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賴聲川:跨越海峽來說戲

2021-02-07 搜狐網
賴聲川


  8月1日至5日,賴聲川亞洲公益巡講「賴聲川創意及導演高級研修班」北京站開講,賴聲川新戲《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而他的《賴聲川的創意學》也將再版發行……八月的北京舞臺,與被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的他,密切相關。

  面對市場,需要遵循創意規律

  從29歲劇場創作伊始,賴聲川至今編導舞臺劇27部、電影2部、電視影集300集,另有劇場導演作品22部。

  「大陸戲劇市場正在快速形成,我很慶幸趕上了時間點。」賴聲川不無感慨。從2006年《暗戀桃花源》,到臺灣表演工作坊「說相聲」系列,再到《寶島一村》,賴聲川的話劇成為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一種獨特方式。

  「賴式」話劇在大陸的「火熱」,植根其對戲劇的獨到理念和深刻理解。「我欣賞的是契科夫的戲劇,面對時代的悲哀,能夠對它笑,笑中又有悲憫和同情,悲喜劇交融,仿佛站在更遠的地方看人類。」賴聲川心中的戲,不是教育,不是娛樂,不是哲學,但似乎又都是。「戲劇讓我們有更多的方式思考這個世界,看一場好戲有種被升華的感動。」

  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時,他不斷強調:創意,是一門學問。「創作二字的『創』和『作』,亦即佛法中的『智慧』和『方法』。我們現行的教育重方法而非智慧,創意固然神秘,卻是有法可學、可管理的。」

  他介紹道:「在臺灣,每年都有基金扶持國際表演團隊,這些團隊都是來自民間,一年大概給表演工作坊相當於100萬人民幣的經費,雖然錢不多,但對我們幫助很大。」他建議:「政府能不能推動完善機制,給年青人一定的貸款等扶植,鼓勵他們放開來做。民間有龐大的創意力量,要相信民間力量,相信年青人。」他說,大陸現在也採取各種方式扶植和保護文化演出團體,但大多是針對國有團體,其實可以參考歐美和臺灣的一些做法,扶植更多民間團體。

  「我的理想是,每個劇場經常有話劇在演,劇團全靠散票支撐。中國真正的強大,要體現在文化上。」

  面對浮躁,需要沉澱智慧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轉型期,文化亂象不斷出現,文化心態也充滿焦慮與浮躁。對此,賴聲川認為,這是轉型必須經歷的過程。沉澱智慧,被他一再提及。

  「智慧,就是看透真相,每個人都有權利定義什麼是快樂。」在他的眼裡,智慧、生命、創意都是分不開的。不從人生下手,就解決不了創意問題。要把心打開,去除標籤和偏見,學會真正關懷人,將自己變小,將關懷變大,自我心越小,就越能關懷這個世界。這樣一來,離創意與美,也就不遠了。

  對於賴聲川的言傳身教,參加研修班的學員們受益頗多。「創作真的可以是一件美好的事。」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張燕說。來自電影頻道的劉子婧也說:「非常感動的課程,讓我重拾戲劇的心。」

  「passion and compassion」,這是賴聲川給熱愛文化藝術者的建議,有熱情而又不忘記慈悲,要設立目標,關懷社會,常懷平等心。這是他的理念,也是心願。

(責任編輯:崔延)

相關焦點

  • 【導演來了】賴聲川劇場史詩《如夢之夢》舉辦媒體見面會
    7月6日,賴聲川劇場史詩《如夢之夢》上海媒體見面會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
  • 走進臺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
    回顧大會林林總總的內容,最難忘的要數「賴聲川、王明夫對話鄉愁」這一環節。  賴聲川是享譽華人世界的戲劇大師,有「世界上最被讚譽的中文劇作家導演之一」「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美名。王明夫則是和君集團董事長、和君商學院院長,曾任國家開發銀行專家委員會專家。他的強項是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戰略規劃和諮詢服務。  一位是戲劇大師,一位是經濟學家,是何機緣促成二人同臺對談?
  • 開票 賴聲川尺度最大的一部戲
    這部賴聲川絕無僅有的先鋒戲劇,尺度超大、極具反叛精神,2016年終於來到大陸巡演。戲庫趕緊把它帶到成都!《嘰咕男女變形記》,和《如夢之夢》、《暗戀桃花源》完全不同,絕對是你不曾見過的「叛逆版」賴聲川。—臺灣資深戲劇評論家 於善祿嘰咕男女是一出屬於世界的戲,男男女女在裡頭,男生都穿西裝,女士都穿OL的西裝窄裙,看起來每個人都是一個樣子,但是其實就是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樣子。—戲劇導演 丁乃箏我們不敢說社會已經到了這種瘋癲地步,但瘋癲與文明共伴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在本劇中也能得到很好印證。
  • 【有戲福利】2018賴聲川上劇場《暗戀桃花源》特別呈現
    (徐家匯美羅城5樓)請感興趣的同學按老方法把轉發截圖發給有戲君隨機抽取,每人兩張贈票名單將於3月16日公布2018賴聲川上劇場《暗戀桃花源》2017年3月,賴聲川執導,丁乃竺、黃磊監製的《暗戀桃花源》專屬版在《暗戀桃花源》開始的地方——上海,賴聲川專屬的劇場——上劇場上演,從此,《暗戀桃花源》這部在世界上極具影響力的作品走近了大家。
  • 臺灣著名導演賴聲川會昌尋根 要把贛南元素融入創作
    賴聲川與鄉親互動。記者周善漢攝  1月21日,臺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回到祖籍地會昌縣,在探尋父輩足跡的同時挖掘傳統文化。他表示,日後將極力促成自己的劇作搬上家鄉舞臺,把贛南元素融入劇本創作。  賴聲川在華語文化圈聲望極高,被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這是賴聲川與哥哥賴聲羽距1996年首次回鄉探親後,第二次來到會昌。下午4時許抵達會昌後,賴聲川先後在會昌縣城、漢仙巖景區、賴家老宅參觀探訪。距第一次回到會昌近20年了,賴聲川感慨故鄉的變化太大了,很多地方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但是,看到熱情純樸的父老鄉親,他又覺得「濃濃的鄉情一點都沒變」。其間,他幾次眼眶泛淚,分外感動。
  • 賴聲川:人生就是一場戲,不要來「假的」
    亞洲周刊: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紐約時報:世界上最被讚譽的中文劇作家導演之一英國BBC:現今最頂尖的中文劇作家中國日報:亞洲旗艦劇作家TimeOut:賴聲川是亞洲藝術評價最高,又是商業上最成功的劇作家導演。
  • 導演賴聲川講創意學:與其研究市場不如研究自己
    對於華語戲劇界知名導演賴聲川來說,「劇場的公共社會意義」是他多年來沉思的命題。2017年,在他主導的美羅城上劇場舞臺上,《寶島一村》主演屈中恆聊過鄉愁,好妹妹樂隊錄製了「劇場版你妹電臺」,老狼奉獻過現場彈唱。
  • 賴聲川:戲有戲的命
    賴聲川說,「你可以不在乎這件事情,反正這就是偶然。」2019年1月來到伯克利的時候,賴聲川不清楚自己會導演一部怎樣的戲,首先他得寫出一部戲。2019年元宵節之前,賴聲川寫出了16頁紙的提綱。這部戲的名字是《AGO》,中文的意思是「從前」。4月底,英文版《從前》的第一幕、第二幕在伯克利公演,時長三個半小時。11月底,中文版《曾經如是》在上劇場公演,時長五個半小時。
  • 賴聲川:已經30年了,我的戲劇桃花源
    它被稱為戲劇舞臺上難得的「藝術與商業完美結合之作」。也讓賴聲川這個名字,頂著「亞洲劇場導演翹楚」的光環,變成戲劇市場的票房靈藥。雖然一直被放在主流位置,但他還是那個「只願意走自己路的一個人」。他將話劇舞臺真正推近生活、推近觀眾,他不是要教育觀眾,而是激發觀眾,一起與他思考、探討、爭論,當然也在諷刺和喜劇的笑聲中快樂。
  • 賴聲川 戲如人生 人生如戲長報導
    被劉燁稱為賴老師的男人正是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賴聲川喜歡打籃球,以前每個周末都會雷打不動的和好友一起打球,即使雪天也照舊。現在的賴聲川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忙碌,在已過去的半年時間裡,他有9部導演的作品在全國巡演並且擔任7部作品的藝術總監。不久前,他在上海建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劇場,隨後又迎來了表演工作坊30周年。
  • 戲劇大師賴聲川回祖籍地江西會昌,實地走訪貧困戶
    8月4號,戲劇家賴聲川麾下的「上劇場」有五部戲在全國五個城市上演。作為藝術總監的他,卻悄然回到了家鄉會昌:上午走訪貧困戶,下午做文化創意講座,晚上攜話劇《外公的咖啡時光》在會昌劇院演出。這是賴聲川連續第五年送戲回鄉。
  • 大陸與臺灣的文化意象審思——賴聲川戲劇的家國情懷
    在大陸與臺灣「互文」的文化意象裡,在佛性與政治性「破鏡重圓」的文化審思中,賴聲川以具有家國擔當的文化情懷,將失語的政治碎片糅合成人類覺性層面上的美感體悟。他脫離了海峽兩岸二元對立的狹促和牴牾,實現了自我與世界關係領域相互融協的對語,完成了戲劇在「興觀群怨」使命裡的跨越,亦圓滿了從西方走來,到東方文化尋根,又繼續走向世界的戲劇軌跡。
  • 大陸與臺灣的文化意象審思 —— 賴聲川戲劇的家國情懷
    在大陸與臺灣「互文」的文化意象裡,在佛性與政治性「破鏡重圓」的文化審思中,賴聲川以具有家國擔當的文化情懷,將失語的政治碎片糅合成人類覺性層面上的美感體悟。他脫離了海峽兩岸二元對立的狹促和牴牾,實現了自我與世界關係領域相互融協的對語,完成了戲劇在「興觀群怨」使命裡的跨越,亦圓滿了從西方走來,到東方文化尋根,又繼續走向世界的戲劇軌跡。
  • 一個人的電影 賴聲川:行走在舞臺與影像的邊緣(王樽)1
    若往前推上一百年或更多的時間,這樣的形象沒有任何特別之處,除了少見眼鏡,那時候的男人差不多都是這樣。因為時代,讓這樣的形象非同尋常。就是這看似簡單的幾許黑色,匯聚和傳達出一個具有聖徒、教父、藝術巨匠稱號的藝術家的大部分密碼。 看似不修邊幅的長髮長鬚,呈現出罕見的樸素自然之態,意味著與當下絕大多數男人拉開了距離,是跳出庸常最外在的體現。
  • 大咖小傳賴聲川是這樣長大的
    它被稱為戲劇舞臺上難得的「藝術與商業完美結合之作」。也讓賴聲川這個名字,頂著「亞洲劇場導演翹楚」的光環,變成戲劇市場的票房靈藥。今天,在這個猴年的開端,我們為您重新講一遍他的故事,認識他的人、他的戲,期待在新的一年裡,他能突破自己,也給亞洲的觀眾帶來更多的驚喜。——好戲·大咖小傳之賴聲川篇
  • 賴聲川贛州話鄉愁(人物誌)
    回顧大會林林總總的內容,最難忘的要數「賴聲川、王明夫對話鄉愁」這一環節。   賴聲川是享譽華人世界的戲劇大師,有「世界上最被讚譽的中文劇作家導演之一」「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美名。王明夫則是和君集團董事長、和君商學院院長,曾任國家開發銀行專家委員會專家。他的強項是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戰略規劃和諮詢服務。   一位是戲劇大師,一位是經濟學家,是何機緣促成二人同臺對談?
  • 「央華」估值1.5億 絕緣材料企業收割賴聲川IP
    而央華時代主營戲劇投資、製作和演出,旗下最有名的產品線是亞洲劇壇翹楚賴聲川的系列作品。央華時代主營戲劇投資、製作和演出,旗下最有名的產品線是亞洲劇壇翹楚賴聲川的系列作品。或許是因為賴聲川的品牌號召力,央華時代的估值還是挺高的,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央華時代股東全部權益的估值高達1.5億元,淨資產帳面價值增值率1493.51%。
  • 《暗戀桃花源》之後 賴聲川又一經典舞臺劇《寶島一村》登陸上海
    這部戲成功塑造了第一代思鄉、盼回鄉的眷村人和第二代在臺灣出生、土地認同概念逐漸轉變的「眷村子弟」,透過笑淚交替和心酸詼諧,回顧了臺灣最珍貴的族群融合歷史。亦喜亦悲講述眷村故事,且哭且笑回首寶島光陰,這是臺灣兩個頂級創意大師思想交匯的火花,也是賴聲川三十年間的最巔峰之作;這是全班臺灣演出的原創團隊,也是原汁原味最高峰演出的完整陣容;這還是一部在臺灣本土化潮流中燃起一把特立獨行的炙焰的票房極為火熱的舞臺劇;最重要的在於,這是一部值得你期待的巨作。
  • 開票 | 2021年賴聲川上劇場《暗戀桃花源》演出季來啦!
    1986年《暗戀桃花源》首演至今,先後被復排了14個版本,演出場次近千場,載譽亞洲,走遍全球。看時笑到跌坐在地卻在落幕時伸手拭去淚水,一代代演員帶著他們對這齣戲的理解與熱愛,帶給觀眾一次次意外之外的驚喜。每年的三四月,是桃花盛開的季節,亦是《暗戀桃花源》與大家相約上劇場的時節。
  • 賴聲川談劇場 :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主題:劇院是一場多角關係  時間:2020年10月24日下午2:00  地點:大麥超劇場  嘉賓:賴聲川 華人戲劇家  史 航 編劇,策劃人  主持:張 偉 「新世相」創始人  我們每一個人,生而有創意  賴聲川:我有一部戲叫做《十三角關係》,看戲時所有人都在算這些人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