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在蹭漢服熱度?其實他一直注重傳承傳統文化呼籲警惕文化侵略

2020-11-08 娛樂萬花筒

最近,中韓兩國網友因為漢服、韓服問題爭論不休。而在這件事上,於正表現得很不錯,又剛又贊,讓不少網友刮目相看。很多網友說,以前覺得於正嘴巴毒,跟別人吵架總是陰陽怪氣、極盡嘲諷,對他本沒有好感。沒想到這次,他槍口一對外,反而讓國人覺得舒爽了。因此有網友調侃於正是"只可外敷、不可內服"。

但也有一些網友認為於正又在蹭熱度,因為他在蹭熱度上有很多"前科"。所以這部分網友猜測,於正這次跟韓國網友吵架,是不是抱著什麼不純的目的。講真,就算於正蹭熱度,他這次做得還挺對的,沒做錯什麼,反而鼓舞了國人的士氣。不過實話說,這次於正還真沒故意蹭熱度。他從以前就很關注傳統文化了,這些年還一直呼籲國人要注重傳統文化,千萬警惕文化侵略

十年前,於正才剛成名。那時的他在微博吐槽,說造型老師告訴自己,總有人把漢服錯認成韓服。造型老師還說,明明是日韓沿用和借鑑我們國家的服飾,為什麼最後卻被人們錯當成他們的?於正當時就表示,從這可見文化侵略的厲害。於正還說,電視工作者們一定要加油,一定要讓好作品走出國門,一定要告訴日韓國民,你們的一切都是傳承中國的!

2011年,於正又談到服飾方面的文化侵略。他在微博說,自己的作品《傾城雪》中的服飾,被人說"像韓服",這讓他很無語。於正說,《傾城雪》裡明明就是我國明代的正統服飾,是韓國沿用的我國。於正最後還呼籲大家要支持"華流",支持中國文化,警惕文化侵略。可以說,十年前的於正就看到了"韓流"造成的負面影響,並預見文化侵略所帶來的消極一面。

接下來的幾年裡,於正在個人微博,通過自己的影響力不遺餘力地呼籲國人關注傳統文化。而且於正還時不時發出一些服飾科普,告訴國人哪個朝代對應哪款服飾。他每次拍戲,也總在微博呼籲國人不要被洗腦,我們中國人用的是自己的傳統服飾!於正多年來,始終在呼籲國人千萬別被文化侵略。

只可惜的是,於正的作品質量參差不一,這些年圍繞在他身上的爭議過多,因此沒有幾個人願意聽他說話,沒有幾個人在意他說的話。但仔細回想,於正的作品質量雖然有好有壞,但拋開他那影樓濾鏡阿寶色濾鏡莫蘭迪濾鏡,他在服道化方面,其實做得還算不錯。

從他最早期的作品開始,劇中的服裝都是有進行歷史考證的。於正本人親自研究了歷史,並努力還原歷史的服裝。像是《陸貞傳奇》、《延禧攻略》等劇,雖然劇情、演技等飽受爭議,但服道化是真的有考究。多年來,於正一直在發聲,一直在呼籲國人警惕文化侵略,而他也有身體力行做努力。可以說,於正與文化侵略作鬥爭做了很多年,這次他還真不是蹭熱度。這條路,死丫頭是真的走對了!

相關焦點

  • 於正為漢服發聲可不是蹭熱度,十年前他呼籲警惕文化侵略你們不聽
    要知道於正可是出了名的愛蹭熱度,之前不少熱點事件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他都一定要說上兩句硬插一腳,之前和趙露思的爭議不就是如此嗎?而這次他和韓國人互罵,是不是抱有什麼目的呢?而另一方面則是,大家還真的想錯了,於正以前確實喜歡蹭熱度,但是在傳統文化這方面,於正還一直都很關注,他很早之前就在呼籲大家要注重自己的傳統文化,警惕文化侵略了。
  • 凱德奇幻許願季 漢服華美助力傳統文化傳承
    奇幻許願季主場活動現場。凱德 供圖  凱德「願力全開」  集結漢服圈「大神」彰顯傳統文化之美  近年來漢服已從「小眾文化」搖身成為了很多人的出街必備「國潮」,深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和關注。今年凱德便用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潮流符號--漢服,與新世代的年輕消費者對話。
  • 《傳承進行時》:讓傳統文化「流淌」進日常生活
    《傳承進行時》一方面聚焦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緊密關聯當前時代、貼近日常生活,讓文化傳承變得「生動」起來。漢服中的雲肩有什麼講究?成語「衣冠禽獸」最初是什麼意思?10月2日,文化訪談類節目《傳承進行時》在安徽衛視、愛奇藝視頻上新,節目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件、話題切入,以服飾、餐具、通訊、交通、茶、節氣飲食、體育、建築、工匠、戲曲、禮儀、樂器為12期文化主題,解讀與中國人生活方式緊密相關的一系列傳統文化、習俗的源流。
  • 漢服文化等於cosplay?中國的服飾文化其實一直在演變
    #說起漢服,應該會馬上聯想到近段時間街上的那一些身穿漢服的漂亮小姐姐,但漢服文化的復興只是靠愛好是不行的,更需要的是漢服背後的中國文化復興。漢朝繼承了春秋戰國的男子束髮的傳統,同時帽冠的意義大於服飾。這是當時文化所決定的。魏晉南北朝是中原服飾變革最大的一個時期,因為民族之間開始融合,胡人的傳統開始被漢人接納,但也有例外的情況,也就是南方因為玄學大盛,出現了很多返祖現象,男性的服飾開始更加浮誇,上衣改短並以大袖遮掩,下裳則類似如今的喇叭褲放得很寬。
  • 被漢服裝點的城市與生活|徐州漢風文化的傳承新方式
    2020.7.23《徐州日報· 漢風周刊》,每周四出版,總第28期投稿郵箱:1740449948@qq.com編輯張瑾垂手以待與徐州+漢文化有關的各方佳作前言江蘇文化以「吳韻」「漢風」兩大文化為代表。徐州作為漢高祖劉邦故裡、江蘇境內漢風文化的代表城市,正在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傳承和旅遊目的地。
  • 生活著的千年西塘,傳承中的文化美學,方文山在這發起漢服文化周
    在西塘就要逛一次寬窄石弄,感受一下曲徑通幽的意境,還要看一次西塘的夜色,江南水鄉的廊棚,走走送子橋,沾一點好運氣,吃一次八珍糕,還要聽一聽吳儂軟語的越劇唱腔迴蕩,再在西塘住上一晚好好地感受一下小橋流水人家……可由方文山發起的西塘漢服文化周更令我傾心,這樣一場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禮儀文化的弘揚及傳承,彰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2013年11月1日創立至今
  • 【中韓文化】—— 傳統服飾
    在中韓兩國的傳統佳節中,除了豐富的傳統美食,各具特色的傳統服飾,也可謂一大亮點。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兩國的傳統服飾——韓服與漢服。      在韓國,每逢重要節日,人們大多會以傳統服飾來表現節日氣氛。以剛剛過去的中秋節(추석)為例,節日當天,不少家族仍保留著換上新制韓服,進行祭祀活動的傳統。時至今日,韓國人在傳統節日或有婚慶喜事的日子裡,都有穿韓服的習俗。
  • 現代都市裡的古風造型師:「漢服不僅是服裝更是傳統文化載體」
    她們的專業能力很快得到顧客的認可,暮雪卿衫迅速成長為美團點評上的滿分商家,並且位列平臺深圳文化藝術商家第一名。「漢服體驗館並不是買幾件漢服這麼簡單,你需要根據顧客的特點為他們設計合適的妝容、選擇匹配的場景。好在我自己以前做的就是美妝銷售,另外自己也一直在網際網路上進行持續學習,去了解這個群體的內心想法。」鍾美華說。現在,她們每天的時間都被預約、挑選服裝、造型、拍攝所填滿。
  • 管他是不是蹭,這次我想給他點個讚
    「文化侵略」做出犀利的發言了。早在2011年由他改編的《唐宮美人圖》,就張庭的造型,於正就犀利的指出:「明明是唐裝,為什麼韓劇一播出就成他們的了?文化侵略太厲害」!雖然於正一直以來都有明晃晃蹭熱度的名聲
  • 漢服唐裝之美,美在文化內涵,美在端莊大方
    當然,時代在發展,改革創新是必然的,現在的人更注重時尚,所以今天的漢服唐裝在裁剪工藝、面料顏色上結合了多種元素,也確有一番風味,大家肯定不會忘記在2001年杭州APEC峰會上,各國領導人穿上統一的「新唐裝」,這也是大國文化的展示。真正唐朝的服裝,還是繼承了漢朝的風格,以袍和深衣為主,但在實用性和款式做了一些改動,面料相對多了一些,顏色也更為豔麗。
  • 河南開封600名學生著漢服入校:要推廣的不只漢服,還有傳統文化
    與此一致的是強行更換漢人的衣服樣式,用滿洲服裝代替漢服,以此削弱民族認同感。經過清政府的多次施壓,漢服在幾千年的傳承中逐漸消亡。二、在大力提倡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漢服迎來了它的春天。1、漢服的興起離不開傳統文化的興起。
  • 與時俱進的現代漢服體系與文化!
    「漢服」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是對於大眾而言在電影劇中感受居多,陌生是不知道她的文化內涵,近些年針對漢服出來了一系列的名詞,傳統漢服、改良漢服、漢元素、泛漢服等等。漢服自夏商時代開始創立衣裳制,後經過幾年的發展,形成了各朝各代的漢服製作工藝,設計剪裁工藝、形制特點,色彩搭配、布料選用、配飾裝束等,是中國服裝文化的寶貴資源,可以說是理論指導。
  • 濟遇|以漢服傳遞態度,傳承文化
    0102「我一直覺得傳統服飾是用來凸顯人的氣質,可以為人加分的,它的特點就是補正你的身形,修飾你身上的很多缺點,我一直在嘗試通過視頻,去傳達我自己的一些觀點,然後可以去消除人們對漢服的一些誤解。」"在我的作品中漢服並不是很傳統的狀態,而是它和現代生活融合的狀態,就是如何將漢服融入到一些日常的服飾中,我覺得都是有它存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的,這也是我的視頻內容想要傳達的一個觀點。我覺得傳統服飾和現代生活是完全不矛盾的,並且如果合理運用的話,它可以在現代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 鎏金如夢,大話西遊自創漢服品牌引圍觀,非遺文化傳承有了新玩法
    負責大話漢服設計、製作、雲錦織造的周雙喜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南京雲錦的傳承人,同時也是明朝龍袍的復原者。他18歲出師,傳承雲錦織造技術,曾耗時5年,復原了400多年前的萬曆皇帝龍袍。 負責服裝中刺繡部分的楊雪,師從濮鳳娟、姚建萍等刺繡大師,從事刺繡事業8年有餘。
  • 韓國網友指責漢服來源於韓服,傳統文化差點又被搶走了?
    頭上的,是我國傳統的花絲鑲嵌發冠;腰間墜著的是中國結;衣服上的花紋是我國傳統織金服飾的常用花紋;不是摳字眼,但是「重華」二字,確確實實是我國的舜帝。 男性角色服裝同樣是一系列中國元素用在韓服套裝上。
  • 「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佩戴它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
    近年來,關於漢服復興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人稱之為「譁眾取寵」。很難等大雅之堂。有人認為這是中華傳統服裝,應該發揚。那麼「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呢?佩戴漢服上街。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什麼是漢服?近年來,大家提倡穿漢民族傳統服裝,形成漢服熱和漢服運動,而「漢服」作為漢民族傳統服裝的稱謂被廣泛使用。古代漢民族傳統服飾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幾千年來,它一直保持著相對一致的風格和形狀。其基本特徵是頂部下裳、交領右捲曲、蕾絲暗扣、寬袖絲帶、髮帶冠。
  • 看漢服文化蘊意,談漢服該何去何從?
    這不禁讓人思索,為何身穿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會被如此認為?國人為何會對自己的傳統服飾感到如此陌生? 再此,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何為漢服?它承載著怎樣的漢服文化?目前它發展到何種程度?漢服文化該何去何從? 一、什麼是漢服?
  • 「裁縫夫婦」返鄉創業做漢服 讓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
    漢服是我國傳承千年的傳統服飾,是華夏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 【漢服研究】現代漢服的文化密碼
    現代漢服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手藝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當代青年彰顯文化自信最鮮明的表達方式之一,也成為向世人傳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體系。現代漢服禮服傳承《周禮》之制,保持「續衽鉤邊」的結構,即前衣襟加接一幅和緣邊,遮掩交疊之處有傳承禮義之邦的含義。第七個「合」字,即「腹手合袖」,約束袖長和儀態。特別是禮服,根據《玉藻》和《深衣》篇的記載,「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指袖長遮住手外能反折至肘部,雙手合攏時袖子褶皺堆積,袖口左右相合,陰陽互補,蘊含「和合共生」的含義。
  • 漢服新聞|臺灣:漢服婚禮展示中華傳統文化
    福建省漢服文化促進會會長鄭煒:【臺灣漢服首秀】福建漢服天下受邀前往臺灣桃園為臺灣傳統文化促進協會的黃品超、吳譽靖這對金童玉女舉辦漢服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