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中,萬茜被問到:如果家人讓你當全職媽媽呢?她說:不可能,我沒有這種親人。萬茜對於家人能支持她出來錄節目表示十分感恩,言語中透露她接受不了當全職媽媽。
對此,胡可表示認同。胡可在《非常靜距離》中說:媽媽一定要保有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一份工作正好可以證明自己的社會價值,這才是愛情和婚姻的保鮮劑。
其實,不光是明星,我們普通女性,在做媽媽之後,往往都會面臨這樣的選擇:全職照顧孩子?還是回歸職場?
在家庭經濟環境不斷改善的今天,當各種專家提倡母乳、提倡母親高質量陪伴的時候,很多媽媽都選擇了脫離自己原有的事業軌道,全身心投入到家庭這個戰場中來。
雖然一個家庭單獨配備了一名全職媽媽來帶孩子,但是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成長仍舊問題不斷。
在《老師請回答》的一期節目中,就有這樣一位全職媽媽,她中戲畢業,懷揣演員夢,卻因為女兒兜兜的到來,放棄了自己的事業。
在與女兒的相處中,她撕女兒的卷子、撕鋼琴書、用指甲撓女兒。女兒兜兜說:當媽媽做完這些事的時候,她有一種想跳樓的感覺。並且兜兜真的曾經站在自家窗臺上,因為她想跳樓。
一位中戲畢業的媽媽,為啥全職後能將孩子養得想要輕生?其實,這位媽媽的錯誤,也是很多全職媽媽都在犯,那就是將自己的全部價值寄托在孩子的成績上。
兜兜9歲,上三年級,但她能把作業寫到夜裡12點。媽媽說:你要再這樣就要把媽媽氣死了,媽媽死了你就沒媽媽了!兜兜回答:那好啊,我還羨慕那些沒媽媽的呢!母子矛盾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為什么女兒跟媽媽的矛盾能積累到如此地步?在媽媽談到「自己沒有工作」、「自己現在的樣子根本就看不出是中戲的人」時,我發現了緣由!這個媽媽因為全職失去了自我,她無法實現自我價值,所以她需要她的女兒用優異的成績來表明:她放棄演藝事業,這個決定是對的。
所以一旦女兒有題目不會,她就會發火,這也就造成了女兒的拖延症。女兒表現得不夠好,她就訓斥孩子,所以孩子也學會了用語言攻擊媽媽。透過屏幕能感覺到孩子和媽媽都對生活感到十分無助。
看到這位中戲的全職媽媽,我十分認同胡可的觀點:女性一定要有能證明自我價值的舞臺。
但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原因促使媽媽們選擇全職,比如老人不在身邊,沒辦法幫忙帶孩子;比如先生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家等等,每個全職媽媽的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這使她們不得不選擇放棄事業,其實這是一種偉大的犧牲。
那麼當我們已經成為一名全職媽媽,應該如何做才能活得舒心呢?我們不妨向全職媽媽孫莉學習全職心法。
孫莉是黃磊的師妹,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她出演了一系列的作品,比如《達摩祖師》、《天地傳說之魚美人》、《書劍恩仇錄》、《仙劍奇俠傳》等,在事業慢慢步入正軌,演技也受到肯定的時候,多多來了……
多多的到來,讓孫莉不得不面臨選擇,最終,她選擇做一名全職媽媽,她說:做全職媽媽並不是為了誰去犧牲什麼,看著孩子的成長,那種喜悅是由心而發的。
心法一:全職不是犧牲
犧牲心態是全職媽媽的死穴,是最要不得的一種思想。
香港作家亦舒說:為別人改變自己最划不來,到頭來你會發現委屈太大,而且,人家對你的犧牲不一定欣賞。
因此,媽媽們在做出選擇時,如果發現自己是為了孩子、為了家庭,那就千萬別做出這種選擇。
我記得非常清楚,小時候媽媽用自行車帶著我,對我說,你要好好學習,媽媽為了你放棄了升職的機會,甘願在這麼個小單位當一名小會計,就是為了照顧你。當時覺得好感動,媽媽對我太好了。但也有壓力,因為我可能沒有媽媽期望的那麼好。現在想想,這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因為我需要用我的好,來為媽媽的決定買單。
我媽媽還只是為我放棄了一個升職的機會,她就說了一輩子,更何況是放棄所有工作的全職媽媽。我見過有些全職媽媽把自己的犧牲放在嘴邊,每天都嘮叨孩子,教導孩子要優秀。這樣做無形中給孩子很大壓力,一旦孩子覺得自己做不到媽媽的標準時,親子大戰就爆發了。
還有些全職媽媽將犧牲不斷地說給另一半聽,希望另一半能看到。此時另一半的感覺就是,這個決定是你做的,你應該喜歡這個決定啊,怎麼現在覺得這麼不好,那我天天掙錢養家,我也很累啊,我說什麼了?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夫妻關係。
《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一書中提到:享受當媽媽的快樂,才是我們生養孩子的唯一理由!我想這也是我們選擇做全職媽媽的唯一理由,就像孫莉說的:一旦選擇了,就要用最正能量的方式去迎接這種生活狀態。
心法二:找到自我價值
孫莉說:看著孩子的那種成長,真的很幸福。但即便如此,她還是在多多兩歲時,與黃磊一起出演了舞臺劇《暗戀桃花源》,這一次的嘗試讓她找到了自我價值。她說:當戲結束了,回到現實,黃磊在我身邊,多多在我身邊,我真的好幸福。
舞臺上的成功,讓她堅信「我能行」,現實生活中的親人們,又讓她堅定了全職媽媽的選擇。作為全職媽媽,主要生活時間被照顧孩子佔據了,但是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的唯一價值,雖然我們為此付出良多。
嘗試著從其他方面找到自己的價值,為他人提供幫助,為社會做出貢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哪怕每天只做一點點。
佳佳是世界五百強的業務經理,誰也沒想到她會選擇辭去工作,做全職媽媽。剛開始她的心理落差很大,每天做著自己不擅長的買菜做飯、清潔換洗,夜裡還要頻繁被娃吵醒。
但是多年來的目標管理習慣讓她一朝驚醒,雖然全職了,但不能沒有自己的目標呀。於是她第一年計劃看完兩本自我成長類書籍,第二年她計劃副業創收,第三年她已經在帶領社群一起搞副業。
網上還有很多全職媽媽,有做手工的、有做針線的、有做飯的、有玩兒摺紙的,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努力挖掘自己,每天一小時,堅持找到自己的價值,這對於全職媽媽的心理健康來講尤為重要。
《家庭教育實戰手冊》一書中提到:媽媽心理健康的程度……會影響嬰兒的適應能力。可見,孩子的表現就像一面鏡子,直接反應的是媽媽的狀態。如果媽媽沒有找到自我價值,就像前面提到的中戲媽媽那樣,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價值定義為孩子成績的高低,這樣孩子就會在一種情緒不穩定的母愛中成長,慢慢地孩子也會變得暴躁、不講理。
孫莉一定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她在出演《暗戀桃花源》後,重新拾起舞蹈,在跳舞中尋找自我價值。網友紛紛評論,這哪看得出來是三個孩子的媽?
同時,尋找機會重返舞臺,在舞臺上實現更多自我價值。從黃磊的微博不難看出,這樣的孫莉在先生眼中是那麼的熠熠生輝。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孩子的成長,成也媽媽,敗也媽媽。可見,母親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全職媽媽首先要活出自我,才能在心態平和的狀態下教育孩子。
如果選擇全職,那讓我們像孫莉一樣,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全心全意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