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誰是被害者》真正的英雄主義

2021-02-11 玄藏佛醫

相信很多懸疑推理愛好者肯定沒有錯過最近刷屏的國產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小編作為一個懸疑推理愛好者,亦是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此次擬文並不是想安利任何懸疑推理的書籍或是電影,僅是從社會弱勢群體關懷角度如同醫生體恤患者般嘗試解讀一下之前臺灣地區同樣受到熱評的網劇《誰是被害者》。

《誰是被害者》是Netflix近年做的華語劇集裡得分較高的一部片。該劇是以現實主義為賣點的爆款臺劇,擁有一切懸疑劇該有的基本元素。

青春時期喜歡看本格推理,喜歡與書中的偵探公平競賽。更執迷於緊張刺激的作案手法、推理過程與案件偵破。爾後,漸漸開始探究作案動機,研究犯罪心理,想要試圖去探究罪犯背後的行事邏輯。即使如漢尼拔這般的「惡魔」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悲慘經歷,如此這般,漢尼拔是不是也可歸為被害者?也不禁試問,到底有沒有真正的罪犯呢?

在《被害者》這部劇中,則問出了一象兩面中的另一個天問——誰是被害者?

在功利的世界裡,是不是每個人都是被害者、每個人都是施與者? 

網絡上,夫妻網絡對撕;生活中,至親對簿公堂,大家磕瓜都磕的都牙疼了。

我的熱情總被誤解,你的示弱卻圖謀不軌。於是我們出於自保而羞於表達、轉而彼此淡漠;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同理心的喪失……我們被比我們強勢的人欺壓,轉而去欺凌比我們更弱小的,以轉化這股負能量,如「三道惡」一般循環往復。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社會倫理紅線被屢次觸碰。至此,仿佛有一種錯覺,幾千年構建起來的社會倫理大廈如暮將傾。

回到劇中,男主是一位犯罪現場調查員。畢業後在警局一直從事犯罪現場鑑識工作,業務水平卓群。但同時男主身患亞斯伯格症,即孤獨症。可以認為是「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症」。簡單地說,男主身上集中了高智商與低情商,是典型的社會交際中的邊緣人物。

一開始,劇情指向是由一起起注射「芬太尼」為手法的連環殺人事件。隨著劇情的深入,牽涉出的卻是一樁樁有預謀的「自殺」事件。

幾個社會的邊緣人物,或受挫、或疾病、或失意。即使心如死灰般,執意選擇死亡的人,還會因為心中那可憐的「自尊心、價值感」被幕後主使所蠱惑。以「互相幫助」為名義,給自殺冠以「自我犧牲」的無上勇氣崇高價值。

因此該劇還牽涉出了一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話題:「自殺」。

也許大家都看過關於「自殺」的新聞。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自殺」的話題,甚或是醫學行為中的「安樂死」。

也許大多數人的反應是:好死不如賴活;活著就有希望、死了就什麼都沒有;還有,很多人覺得自殺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態度;在面對很對抑鬱症患者自殺的行為,很多人覺得他們不過是無病呻吟,是閒出來的,如果迫於生活,哪有空抑鬱?

可是當這個群體越來越大的時候,有沒有人想一想為什麼,有沒有人想一想,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的漠視,才讓他們喪失了對生的欲望?

在日本的青木原林海因兩點而在日本聞名遐邇:一是從那可以看到的富士山景色美得令人窒息;二就是自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有超過500人在這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日本高壓文化中,自殺是一種對失敗負責的行為、一種謝罪的形式。

這也拋出了另一問題:如果身邊的人多一點關懷,是不是所謂的「反社會人格」就沒有形成的機會?如果整個社會、家庭對於個人所肩負「責任」的要求不用過分苛責,那麼一切悲劇就不會發生?

看似帶著完成彼此「遺願」的死亡真的就有意義嗎?誰能說他們赴死之時,是覺得偉大與榮耀的?那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生時,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在遍地精緻主義與精英主義面前得不到認可,繼而,那種厭世情感在逼仄的內心空間肆意生長,企圖以死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警示他人。自殺,只不過是他們膽小、懦弱、避世所行的苟且之事罷了

他們每個人,都代表著一種現代人可能面對的心理危機,或輕或重:不為大眾理解的「異類」,事業上的失敗者,被資本欺凌的弱者,被同胞兄弟竊取成果的「槍手」;做錯過事卻不被原諒也不能原諒自己的負疚者;以一已之力孤身反抗惡的理想主義者;親情缺失者……每個人,都是我們一生中可能面對的種種不平等,有的人走出來了,有的人走不出來。關鍵是,我們應該如何走?

劇末,女主給了標準答案:生,遠比死要勇敢的多

如羅曼·羅蘭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願你成為大英雄!

相關閱讀:

濟群法師VS周國平:身體是一個工具,我們藉此修行證道,實現生命的價值

胡因夢|2019年獻給所有女性:女性自我價值的實現

相關焦點

  • 聊臺劇《誰是被害者》
    以往只能在美劇英劇中看到的血腥恐怖場景,在《誰是被害者》中變得司空見慣,第一集就出現了被強酸溶解高度腐爛的屍體。本劇鏡頭毫不避諱這些可能引起某些人不適的畫面,恨不得盯著拍個大特寫。從《誰是被害者》整體效果來看,Netflix能夠成為流媒體大佬,的確在選題和製作上有兩把刷子。《誰是被害者》圍繞一系列命案展開,男主角方毅任是一位鑑識專家,也就是類似《CSI》中的犯罪現場調查員。方毅任畢業後在警局一直從事犯罪現場鑑識工作,工作態度認真、業務水平高超,是警局裡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
  • 《誰是被害者》:返璞歸真的林心如
    繼去年以「無差別殺人」為切入點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誰是被害者》在主題深度上更進一步,通過一樁離奇命案,拋出了「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的中心思想。劇中,林心如飾演的李雅均雖然戲份不多,卻以暗線貫穿全劇,堪稱是一切的「始作俑者」。在某種程度上說,出演《誰是被害者》,也可以看作是林心如的「背水一戰」。
  • 誰是被害者在哪裡看 誰是被害者兇手是誰大結局是什麼
    8月14日,《誰是被害者》上線西瓜視頻,打著Netflix最高分華語劇的旗號,一經播出,就收穫了眾多網友的好評,豆瓣評分直達8.0,智能電視的朋友可在當貝市場中下載西瓜視頻TV獨家觀看。可以看到,臺劇在尋求轉型,每一步都在創新,現在的臺劇和好多年前的有很大不同。
  • 《誰是被害者》:誰能夠找到我 誰想要找到我|江曉孟|誰是被害者|...
    影視串流平臺Netflix去年起搶攻華語市場,初試水溫,儘管前作《罪夢者》、《彼岸之嫁》、《極道千金》三部曲反響平平,今年未半,終以臺灣製作的刑偵片《誰是被害者》敲開觀眾心門,引發輿論熱議。《誰是被害者》與去年熱播、授權予HBO Asia美國上映的臺灣公視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在題材上一脈相承,聚焦富有人文關懷的小眾議題。
  • 《誰是被害者 第一季》誰是被害者—刑偵與懸疑的包裹下,真正要思考的是什麼
    上一次看完如此有感觸的是我們與惡的距離,而今天碰巧是高考的第一天,我看完了這部誰是被害者。剛開始只是被網飛以及刑偵、懸疑的題材所吸引。出乎所料,劇情的走向、一個個自殺身亡的人的故事,一步步的把我從懸疑的情節帶到了進一步的思索中。
  • 《誰是被害者》挑戰臺劇新高度!驚悚爆表!|亞斯伯格|誰是被害者|...
    它就是——《誰是被害者》最近兩年臺劇的質量真的不錯,去年年初《我們與惡的距離》拿下豆瓣9.5分的高分,年末就再接再厲,推出了一部風靡全網的《想見你》,再次拿下9.2分。林心如特別出演,《誰是被害者》於4月30日上線Netflix,並一次性放出全部8集。本劇改編自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徐瑞良)的作品《第四名被害者》。
  • 真相大白反而無能為力——《誰是被害者》
    以往只能在美劇英劇中看到的血腥恐怖場景,在《誰是被害者》中變得司空見慣,第一集就出現了被強酸溶解高度腐爛的屍體。本劇鏡頭毫不避諱這些可能引起某些人不適的畫面,恨不得盯著拍個大特寫。第一集就如此引人入勝,按照Netflix的慣例,一口氣放出全8集,觀眾們更是追得停不下來。
  • 《誰是被害者 第一季》沒有被害者,又都是被害者。
    不過,這部劇,沒有什麼張力,人物的深度不夠,複雜度不夠,對人性的表述與探索都還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度挖掘,最近同時在看另一部美劇《我知道這是真的》,這部劇對於人性的探索,就很深刻,對生活的刻畫要更飽滿,人物也更加複雜,華語劇目前還依舊拍的很用力,人物都太簡單了,很浮於表面,跟美國和歐洲的優秀電影、劇集,還是差了一大截的。
  • 《誰是被害者 第一季》誰是被害者
    誰是被害者首先演員們的演技都很棒。剛開始看的時候口音有點出戲,後邊慢慢適應了。有懸疑有推理,故事環環相扣很精彩。感覺每個人都有心裡過不去的地方,但是選擇面對的方式卻不一樣,案子涉及的這些人應該都偏向抑鬱體質了,他們無法理解正常人的世界,就像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的世界一樣。
  • 《誰是被害者 第一季》被害者之後
    誰是被害者在《想見你》之後,比較期待的臺劇就是《愛的詐欺犯》(因為有柯仙)和《誰是被害者》,然後這幾天抽空看完了《誰是被害者》。覺得很多臺劇很棒的原因,就是它的精彩是完全可以跑到劇外的。一群人的死亡完成了一個互相滿足遺願的閉環。裡面有MtF,有快涼掉的明星,有被剝削的工作者,又不被善待的老人,又小時候被欺凌而被迫犯下命案的人,有盲人。
  • 《誰是被害者 第一季》誰是被害者?—劇評……1~8兩天看完
    觀看了之後凝重的心情,就理解了溫馨提示的文字的必要性了😂嗜血記者與自閉症(沒有知識障礙的)鑑識官調查連續殺人命案……不是被殺而是自殺……誰是被害者?之前我看完的隱秘的角落,主要提醒家長關注青少年成長,多加陪伴;而誰是被害者反映的現實問題範圍更廣更深。劇情內容本身太精彩啦!
  • 《看見》誰是被害者
    我不追求一部電視劇必須要體現什麼人生哲學意義,我常常為了電影電視劇中拍出的沁人心脾的畫面、人物而去觀看,例如前幾年陳凱歌的《妖貓傳》,觀看這部電影真的給人美的感受,每一幀都美的像名畫,每一幀都可以當成海報,但是故事情節真的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國產劇的粗製濫造的畫面感和演員誇張的演技關上了我的這扇窗,所以回過頭翻看老劇。
  • 林心如在新劇《誰是被害者》裡客串清潔工
    #誰是被害者#根據林心如微博的最新動態,林心如在4月30日裡更新了自己的微博,估計是在為自己的一部新劇《誰是被害者》做宣傳,44歲的林心如在劇裡飾演是一個清潔工,劇裡她打扮十分樸素,她素顏出鏡,在戲裡只是客串。
  • 誰是被害者
    《誰是被害者
  • 《誰是被害者》取勝不只靠尺度
    奇遇電影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誰是被害者》與《隱秘的角落》 很多觀眾可能都是被《誰是被害者》的尺度和驚悚設定吸引而來。本劇的前幾集,便是從一起離奇的「連環殺人還願案」鋪開陳述。
  • 沒錯,一集一案的懸疑爽劇,《誰是被害者》來了
    到底是誰策劃了一個「死亡遊戲」,他的目的是什麼呢?誰是下一個被害者呢?與以往尋找兇手的懸疑劇不同的是,《誰是被害者》則是在「找被害者」。《誰是被害者》描述社會中無法發聲的小人物群像,這些人不僅是他們兇殺案中的「被害者」,同時也是被社會邊緣的受害者。
  • 誰是被害者?誰是加害者?
    《誰是被害者》於2020年4月30日一次性全八集放出,Netflix出品華語劇集,張孝全/許瑋寧/王識賢主演。
  • 《誰是被害者》告訴你,連環案件還可以這樣拍
    分享到:   《誰是被害者》  豆瓣評分:8.1
  • 隱秘的角落與被害者,誰是今年華語懸疑最佳?
    4月上映的《誰是被害者》,至今豆瓣穩定在8.0分。6月上線的《隱秘的角落》,目前豆瓣維持在8.9分。華語懸疑劇,似乎逐步告別劣質道具與高糊馬賽克,貼向社會現實,綻放懸疑的魅力,引發人性的啟思。最終,看似童話般的圓滿結局裡藏著細思極恐的真相,朱朝陽實現了真正的黑化,成為了下一個張東升。
  • 林心如,新劇《誰是被害者》能否挽救她跌落的口碑?
    雖然出演的很多電影和電視劇被批大女主、傻白甜、白蓮花,但並不影響當時她的成功和炙手可熱!真正讓她口碑跌落的,是來自當年的一段採訪截圖當時看來,把自己打造成受到傷害的角色似乎更能收到大眾的關注,但是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