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這麼大公司居然都沒做成『太空自拍』」
「看來你們的瓢蟲衛星確實很厲害」
「他們應該找九天合作啊」
「三星不知道中國有『瓢蟲一號』嗎」
3天前,航天圈子裡出了《三星「衛星」摔了》這篇新聞,覺得挺好玩,就順手轉發了朋友圈,沒想到引來不少小夥伴的評論和好奇。
三星沒有公布「太空自拍」的成果,也不好評價。但朋友圈裡的討論,讓我意識到,可能之前大家都多多少少低估了「太空自拍」的技術難度,忽略了「瓢蟲一號」在航天歷史上的地位。這裡的「大家」,包括九天團隊自己。
這讓人想起另外一個案例:2015年,北京三元橋只用43小時就完成了整體翻新。國內老百姓不懂「基建狂魔」,國外網友們卻無法淡定、驚為天人。(好奇的朋友可以搜一下新聞原文。)
身在新時代的中國,我們是幸運的,每天都有機會見證書寫歷史的奇蹟在身邊發生。換個角度,我們又是「不幸」的。哪怕是某個奇蹟的創造者,也僅僅是無數個奇蹟中的一個,難以成為萬千目光聚焦的明星。
真正了不起的,是這個國家,是這個時代。
丨壹丨
回來繼續說三星這次「太空自拍」的新聞。
大概內容是這樣,三星公司做了一顆能完成「太空自拍」的「衛星」,用探空氣球帶到地球平流層。「衛星」上安裝的三星手機,能顯示用戶的自拍照,並與這部手機拍攝的地球實景照片疊加,形成「太空自拍」。
後來這個重量56.7公斤,被稱為「偽衛星」的設備,掉到了美國某農場的一顆樹上,還引來農場主報警。另外一篇題為《韓國三星發射太空自拍衛星,現在它掛在密西根州的樹上》介紹了具體情況。
↑三星墜毀的「衛星」。圖片來源:臉書截圖
三星「太空自拍」的技術實現路徑,與九天未來在北京四中開展的明星課程——《可返回式衛星模擬探究》相比,從技術難度和操作流程幾乎雷同,只是成本估計只有三星的若干分之一。這是後話。(點擊可了解北京四中學生完成《可返回式衛星模擬探究》實驗全過程。)
↑北京四中《可返回式衛星模擬探究》實驗現場,學生們在衛星「放飛」前,做最後的檢查工作。
丨貳丨
有搞傳播的朋友評論,「這像是三星新手機的一次PR宣傳。太空自拍能體現手機炫酷的品牌調性,航天技術的引入,又能傳遞過硬品質的感覺。」
確實是一次很棒的策劃。但看起來他們似乎不知道中國有個「瓢蟲一號」。
算一算,從去年12月7日發射以來,「瓢蟲一號」在軌工作329天了,完成的「太空自拍」照片超過2000張。
↑2018年12月7日,「瓢蟲一號」衛星發射當天,參加衛星發射觀禮活動的嘉賓,現場拍攝了火箭升空的視頻。
顯然三星和三星的PR團隊不看央視,至少不看央視的網絡春晚。
2019年1月28日,農曆小年夜,九天微星的「瓢蟲一號」衛星通過央視網絡春晚,正式向全球發布了史上第一張「太空自拍」照片。照片的內容是張靚穎和中國天眼(FAST)團隊的現場合影。
↑2019年央視網絡春晚節目現場。
↑2019年央視網絡春晚,「瓢蟲一號」為張靚穎及FAST天眼團隊拍攝的與地球同框的照片。
隨後,九天與央視合作,通過晚會向廣大電視觀眾徵集2019張全家福,上傳到「瓢蟲一號」,完成「太空自拍」。
雖然只有2019個名額,但節目播出後,九天的技術後臺收到了數十萬個希望完成「太空自拍」的申請。最後只好抽籤選擇幸運觀眾。「瓢蟲一號」在天上「開足馬力」,地面操控人員在地面不辭辛勞,終於在正月裡完成了2019張的「太空自拍」任務,也算給幸運中籤的朋友們,送去了特別的新春賀禮。
↑「瓢蟲一號」為四世同堂一家,拍攝了第41張全家福。
↑「瓢蟲一號」為一對「軍婚」的新人送上了特別的祝福。
不知道三星方面如果看到「瓢蟲一號」的表現,會做何評論。
關於這次「太空自拍」行動,三星歐洲首席營銷官班傑明·布勞恩是這樣說的:讓人們有機會「在太空中自拍」,這展現了「三星創新的力量,將以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變成可能」。
他還表示,「我們一直在不斷挑戰極限,通過『太空自拍』項目,我們將繼續用三星技術展示驚人的事情。」
三星方面對「太空自拍」如此看重。這也啟發了我們,進一步認真思考「瓢蟲一號」,這個中國民營航天公司的首個百公斤級衛星及其包括「太空自拍」在內的多個歷史第一的意義和價值。
↑「瓢蟲一號」在軌運行效果圖。
丨叄丨
首先要稍微解釋一下,「瓢蟲一號」與三星手機的太空自拍,在技術實現上有一個重大區別:
三星的方式,是用手機鏡頭拍地球實景,然後把用戶的照片合成進去,相當於圖片疊加;九天的方式,是用衛星上的另外一個自拍鏡頭,把用戶照片在太空展示的情況,連同地球和太空的實景,直接拍下來,沒有圖片合成的操作。
「瓢蟲一號」在設計之初,九天技術團隊也曾考慮過類似三星的方案。因為,這樣的技術實現路徑,看起來似乎只有細微的差別,但工程實現的難度要小很多很多。
——
首先,增加自拍杆,資金和時間成本提高不少。
其次,顯示屏上的圖片和地球背景相距500多公裡,亮度還不統一,要同時拍清楚,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自拍杆在太空的展開,本身就會增加系統風險,而且增加衛星整體的慣量(這個專業詞彙,好奇的朋友請自行百度),對衛星姿態控制的難度就更大了。
當然,三星用探空氣球放的「偽衛星」,本身的技術難度,與真正入軌的衛星,就有好多條街的差距。
最近兩學期,九天與北京四中合作,給高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可返回式衛星模擬探究》課程,最終的成果,就是把學生們做的「偽衛星」用探空氣球放上去。只是四中學霸們研究的項目,不只是上去拍張照片,還有更多的科學實驗。
——
但最後九天放棄這個方案,選擇了更難、更直接,也更有價值的自拍杆方案:
真實上傳每一張用戶照片至衛星,用衛星外掛的顯示屏,進行真實的太空展示;然後展開正對屏幕的自拍杆,把上面的圖片在太空真實展示的場景,直接拍下來;照片通過衛星遙測返回地面,加上拍攝的具體時間、經緯度等真實數據後,以電子郵件的方式返回給用戶。
丨肆丨
除了「太空自拍」照片,「瓢蟲一號」還有一個升級版功能——「太空自拍」視頻。
直接看效果吧。來一個今年國慶期間九天與人民網合作的案例。↓
↑2019年10月1日,「瓢蟲一號」以特殊的方式,祝福祖國生日快樂。
如果讓九天團隊自己評價,瓢蟲一號更值得一說的,是另外一個更酷的功能——「星空閃爍」。這是受劉慈欣《三體》的啟發。
↑「瓢蟲一號」功能之一「星空閃爍」的軌跡動圖。
↑2019年4月2日,「瓢蟲一號」通過摩爾斯電碼閃爍:「你好,星星的孩子」,向自閉症兒童送去來自星空的祝福。[馬勁/攝 地點:北京亦莊]
↑2019年7月1日,「瓢蟲一號」通過摩爾斯電碼閃爍「偉大的黨」,為中國共產黨98歲生日,送上了來自太空的祝福![微博@忠星捧月66/攝]
也有視頻。↓
↑「瓢蟲一號」的首次「星空閃爍」。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太難了。尤其對於一個初創團隊更是如此。如果還要加上時間的緊迫……
不說別的,有圖有真相。↓
↑為了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瓢蟲一號」的功能研發上,工程師們在實驗室擺了幾張床,倒班熬夜。
如圖所示,本應高大上的衛星實驗室,擺著各種行軍床,這就是任務周期壓力下,九天技術團隊的真實狀態:不同分系統分成AB兩大小組,實行對位的「兩班倒」:A組從上午9點幹到晚上9點,B組從晚上9點幹到第二天早上9點。
真正的戰時狀態。
不少工程師都有在其他專業團隊工作的經驗,按照常規的工作量,這個量級衛星的整裝和測試,應該需要6個月時間。但九天團隊完成「瓢蟲一號」的整裝和測試,一共只用了兩個半月。
看起來,「瓢蟲一號」團隊的效率只是普通水平的兩倍多。但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團隊人數。
百公斤級衛星的首次研發,核心載核還都是全球沒人做過的,正常估計應該需要50人以上的工程師隊伍通力合作。在初創期的九天微星,「瓢蟲一號」研發團隊,當時僅有18人,而且大多很年輕。毫無疑問,經驗也並不是他們的優勢。
↑「瓢蟲一號」研發團隊合影留念。
事實證明,正是這個年輕的團隊創造了奇蹟。他們傳承了「嚴慎細實」的中國航天精神,他們敢於挑戰、勇於創新,他們依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某種意義上,他們也代表中國,在世界航天史上寫下生動而獨特的一筆。
丨伍丨
總結一下,「瓢蟲一號」衛星到底做到了什麼不容易的事情,應該怎麼看待這顆衛星的獨特價值?
1、全球第一個完成「太空自拍」功能的衛星;(請樹上那顆星膜拜一下)
2、人類第一顆主動發光且地面肉眼可見的衛星;(-0.5等星的亮度,幾乎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3、第一個真正的太空媒體和太空廣告平臺;(什麼時候去美國夜空說句話,大家有啥建議嗎)
4、中國民營航天團隊第一個百公斤級衛星平臺。
瓢蟲系列有7顆衛星,這也是「瓢蟲」名字的來歷:七星瓢蟲。加上「少年星一號」,九天擁有8顆自研、自有、自控的衛星,而且是100%的成功率。這在國內商業航天界,應該無出其右。
當然,「瓢蟲一號」對於九天,依然是最特別的,代表了整個團隊的初心。甚至,正是為了做一顆「瓢蟲一號」這樣的衛星,才有了九天團隊的雛形。
丨陸丨
回到2015年的年初。
那時候,美國的馬斯克還在等待可回收火箭的成功。
孫正義也沒有投資One Web。
國內沒有一家真正的航天創業公司。
投資圈也並不知道已經有了一個叫國務院60號文件的存在。
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想法,締造了九天的創始團隊——造一顆衛星,給大家玩。
這個初心也轉變成了九天團隊的願景:人人皆可參與航天。
都說未來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人類遲早會走出地球這個搖籃。只有更多的人真正參與了,航天才能像IT一樣,迎來爆發的新時代。
應該也是出於對未來的判斷,九天團隊同時還開創了另外一個航天教育的板塊。面向未來,教育才是最好的選擇。
丨柒丨
最後,吐槽一下Galaxy的翻譯「蓋樂世」,據說意為「覆蓋快樂的世界」。
仰望星空的孩子註定與眾不同。難道galaxy的本意「銀河」或者「星系」不是更加炫酷、更加夢幻、更代表未來嗎?
沒看懂三星的選擇。
就像這次「太空自拍」。
·END·
責任編輯:水形
審核人:九天未來評審團
課程服務丨渠道合作
李老師:133 3108 3231 孫老師:152 1087 5139
印老師:182 1058 8361
研學基地丨董老師:13810487353
聯繫我們丨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昆明湖南路51號中關村軍民融合產業園C座307
電話:010-88861207
郵箱:jtmarket@commsa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