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進攻使我縱隊司令員犧牲,得意忘形合影,不久後葬身孟良崮

2020-12-25 蘭蘭歷史春天

來到江蘇漣水縣城西門,遠遠就能看到一座猶如一柄利劍直刺雲端的烈士紀念碑,這便是漣水烈士陵園。乾淨整潔的陵園內,綠草如茵,碧樹環繞,松樹翠柏點綴其間。陵園廣場中心屹立著的就是漣水戰役紀念碑,乳白色的紀念碑,在藍天白雲之間,頂天立地,氣勢雄偉。紀念碑的寓意是烈士業績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永垂青史。紀念碑的碑文張愛萍上將所題。紀念碑高28米,象徵著參戰部隊28個團參戰,碑頂的四條豎槓,寓意著「新四軍」的番號。

說起漣水保衛戰,最為貼切的一個詞就是:慘烈。1946年6月,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派公然撕毀《停戰協定》,進攻解放區,整編74師及28師等侵佔淮陰、淮安後,又猖狂進攻漣水,妄圖切斷我華中與山東解放區的聯繫,還叫囂要3個月消滅我軍。

漣水保衛戰的勝利,是我軍指戰員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許多同志在這次戰鬥中以革命的大無畏精神,英勇殺敵,最後壯烈犧牲。犧牲的最高級將領,便是我十縱司令員謝祥軍,他在漣水保衛戰中血灑疆場,為國捐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縱十五團二連五個班,在英雄排長邢獻良的指揮下,彈藥用盡了,就以槍當棍,與敵人進行肉搏,直至全部壯烈犧牲。身負重傷的邢獻良同志最後拉響了僅剩下的兩枚手榴彈,與衝到陣地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

說起張靈甫率領的所謂御林王牌軍整編七十四師,與其他規模大部隊不一樣,首先是由原第74軍改編的,這支隊伍抗戰中在湘西會戰、常德戰役、萬家嶺戰鬥中大放異彩,打得日軍精銳106師團幾乎全軍覆沒。這份功勞,是值得我們後人銘記的,後來,這支部隊進行軍事整編,74軍由軍改為整編師,下轄的三個師也分別改為整編旅,但是基本實力仍在。

其次是全師全師編制近3萬多人,全部美械裝備,清一色的美式服裝和墨綠色鋼盔,顯得威風神氣;不僅裝備強,炮多、機槍多、衝鋒鎗和卡賓槍多,火力之猛是關內其他國民黨軍無法相比的,而且部隊訓練有素,戰術動作純熟,善於利用地形地物;士兵體力強,衝鋒格外兇猛,且驕橫異常,戰鬥力非常強悍,張靈甫自稱「天下第一師」。

還有就是水力猛。當時74師全師共裝備75毫米山炮24門,37毫米戰防炮34門,八二迫擊炮29門,美式八一迫擊炮22門,美式六零迫擊炮251門,火箭筒46具,輕重機槍1135挺,美式衝鋒鎗2963支。這樣的火力配備,當時華野任何一個縱隊都難以望其項背。

再就是張靈甫本人,是一名久經沙場的悍將,非常具有軍事眼光和膽略,進攻時善用炮火,敢於死戰,不怕死人。這支部隊非常受蔣介石眷顧,在國軍序列中地位很高,被稱之為御林軍。政治榮譽轉化為巨大的戰鬥力,整編74師上到師長下到士兵都非常悍勇,與一般國軍部隊有很大不同。

自從張靈甫進攻以來,我軍一時沒有適應他這種打法,可謂是吃了不少的虧,主力一度被壓縮到運河以東的漣水、沭陽、鹽城、阜寧一帶,幾乎被敵軍所包圍,一此地方也被其攻陷,導致解放區丟失,根據地軍民思想出現較大波動,如果一退再退,將造成士氣嚴重下降,面對敵軍咄咄逼人的情形,為此,上級決定必須要集中優勢兵力,打掉一部主力,提升士氣。

此時,自信滿滿的張靈甫,認為蘇北四縣的我軍盤桓、騰挪的空間已經不大,兵力也不多,應該好收拾,而且他察覺到山東、華中兩部主力有打宿北的意圖,重心不在漣水一帶,因此不顧蔣介石讓74師先回南京休整的意思,堅持打完漣水、解決我軍後再班師休整,於1946年10月19日兵分三路向漣水撲來,揚言「打完蘇北最後一仗回南京修整」。十幾年後麥克阿瑟也在朝鮮戰場上說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讓「孩子們回家過年」。可見,自信一旦變成自負,離失敗就不遠了。

張靈甫一開始把攻擊的重點擺在了漣水城南的廢黃河河套地區,51旅在全師炮火掩護下,強渡廢黃河,我15團英勇阻擊,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其中配屬前沿的一個排全部犧牲,但仍沒擋住敵人的進攻。漣水南門渡口失陷,11縱調13團和獨5團接替了15團的部分防禦陣地,雙方在漣水城外第一道大堤上展開了激戰。

為了粉碎敵人陰謀,華中野戰軍首長決心集中兵力,保衛漣水。奉華野指揮部命令,時任第十縱隊司令員的謝祥軍率領部隊從蘇中前線星夜趕到漣水地區參戰,漣水保衛戰打響。

漣水,是蘇北一個縣城,現隸屬淮安市,地處江蘇北部、淮河下遊、淮安東北部,漣水城西南距淮陰35公裡,南距淮安30餘公裡,是蘇北地區的重要門戶,也是聯繫山東解放區與蘇中地區的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漣水縣城南門外有一條廢黃河河道,河道與城牆間有三道堤壩,11縱和提前趕到的10縱固守三道河堤。張靈甫作戰十分驕狂,一上來就把手下4個旅中的3個旅一字排開,向河堤發動猛攻。74師炮火相當兇猛,連打了兩天,三道河堤防線被突破了兩道,74師的先頭部隊已經接近城牆。此刻雙方對上陣,正是鐵掃帚刷銅鍋,家家挺硬。

張靈甫打仗雖然悍不畏死,但一直留著後手,手中一個整旅始終沒動,只以51旅、57旅、192旅猛攻。所以我軍雖然擊退張靈甫的進攻,但精疲力竭之餘,懾於對方還有一個神完氣足的預備隊,不敢發起反攻。

此時,我十縱司令員謝祥軍眼見戰事呈現絞著狀態和,心中十分焦急,便在清晨時分,親自來到第84團前沿陣地,舉起望遠鏡觀察敵情,不幸被敵人的狙擊手擊中腹部,在送往醫院的途中犧牲,年僅32歲,是華野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級別最高的將領。

謝祥軍,1914年生,湖北大悟縣夏店田圃垇人。早年就追求進步,嚮往革命。1930年參加紅軍,次年入黨。曾任紅四方面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反「圍攻」和長徵。他作戰勇敢,不怕犧牲。一次戰鬥中,他腿部受重傷,由於缺醫少藥,傷口感染潰爛,生命危在旦夕。為了保全他的生命,決定鋸掉那條傷腿。謝祥軍得知後,向軍長羅炳輝苦苦哀求:「我是一個戰士,沒有腿就不能上戰場。我寧可不要生命,也不能不上戰場。」最後經醫生千方百計的治療,終於保住了那條傷腿,並得以重返戰場。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入抗大學習,畢業後到皖南,歷任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科長、江北指揮部教導大隊副大隊長,軍政幹部學校教育長、抗大第5分校教育長、華中抗大總分校教育長、新四軍軍部特務團團長、抗大第5分校校長等職,為新四軍培養和輸送了大批軍政幹部。在險惡的環境中,他既要負責訓練學員,又要對付日偽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圍攻。在一次日偽軍的大「掃蕩」中,謝祥軍臨危不亂,組織抗大5分校學員趁黑夜突圍。不料,女生隊在突圍中走錯了方向,被偽軍截獲。他親率警衛連迅猛追擊,一人不少地把女生隊從偽軍手中搶了回來。解放戰爭時期,謝祥軍先後任華中軍區第5、第9軍分區司令員,華中野戰軍第10縱隊司令員。

張靈甫題字石碑
張靈甫題字

張靈甫這次進攻漣水,得到蔣介石傳電全軍的嘉獎「張靈甫不愧為模範軍指揮官!」他頗為春風得意,率領一群高級軍官,來到漣水那座古塔下合影留念。然而,世間如此,正義必勝,短短幾個月後,「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處遁」轉折之戰打響後,張靈甫哀嘆:「漣水一仗,本師元氣虧損,一蹶不振」。這為以後孟良崮戰役全殲張靈甫的74師奠定基礎。

劇照,合影留念

漣水保衛戰我縱隊司令員謝祥軍雖然犧牲了,但此役穩住了人心,使華中人民看到,面對敵人如此瘋狂的進攻,我軍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他們。其次,漣水保衛戰的勝利,改變了兩淮失守後北線的嚴重局勢,保證了我山東解放區與華中解放區的聯繫,為我華中野戰軍做好後方勤務爭取了時間,特別是這次戰役的勝利,打掉了敵整編74師張靈甫不可一世的氣焰,打破了敵王牌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為後續戰略反攻全殲更多的敵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華中野戰軍犧牲了一位縱隊司令員是誰,他阻擊張靈甫一個星期
    有人要問了,第十縱隊司令員不是宋時輪嗎?後來的開國上將啊。非也。這兩個第十縱隊不是一回事。謝祥軍是華中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而宋時輪是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一字之差,大不相同。宋時輪後來成為開國上將,而謝祥軍卻犧牲在戰場上,成革命烈士。華中野戰軍是粟裕領導的蘇中部隊,後來和陳老總的山東野戰軍合編,才形成了強大的華東野戰軍。還說謝祥軍,他究竟何許人也呢?
  • 孟良崮粟裕為何不放過張靈甫?整編74師狙擊手槍殺十縱司令員
    孟良崮戰役我軍於敵重兵戰線中央,割裂並圍殲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其實戰役之初華野的打擊目標是第7軍,而且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但粟裕卻將打擊目標改為了張靈甫,因為他的愛將、十縱司令員謝祥軍,就是被整編第74師的狙擊手擊中而犧牲。1947年3月下旬,國民黨開始了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 孟良崮最後時刻,張靈甫:我決意殺身成仁,蔣介石:祝你成功
    1947年3月,蔣介石命令顧祝同於山東地區,率領24個整編師分為三個兵團,向我華中解放軍進攻,第一兵團由湯恩伯負責,其中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74師,就歸於第一兵團。陳毅粟裕兩人得知後,決定先行殲滅74師,給敵人以重大打擊,隨即,華野司令部下令,要1、第4、第6、第8、第9縱隊和特種兵縱隊擔任主攻;以第2、第3、第7、第10縱隊擔任阻援。
  • 張靈甫的真正死因的真相:多年後終於被解開
    新華出版社出版的《陳粟大軍徵戰記》、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孟良崮戰役》、《孟良崮戰役資料選》以及公開發表的解放軍將軍回憶錄與電影《孟良崮戰役》、《紅日》等,都說張靈甫被擊斃在山洞內。孟良崮一山縫上還刻有「擊斃張靈甫之處」的標誌。此說影響最大,流傳最廣。 版本三:張靈甫被俘後,我軍某戰士為取其金表而將其擊斃。此說參見1991年2月19日出版的某報刊文摘報。
  • 張靈甫一語成讖,他的天下第一師在孟良崮被殲滅
    解放戰爭時,國軍74師長張靈甫的預言:「三個月不消滅共黨,將死無葬身之地!」。結果一語成讖,張靈甫的天下第一師在孟良崮一戰中被解放軍殲滅,而張靈甫被當場擊斃,據說屍骨至今還沒找到。抗戰勝利後,74軍被整編為第74師,師長張靈甫。張靈甫,黃埔軍校四期生,與林彪同窗,生平最崇拜希特勒。因在一次對日作戰衝鋒時,張靈甫膝蓋受傷,有人建議他安心療養一段時間,他卻說「國難當頭哪有時間養病」,簡單治療一下即奔赴戰場,但腿部留下殘疾,人稱「瘸腿將軍」。
  • 孟良崮戰役後,共損失了5萬人馬
    對孟良崮戰役,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其實是三野的功勞,這支張靈甫整編的74師,是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連蔣介石也稱其為「御林軍」,全師上下都是清一色的軍械,可想不到的是它卻被折了進去。然而,在孟良崮戰役勝利後不久,三野就連續遭遇兩次敗仗,損失兵力達五萬多人。
  • 孟良崮戰役中,李天霞到底有沒有坑了張靈甫?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兵敗身死說起孟良崮戰役,人們總認為李天霞因為和張靈甫的矛盾,對掩護74師側翼敷衍了事,救援解圍也不盡力,是導致74師最終覆滅的重要原因,那麼李天霞在孟良崮戰役中到底有沒有坑了張靈甫?第一兵團以整編83師、25師、65師和74師組成第一縱隊,由李天霞統一指揮,儘管在2月攻佔了解放軍華中解放區的首府臨沂,但是李天霞和張靈甫還是齷齪不斷,湯恩伯不得不免去了李天霞的指揮,改由整編25師師長黃百韜統一指揮,但是雜牌軍出身的黃百韜對於74師和83師這樣的嫡系部隊,顯然是指揮不動的,這也埋下了日後孟良崮戰役失敗的伏筆。整編師以上又是縱隊,又是兵團,指揮架構如此疊床架屋,這是戰敗原因之一。
  • 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六大主力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在1948年11月爆發的淮海戰役中,華東野戰軍的建制之下共有十六個縱隊,外加四個獨立旅,總兵力達到四十多萬人。如果按照華東野戰軍所屬各縱隊的戰鬥力高低排序的話,因第一縱隊、第三縱隊、第四縱隊、第六縱隊、第八縱隊和第十縱隊戰鬥力非常強,被看做是華東野戰軍的六大主力縱隊。那麼,華東野戰軍六大主力縱隊司令員都是誰呢?他們的成就如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張靈甫率領國民黨王牌軍隊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之後,蔣介石聽說後十分惱火,大罵娘希匹。 要知道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王牌中的王牌,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師的番號,但是加上整編二字效果就不一樣了,在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的一個整編師就是之前的一個軍,整編第74師的前身是74軍。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當即便下令槍決李天霞
    張靈甫率領國民黨王牌軍隊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全軍覆沒之後,蔣介石聽說後十分惱火,大罵娘希匹。 要知道整編第74師是國民黨軍王牌中的王牌,雖然看起來只是一個師的番號,但是加上整編二字效果就不一樣了,在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的一個整編師就是之前的一個軍,整編第74師的前身是74軍。
  • 張靈甫本可以突圍,卻為何偏偏要上孟良崮?揭開真相,令人感嘆!
    張靈甫整編的74師,就是湯恩伯指揮下的第一兵團,當時湯恩伯給張靈甫的一道命令,是要迅速進攻我華野指揮部,即坦埠。這時我軍「戰神」粟裕很快發現了整編74師的這個弱點,這無疑是全殲張靈甫整編74師的絕好機會,於是粟裕立即制定戰略,實際上是調遣了5個縱隊的兵力圍攻張靈甫整編74師。事實證明,張靈甫無計可施,帶領整編74師退到孟良崮,3天後,包括張靈甫在內的整編74師幾乎全部被我軍殲滅。
  • 電影《紅日》,真實的孟良崮,真實的張靈甫,真實的兵
    在戰役結束後,六縱宣教部部長吳強看到躺在門板上的張靈甫遺體,他大為感慨,從此立下了將漣水到孟良崮這個過程寫成一部小說的決心。1957年,在經過艱苦寫作後,《紅日》出版,這部小說得到了漣水、萊蕪和孟良崮戰役親歷者粟裕、王必成和江渭清等指揮員的幫助,再加上吳強對參戰部隊的了解,以及對國民黨被俘官兵的採訪,因此其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都極高。
  • 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國軍悍將張靈甫戰死於孟良崮後,被俘的國軍老兵說,整74師敗於孟良崮,根本原因在於二打漣水,營連戰鬥骨幹死傷近三分之二,傷了元氣。 這種說法真實嗎?二打漣水又是怎麼回事?這其中的緣故,還要從蔣介石的守江固淮戰略說起。
  • 抗日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陣亡後,他的子女過得怎樣?
    張靈甫作為國軍名將,在抗日戰場上做出了巨大貢獻。面對外來侵略者,他從不後退,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指揮,一次又一次地將日本人的軍隊擊退。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因為陣營的不同,張靈甫將槍口對準了曾經的友軍。但是這一次,張靈甫並沒有像在抗日戰場上那般厲害,在解放軍面前的張靈甫節節敗退。最後,在孟良崮戰役當中,張靈甫被解放軍擊斃。
  •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周圍有幾十萬大軍,為何只有黃百韜願意拼命救他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一場非常著名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華東野戰軍集中重兵激戰三天後,終於將國軍第一主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國民革命軍整編74師全部擊斃,張靈甫被擊斃。這場戰役打的十分艱難,但是對解放戰爭雙方的心理影響很大,此戰後,國民黨軍沒有一支部隊敢孤軍深入解放軍腹地。
  • 孟良崮戰役後,老蔣懲處了哪4位高級將領他們的結局如何
    然而戰爭開打後,老蔣發起的全面進攻很快就被粉碎了,被迫改變打法,將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粟裕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戰機,以5個縱隊的兵力將張靈甫包圍在了孟良崮,經過三天激戰,整編74師全軍覆沒,張靈甫兵敗身亡。張靈甫殞命後,老蔣極為哀痛,在做完戰役檢討後,他開始處罰那些在孟良崮戰役中作戰不力的將領。
  • 張靈甫犧牲後,19歲的妻子遠赴美國,60年後登上孟良崮,留下4字
    1947年5月山東省孟良崮爆發了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扭轉華東戰局。但在戰役中,有一位44歲的抗日名將戰死,他便是張靈甫。黃埔四期畢業的他在北伐之後便被調進有著天下第一師之稱的嫡系部隊,擔任團長職位。從37年的七七事變開始,張靈甫便輾轉各地抗日,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等。
  • 此戰結束,敵軍一個旅不見蹤影,司令員心生一計,7千餘人被活捉
    1947年孟良崮戰役中,74師張靈甫被圍殲後,卻發現少了敵軍一個旅的人員,華野四處尋找,就是未見任何蹤影,粟老總正發愁,司令員陶勇心生一計,7千餘名敵軍被活捉。 1947年初,顧祝同指揮45萬敵軍,分三路向華東野戰軍撲來。
  • 孟良崮戰後:張靈甫戰死後,為何粟裕給他換上了解放軍軍裝?
    其中在解放時期,國民黨軍隊有位特別的將軍戰死後,當時的粟裕還專門給他換上新衣下葬,最終感動了不少被俘虜的國民軍,解放軍因此更加深得民心。這位將軍就是張靈甫,他還有個外號叫做"跛子將軍"。這是因為在抗日戰爭時期,張靈甫曾經參加過敢死隊,執行過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