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漢詩歌節音樂會 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深情朗誦《歸航曲》

2021-01-13 華夏經緯網

  武漢別稱「江城」,來源於李白詩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詩歌早已寫入這座城市的基因,溫暖著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滋養著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10月20日,2018武漢詩歌節拉開帷幕。近百位詩人、評論家聚首江城,談詩讀詩,讓詩意瀰漫整個城市。本屆武漢詩歌節由《中國詩歌》編輯部、卓爾書店等主辦,聞一多基金會等單位協辦。鄭愁予、吉狄馬加、顏艾琳、劉立雲、朵漁等知名詩人,通過詩人專場和詩歌論壇等活動,與詩歌愛好者們分享自己獨特的詩歌美學和創作歷程。

  一首《錯誤》讓國人認識鄭愁予,「不是歸人而是過客」的他,一生寫了許多追尋故鄉的詩句。在20日的「中國詩人面對面——鄭愁予專場」活動中,鄭愁予與詩人閻志一起,與武漢讀者面對面分享古典詩歌美學。

兩屆「聞一多詩歌獎」頒出

  詩歌節上,號稱是「中國詩界最高年度獎」的聞一多詩歌獎同時頒出,詩人田禾和劉立雲分別當選為第九、十屆聞一多詩歌獎得主,各獲十萬元獎勵。

  評委會對湖北詩人田禾的評價為:進入21世紀以來,田禾的現代鄉土詩寫作日臻佳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創作成果。詩人田禾身居大都市,他採用回望的姿態、回憶的視角對自身過去的鄉村生活經歷進行藝術性的書寫,對鄉土中國經驗予以了全方位的審美呈現。田禾以貼近鄉村、貼近土地的誠實寫作態度,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往昔中國農村貧窮落後的面貌,再現了幾代中國人的貧窮記憶與苦難經驗。

  江西詩人劉立雲以長詩《上甘嶺》獲獎,評委會對湖北詩人《上甘嶺》的評價為:磅礴的詩意,細膩的筆觸,思想性與個人性兼顧的視角,歷史與現場的通真還原,劉立雲的《上甘嶺》是一首氣象壯闊的戰爭史詩的縮微版。作者超越了政治化、民族性的單一視角,是以多維的視野,人類性的眼光,書寫出戰爭背後的人性與精神內涵,戰爭本身的殘酷而又複雜的歷史奧秘。傳達了尊重生命、思考人生、追求正義、捍衛和平的崇高理念。是對以往戰爭與軍事文學思維的一種超越。

  「聞一多詩歌獎」由聞一多基金會和《中國詩歌》編輯部主辦,卓爾控股有限公司承辦,旨在彰顯和傳承聞一多的愛國主義詩歌精神,「倡導詩意健康人生,為詩的純粹而努力」,鼓勵擁有豪情不乏學養的詩人推動中國新詩創作的繁榮和發展。八年來,這一獎項已成為中國當代詩壇頗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

85歲鄭愁予:我在武漢發表第一首詩《爬上漢口》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33年生於山東濟南,在北平長大,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鄭愁予詩選集》被列入「影響臺灣30年的30本書」。他的詩作富有抒情韻味,自成風格。成名作《錯誤》在臺灣首次發表時,島內一時到處傳誦「達達的馬蹄聲」。

  85歲了,鄭愁予仍步態矯健,精力充沛,言行嚴謹。在「中國詩人面對面——鄭愁予專場」活動中,面對詩人閻志的提問,鄭愁予說,他發表的第一首詩是《爬上漢口》,發表在《武漢時報》上。

  1948年底,15歲的鄭愁予隨家人離開北平,抵達南京,不久又沿長江上溯到漢口,投奔住在這裡的二姨。根據離船上岸的感受,他寫了《爬上漢口》一詩。「年少氣盛的我看到碼頭邊最好最主要的位置停靠的都是外國船隻,我們的輪船只能在夾縫中曲曲折折靠岸,仍覺得心裡不舒服,覺得中國積弱是百年爭戰不休的真正主因。」

  詩作發表在《武漢時報》「新詩園地」欄目,登在緊靠刊頭的左上方,且用大一號字並加了黑線的框。這是鄭愁予的詩作第一次在報刊發表。在漢口,他還寫了一些「悅賞異性」的詩句。後來震動評論界的《邊塞組曲》也是在這一時期動筆和構思。

  1968年,鄭愁予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的「國際寫作計劃」,到大洋彼岸的美國生活三十多年。他曾在夕陽的餘暉中,面對著祖國的方向跪下,並寫下了長詩《我在溫暖的土地上跪出兩個窩》。他去過很多地方,他總覺得自己背著什麼東西,那就是沉甸甸的鄉愁「走到任何一個地方,我總會想到自己的故鄉」。

  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裡,武漢詩歌節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新發現」詩歌營、中國詩人面對面——鄭愁予、朵漁、張二棍專場講座,「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新詩」論壇,「新發現」及大學生社團樓梯間詩歌朗誦會,「詩漫江城」——2018武漢詩歌節音樂會等。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文俊 通訊員郭元芳)

相關焦點

  • 人歸夢土上·85歲詩人鄭愁予再臨純真年代·現場回顧
    說起和杭州的淵源,詩人略一沉吟,誠懇而娓娓道來。        童年在河北塞上,少年時流落北京山東江蘇浙江,去往臺灣,再寄居美國三十七年,近年鄭愁予返歸祖先鄭成功所在地臺灣金門定居,葉落歸根。最近幾年大陸的多個詩歌場合,他都講到一生行跡,漂泊流浪。他說起流浪到杭州的感受,「我是抗戰兒童,內戰少年,從北京一路逃難到江南。江南在我的生命中有不可磨滅的記憶,有很多感情和感觸。
  • 第六屆武漢詩歌節音樂會溫暖舉行
    詩歌音樂會現場12月20日晚,詩漫江城——第六屆武漢詩歌節詩歌音樂會在武漢卓爾書店舉行。舒婷、陳仲義、葉延濱、楊克、李少君、劉向東、傅天琳、周雲蓬等百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作家、評論家共聚一堂,致敬詩歌之都,禮讚英雄之城。
  • 【名篇朗誦】鄭愁予:錯誤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聲音的眼睛 | 第1505期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作者-鄭愁予
  • 第六屆武漢詩歌節12月19日啟幕
    第六屆武漢詩歌節將於12月19日啟幕,舒婷、葉延濱、傅天琳、楊克、李少君、周雲蓬等100多位全國詩人、評論家將聚首武漢,進行豐富多彩的交流研討、詩歌朗誦、詩歌音樂會等活動,以詩歌的名義禮讚英雄之城,傳唱英雄故事,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讓詩意芬芳再度溢滿江城。
  • 鄭愁予的詩歌《錯誤》寫的誰?閻志的答案是女朋友
    今天,武漢卓爾書店人山人海,連地板上都坐滿了。他們都在迎接曾帶給自己無限感動的詩人——鄭愁予。
  • 第六屆武漢詩歌節開幕,舒婷、李少君、周雲蓬等百位詩人匯聚江城
    著名詩人舒婷(前排右二)、民謠歌手周雲蓬(前排右一)參加活動當天上午,卓爾書店三樓小劇場群星熠熠,知名詩人、詩壇新秀濟濟一堂,為武漢送來真摯的祝福和詩意。以一首膾炙人口的《致橡樹》為廣大讀者熟識的著名詩人舒婷,繼5年前參加首屆武漢詩歌節之後再度來到江城,致意武漢。
  • 武漢詩歌節上,詩人們致意英雄之城
    本屆詩歌節由卓爾書店、《中國詩歌》編輯部主辦,聞一多基金會、湖北長江文化發展基金會聯辦。開幕式上,武漢市副市長李強感謝各位詩人、作家對武漢的關愛。他說,武漢不屈不撓的剛毅、胸懷天下的遼闊,更將為這座詩歌之都的人文氣韻注入豪邁剛健的新內涵。
  • 「谷裡的生活」系列之2020熹樂谷詩歌節暨大花獎2020詩歌貢獻獎...
    10月30日晚,「谷裡的生活」系列之2020熹樂谷詩歌節暨大花獎2020詩歌貢獻獎頒獎典禮在勤天熹樂谷溫泉度假區舉行。此次詩歌節場地別出心裁,選擇在室外開展活動。舞臺設置了迷人多彩的夜景燈光,觀眾圍繞舞臺席地而坐,朗誦表演者能零距離、心貼心與聆聽者交流。一首首深情的詩歌朗誦伴著一曲曲動人的音樂旋律,讓每一位到場觀眾都沉醉其中。
  • 臺灣舉行亞洲詩歌節,重量級國際詩人來臺論藝術
    臺北風雅頌─2018亞洲詩歌節語言不能盡解的 就讓它們綻放成詩!用詩歌書寫過去、記錄現在,探討未來!文化部齊東詩舍年度重點活動「臺北風雅頌─2018亞洲詩歌節」將於9月28日至10月1日登場,除邀請來自日本、韓國、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香港、澳門及中國知名詩人來臺交流,並於28日下午於齊東詩舍舉辦歡迎茶會,邀請向陽、顏艾琳、陸穎魚、金尚浩等逾10位詩人齊聚一堂。
  • 薦讀:臺灣詩人鄭愁予的最美的詩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筆名「愁予」,臺灣現代詩詩人。鄭愁予生長於軍事世家,祖籍福建南安,世居直隸寧河,為鄭成功十一代後裔。1956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鄭愁予為發起人之一。1952年鄭愁予於臺北現代詩社出版「夢土上」,其中收錄的「錯誤」一詩頗受歡迎。1997年「錯誤」編入臺灣高中國文課本,後來港、星、馬、中國大陸等地區選也曾選鄭愁予的作品入華文教材。
  • 詩歌朗誦|詩人深沉《暮然回首》
    詩歌朗誦|詩人深沉《暮然回首》 2020-05-27 1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四詩人縱論四重話題 武漢詩歌節演繹詩歌四重奏 星光滿天是留給...
    ◀第六屆武漢詩歌節「中國詩人面對面」活動現場,左起:主持人閻志、民謠詩人周雲蓬、詩人李少君、詩人楊克□楚天都市報記者 徐穎 通訊員 郭元芳12月20日,第六屆武漢詩歌節在卓爾書店開幕。舒婷、陳仲義、葉延濱、楊克、李少君、劉向東、傅天琳、周雲蓬等100多位全國詩人、評論家匯聚江城。作為武漢詩歌節重頭戲的「中國詩人面對面」活動,卓爾書店創始人閻志對話詩人楊克、李少君、周雲蓬,圍繞詩與民謠、詩與自然、詩與時代、詩與武漢四重論題暢談。現場氣氛歡快,詩人們才思飛揚,金句迭出,引得現場觀眾不斷會心而笑。著名詩人舒婷也受邀出現在觀眾席,活動結束後,為圍上來的讀者籤名。
  • ...武漢詩歌節今日開幕,舒婷、李少君、周雲蓬等100多位新老朋友來漢
    致敬詩歌之都,禮讚英雄之城。第六屆武漢詩歌節12月20日在卓爾書店開幕,舒婷、陳仲義、葉延濱、楊克、李少君、周雲蓬等全國100多位詩人、評論家匯聚江城,在英雄之城燃點詩意火花,傳遞溫暖和力量。詩人舒婷時隔五年再度來漢參加詩歌節。
  • 聆聽詩歌的春天 13位讀詩人,13首春天詩
    詩歌回春的氣息,「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春天讀詩·第2季》開播,鳳凰文化攜手鄭愁予、鄭敏、梁小斌、萬曉利、楊黎、潘洗塵、餘秀華、莫西子詩、葉嘉瑩、艾敬、程璧、王家新、巫昂13位詩人,與你一起聆聽詩歌的春天。冬去春來,詩歌與春天一同醒來。鳳凰網文化承接第一季《春天讀詩》的美好與感動,2015繼續誠意奉獻《春天讀詩•第2季》。
  • 【母親節專刊】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悅老師深情演繹《趁父母還在》作者/阿紫
    同時,阿紫帶著詩歌走出國門,遠赴澳大利亞雪梨和墨爾本成功舉辦個人專場朗誦會,受到華人華僑的熱烈歡迎;走進日本長崎和平公園,帶領中日兩國青少年誦讀其原創詩歌《和平頌》,為世界和平發聲;應邀走進阿聯駐華大使館「婦女節」慶祝活動,精彩朗誦原創作品《翻閱陽光》傳播中國詩歌文化。此外,阿紫跟隨中國僑聯走進臺灣花蓮、桃園、苗慄、南投巡迴演出;走進香港特別行政區,成功舉辦阿紫詩歌創作誦讀大型公益講座等。
  • 【誦讀經典】|鄭愁予:錯誤
    鄭愁予為現代詩社主要成員,其詩歌以婉約見長,他的愛情詩更是清新婉約。如果說,鄭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鳴、最能打動人心靈深處的地方,莫過於美與情,那麼《錯誤》這首詩可謂其中的佼佼者,為詩人奠定了他在臺灣詩壇上不可忽視的地位和影響。初看這首詩時,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國性。這是一首絕對的中國詩,是一首屬於中國人的詩,講著一個永恆、美麗的中國的故事。
  • 四位詩人精彩對話,演繹詩歌「四重奏」
    12月20日,作為第六屆武漢詩歌節的重頭戲,三場「中國詩人面對面」活動相繼舉行。在首場活動中,湖北詩人閻志作為主持人,與楊克、李少君、周雲蓬展開對話,共同討論詩與民謠、詩與自然、詩與時代、詩與武漢的話題。
  • 秋風拂動靈感的風鈴:上海市民詩歌節舉辦秋季詩歌朗誦分享會
    秋風拂動靈感的風鈴:上海市民詩歌節舉辦秋季詩歌朗誦分享會   2020-10-30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線上論詩,以文會友——文成臺灣詩人互寄鄉愁情緣
    是著名的僑鄉,有18萬華僑僑胞僑居在外,還有十餘萬人外出經商務工,是一個瀰漫著鄉愁的浙南山城小縣。境內山水秀美,景色迷人,宜夢宜詩,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長壽之鄉,文成縣並設有劉伯溫詩歌獎與銅鈴山詩歌獎兩大全國級別的詩歌獎項。
  • 第六屆武漢詩歌節舉行 詩意火花閃耀英雄之城
    12月20日,第六屆武漢詩歌節在武漢卓爾書店開幕。本屆詩歌節由卓爾書店、《中國詩歌》編輯部主辦,聞一多基金會、湖北長江文化發展基金會聯辦。葉延濱、舒婷、李少君、楊克、傅天琳、張清華、胡弦、陳仲義、劉向東等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詩人、評論家匯聚江城,讓詩意火花在英雄之城閃耀,以詩歌傳遞溫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