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星的「太空自拍」衛星掉到了樹上,才真正搞明白我們的「瓢蟲一號」有多厲害

2021-02-24 九天未來

 

「三星這麼大公司居然都沒做成『太空自拍』」

「看來你們的瓢蟲衛星確實很厲害」

「他們應該找九天合作啊」

「三星不知道中國有『瓢蟲一號』嗎」

 

3天前,航天圈子裡出了《三星「衛星」摔了》這篇新聞,覺得挺好玩,就順手轉發了朋友圈,沒想到引來不少小夥伴的評論和好奇。

 

三星沒有公布「太空自拍」的成果,也不好評價。但朋友圈裡的討論,讓我意識到,可能之前大家都多多少少低估了「太空自拍」的技術難度,忽略了「瓢蟲一號」在航天歷史上的地位。這裡的「大家」,包括九天團隊自己。

 

這讓人想起另外一個案例:2015年,北京三元橋只用43小時就完成了整體翻新。國內老百姓不懂「基建狂魔」,國外網友們卻無法淡定、驚為天人。(好奇的朋友可以搜一下新聞原文。)

 

身在新時代的中國,我們是幸運的,每天都有機會見證書寫歷史的奇蹟在身邊發生。換個角度,我們又是「不幸」的。哪怕是某個奇蹟的創造者,也僅僅是無數個奇蹟中的一個,難以成為萬千目光聚焦的明星。


真正了不起的,是這個國家,是這個時代。

 

丨壹丨


回來繼續說三星這次「太空自拍」的新聞。

大概內容是這樣,三星公司做了一顆能完成「太空自拍」的「衛星」,用探空氣球帶到地球平流層。「衛星」上安裝的三星手機,能顯示用戶的自拍照,並與這部手機拍攝的地球實景照片疊加,形成「太空自拍」。

 

後來這個重量56.7公斤,被稱為「偽衛星」的設備,掉到了美國某農場的一顆樹上,還引來農場主報警。另外一篇題為《韓國三星發射太空自拍衛星,現在它掛在密西根州的樹上》介紹了具體情況。

↑三星墜毀的「衛星」。圖片來源:臉書截圖

三星「太空自拍」的技術實現路徑,與九天未來在北京四中開展的明星課程——《可返回式衛星模擬探究》相比,從技術難度和操作流程幾乎雷同,只是成本估計只有三星的若干分之一。這是後話。(點擊可了解北京四中學生完成《可返回式衛星模擬探究》實驗全過程。)

↑北京四中《可返回式衛星模擬探究》實驗現場,學生們在衛星「放飛」前,做最後的檢查工作。

 

丨貳丨

有搞傳播的朋友評論,「這像是三星新手機的一次PR宣傳。太空自拍能體現手機炫酷的品牌調性,航天技術的引入,又能傳遞過硬品質的感覺。」

 

確實是一次很棒的策劃。但看起來他們似乎不知道中國有個「瓢蟲一號」。

算一算,從去年12月7日發射以來,「瓢蟲一號」在軌工作329天了,完成的「太空自拍」照片超過2000張。

 

↑2018年12月7日,「瓢蟲一號」衛星發射當天,參加衛星發射觀禮活動的嘉賓,現場拍攝了火箭升空的視頻。

顯然三星和三星的PR團隊不看央視,至少不看央視的網絡春晚。


2019年1月28日,農曆小年夜,九天微星的「瓢蟲一號」衛星通過央視網絡春晚,正式向全球發布了史上第一張「太空自拍」照片。照片的內容是張靚穎和中國天眼(FAST)團隊的現場合影。


↑2019年央視網絡春晚節目現場。

↑2019年央視網絡春晚,「瓢蟲一號」為張靚穎及FAST天眼團隊拍攝的與地球同框的照片。

隨後,九天與央視合作,通過晚會向廣大電視觀眾徵集2019張全家福,上傳到「瓢蟲一號」,完成「太空自拍」。

 

雖然只有2019個名額,但節目播出後,九天的技術後臺收到了數十萬個希望完成「太空自拍」的申請。最後只好抽籤選擇幸運觀眾。「瓢蟲一號」在天上「開足馬力」,地面操控人員在地面不辭辛勞,終於在正月裡完成了2019張的「太空自拍」任務,也算給幸運中籤的朋友們,送去了特別的新春賀禮。

 

↑「瓢蟲一號」為四世同堂一家,拍攝了第41張全家福。


↑「瓢蟲一號」為一對「軍婚」的新人送上了特別的祝福。

不知道三星方面如果看到「瓢蟲一號」的表現,會做何評論。

關於這次「太空自拍」行動,三星歐洲首席營銷官班傑明·布勞恩是這樣說的:讓人們有機會「在太空中自拍」,這展現了「三星創新的力量,將以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變成可能」。

他還表示,「我們一直在不斷挑戰極限,通過『太空自拍』項目,我們將繼續用三星技術展示驚人的事情。」

 

三星方面對「太空自拍」如此看重。這也啟發了我們,進一步認真思考「瓢蟲一號」,這個中國民營航天公司的首個百公斤級衛星及其包括「太空自拍」在內的多個歷史第一的意義和價值。


↑「瓢蟲一號」在軌運行效果圖。

丨叄丨

 

首先要稍微解釋一下,「瓢蟲一號」與三星手機的太空自拍,在技術實現上有一個重大區別:

 

三星的方式,是用手機鏡頭拍地球實景,然後把用戶的照片合成進去,相當於圖片疊加;九天的方式,是用衛星上的另外一個自拍鏡頭,把用戶照片在太空展示的情況,連同地球和太空的實景,直接拍下來,沒有圖片合成的操作。

 

「瓢蟲一號」在設計之初,九天技術團隊也曾考慮過類似三星的方案。因為,這樣的技術實現路徑,看起來似乎只有細微的差別,但工程實現的難度要小很多很多。

 

——

首先,增加自拍杆,資金和時間成本提高不少。

其次,顯示屏上的圖片和地球背景相距500多公裡,亮度還不統一,要同時拍清楚,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自拍杆在太空的展開,本身就會增加系統風險,而且增加衛星整體的慣量(這個專業詞彙,好奇的朋友請自行百度),對衛星姿態控制的難度就更大了。

當然,三星用探空氣球放的「偽衛星」,本身的技術難度,與真正入軌的衛星,就有好多條街的差距。

最近兩學期,九天與北京四中合作,給高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可返回式衛星模擬探究》課程,最終的成果,就是把學生們做的「偽衛星」用探空氣球放上去。只是四中學霸們研究的項目,不只是上去拍張照片,還有更多的科學實驗。

 ——


但最後九天放棄這個方案,選擇了更難、更直接,也更有價值的自拍杆方案:

 

真實上傳每一張用戶照片至衛星,用衛星外掛的顯示屏,進行真實的太空展示;然後展開正對屏幕的自拍杆,把上面的圖片在太空真實展示的場景,直接拍下來;照片通過衛星遙測返回地面,加上拍攝的具體時間、經緯度等真實數據後,以電子郵件的方式返回給用戶。

 

丨肆丨

除了「太空自拍」照片,「瓢蟲一號」還有一個升級版功能——「太空自拍」視頻。

直接看效果吧。來一個今年國慶期間九天與人民網合作的案例。↓

↑2019年10月1日,「瓢蟲一號」以特殊的方式,祝福祖國生日快樂。

如果讓九天團隊自己評價,瓢蟲一號更值得一說的,是另外一個更酷的功能——「星空閃爍」。這是受劉慈欣《三體》的啟發。

↑「瓢蟲一號」功能之一「星空閃爍」的軌跡動圖。

↑2019年4月2日,「瓢蟲一號」通過摩爾斯電碼閃爍:「你好,星星的孩子」,向自閉症兒童送去來自星空的祝福。[馬勁/攝  地點:北京亦莊]

↑2019年7月1日,「瓢蟲一號」通過摩爾斯電碼閃爍「偉大的黨」,為中國共產黨98歲生日,送上了來自太空的祝福![微博@忠星捧月66/攝]

 

也有視頻。↓

↑「瓢蟲一號」的首次「星空閃爍」。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太難了。尤其對於一個初創團隊更是如此。如果還要加上時間的緊迫……

不說別的,有圖有真相。↓

↑為了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瓢蟲一號」的功能研發上,工程師們在實驗室擺了幾張床,倒班熬夜。

如圖所示,本應高大上的衛星實驗室,擺著各種行軍床,這就是任務周期壓力下,九天技術團隊的真實狀態:不同分系統分成AB兩大小組,實行對位的「兩班倒」:A組從上午9點幹到晚上9點,B組從晚上9點幹到第二天早上9點。

真正的戰時狀態。

 

不少工程師都有在其他專業團隊工作的經驗,按照常規的工作量,這個量級衛星的整裝和測試,應該需要6個月時間。但九天團隊完成「瓢蟲一號」的整裝和測試,一共只用了兩個半月

 

看起來,「瓢蟲一號」團隊的效率只是普通水平的兩倍多。但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團隊人數。

百公斤級衛星的首次研發,核心載核還都是全球沒人做過的,正常估計應該需要50人以上的工程師隊伍通力合作。在初創期的九天微星,「瓢蟲一號」研發團隊,當時僅有18人,而且大多很年輕。毫無疑問,經驗也並不是他們的優勢。

 

↑「瓢蟲一號」研發團隊合影留念。

事實證明,正是這個年輕的團隊創造了奇蹟。他們傳承了「嚴慎細實」的中國航天精神,他們敢於挑戰、勇於創新,他們依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某種意義上,他們也代表中國,在世界航天史上寫下生動而獨特的一筆。

 

丨伍丨

總結一下,「瓢蟲一號」衛星到底做到了什麼不容易的事情,應該怎麼看待這顆衛星的獨特價值?

 

1、全球第一個完成「太空自拍」功能的衛星;(請樹上那顆星膜拜一下)

2、人類第一顆主動發光且地面肉眼可見的衛星;(-0.5等星的亮度,幾乎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3、第一個真正的太空媒體和太空廣告平臺;(什麼時候去美國夜空說句話,大家有啥建議嗎)

4、中國民營航天團隊第一個百公斤級衛星平臺。

 

瓢蟲系列有7顆衛星,這也是「瓢蟲」名字的來歷:七星瓢蟲。加上「少年星一號」,九天擁有8顆自研、自有、自控的衛星,而且是100%的成功率。這在國內商業航天界,應該無出其右。

 

當然,「瓢蟲一號」對於九天,依然是最特別的,代表了整個團隊的初心。甚至,正是為了做一顆「瓢蟲一號」這樣的衛星,才有了九天團隊的雛形。

 

丨陸丨

回到2015年的年初。

 

那時候,美國的馬斯克還在等待可回收火箭的成功。

孫正義也沒有投資One Web。

國內沒有一家真正的航天創業公司。

投資圈也並不知道已經有了一個叫國務院60號文件的存在。

 

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想法,締造了九天的創始團隊——造一顆衛星,給大家玩。

 

這個初心也轉變成了九天團隊的願景:人人皆可參與航天。

 

都說未來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人類遲早會走出地球這個搖籃。只有更多的人真正參與了,航天才能像IT一樣,迎來爆發的新時代。

 

應該也是出於對未來的判斷,九天團隊同時還開創了另外一個航天教育的板塊。面向未來,教育才是最好的選擇。

 

丨柒丨


最後,吐槽一下Galaxy的翻譯「蓋樂世」,據說意為「覆蓋快樂的世界」。

 

仰望星空的孩子註定與眾不同。難道galaxy的本意「銀河」或者「星系」不是更加炫酷、更加夢幻、更代表未來嗎?

 

沒看懂三星的選擇。

就像這次「太空自拍」。

 

 

 

·END·
 

責任編輯:水形

審核人:九天未來評審團

課程服務丨渠道合作

李老師:133 3108 3231  孫老師:152 1087 5139

印老師:182 1058 8361  

研學基地丨董老師:13810487353  

聯繫我們丨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昆明湖南路51號中關村軍民融合產業園C座307

電話:010-88861207

郵箱:jtmarket@commsat.cn

相關焦點

  • 馬斯克尬舞開啟新一輪太空競賽,我們如何實現太空漫步?
    ,2020年2月8日,離地球547公裡的瓢蟲一號,作為3300顆衛星中唯一一顆可以閃爍的衛星,向地球點亮了「小燈」。曾經,浩瀚星空,我們需抬頭仰望;如今,星辰大海,我們將開啟《2020太空漫遊》。第一幕12992顆中國巨型星座來了!2020年的故事起源於一段尬舞。
  • 美國為獨霸太空不擇手段,竟然想切斷中俄衛星信號
    我們沒有挑釁。我們的防衛方針清晰透明:試驗的武器都是為了保護我們。」列昂科夫強調,所有這樣的試射都在計劃內。莫斯科定期向華盛頓通告飛彈發射,以避免飛彈襲擊預警系統誤警報,美國認定俄羅斯試射的反導飛彈具有反衛星性質是為了給自己的太空野心開脫,旨在製造對俄羅斯防禦計劃不利的信息環境。
  • 美國太空軍高調指責俄反衛星武器,最受傷的會不會是馬斯克?
    西方把它形容為一種反衛星飛彈,可以威脅160千米到1800千米高度的衛星。然而回顧歷史,Nudol並不是什麼新型號,而且飛行試驗也不是第一次了。那麼,美國太空軍為啥忽然高調宣傳它的威脅?
  • 「千裡眼」 「順風耳」,我們的衛星比你想像中更厲害,生活中如何...
    在北鬥系統可以提供全球服務後,普通市民手機先能用到的是5米左右的普通精度的導航服務,後續還將開放手機高精度應用,提供亞米級服務,定位可以精確到幾個分米,這在智能駕駛、智能農業系統、共享經濟、金融領域、動物保護等幾乎可以全領域覆蓋。因此,現代衛星技術遠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千裡眼」、「順風耳」還要厲害,衛星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 衛星網際網路,把「基站」搬到太空
    於是,將「基站」布設到近地太空成了一個選擇。而且,與上世紀90年代的銥星等窄帶低速衛星網際網路不同,新的衛星網際網路要實現的是和地面類似的寬帶網絡服務,也就是低軌寬帶衛星網際網路。低軌寬帶衛星網際網路如何實現?以1000公裡的近地軌道為例,衛星繞地球一圈100多分鐘,通過成百上千個衛星在這個軌道高度組成星座,從而實現對全球的無縫覆蓋。
  • 太空中多了一位「衛星小精靈」 浙江大學研製的皮星三號A成功升空...
    提到衛星,人們並不陌生。它們雖然遠在太空,看不見、摸不著,但人類生活中幾乎時刻都有它們的身影。  日前,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它就像是太空中的一把「尺子」,只不過,它測量的對象不是生活中的小物件,而是衛星地面站的位置和相對距離。  B>  皮星三號兄弟今年將在太空見面  其實皮星三號A星已經是浙大微小衛星研究中心自主研製且在軌運營的第五顆微納衛星。
  • 我們能在衛星雲圖上看到什麼?
    我們能在衛星雲圖上看到什麼?利用衛星雲圖可以識別不同的天氣系統,確定它們的位置,估計其強度和發展趨勢,為天氣分析和天氣預報提供依據。衛星雲圖,可能大多數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颱風。其實,擁有太空視角的衛星能看到的東西還有很多。你知道太空裡也有漣漪嗎?想知道傳說中的雲洞長什麼樣嗎?
  • 「索尼太空娛樂項目」有多厲害?人類在探索太空上永無止境!
    在這次視頻直播中,通過紅外影像顯示,有一隻小動物比搜救人員還提前到了,這隻小動物憑實力「搶鏡」從返回器前面「一蹦一跳」跑過也被網友說成「玉兔」接嫦娥回家。事實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直徑,太空計劃不僅僅是為了有一天讓人類離開地球,而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人類自己,了解這個藍色星球人類的共同家園。
  • 除了颱風 我們還能在衛星雲圖上看到什麼?
    中國天氣網訊 說到衛星雲圖,可能大多數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颱風。其實,擁有太空視角的衛星能看到的東西還有很多。你知道太空裡也有漣漪嗎?想知道傳說中的雲洞長什麼樣嗎?中國天氣網聯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為您奉上一組獨家衛星雲圖,一起來領略太空視角的神奇景觀吧。
  • 天文學家說:太空垃圾比我們看到的還要糟糕
    隨著人類將越來越多的衛星和火箭送入太空,在我們地球外部運行的碎片和碎屑正在成倍增加。所有這些太空垃圾都可能對正在運行的衛星構成威脅,新的研究表明,這個問題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嚴重得多。天文學家試圖將公共同步目錄中的物體與地球同步軌道(許多大型通信衛星繞過我們的星球的高度)之間的交叉檢測參考。他們發現超過75%的碎片沒有火柴。 大多數未知物體都很微弱且很小,只有39英寸(一米)或更短。 博士說:「許多微弱,未分類的碎片似乎正在翻滾。」
  • 美國發射巨型衛星,費用超中國一年衛星之和,能監控整個北半球
    今年軍事航天界又出現一則爆炸性的新聞,美國發射了一顆巨型衛星。新聞爆炸性來源於兩點,一是這顆衛星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情報偵察衛星,衛星天線孔徑超過100米;第二是這顆衛星的發射費用創造了今年的記錄高達4億美元,這個費用超過了中國2019年全年發射衛星費用的總和,這一手是真的豪橫。
  • 一箭三星!高分九號03星發射成功 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同步入軌
    一箭三星!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上個月的最後一天,我們才見證高分九號
  • 太空爭霸愈演愈烈!俄羅斯抓住美軍「軟肋」,美衛星迎來新挑戰
    現在太空爭霸愈演愈烈,美國憑藉其強大的經濟和軍事科技優勢,不斷擴展著自己在太空領域的實力,俄羅斯則針對相對地抓住美軍"軟肋"發展反衛星系統,美國的衛星體系也許會迎來噩夢般的對抗。其實早在蘇聯時期,就有多種反衛星武器被研發製造,但由於經濟出現問題,並且當時的共軌式反衛星系統會產生軌道碎片,最後蘇聯終止了相關項目的研製。而到了現代,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科研成果,並將之進一步發展,得到了諸多反衛星的新式武器。這次的A-235"努多利河"就是其中之一。
  • 美國太空軍「出兵地球」 入駐海外基地威懾別國衛星!
    美國太空軍成立之後,第一次對外的兵力調動,不是上太空,而是去中東。  20名太空軍人員,已於今年8月下旬部署到卡達烏代德空軍基地,執行衛星運行、監控「敵軍」以及防止太空衝突等任務。「今日俄羅斯」21日就此刊文說:他們去了卡達,而不是某個外太空星球。
  • DxOMark拍照得分104的三星S9有多厲害?我們用iPhone X做了一下對比
    三星S9+的專業模式手動性非常強,ISO、快門速度、光圈、測光方式都可以調節 暗光表現有壓倒性優勢那麼輕易不出手的F1.5,一出手究竟有多厲害呢我們放了三組它和iPhone X的對比樣張。第一組室內環境,三星S9+自動選擇了F2.4光圈。在光線充足的場景下,三星S9+的照片雖然有更明亮的觀感,但銳度、細節還原都不如iPhone X,這一點甚至不用放大都能看得出來。
  • 三星會長去世,「富四代」露臉了,這才是真正的繼承者們
    我們形容一個人有錢,會用富可敵國這個詞,三星集團才是真正的富可敵國。 很多網友評論裡說,「人死了,錢沒花完!」 很多人不明白,三星張公主當年為什麼要下嫁一個保安,難道真的是為了愛情嗎,胖達覺得不是?
  • 冷戰期間,美蘇之間有哪些搞笑的笑話?衛星也要搞競賽
    一、衛星上的軍備競賽。1、人類歷史上的前三顆人造衛星。蘇聯和老美在冷戰期間,總是喜歡搞軍備競賽。不管是地上走的,還是水裡遊的,甚至是天上飛的,他們倆都互不相讓。他們都希望通過各種競賽,以此證明自己的正確性。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現在來看似乎不怎麼吃驚。
  • 太空人太空去世後會腐爛嗎?萬一掉到別的星球,會進化出新生命?
    《地心引力》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慘烈的近地軌道上的航天事故,正在執行哈勃望遠鏡維修任務的探索者號太空梭突然被兩顆相撞的衛星的碎片群擊中,瞬間太空梭被摧毀,執行任務的太空人死傷殆盡,只剩下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瑞恩·斯通和喬治·克魯尼飾演的馬特·科沃斯基!
  • 《流浪地球》隨著衛星飛向太空,國產電影太空首飛成功!
    2019年1月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火箭成功將帶有電影《流浪地球》片名的吉林一號」光譜02星發射升空。長光衛星搭載《流浪地球》發射成功不僅是國產電影首次上太空,同時還代表著電影《流浪地球》突破了地與空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