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抱抱也是「耍心機」?媽媽不用怕「慣」壞寶寶,擁抱是愛的表達

2021-01-10 騰訊網

提起寶寶和媽媽,大多數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抱著寶寶的媽媽」,小寶寶在學會走路之前,甚至是學會走路幾年後,一直是被抱著的一個狀態,不管是吃奶還是哭鬧,好像只要抱著哄,寶寶情緒就會穩定很多。

關於抱孩子這件事,也有很多的討論,不少人認為「寶寶哭了不要馬上抱」,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寶寶需要抱就應該馬上抱」,面對這個問題,不少新手寶媽都愁得白了頭。

寶寶哭鬧,雖然抱起來好,但是也要狠下心等一會兒再抱?

曉雪寶寶出生兩個月了,小女兒白白嫩嫩的非常可愛,但是一哭起來,就像換了個孩子似的,哭得撕心裂肺,小臉通紅,所以每次小學發現寶寶哭了,馬上就著急的去抱著孩子哄。

大多數時候哄一會就好了,但是也有怎麼哄也不好使,寶寶一直哭的時候。其實生完寶寶曉雪身體挺虛的,抱孩子時間長了自己也累,但是沒辦法,孩子哭當媽的哪有不心疼的。

有朋友來探望娘倆,看曉雪哄孩子一圈一圈地走,就提出一個建議:「你聽過哭聲免疫法沒?好像是訓練寶寶獨立的,說是孩子哭的時候等一會再抱,有時候寶寶求抱也是耍心機呢,孩子慢慢不被抱就不哭了。」

曉雪也是新手媽媽,以前接觸到的育兒知識都是孩子哭了就抱著哄,哪聽說過放孩子在一邊哭的。在朋友走之後,曉雪查了一下,確實是有這麼個東西,但是當自己寶寶哭起來的時候,她就心疼得又什麼都顧不得了,這個辦法也從來沒用過。

她其實也觀察過,寶寶有時候的舉動,就是為了讓自己抱抱才做的,比如躺在床上不睡覺會哭、陪玩的時候也總是等著媽媽抱,希望呆在媽媽懷裡,這種感覺其實還是挺神奇的,還真像是「耍心機」求抱抱呢。

寶寶總是「想辦法」讓媽媽抱著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

寶寶在3歲之前,其實還不能實現完全的自理,而且3歲以內,寶寶每隔15分鐘,就需要從父母身上獲得安全感。

走路可能會累,會要求媽媽抱;在外面玩的時候,也可能會找媽媽抱;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會往媽媽懷裡鑽,其實是有原因的。

小月齡的寶寶需要抱抱,是貪戀媽媽的溫暖,是對自身安全感的一種補充,也是一種本能。

日本《育兒百科》中寫道,寶寶眼睛沒發育到能看清媽媽之前,擁抱是能感知溫暖的一種方式。

從溫暖的羊水中脫離出來,小寶寶面對這個「冰冷」的世界,總是會感覺很「冷」,這個時候媽媽的擁抱,會給寶寶一種回到媽媽肚子裡的安全感和溫暖。

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安全感也會越來越稀缺,媽媽的抱抱就是補給。媽媽的身體是寶寶最熟悉的,通過擁抱這個動作,貼近媽媽的胸口,寶寶能感受到媽媽的心跳和體溫。

研究顯示,溫暖的擁抱,能讓寶寶的大腦產生一種「催產素」,這也是安全感的主要來源。

總是要抱抱,並不會「慣壞」孩子,所以別再吝嗇你的擁抱了

擁抱是最直接的、能表達自己愛意的動作,通過皮膚的接觸,能夠給孩子傳達足夠多的感情和安全感。

有一項研究表明,被調查的父母中,只有6%的爸爸媽媽會經常擁抱自己的孩子,有85%的父母,只是偶爾擁抱一下孩子,還有10%的父母,很少擁抱自己的孩子。

而在這些孩子成年之後,那些被經常擁抱的孩子,幸福感和安全感更高,情緒相比兒時很少被擁抱的孩子更加穩定,可以得出,擁抱對於孩子來說,確實是一種有利無害的動作。

尤其是在2歲以前這個寶寶的依戀期,媽媽更要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多抱抱寶寶,抽時間和寶寶在一起玩,在依戀期給寶寶足夠的溫暖,寶寶將來情緒才會更穩定,心理髮育更健康。

寶寶的依戀關係建立分為3個時期:

0-6周是寶寶的依戀前期,寶寶會通過啼哭的方式「提醒」媽媽應該抱自己了。

6周-8個月的寶寶正在和媽媽建立依戀關係,這個階段的寶寶會使用「微笑技能」來回應媽媽的擁抱,讓媽媽更願意擁抱寶寶。

8個月-兩歲,寶寶的依戀關係逐漸建立,寶寶能明確的表達出,只想要媽媽陪著自己,面對陌生人會抗拒,也就是寶寶「認生」了。

在寶寶還小的時候,媽媽多給寶寶一些「愛的抱抱」,等寶寶長大之後,想抱都有可能不給抱了哦。

相關焦點

  • 「孩子一哭我就抱,錯了嗎」嬰兒哭泣求抱抱的背後,不是無理取鬧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嬰幼兒時期的寶寶,通常都是最難帶、最磨人的,嬰兒每天的生活很簡單,除了吃睡最多的就是哭鬧,但站在寶媽的角度來講,卻著實令人頭疼得很。尤其是當寶寶哭鬧不止的時候,他表達不出來也聽不懂安慰的話語,此時「媽媽抱」就成了一招「制勝法寶」。
  • 寶寶求抱抱也就這幾年,別再瞎掰什麼訓練獨立勇敢,錯過想抱都沒了
    這位媽媽的本意應該是要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和獨立個性,但「抱抱孩子」這件事,真的需要那麼刻意訓練嗎?不至於吧!能撒嬌的孩子,就說明他還只是個寶寶~(從沒見過成年人跟老母親撒嬌的)是的,孩子對媽媽是本能的無限依戀,月子裡怕孩子跟月嫂親,現在又怕孩子長大了這種依戀會消失。所以啊,真的,孩子主動求抱抱的時光短暫而美好,不要再吝嗇與孩子親膩的時光,刻板的教育可以來的晚一些。孩子會以你想不到的速度成長,當回過神來,他已經不再黏著要抱抱了。獨立?堅強?孩子早晚都會做到的。但他需要抱抱的時間就這麼幾年,這麼快,再不擁抱就過了。
  • 寶寶明明會走路,為啥總要討抱抱? 所有媽媽看完都哭了!
    沒想到,一天天長高長大的寶貝依舊是時不時就伸出手臂,要來上一個「抱抱」。明明都會走路了,為什麼還總要「求抱抱」?如果我們總是有求必應,寶寶會不會被慣壞,變成「小霸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抱抱」的話題。心理學家發現,人天生就有尋求親密觸摸的心理需求。
  • 小朋友「耍心機」要抱抱,獲趙麗穎暖心一抱,網友表示羨慕了
    小朋友「耍心機」要抱抱,趙麗穎暖心一抱,很多人都羨慕了!現在的小孩子都是人精了,感覺現在小朋友的智商要高出很多。很多「高科技」的操作,大人都搞不清楚,小孩子一上手,分分鐘搞定。有時候大人之間的聊天,經常會說自己家小孩子做出大人能做的事情和大人才會說的話。
  • 「寶寶明明會走路,為啥總要討抱抱?」 所有媽媽看完都哭了!
    而擁抱孩子,給予皮膚撫摸,就能提供給孩子所需要的「心理營養」。這在營養在孩子年幼時尤其重要!所以,如果孩子哭著要向你討抱抱的時候,請不要吝嗇你的懷抱,儘管去張開你的雙手,去抱抱寶寶吧。他們不是撒嬌,不是胡鬧,只是想從媽媽的懷抱裡找到更多的安慰。
  • 讀繪本《抱抱》:擁抱是最溫暖、最強大的愛的力量
    看到長頸鹿媽媽和寶寶親密相依,小猩猩感嘆著「抱抱」;在這樣的時刻,我也不失時機地給她一個大大的、緊緊的擁抱,把所有的愛與溫情都給她。中國人是很含蓄的民族,在孩子小的時候,尚可以親親抱抱,但成人之後,往往把情意都凝聚於心,人與人之間保持著客氣與距離,而少了一些親密。
  • 孩子求抱抱時,心裡原來想的是這個!看完我哭了,以後再累也要抱一下
    ◆ 求抱抱是渴望被關注「吃飽了的孩子不會喊餓,抱夠了的孩子不會無理取鬧。」那些哭著喊著要抱抱的孩子,都是在向媽媽要愛,要關注。研究人員發現:當孩子被擁抱時,他的大腦會分泌催產素,沒錯,就是那個「愛的荷爾蒙」。當寶寶分泌了催產素,他的體內皮質醇水平會下降,寶寶會感到放鬆和心安。
  • 最「愛媽」新生兒火了,一出生就向媽媽求抱抱,網友:沒喝孟婆湯
    然而最近有一個最「愛媽」的新生兒卻不太一樣,一出生就向著自己的媽媽伸出小手「求抱抱」。最「愛媽」新生兒火了,一出生就向媽媽求抱抱,網友:沒喝孟婆湯最近有一張新生兒的照片在網友們中間傳開了,看到這個新生兒的表現,網友們不禁大感詫異,紛紛表示:難道這個孩子沒喝孟婆湯?
  • 最「疼媽」的寶寶火了,剛出生就要媽媽抱抱,網友:孟婆湯摻水了
    孩子成長過程中無時無刻不牽動著媽媽的心,特別是當孩子懂事的時候知道心疼媽媽,這個時候也是媽媽最欣慰,最動容的時刻。孩子在小的時候並沒有意識,他們並不知道媽媽是多麼的辛苦,是受了多大的罪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但有的新生寶寶卻讓人意外,近日最「疼媽」的寶寶火了,一出生竟然向媽媽求抱抱。網友們紛紛熱議:孟婆湯摻水了。寶寶在剛出生後什麼都不會做,他們每天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睡覺和吃上面。
  • 「孩子明明會走路,為啥總要討抱抱?」 所有媽媽看完都哭了!
    而擁抱孩子,給予皮膚撫摸,就能提供給孩子所需要的「心理營養」。這在營養在孩子年幼時尤其重要!所以,如果孩子哭著要向你討抱抱的時候,請不要吝嗇你的懷抱,儘管去張開你的雙手,去抱抱寶寶吧。他們不是撒嬌,不是胡鬧,只是想從媽媽的懷抱裡找到更多的安慰。
  • 心機深,愛耍壞心眼的三大生肖
    生肖龍對於生肖龍的人來說就是她們自己演起戲來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生肖龍看起來傻白甜無公害,實則心機頗深!
  • 婆婆一遍又一遍給寶寶說媽媽壞,我該怎麼辦?
    這不是第一次她向我抱怨婆婆對著寶寶說她壞了,寶寶哭了沒能第一時間抱起來,媽媽壞;寶寶剛尿溼的褲子沒來得及洗,媽媽壞;寶寶不喝奶,媽媽壞;寶寶不想睡覺哼哼了,媽媽壞;就連抱寶寶時間久了手酸了,把寶寶放在床上,也是媽媽壞。關鍵她老公情商不太高,還在一旁起鬨,抱著寶寶逗趣:寶寶,媽媽壞壞,都不抱我們,一個人好可憐啊。攤上這樣的事,誰不抓狂?可是,媽媽真的壞嗎?
  • 孩子經常抱很難帶,但這幾種情況多抱抱寶寶弊大於利,寶寶更聰明
    文|張女子育兒原創,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抱寶寶有講究,抱多了媽媽受累,而這幾種情況多抱抱促進寶寶發育相信寶媽們已經看了很多關於抱寶寶的知識,都知道寶寶抱多了,可能就放不下了,對寶寶的獨立健康成長也不利,並且媽媽還容易得腱鞘炎。但是看著寶寶傷心哭泣的樣子,寶媽們又會心軟,不忍心不抱。
  • 新生兒不願與媽媽分離,張開雙臂「求抱抱」,醫生:喝了假孟婆湯
    母愛是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它能驅散不安的情緒,是世間最偉大、最純粹的愛。寶寶在媽媽腹中經過了漫長的十個月,無形中建立起了「血脈相連」的親情,這種深厚的情愫,是一生都無法割捨的。所以寶寶一出生,便對媽媽有特殊的情感,這種神奇的力量不可言喻。
  • 貝悅繪本解讀—《抱抱》
    「抱抱」「媽媽」「寶寶」,三個簡單重複的詞語,勾勒出一個溫馨而又充滿愛意的故事。       整篇故事以媽媽和寶寶的愛作為主線,故事情節生動而又豐富,高潮迭起,結局更令人不可思議!作者深刻表達了猩寶寶、猩媽媽和各種小動物的內在感情,尤其是從猩寶寶對其他小動物的羨慕到對「抱抱」的渴望,再到情緒低落的放聲大哭,直到最後看到媽媽的破涕為笑,種種情緒變化躍然紙上,這就像小寶寶們,情緒多變,會為很多事情或煩惱或害怕或落淚,但是只要投入媽媽的懷抱中,就會瞬間安靜下來,開心起來,內心得到滿足和安全感。
  • 嬰兒一出生就求媽媽抱抱,網友笑評:這是投胎前沒喝「孟婆湯」啊
    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投訴維權,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有這樣一種說法:寶寶一出生就能認得媽媽,胎兒時期就可以辨別出媽媽的聲音了,還能通過心跳來辨別是不是媽媽
  • 「媽媽,抱抱我!」當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的反應很重要!
    最後孩子跑到我面前,張開雙手對我說:媽媽,抱抱我!我抱著他,他把小臉埋在我的肩膀上,很明顯很感覺到孩子的不開心。但是在趴了一會之後,孩子又抬起頭和我們分享今天在公園看見的小青蛙。媽媽的擁抱具有治癒的效果!
  • 明明會走路,為啥卻總是要抱抱?
    走路也是一樣,孩子剛學會的時候興致勃勃,但熟練掌握之後,就感覺沒啥新鮮感和挑戰性了,成就感自然就慢慢消失。於是,他們就會又回到最初的起點,求關注求抱抱了。愛學習的媽媽們應該都知道,孩子哭鬧、發脾氣、要抱抱,都是他們「求關注」的「手段」,只有我們及時予以回應,他們才不會因為缺愛而感到不安和焦慮。
  • 當孩子說「媽媽,抱抱」,不管什麼情況,請一定伸出手好嗎?
    但實際上,孩子連看都沒看玩具一眼,只顧繼續抱著媽媽的大腿抬頭哭:「媽媽,抱抱。」媽媽則在和銀行職員客氣:「謝謝,不用,不用,真不用!」推了一會兒,銀行職員還是堅持送。她這才低下頭,跟孩子說:「你要嗎?要就拿著吧。」
  • 李怡靜 朱愛君//愛的抱抱
    在昨天的每日分享中,二實小的李怡靜老師分享了自己和學生的愛的抱抱,受其影響,十二中的朱愛君老師今天立即行動,也使用了她的"愛的抱抱"。    讓我們一起走進兩位有愛的老師,感受她們愛的抱抱!                                         ——題記                受馬春霞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小夥伴李怡靜老師的分享啟發,我立即行動,今天下午就給了五個孩子「愛的抱抱」。        我說:期末複習任務繁重,我要用充滿愛的抱抱給予你們無窮的力量,幫助你們渡劫飛升[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