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多了一位「衛星小精靈」 浙江大學研製的皮星三號A成功升空...

2020-12-25 浙江新聞

  浙大研製完成的皮星三號A星成品

  搭載發射皮星三號A星的高分九號03星發射成功 新華社 供圖

  提到衛星,人們並不陌生。它們雖然遠在太空,看不見、摸不著,但人類生活中幾乎時刻都有它們的身影。

  日前,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浙江大學研製的皮星三號A星。

  啥叫皮星?

  「它由一個邊長25釐米的立方體主體和一個直徑30釐米的球形載荷組成,體積和兩個籃球相近。衛星總重20千克。」浙大微小衛星中心副主任、皮星三號A星副總設計師王慧泉教授說,它身形輕盈嬌小,其代表的微納衛星是中國航空航天事業中的新生力量。

  A>

  皮星三號A星比一袋大米還輕

  和人們熟知的北鬥、GPS、高分等常規衛星不同,皮星三號A星屬於微納衛星的行列,兩者最顯著的差異就體現在重量上。

  常規衛星都是大塊頭,重量往往在1噸(1000公斤)以上,而微納衛星非常小巧,重10~100公斤的稱作微衛星,1~10公斤的是納衛星。

  皮星三號A星由浙江大學微小衛星研究中心研製,是一顆20公斤級的微納衛星,比一袋大米還要輕,具有重量小、集成度高、可靠性強等特點。

  別看皮星三號A星個子不大,用處卻不小,「它搭載了高精度導航系統、多模式測控應答機、星間通訊系統、星載綜合電子系統等多個功能系統,」 微小衛星研究中心核心成員,浙大航空航天學院博士生孫書劍介紹道,「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皮星三號A星的主要功能是雷達標校,因此也被稱作「雷達標校星」。它就像是太空中的一把「尺子」,只不過,它測量的對象不是生活中的小物件,而是衛星地面站的位置和相對距離。

  B>

  皮星三號兄弟今年將在太空見面

  其實皮星三號A星已經是浙大微小衛星研究中心自主研製且在軌運營的第五顆微納衛星。

  最早的皮星一號是一對孿生星,每96分鐘繞地球一圈,每天與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保持一次通信聯繫,並傳回衛星軌道、健康數據等信息。它只配備了一個全景鏡頭。

  和皮星一號這位老大哥相比,二號、三號除了功能更複雜,在載荷比這一性能上更是實現了長足進步,能夠達到50%。而對於常規的大衛星來說,30%的載荷比已經是很高的數據。

  也就是說,如果把大衛星看作一輛貨車,相當於自重一噸的貨車能夠搭載300公斤的貨物。而自重20公斤的皮星三號卻能承擔10公斤及以上的載荷,真是「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

  皮星三號A的同胞兄弟皮星三號B,預計於今年8月初在酒泉發射。

  C>

  將衛星做小,就像我們追求手機越來越薄一樣

  為了降低衛星研發和製造成本、提升衛星性能,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外率先進行小衛星的研究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中國也開始進行自主研發。「把衛星做小,其實就是希望在更小的體積上集成更多的功能,」孫書劍說,這就像我們追求手機越來越輕薄一樣。

  從前運載火箭發射時,可能搭載了一顆大型衛星,就再也擠不下其他「乘客」了。但此次長徵二號丁卻能實現「一箭三星」,甚至未來還可以同時運送幾十甚至幾百顆小衛星,正是因為它們身形小巧,集成度高。

  小衛星的研發周期短,研製成本低廉,往往只需幾百萬甚至幾十萬元,適合大量、批量地生產和發射,形成衛星群。不像大衛星那樣身價高昂,一顆就需投入上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資金。

  孫書劍指出,當小衛星批量發射形成衛星群後,就像搭積木一樣,「可以把每一顆小衛星視為一塊積木,單獨看它的功能比較單薄,但當所有積木都組裝到一起之後,功能上就能有更複雜、更綜合的呈現。」

  比如在五六百公裡高度的軌道上,衛星環繞地球一圈約100分鐘,單顆大衛星可能需要兩三天才能重訪同一個地方。但假設由24顆小衛星組成星座集群,那麼在1~2分鐘之內,就可以重訪中國國土上任意一個點。

  目前,小衛星已經在人類通訊、遙感、導航等領域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是我國航天事業的新生力量。其未來發展的目標,是低成本、批量化、市場化、快速製造。以後,隨著航空航天商業化的推進,普通企業甚至個人購買或租用一顆小衛星,也不再是不可能的夢想。

相關焦點

  • 高分九號03星發射成功 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同步入軌
    高分九號03星發射成功 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同步入軌  Evelyn Zhang • 2020-06-17 16:28:24 來源:前瞻網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升空
    「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現場學名: 星時代-12/天雁05體重: 70公斤研製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首飛:05),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高分九號03星發射成功 搭載發射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
    央廣網北京6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6月17日15時1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皮星三號A星以及和德五號衛星。
  • 成功升空!清華大學「天格計劃」三號衛星載荷發射入軌
    12月22日,清華大學「天格計劃」學生團隊自主研發的三號衛星載荷(GRID-03)搭乘我國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任務,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9期:釐米級精度!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為提高衛星在軌服務可靠性,北鬥三號衛星採取了多項可靠性措施,衛星設計壽命達12年,北鬥系統的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實測均優於5米,通過遍布全國2600個地基增強站組成的地基增強系統,可提供米級、分米級、釐米級等增強定位精度服務。
  • 長徵六號發射成功,搭載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長徵六號火箭在發射場。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箭13星!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5月12日 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
    首屆中國大眾文學獎頒獎大會在京舉行 1993年5月12日 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開放 1997年5月12日 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發射升空
  • 臺灣造價56億衛星傳回照片全失焦 或淪為太空垃圾
    衛星傳回的照片出現不正常光斑和條紋(「中央社」圖)臺灣過去也曾研發衛星,如「福衛一號」、「二號」、「三號」,但多與他人合作,而「福衛五號」是完全由臺灣自主研製,意義非凡。外界紛紛稱這項計劃是「臺灣太空技術的裡程碑」,更寄望「福衛五號」能給臺灣帶來「太空商機」。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 長沙天儀兩衛星隨長八順利升入太空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22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斌)北京時間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位於長沙高新區的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和元光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SpaceX的獵鷹9號助推器B1051第七次升空,成功部署SXM-7衛星
    12月13日,SpaceX公司成功部署了SiriusXM公司的SXM-7音樂流媒體衛星,以升級該公司的衛星廣播服務網絡。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2點30分,一枚有著六次飛行歷史的獵鷹9號火箭助推器第七次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40號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進了佛羅裡達州清澈的天空。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天儀研究院再添兩顆上天衛星
    元光號衛星實拍(天儀研究院供圖)。紅網時刻12月22日訊(記者 林佳妮 通訊員 張鵬 楊峰)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長沙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麓谷科創園企業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和「元光號」兩顆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質量較輕、可回收,搭載湖南參與研製的「兩顆星」
    12月22日12時37分許,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圖/受訪者提供元光號衛星實拍,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參與研製。圖/受訪者提供北京時間12月22日,濃霧鎖不住高光時刻。
  • 中國成功發射「亞太7號」通信衛星
    簡介:  北京時間3月31日18時2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法國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製造的「亞太7號」通信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火箭升空約26分鐘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分離正常,衛星準確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搭載長徵八號,廈大海絲一號衛星發射,在太空助力海洋研究!
    等單位聯合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高亮 攝)目前,已發射的適用於海洋觀測的C波段SAR衛星的重量一般都在幾噸左右,且成本高,研製周期長。圖片來源:spacewatch、Satallite、360百科在國內外衛星小型化的浪潮推動下,百公斤量級的SAR衛星應運而生了。
  • 長徵三號乙成功發射亞太6C衛星:7月交付後將接替亞太6號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亞太6C衛星發射升空。新華社 圖科技日報5月4日報導,記者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5月4日0時0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亞太6C衛星發射升空。該衛星計劃於7月正式在軌交付。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中國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成功,嫦娥四...
    中國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成功 10月12日零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FAA表示,該規定將規範越來越多的商業發射活動。 火箭院正在研製智慧火箭,階段性成果顯著 2018年底,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發布《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首次明確提出了「智慧火箭」的概念。經過兩年刻苦攻關,智慧火箭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流浪地球》隨著衛星飛向太空,國產電影太空首飛成功!
    2019年1月21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火箭成功將帶有電影《流浪地球》片名的吉林一號」光譜02星發射升空。長光衛星搭載《流浪地球》發射成功不僅是國產電影首次上太空,同時還代表著電影《流浪地球》突破了地與空的界限。
  • 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 可滿足不同功能衛星的研製需求
    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首飛成功 可滿足不同功能衛星的研製需求  Evelyn Zhang • 2020-01-06 14:
  • 阿聯首枚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一輪太空競賽拉開帷幕
    「希望」號將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這一年是阿聯建國50周年紀念日。當天早上6點58分(北京時間20日五點58分),希望號搭乘三菱重工的H-IIA火箭從位於日本南部一個小島上的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衝向藍天。三菱公司表示,探測器已經成功與火箭分離,現在開始了單獨飛行。之前由於暴風雨天氣,發射推遲了五天。
  • 長徵八號搭載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發射成功,研發方「天儀研究院...
    來源:鈦媒體APP北京時間12月22日中午12時37分,由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天儀研究院」)研製的「海絲一號」衛星和「元光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兩顆衛星正常進入預定軌道,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