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電影都是根據真實案例來改編的,一般來講,有真實案例的電影,口碑都還不錯。今天要介紹的是五部高評價的真實案例電影,雖然沒有取得很高的票房和知名度,但是在劇情上,它引人深思。
《盲山》是2007年中國導演李楊的一部電影,由黃璐等主演,盲山是將一種批判的眼光投向了中國長期不斷的社會問題--人口拐賣。他有兩種版本,中國版和海外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海外版,不一樣的感受。
導演表示,在電視上看見一條新聞,一個女孩被拐賣到山村,為了逃出來而殺了她的"丈夫",最後被判處死刑,這個新聞令他感到很震撼。
《天狗》作為一部多年以來難得一見的具有強烈藝術震撼力的現實主義作品,既深刻、有力度,又把正義進行到底。關注當今中國社會現實和農村現實,關心當今中國農村老百姓的生存狀態,把它的嚴酷性和複雜性通過藝術形象真實地揭示了出來。
影片反應的是中國90年代中期農村亂砍樹木,村霸統治村子的殘酷現實。
《神探》並不會給人久違了的香港經典之感,杜琪峯凝重冷峻的導演手法與韋家輝精妙的劇情結合在一起,展現了「多重人格」的複雜世界,在表現手法上人性一步步推向陰暗懸崖的深度分析。
本片編導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尖沙咀槍擊案」影響,並且該案中的徐步高就是片劇照中高志偉的原型。2006年3月17日凌晨在香港尖沙咀一人行隧道內3名警員拔槍互轟造成兩死一傷。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從這個角度看,目的在「溯舊」而非「懷舊」,楊德昌仍然是一位相當知性化的創作者,他企圖從舊日經驗中,尋取一個屬於九O年代的歷史批評觀點,事實上,在整部電影中的風格導向上仍然保持相當適度的距離和客觀性。
60年代初臺北,國民政府遷址臺灣後發生的第一宗殺人案,改少年被判死刑後,又改判15年徒刑。
《親愛的》是2014年出品的一部「電影,電影講述一對夫妻因為關係不和睦,兒子成為他們唯一的聯繫,但是有一天孩子卻莫名其妙地走丟了。夫妻二人努力地尋找著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像自己一樣找孩子的父母,更發生了許多震撼人心的事情。
真實案例是彭高峰尋子事件,可以搜尋一下。
社會比電影現實多了,這種直達社會層面,追尋人性的電影,還是希望有更多。希望能通過電影表達述社會,讓更多人去重視這些問題,讓生活的環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