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鳴璐單曲《傳承》彰顯傳統文化 引網友齊點讚

2021-01-07 搜狐網

  近日,春晚小童星鄧鳴璐的首張單曲《傳承》上線,這一聚焦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歌曲一上線就引發了粉絲的強烈推崇,網友紛紛點讚,響應鄧鳴璐的呼籲。網友稱:「小童星鄧鳴璐是傳統文化的代言人」、「從歌曲裡聽出了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也要像鳴璐一樣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鄧鳴璐在戲曲文化的培養下成長起來,也多次參與了央視春晚的錄製,曾為人們奉獻了《剪花花》、《花木蘭》選段這樣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節目。此次她進軍歌壇首次發聲,歌曲《傳承》中國風的曲調和鄧鳴璐清澈甜美的演唱,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富有端午傳統文化的歷史畫卷。

  歌曲讓人們回憶起包粽子、飲雄黃酒、賽龍舟等傳統文化習俗,在描繪端午文化的同時也更加讓人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進軍歌壇的鄧鳴璐也讓粉絲們非常期待,不少人表示以前從沒聽過鄧鳴璐唱歌,這次的單曲《傳承》讓人們更加了解鳴璐在歌唱方面的天賦,粉絲們表示會一直支持鄧鳴璐,無論是她喜愛的戲曲還是歌唱。

  鄧鳴璐是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成長起來的,粉絲們也會同她一道,立志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中國新一輩年輕人了解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

http://music.yule.sohu.com/20170703/n499623802.shtml music.yule.sohu.com true 搜狐音樂 http://music.yule.sohu.com/20170703/n499623802.shtml report 1986 近日,春晚小童星鄧鳴璐的首張單曲《傳承》上線,這一聚焦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歌曲一上線就引發了粉絲的強烈推崇,網友紛紛點讚,響應鄧鳴璐的呼籲。網友稱:「小童星鄧鳴璐

");}

相關焦點

  • 鄧鳴璐首支單曲《傳承》即將發行 致敬國粹戲曲
    春晚的舞臺上,創意兒童節目《剪花花》將童星鄧鳴璐推向了舞臺的中央,通過該節目,全國的觀眾都記住了這個長相秀美可愛伶俐的小姑娘。  從四歲不到的年紀,鄧鳴璐就開始學習戲曲,相較於其他孩子,她對中國的國粹——戲曲的理解更深,也更有感情。
  • 《傳承進行時》:讓傳統文化「流淌」進日常生活
    《傳承進行時》一方面聚焦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緊密關聯當前時代、貼近日常生活,讓文化傳承變得「生動」起來。小時候眉心點的紅點是什麼?漢服中的雲肩有什麼講究?成語「衣冠禽獸」最初是什麼意思?10月2日,文化訪談類節目《傳承進行時》在安徽衛視、愛奇藝視頻上新,節目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件、話題切入,以服飾、餐具、通訊、交通、茶、節氣飲食、體育、建築、工匠、戲曲、禮儀、樂器為12期文化主題,解讀與中國人生活方式緊密相關的一系列傳統文化、習俗的源流。
  • 鄧鳴璐兒童節作文哭哥哥,網友質疑遭反駁
    (鄧鳴璐微博截圖)  5月31日,童星鄧鳴璐在新浪微博髮長微博《天堂裡的兒童節——懷念我的哥哥鄧鳴賀》,微博發出後引發許多微博名人轉發,眾多網友被鄧鳴璐樸實純真的文字感動得落淚。  今年4月28日,著名童星鄧鳴賀因白血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這個六一兒童節是鄧鳴賀逝世後的第一個兒童節,也是鄧鳴璐的第一個沒有哥哥陪伴的兒童節。鄧鳴璐想念她的哥哥,於是寫作文懷念他的哥哥,開頭她寫道:「每年的兒童節,我都是跟哥哥一起過的。但是今年,他去了天堂。不知道那裡的兒童節怎麼過,有過山車嗎?有很多玩具嗎?有好吃的糖果嗎?有新衣服嗎?天堂裡還能唱《剪花花》嗎?」
  • 從《大秦賦》看歷史正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2020年CCTV-8年度收官大劇《大秦賦》的火爆出圈,如春雨驚雷,激響歷史正劇沉寂已久的黃鐘大呂,讓觀眾酣暢淋漓的品味了一場中華傳統文化的饕餮盛宴。《大秦賦》中傳達出的中華傳統文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層,一是以服化道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具象表現,二是用語言臺詞輸出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與思想,三是以人物和故事為載體彰顯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核精神。
  • 寧德新貌獲明星點讚、引網友關注
    12天的時間裡,閻維文、楊洪基、烏蘭圖雅等歌唱家,林永健、譚卓、楊穎等一線演員,易烊千璽、王俊凱、陳立農等流量明星走進寧德,感受寧德美景、品嘗寧德美食,並引領全國各地的網友關注寧德,「點讚」寧德的巨變。
  • 《年代秀》推中國文化季,囊括國人文化記憶,將文化傳承變為可能!
    傳媒內參導讀:《年代秀》主持人趙屹鷗談及價值取向,「這一季的《年代秀》讓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了更深的體會和理解;當文化演變成習俗,規範變成習慣,傳承就有了可能」。有微博網友表示,無論是主題還是選材、年代背景知識、道具以及每位演員的表演都很用心,看完一集總能漲點知識,在這裡又重新鞏固了文學知識。還有網友說,從初中開始看《年代秀》到現在中國文化季,找到了一邊笑一邊漲知識的興奮感。
  • 觀象臺:「武亦姝現象」對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帶來的三點啟示
    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經濟快速增長的年代,物質文化和財富已然非常豐富,但精神文化卻呈現出一種貧弱的面貌,人們迫切要求汲取精神的養料。尤其在外來文化資源特別豐富的同時,如何建構我國的文化基礎和文化自信成為迫切需求,這種需求呼喚著對傳統文化的復興,「武亦姝現象」和《中國詩詞大會》的爆紅正是這種需求的一種反映。
  • 傳承巴蜀傳統文化 著名巴蜀笑星杜天棒收愛徒
    同時,對此次新入門的三位師弟進行引介並播放三位的精彩視頻。四川省對外交流中心研究員楊磊主持拜師儀式,楊磊向大家提到巴蜀文化應該不斷傳承,不斷創新,承前啟後,讓「後生可畏」。杜鈺端坐上位,中間一個大大的「藝」字給外顯眼,蒼勁有力。在上香,跪拜、敬茶等傳統儀式後,尹剛、劉嘉、王平3名弟子正式被收入「杜家軍」麾下。
  • 凱德奇幻許願季 漢服華美助力傳統文化傳承
    奇幻許願季主場活動現場。凱德 供圖  凱德「願力全開」  集結漢服圈「大神」彰顯傳統文化之美  近年來漢服已從「小眾文化」搖身成為了很多人的出街必備「國潮」,深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和關注。今年凱德便用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潮流符號--漢服,與新世代的年輕消費者對話。
  • 《光明日報》頭版頭條點讚山東濟寧: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彩
    12月23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以《山東濟寧:讓傳統文化綻放時代光彩》為題,點讚山東濟寧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文如下:在孔子博物館,社教體驗、網絡直播、志願講解等運營新模式給儒家文化帶來充滿朝氣的時代面孔。讓「陣地」發揮出時代效能,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市民心中樹起時代標杆,山東省濟寧市站在儒家文化光彩於世界文明舞臺的角度,寫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章。
  • 《傳承者》:傳承的是傳統,更是文化自信
    來源:傳媒內參節目研究組(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納蘭驚夢當人們處於崇尚創新的熱潮之中時,對於傳統的傳承則應該是對於文化的另一個維度。昨天,北京衛視首播的國內首檔傳統文化展示真人秀《傳承者》,正是這樣一檔展示傳統文化項目、傳遞文化精神內涵的節目。
  • 李現ins點讚被扒引熱議 頻繁給一位名叫明日花綺羅的女優點讚
    李現ins點讚被扒引熱議 頻繁給一位名叫明日花綺羅的女優點讚時間:2019-07-19 13:41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李現ins點讚被扒引熱議頻繁給一位名叫明日花綺羅的女優點讚 有人在ins上關注了李現的帳號,發現李現頻繁給一位名叫明日花綺羅的女優點讚,無論照片尺度多大,是否火辣統統都會點讚
  • 其實他一直注重傳承傳統文化呼籲警惕文化侵略
    最近,中韓兩國網友因為漢服、韓服問題爭論不休。而在這件事上,於正表現得很不錯,又剛又贊,讓不少網友刮目相看。很多網友說,以前覺得於正嘴巴毒,跟別人吵架總是陰陽怪氣、極盡嘲諷,對他本沒有好感。沒想到這次,他槍口一對外,反而讓國人覺得舒爽了。
  • 我們接續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本文轉自【光明網】;版首語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2020年,傳統文化工作備受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上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2020年,博物館在疫情下主動求變,「雲展覽」破局走紅;2020年,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我國文物追索取得新成果;202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成為世界第一……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火起來」了。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推出英文版
    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為了更形象地展示人物和情節,上海譯文出版社特邀設計師為每一篇文章繪製了插畫,既生動活潑,又不失傳統特色。(新書插頁翻拍)為儘可能地保留跨頁長圖的美感與細節,系列統一採用非傳統的24開本大小,裸脊彩線裝訂可直接攤平,極大地提升了閱讀觀感和趣味性。
  • 臨武:傳統文化教育再深入 省調研組專家頻點讚
    紅網時刻6月6日訊 (通訊員 李贇)「傳統文化教育的落腳點在於落實立德樹人,你們的『四心』『三清』能夠以評促學,讓傳統文化教育真正落實落地,值得借鑑。」「你們的傳統文化教育,理念深刻,機制完備,特色鮮明,效果明顯。」
  • 《家門的榮光》——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承的榮光
    《家門的榮光》是為數不多長劇集中的經典,他經典在於反映了韓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碰撞出的差異化!其實宗家更多的是精神教養的傳承。從古至今,他們不會因為社會的發展,擯棄傳統文化,他們, 生活中每天早晚祭拜,吃飯祭拜都遵循古法,他們有良好的教養。劇中的何家就是歷經幾代輝煌的宗家在社會上有非常顯赫的地位,爺爺作為大家長,多年來一直努力維繫著家門的榮光,可惜抵擋不過歲月,眼看何氏一族沒落,爺爺憂心憂鬱。
  • 《非常傳奇》第三季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在海外綜藝引進扎堆的當下,這檔原創文化體驗大秀立足傳統、面向世界,從藝術和社會的雙重維度打通了非遺守正與創新、傳承與傳播之間的通道,是國產綜藝中難得的清流。於2017年首播的《非常傳奇》主打「年輕態」的傳播策略,在傳統與當代、小眾與流行的碰撞中擦出了亮眼的火花。節目中的嘉賓陣容既有專家設計師坐鎮,也有實力派明星和海外友人的加持,因此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的關注。有網友直言「本來就是為了明星去看的」,但他們卻最終被非遺的傳奇故事成功圈粉。許多網友接連讚嘆節目「真實有料」「難得的好作品」,並呼籲一定要在年輕人中推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 莫忘方言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莫忘方言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發表時間:2014-11-03   來源:廈門文明網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們發現,能夠體現本土特色的交流工具——方言,正慢慢淡出我們的視野,  誠然,會說普通話,說好普通話是每個中國人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倘若在普及普通話的過程中淡化了我們的方言,這何嘗不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一大缺陷。  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言是最能體現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紅心行動|弘揚傳統節氣·傳承傳統文化
    12月7日,洪山實驗小學二(9)中隊的少先隊員們為全校師生帶來了一場以「弘揚傳統節氣 傳承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校會中課堂。伴隨著嘹亮的國歌聲,鮮豔的五星紅旗徐徐升起。最後課程設計者吳老師向大家介紹了大雪節氣的民間習俗,同時也號召所有人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的更多知識,發現更多奧秘。二十四節氣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年中時候、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