社交媒體發聲。擁有大量粉絲的「網紅」和演藝界名人,在普通民眾中的影響力可以說一點不比某些政治精英小。「政治素人」的出現,催生了美國政治生態的轉變。

民粹色彩

  社交媒體本身只是一種新的交流平臺。因此,不能過分誇大其在選舉中的作用。「政治素人」的出現,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西方國家的政府對全球化時代出現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移民等領域的新矛盾處置不力,導致普通民眾對政府和現實不滿,對傳統政治精英產生信任危機,期待新生力量給政壇帶來新氣象。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年來民粹主義在一些西方國家推波助瀾,催生了更多「政治素人」。

  事實上,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美國的一些政治精英多多少少展現出帶有民粹色彩的一面,嘗試通過社交媒體吸引選民。當然,光靠耍嘴皮子、作秀遠遠不夠,還需要有吸引力的施政綱領,畢竟這是選舉。川普第一次競選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主要還是勝在他在民眾關切的議題上提出了與眾不同的看法,擴大了選民基礎,始終能在選民基本盤中找到認同。

  對「政治素人」韋斯特來說,除了巨額競選資金,還要看他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張。否則,他僅僅只是從演藝舞臺到政治舞臺去作一次秀而已。應指出的是,韋斯特參選可能會分流一部分民主黨黑人選民的選票,這對川普來說,反而是件好事。

  概言之,社交媒體時代,「政治素人」上位的可能性增加了,但最終能否成功,還要看各方力量的博弈和他們的運氣。

  (作者系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來源:2020年8月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6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從哈佛大學到白宮:「大國師」基辛格是如何開始自己政治生涯的?
    在開啟自己的白宮生涯之前,基辛格屬於這三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也就是脫胎於學者圈子。基辛格是一位有著猶太血統的德國人,但是基辛格的德語說得並不算好,這在希特勒上臺,德意志第三帝國建立之後顯然是致命的危險,所以基辛格的一家跑到了美國,基辛格也順理成章地到美國讀了大學,他的成績非常不錯,一直讀到了哈佛哲學系的博士,然後就留校成為了一名教授,在哈佛大學教書育人。
  • 巴雷特在白宮宣誓就任大法官,稱將「獨立於政治派別和個人偏好行事...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當地時間26日晚,在美國參議院投票確認巴雷特出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後,巴雷特在白宮舉行的宣誓儀式上發表講話,誓言將毫無畏懼、毫無偏袒地履行職責,並將獨立於政治派別和偏好之外行事。當晚,在白宮宣誓儀式上,巴雷特在憲法宣誓後發表了簡短的講話,談及一位大法官在決策過程中,有必要將政策偏好放在一邊。
  • ...民主黨人拜登在角逐白宮主人的聲勢增強,在兩個關鍵的搖擺州與...
    ③ 民主黨人拜登在角逐白宮主人的聲勢增強,在兩個關鍵的搖擺州與川普的差距縮小;川普則質疑選舉的公信力。④ IG Asia Pte的策略師Jingyi Pan表示,川普總統今天早上發表講話後,使人們想起了美國仍然存在的政治不確定性。股價之前一直強勁上漲,目前在遇到阻力之前稍作喘息*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民主黨人喬·拜登在角逐白宮主人的聲勢增強,在兩個關鍵的搖擺...
    民主黨人喬·拜登在角逐白宮主人的聲勢增強,在兩個關鍵的搖擺州與川普的差距縮小 。川普質疑選舉的公信力。IG Asia Pte的策略師Jingyi Pan表示,川普總統今天早上發表講話後,使人們想起了美國仍然存在的政治不確定性。股價一直強勁上漲,並在遇到阻力之前稍作喘息*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政治凌駕於科學之上」:紀錄片《完全可控》揭示白宮抗疫失敗真相
    由奧斯卡獎得主亞歷克斯·吉布(Alex Gibney)等人執導的紀錄片《完全可控》(TOTALLY UNDER CONTROL)日前上線,揭露出白宮抗疫失敗的真相,即:「在美國,政治凌駕於科學之上」。這是大選前每個人都必看的一部紀錄片。
  • 【美劇】《白宮風雲》:還原一個真實的美國政治世界
    《白宮風雲》讓我看到了很多美國政治的細節面,也教會我很多對待事物和他人的方法,可以說這是一部寓教於樂的佳片,很值得擁有同樣興趣愛好的朋友們去看一看。      除了真實性可看性十足,劇中的每一個人物也都個性鮮明,極度富有特徵。
  • 由《白宮墜落》談起 不宜給商業電影貼政治標籤
    由《白宮墜落》談起 不宜給商業電影貼政治標籤 時間:2013.05.21 來源:新華輿情 分享到:
  • 敗走白宮的川普會不會受到政治清算?
    在過去的4年裡,白宮就像一座豪華的大戲院,而川普就是一個拙劣的表演家,為世界觀中呈現了一幕幕笑料十足的好戲。而今戲散了,還真有點不舍。拋開意識形態的偏見,川普何嘗不是個可恨更可憐的老頭?明明手裡握著一把好牌,卻被打得稀爛,最終落得個裡外不是人的下場。從雖敗猶榮到敗得可恥,川普到底錯在哪兒?
  • 從《白宮風雲》到《紙牌屋》
    我深感,只要是溜須拍馬的作品,都超級噁心)到第2季,我得出結論:這是一部爛劇,可以扔掉了。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白宮風雲》曾經得到的正面評價,心下釋然。正面評價相當部分來自政治學教授與前白宮高級幕僚。許多前白宮西廂》(英文The West Wing的直譯)辦公人員對《白宮風雲》大表讚賞,其中包括白宮顧問大衛•葛根、白宮發言人迪迪•麥爾斯、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白宮幕僚長裡昂•潘尼達、白宮副幕僚長卡爾•羅夫,以及三位美國前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吉米•卡特和比爾•柯林頓。唉,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
  • 美國白宮裡的家庭影院
    從羅斯福時代起,這座影院就是美國總統及其家人的「特殊福利」,如今更承擔起總統演講排練場的角色。在沒有放映安排的日子裡,總統電影院定期對公眾開放。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大上」 位於白宮東側的這座總統電影院並不顯眼。在經過一排介紹白宮及其歷任主人的照片牆後,便可看到電影院的入口。
  • 好劇推薦《紙牌屋》白宮裡的甄嬛傳 政治的教科書
    《紙牌屋》簡介:該劇講述了一個美國國會的議員以及與他同樣具有野心的妻子在美國華盛頓白宮裡面運作權力遊戲的故事。這也讓我們能藉此劇來了解有關於美國的政治制度體系。從而留下大概的印象。《紙牌屋》也憑藉其暗黑、冷酷的劇風格,從眾多的美劇中脫穎而出。而安德伍德他腹黑且陰險的的性格也能將這種風格體現的淋漓盡致。他的家中家具的風格和白宮辦公室的裝修風格也能體現劇風格並且營造了危機四伏的氛圍。《紙牌屋》作為大型連續劇,已經發布了六季。
  • 美國國會調查白宮政治幹預抗疫 衛生部長等高官被傳喚
    【美國國會調查白宮政治幹預抗疫 衛生部長等高官被傳喚】美國眾議院民主黨人21日向兩名白宮高級衛生官員發出傳票,稱川普政府任命人員試圖通過政治幹預,以更改或阻止至少13篇與新冠病毒有關的科學報告。
  • "政治阻擋了科學",美國紀錄片《完全可控》諷刺白宮抗疫亂象
    【環球時報記者 甄翔 樊塵】「在美國,政治阻擋了科學,導致人們眼睜睜地看著病毒快速擴散,超過20萬人死亡。」白宮疫情應對小組成員中,多數是商人和律師,他們幾乎沒有專業科學背景,而基於科學模型與判斷、呼籲美國公眾做好防護的科學家和政府官員被「邊緣化」,曾在美國政府下設的生物醫學高級研發機構工作的疫苗研發人員布萊特在片中披露,因為堅決反對川普缺乏科學根據地「強推」羥氯喹所謂治療新冠肺炎作用,他遭到解職。紀錄片上線不到一周,就引發大量關注和熱議。
  • 因為項羽和團隊都是政治素人,劉邦卻不是!
    原因當然很多很複雜,前人的論述也很多,但有一點,卻是很少有人關注到的。那便是,項羽和項羽團隊中的主要成員,都是政治素人,而劉邦和劉邦團隊的主要成員,多是政治經驗豐富的秦吏。項羽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孫子,聽上去是政治世家,但實際上,項羽的情況卻和張良有些相似,即祖上闊過有過豐富的經驗,但他們的經驗卻等於零。
  • 經典政治美劇《白宮風雲》,將推全新特別節目,響應美國總統大選
    為響應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經典政治美劇《白宮風雲》(The West Wing) 將於 HBO Max 播出一部名為《A West Wing Special to Benefit When We All Vote》的特別節目,不僅影集主創艾倫索金將會回歸撰寫劇本,觀眾們也能看劇中演員們睽違十多年後再次團聚。
  • 臺灣新聞晚播報:吳音寧是政治素人?玩政治爐火純青!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北農總經理吳音寧遭爆結盟最大尾菜蟲保官位,淡江蘭陽校園全球政治經濟學系主任包正豪在臉書表示,別再說吳音寧是政治素人,她根本玩政治爐火純青。報導稱,吳音寧因用公帑買殘貨送回家鄉等爭議案件,引起社會各界抨擊,更遭檢調調查,最後竟找到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出面力保、蔬果產銷七大公會力挺。
  • 白宮掀起了離職潮
    距離川普正式卸任已經不足半個月了,在這個時候白宮掀起離職潮也不奇怪,因為他們離開白宮是早晚的事,只是現在提前了一些而已。 接下來,包括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的幕僚長史蒂芬妮·格裡舍姆、白宮副新聞秘書莎拉·馬修斯、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政策高級主管馬克·范多夫在內的多名白宮官員都將宣布辭職,就連川普的鐵桿支持者奧布萊恩都被曝出「考慮辭職」。
  • 【白宮政治事務主任新冠檢測呈陽性】當地時間11月11日,根據CNN...
    2020-11-12 08:30:06來源:FX168 【白宮政治事務主任新冠檢測呈陽性】當地時間11月11日,根據CNN報導,白宮政治事務主任布萊恩·傑克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
  • 川普與手下人從白宮「捲走鋪蓋」後,將何去何從
    據雅虎新聞網12月20日報導,距離當選總統拜登就職還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白宮的工作人員助手正在制定各種計劃,為川普的離開做準備。 這對夫妻搬到這裡後,將在佛羅裡達州啟動伊萬卡政治生涯的下一步,她會競選公職,但具體是什麼還不清楚。
  • 《時代》周刊白宮「淪陷」新冠病毒的震撼封面刷屏說明了什麼?
    這期封面黑底紅框,畫面上一座象徵美國白宮的建築物正從四個煙囪中源源不斷地釋放血紅色的新冠病毒,病毒密密麻麻鋪滿大半個封面,幾乎將「TIME」四個字母覆蓋。《時代》周刊將這期封面發到社交媒體上,並推送了一篇文章,標題為《零號病人和白宮新冠疫情暴發》。  《時代》周刊再批白宮抗疫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