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的身心調適

2020-12-28 寧和心理諮詢

最近,有一位全職媽媽向寧和心理求助,因為常年在家帶寶寶而感到與社會脫節,想要去工作卻發現很難適應,家裡的老公也不體諒自己,動不動就嫌棄自己家務做的不好、孩子也照顧不好,認為自己整天很閒,令這位媽媽感到很痛苦。

很多全職媽媽都面臨著類似的情況,但又不得不咬牙堅持:

1、沒有經濟來源

全職媽媽是一份7*24小時、全年無休的工作,同時兼顧著廚師、清潔工、育嬰師、護士等工作,其價值不比任何職業低,但卻沒有任何工資可得。不僅沒有工資,孩子買奶粉、尿不溼各種嬰兒用品,處處都要花錢,要是老公理解還好,都是為了孩子,很大方的給錢;要是老公不理解,就被各種甩臉色,各種心酸,帶過孩子的媽媽都懂。

戀愛時的「我養你啊」變成現在的「我養你的」,全職媽媽被當成在家閒著伸手要錢的「物種」。

2、養育壓力很

有寶媽表示:在家帶兩個孩子,做了五年的全職媽媽,每天完全圍著孩子轉,生活中除了孩子還是孩子,這種孤獨感令她感到窒息,並且無人理解、無法發洩。孩子稍有不滿就會歇斯底裡,各種發脾氣、鬧情緒。以致於這位媽媽一度抑鬱。又如:女兒是早產兒,很難帶,不怎麼睡覺,一夜一夜的哭!多少個日夜我都是忍著腰椎間盤突出的疼痛,抱著她在她的哭聲與老公的呼嚕聲中度過!

為孩子準備美味的輔食、洗衣服洗碗、掃地拖地、收納整理孩子隨處亂丟的玩具。這些事情聽起來挺瑣碎簡單,偶爾做一天,感覺還OK,連續做一周,就會發現身心疲憊。試想,連續做一兩年、四五年甚至更久,會是什麼樣子。

3、不被他人理解

很多媽媽選擇做全職媽媽往往都是迫不得已,家裡老人沒辦法幫忙帶孩子或者希望孩子親自帶孩子、陪孩子更好的成長。然而,這份迫不得已卻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很多人認為全職媽媽並不辛苦,不就帶帶孩子,做個家務,有什麼辛苦的;碰到難相處的婆婆,可能還會被責備,孩子怎麼沒帶好。

甚至連法律條文也沒有明確保護全職媽媽的條款,例如《婚姻法》中,雖然重視全職媽媽的價值,但在離婚的時候,家庭主婦毫無優勢。除非孩子年齡還很小必須需要母親,否則經濟更好的爸爸更容易獲得撫養權。

「滾出去。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前段時間「女校長張桂梅反對女性做全職太太的報導,激起了數萬人的討論。研究生辭職成為「全職媽媽」難道就是浪費國家教育資源?

不論是家庭小環境還是社會大環境,充斥著很多對全職媽媽的付出不理解的聲音,更加深全職媽媽們心裡的痛楚,導致她們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4、社會脫節嚴重

早幾年姚晨生完孩子後,休息了幾年。等她再復出,卻發現已經沒有自己的市場,表示自己的事業一度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女明星的遭遇尚且如此窘迫,更何況是普通人?普通人離開職場半年後再回歸,尚且需要一定時間適應,而全職媽媽已經離開職場一兩年甚至更久,重新入職也需要時間去適應,加上會被和剛畢業的年輕大學生作比較,會因家裡有娃遭到一些經常加班的行業限制,會經歷「一孕傻三年」的窘境。碰上一些內心「脆弱」的媽媽,重返職場之路磕磕絆絆,便會出現焦慮、失眠現象。和老公訴苦,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安慰。

5、情緒波動問題

小孩子總是貪玩、調皮,經常要說好多遍才會聽,全職媽媽又要照顧孩子又要忙家務,碰到孩子調皮搗蛋總會有情緒,時間長了也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

因為長期不工作、整天圍繞著孩子轉,朋友交流減少,少數幾個能訴說的好友時間長了也會嫌煩,老公聽多了訴苦會說你太「怨婦」。全職媽媽的苦悶情緒無處發洩,久而久之,便會失控對孩子發火甚至動手,冷靜之後又悔不當初,可下次碰到類似情況又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既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也將自己困在壞情緒的漩渦中。

結合一些來訪者的表述,我們分析發現,女性選擇成為全職媽媽的原因多和下面兩個方面相關:

1、現實生活所迫

如果條件允許,可能每位女性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具有獨立經濟能力的人!但是很多時候,做了媽媽的女性,難以兼顧工作、家庭、孩子,不得已選擇回歸家庭。有的家裡老人可以幫忙帶孩子,減輕壓力,有的可能因為身體原因或是文化水平等,不能提供太多的幫助,只能有一位全職媽媽負責。

2、更好教育孩子

心理學家武志紅指出,母親對於3歲以內孩子的重要性,是父親無法取代的。如果在3歲之前,媽媽和孩子分離超過兩周,那麼孩子的被拋棄創傷將是不可逆的。孩子越小,心理就越脆弱,受到的傷害就越難以彌補。

很多媽媽為了建立良好的母嬰關係、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長,便選擇親子教育,其中不乏一些985高校高材生、企業高管等。在孩子逐漸長大可以去幼兒園後再選擇回歸職場。

對於全職媽媽現在遭遇的情境,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呢?

1、關係支持

全職媽媽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無論是對於家庭還是社會。全職媽媽身兼數職,既照顧、教育孩子,又要打掃衛生、做飯洗衣。維護好一個溫馨的家又照料未來的希望之花。

作為全職媽媽的家人更應該給予支持和理解。家裡的父母若是退休、有能力幫助照顧孩子,可以適當提供幫助,減輕媽媽的負擔。

2、自我支持

全職媽媽本身要面對很多瑣碎的雜事,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應注意調節自己的身心健康,理性分析個人問題,提高自我價值感,全面長程的看問題,保持一顆積極自信的心。

保持「成長型思維」,把全職媽媽當成一種時間管理、營養學、心理學方面的「工作提升」,有時間也可以找份兼職。用主動成長的確定性,去應對老公、婆家、社會對我們質疑的不確定性。

3、經濟支持

很多孩子爸爸在戀愛時信誓旦旦的表示「我養你啊」,在全職媽媽育兒顧家之後卻變成了「我養你的」,這種把全職媽媽當成在家閒著伸手要錢的「物種」的思想是大錯特錯。

不僅要大方給錢、主動採購母嬰用品,還要體貼老婆的辛苦,提供好經濟支撐,做到「男主外,女主內」。當然,如果你的經濟能力很出色,擔心老婆太過辛苦出現產後抑鬱的情況,可以請育兒嫂、保姆幫忙照顧孩子、整理家務。

4、時間支持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又要餵奶又要哄睡,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此時爸爸們可以主動在下班後幫忙照顧一會兒寶寶,讓老婆適當休息一下。哪怕你只是在哄寶寶睡覺,老婆在幫你煮飯,你的主動分擔也會令媽媽們放鬆很多。

長期從事一件事總會產生倦怠感,全職媽媽也不例外,爸爸們可以定期抽出些時間主動代替全職媽媽照顧孩子,讓媽媽調節一下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如外出逛個街、和好閨蜜看場電影聊聊天、做個頭髮等,偶爾讓媽媽們「放會兒假」,既放鬆身心,也能更好的繼續照顧孩子和家庭。

寫在最後:

《自卑與超越》裡告訴我們,男人不應以獲得的高收入而忽視家庭中女性的地位——這只是經濟上不同分工而已。在培養孩子上,男女更應該在培養共情與合作上分工——母親負責建立孩子與周圍世界的連接與感受,父親負責告訴孩子興趣、職業與責任的關係。全職媽媽的老公們,也要積極承擔育兒責任,避免「喪偶式育兒」。

更多家庭育兒、個人成長等問題,歡迎聯繫我助你擺脫困境、積極生活。

相關焦點

  • 「三高」女做全職媽媽 值不值?
    尤其是榮升媽媽的女人,既要辛苦打拼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孩子,做好兩頭兼顧又何嘗容易?現在,更是有「高學歷、高素質、高收入」的「三高」女性心甘情願捨棄令人羨慕的工作,主動回歸到了家庭當中,無怨無悔地做起了全職媽媽,一心一意照顧孩子和家庭。她們的犧牲何嘗不偉大?「三高」女性主動回歸家庭,更成為一種新風尚。
  • 成為全職媽媽,我該抱歉嗎?
    近期有一檔綜藝節目在討論「應該給全職媽媽發工資嗎」這一話題。來自美國的嘉賓認為這件事沒有意義,因為夫妻雙方的財產共有,找老公領工資沒有意義。日本的林繪梨華舉雙手贊同,她覺得日本的丈夫會把錢花在居酒屋裡,還不如發給全職媽媽的妻子。
  • 小學「延時服務」,全職媽媽回歸職場的前奏,距離產生美
    90後媽媽小聶所代表的90後家長,他們認為孩子是獨立自主地,拒絕為孩子付出全部身心。他們推崇新型教育模式,把孩子當成朋友對待。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家庭幸福指數,還能充分給予孩子接觸生活的自由,更多家庭之外的身心體驗,同時給父母和孩子互相獨立的空間。互相保持距離,也能產生美。媽媽和孩子什麼樣的距離產生美?
  • 心累了,怎麼調適?
    很多人都感覺自己壓力大,頂不住了,身心俱疲,想徹底休息一下但是現實不允許等等。很多人描述自己處於亞健康狀態,儘管檢查身體上沒什麼毛病,心理問題也不是很突出,但是總是覺得容易疲勞,有的說自己就像一個正在爬坡的汽車,感覺爬坡的過程是那麼的艱辛,目標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 48歲陶虹升為全職媽媽:忌有色眼鏡,全職媽媽該被尊重活出自己
    人們只看到全職媽媽沒收入,認為輕鬆得很,不用應對職場上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卻沒看到她們在家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身心備受煎熬。假設丈夫入不敷出,或者發生婚外情,這如同對全職媽媽宣判了死刑。只有當她們的付出得到應有的保障,被官方賦予責任和意義時,才能真正為全職媽媽贏得尊重和地位。
  • 《三十而已》童瑤因飾演全職媽媽顧佳火了,卻因回應一個字被罵
    「獨立」不僅僅是身心自由網友為什麼會覺得全職媽媽不是獨立女性—1、全職媽媽一定是沒有收入的,全職媽媽的是依靠丈夫的經濟支撐生活的2、全職媽媽是安於現狀,安於相夫教子的。(直白一點,可能不少人覺得選擇做全職媽媽的人都是享受型)3、全職媽媽與社會脫節,無法與時俱進甚至與社會脫軌、囿於柴米油鹽老公孩子和八卦。單從這些觀點來說,全職媽媽不是獨立女性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樣的理解和評論不免更多的是從一個女性所處的空間來談獨立與否。即只困於「家」的方圓之中。
  • 一位38歲媽媽的自述:從碩士畢業到全職媽媽,再回歸職場有多難
    小燕碩士畢業,在國外工作幾年後選擇回國做全職媽媽。這個決定讓小燕這個高材生飽受質疑,但是只有小燕自己清楚,陪伴孩子成長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也只有她自己明白,再想回歸職場有多難。全職帶娃的時間太久了,她早已經失去了跟年輕人競爭的實力,工作常常有心無力。小燕忍受著受著別人的嘲笑,因為她知道這是她重返職場的機會,無論如何也要重新開始。「全職媽媽」不被認可很多人以為,全職媽媽是一個很閒很舒服的「職業」,在家陪陪孩子做做飯一天就過去了。
  • 做全職媽媽後,為什麼會越來越不想跟親朋好友親近了?
    全職媽媽身上出現這點與眾不同心態和以下幾種原因有關:一、 全職媽媽對自己不夠自信很多人將全職媽媽的形象調侃為「黃臉婆」,這個詞實際上頗有貶義之意,也間接性地給全職媽媽的內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相信很多全職媽媽聽到「黃臉婆」這個詞的時候內心都特別自卑。
  • 遊戲調適:宣洩、補償與自愈
    遊戲調適:宣洩、補償與自愈 2020-05-22來源:基教司 南京師範大學 邱學青  新型冠狀病毒改變了2020年春天孩子們的生活
  • 媽媽的選擇——全職媽媽?在職媽媽?
    現代人好像工作與家庭都不能兩全,我看到過很多做全職媽媽的生活乏味,也見過很多做在職媽媽的又很有負罪感。 我沒孩子的時候也做過全職太太,也上過班。有孩子以後也做過全職媽媽,也上過班。所以還算比較有發言權。我覺得一個女性選擇做全職媽媽,還是做在職媽媽,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好壞答案。
  • 全職媽媽是享福?不為人知的心酸誰又知道,拯救被忽略的全職媽媽
    或許你聽說過全職媽媽這個」工作「嗎?你對全職媽媽的理解是什麼,覺得全職媽媽這個」工作「輕鬆嗎?說起全職媽媽,大多數人應該是都聽說過、也大概知道是什麼意思,並且大部分人都認為做全職媽媽是一件很輕鬆、很幸福的事情。不用工作還有人養著,只需要在家帶帶孩子、做做家務就行了,多幸福的事情啊!
  • 職場媽媽鄙視全職媽媽?有一類職場媽媽,連全職媽媽也看不上她!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一位職場媽媽說自己「看不起」全職媽媽,並且給出了3個理由:風險管理意識差,目光短淺,自我感動。所以,不論是職場媽媽,還是全職媽媽,都在為家庭(也是為社會)做貢獻,她們都同樣值得尊重。但是,作為一名全職媽媽,我也看不上那位博主說的那一類職場媽媽(我單指那一類人,不是所有的職場寶媽)。同時,我也給出我「看不上」她們的4條理由:第一,沒有責任感。
  • 「全職媽媽」,正成為出軌率最高的職業
    離婚的數量持續上升,出軌成為最主要的離婚原因而在出軌率最高的職業調查中,「IT」男和「全職媽媽」成為概率最高的職業。早在去年,新京報根據民政部、杜蕾斯全球調查等數據發布的《五成婚姻敗給出軌,全職媽媽易變「晝顏妻」》中就顯示:1. 因為第三者插足導致離婚佔比50.16%2. 全職媽媽出軌率達18.9%3. 出軌女性中的67%,「為尋求激情,不打算和丈夫離婚」。
  • 「成都全職媽媽微信群」幫助更多的全職媽媽實現自己的夢想!
    為什麼要建立成都全職媽媽群?很多媽媽是微商,苦於找不到發布平臺,有時候打個廣告又被踢。當媽媽的帶孩子已經不容易了,還要賺錢養家,所以十分辛苦, 又得不到大家對微商媽媽的認可, 所以這個平臺就是讓媽媽們來發布。成都全職媽媽微信群,是可以給媽媽們介紹好的嬰兒產品,工作,育兒交流等平臺,凡是好東西都可以來這裡分享哈。不是微商媽媽, 只要是媽媽們, 都可以加入哈! 請大家相互宣傳,加入此群哈。
  • 全職媽媽都慘澹收場?《三十而已》顧佳,高段位全職媽媽無所畏懼
    看完之後不斷地感慨,其實全職媽媽也是分段位的,顧佳這種黑帶選手就算被出軌了,怎麼可能會慘澹收場?為什麼顧佳敢理直氣壯的告訴你全職太太算獨立女性?因為劇中的顧佳真的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全職太太。老公許幻山是一個頗有才華的煙花設計師,但藝術家的短板是太理想化,對於財務和經營不夠成熟。顧佳憑藉著兩年在外企的工作經驗,和老公一起創辦了公司,直到懷孕後選擇了做全職媽媽。
  • 猶豫要不要當全職媽媽?不如先聽聽幾百個全職媽媽的心裡話~
    把這些故事整理出來,算是為正在全職的媽媽們加油和打氣,同時也希望給那些即將面臨選擇的媽媽們,多一份由許多「過來人」提供的參考。說全職媽媽,是一項全年無休、沒有薪金、永遠不能辭職的工作一點都不為過。都說全職與否是個人的選擇,但並不是誰都有可以自由選擇的資本很多媽媽,並非打從一開始就想要選擇全職。只是被事態所迫,不得不放棄職場,回歸家庭。比如,有的媽媽是老人沒法幫忙的:懷孕前我就篤定生了孩子休完產假一定要回到工作崗位,不要當全職媽媽,不能跟社會脫節。
  • 《三十而已》「童瑤式」全職媽媽引熱議!全職媽媽的英文你會嗎?
    全職媽媽顧佳人如其名,既「顧家」又能每件事都做到做媽媽真是太難了,更不要說像「顧佳式」的全職媽媽了。這個一度被女性列為「全職媽媽是全天下最難的工作」,用英文又該如何表達呢?全職照顧家庭的;家庭主婦全職媽媽;留在家中的,通常是因為要照顧孩子或者家裡人而留在家中。
  • 全職媽媽怎麼會與社會脫軌?
    為什麼媽媽要當全職媽媽很簡單,我們都是尋常百姓,結婚生子是必走之路,有了孩子,誰來照顧?(家庭主婦那是對全職媽媽不理解的稱呼)所以,有些媽媽就選擇了當全職媽媽。至於要不要辭職去做全職媽媽,這是另一個話題,答案無解,每人家庭情況不同,怎麼一概而論,自己衡量自己選擇。
  • 職場媽媽or全職媽媽,當媽太難了!
    再說,很多媽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怎麼能照顧好小baby呢?「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並不是AB選擇題那麼簡單,做好自己的選擇可不容易。 01 寶寶不好,都怪媽!多少全職媽媽說過這樣的話,說過多少次?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睡了,不用再準備早餐、午餐、晚餐。不用再餵奶、換尿不溼,不用每分每秒盯著孩子,和他們說話、玩耍。不需要時刻觀察他們的屎尿顏色和身體狀態,也不用再哄哭、哄睡、哄著吃飯。
  • 全職媽媽真的是寄生蟲嗎?
    今天看到一個自己工作,婆婆帶娃的寶媽發朋友圈說全職媽媽都是寄生蟲。感覺有點噁心,又有點委屈,社會最全職媽媽惡意這麼大嗎?有的媽媽還說,我們明明犧牲了自己的工作,犧牲了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為什麼還要被罵,為什麼生完孩子就這麼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