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海峽飄來的一股清流!星和醫美林信一:什麼是連鎖可複製的關鍵基因?|專訪

2021-01-16 大佟小議

_____

臺灣是亞洲整形美容行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醫美市場規模約有60億人民幣,服務業的成熟,更是提高了臺灣醫美的普及率。星和醫美正是在此背景下誕生,它既將服務融合到品項中,又照顧到整形美容的各個環節,在自生態裡給用戶提供完整的閉環服務。


採訪創始人林信一,從前期溝通到採訪結束,都能深切感受到星和規範的制度和流程標準化。這種妥帖和周到融入到了企業文化的骨髓當中,這或許就是星和醫美能在競爭激烈的臺灣市場,發展成最大規模醫美連鎖機構的原因之一。

_____


丨MOMO

編輯丨小義

丨受訪者供圖


▲星和醫美創始人兼CEO林信一


創業緣起投資

他對醫美有新解讀


大學畢業後的林信一做了6年房產中介,一位醫生朋友想和他一起投資房產,倒手了幾次之後,賺了不少錢。於是,越來越多的醫生找到他一起投資,他的醫生人脈也因此打下基礎。


2007年,醫生朋友們將目光投向了醫美行業,準備開醫美診所,林信一順理成章地入了股,成為了投資人之一。直到有一位朋友去世,他才發現朋友旗下的醫美機構成一盤散沙。


「作為醫生,他們自然是稱職的,專業知識非常紮實;但作為管理者,大部分醫生不擅長運營或者不想突破複雜的管理。」因此,他萌生了自己開醫美診所的想法。那時臺灣市場上醫美診所還很少,而競爭對手大多都是醫生自己開的診所,沒有時間來與他競爭。


用戶變美的剛需和行業供給不足,讓他發現了醫美的廣闊前景;醫生不懂管理的經營狀態,讓他看到了其中的機會。天時地利人和之下,2008年,他創辦了星和醫美,開始了自己的醫美創業之路。


▲林信一和妻子洪子琄(星和聯合創始人)


但他沒想到,在醫美行業遇到的第一個困擾,竟然來自於醫生。


在臺灣,醫生的社會地位比較高,而醫療屬性又決定了醫生缺乏對客戶的同理心——他治病救人,卻不關注病人的內在心理需求。而醫美卻是一個極強調用戶體驗感的行業,它是有溫度有感情的。


因此,在早期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景:顧客想帶手機進治療室錄下治療過程或是跟醫生的對話,因為擔心、害怕是人之常情;而醫生卻很生氣,覺得自己不被尊重。


這樣的衝突時有發生,於是林信一在內部溝通後,為了照顧用戶體驗,做了一個折中的調整:告訴顧客不帶手機是出於安全考慮,將手機和相機拿去消毒,同時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標準。


這也讓林信一有所感悟:「我在工作中經常要和專業人士溝通,其實這是一個溝通成本極高的行業,所以有耐心和同理心是關鍵。」就這樣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他這個外行逐漸摸索出醫美行業的門道。與此同時,機構定位、獲客渠道等問題接憧而來。


▲臺灣團隊合影


生美+醫美+護膚品

三美融合帶來了什麼?


從2008年到2011年,星和醫美只有2家店,一家以輕醫美為主,另一家則可以做整形手術。在3年的嘗試中,林信一發現無論從標準化服務、連鎖直營經營、用戶復購性上來說,輕醫美都比重醫美要好做,且風險也很低,畢竟對於企業來說提供安全的服務是最重要的。


從市場反應來看,輕醫美更容易開店,員工是重醫美的1/2,顧客卻是它的3倍。他說:「我希望可以做一家百年企業,在全球都有星和的品牌身影,為用戶提供安全、有效的口碑服務,所以之後星和一直主打輕醫美運營。」


為了導客和擴大市場佔有率,星和醫美又涉及了生美業務,將皮膚護理等項目從醫美診所剝離出去,開設美容院,價格相比其他美容院而言,更具性價比,主要目的是為醫美診所聚集客源。


這形成了星和醫美「生美+醫美+護膚品」的三美融合模式。雙美融合併不是什麼新鮮概念,難的是將護膚品加進去,形成一個閉環。


▲星和自有品牌,在臺灣醫美護膚品市場佔有率排前三


他說:「醫美對肌膚護理要求很高,術前、術中、術後都要使用不同的護膚品,在六七年前,我們便開始做自有品牌。術後肌膚會比較敏感,因此與其他護膚品相比,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抗敏這件事。星和是最了解醫美術前後肌膚需求的,而護膚品也起到了增強用戶粘性的作用。」


他認為,這三者融合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團隊基因。星和在10年前就開始訓練三美團隊基因,團隊對生美、醫美、護膚品都是理解的,每個人都知道什麼環節給用戶提供什麼服務,每個服務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我們認為用戶在做輕醫美前要做美容護膚,打開皮膚毛孔會使美容效果更佳,做完輕醫美之後要回家用護膚品,使得效果更持續。我們只是把閉環的服務拆分成3個模式去做,不僅在自生態裡可以給用戶提供完成閉環的服務,還可以在外生態中刺激用戶消費降低獲客成本,把生美、護膚品的用戶導流至醫美。」


「三美閉環」驅動下,星和生活美容到醫美的平均轉化率達到16%,而護膚品的購買轉化率也超過了20%。


「因為難,才有機會」

3個差異化戰略打開市場


採訪期間,他有句話常常掛在嘴邊:「因為難,才有機會。」40年前的臺灣,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定高峰,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能賺的錢都賺完了,能幹的行業基本上都被別人幹了」。醫美在臺灣發展得比較早,市場競爭也激烈。但他用差異化的經營策略,讓星和醫美在短短10年間,一躍成為臺灣最大的醫美直營連鎖機構。


▲星和上海長寧店


1.去諮詢師模式


如今,越來越多醫美管理者意識到「諮詢師」這個角色的弊端。而在星和醫美,早已「去諮詢師化」,即完全不設諮詢師,通過網際網路和口碑實現獲客銷售。「在臺灣,星和所有的用戶都是從線上來,沒有諮詢師也能高效運轉。」


一方面,行業越來越透明化,顧客對諮詢過程中的銷售技巧熟悉並且開始反感,而諮詢師由於不夠專業,對顧客的承諾往往與實際情況不符;另一方面,醫生們展現出了自身良好的溝通能力,尤其是審美方面,這是醫生與顧客需要達成的共識。


因此,星和醫美便將諮詢師這個職位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由醫生直接和顧客溝通面診。


2.口碑營銷,注重用戶體驗


弱化了諮詢師這個角色之後,星和的獲客方式主要以線上獲客為主,儘可能將所有的項目公開標準化放在網上,甚至用戶體驗、治療日記等內容,全部真實地呈現。


這就涉及到了星和醫美的另一項策略,與網紅KOL合作,在醫美領域率先成功實踐「網紅經濟學」。在網紅這個詞還沒有出現的年代,林信一夫妻靠提供100位博主免費體驗醫美療程得到關注,現在臺灣有近5000位KOL、藝人與星和合作。


「我們會讓網紅免費來店裡體驗,發表真實的體驗觀感,然後吸引更多的人來。她們可能是服裝領域的、化妝領域的、攝影領域的意見領袖,我們不付費,不是廣告,只是邀請他們來體驗。這些真實感受去臉書、谷歌、小紅書、微博上都能看到,以口碑作為傳播渠道。」


▲星和網紅可觸達粉絲1億


3.標準化的服務流程SOP


星和醫美建立了非常規範的規章制度和服務流程,比如精準地掌握醫生的治療時間。以打一支玻尿酸為例,應該控制在12-13分鐘,不同分級和水準的醫生,會有相應的考核標準。


另外,將顧客的等待時間,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室內定位的追蹤,控制在不超過3分鐘,完善用戶體驗。「通過精確了解用戶每分每秒所在的位置,制定一套比較好的管理市場機制,SOP最大的精髓就是流程管理精確到分秒。」


統一的團隊建設,統一的服務流程標準,這也為星和可複製的連鎖管理打下基礎。


發力內地市場

11年品牌積累克服「水土不服」


如今,在臺灣星和醫美診所有10家,星和愛漂亮門店36家。但林信一併沒有固守舒適圈,他期望能將星和擴展到全球各地,於是首先將目光投向了大陸。2015年,星和在上海試運營了內地的第一家門店,將臺灣當地的醫生和運營經驗「移植」到大陸,不斷完善和優化模式。


在此期間,他偶然接觸到了新氧,在了解到新氧的模式後,他很感慨:「臺灣沒有新氧這樣的垂直細分平臺,新氧上有320萬消費者撰寫的真實整形日記,吸引了2000萬以醫美為剛需的整形用戶。它的獲客成本遠低於醫美機構的平均值。」


▲星和愛漂亮門店


2016年,他來到北京,受邀擔任新氧醫美部的總裁。談及這段時間的新氧任職經歷,他說:「我曾深度調研超過100家的生美、醫美機構的商業模式,這讓我對內地的醫美市場有了徹底的了解。」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2018年,他舉家搬到上海,開始發力內地市場。他認為,大陸和臺灣的醫美發展節奏不同,近些年由於關稅等問題,大陸市場的醫療器械進口比以往更多,競爭激烈。但星和有自己的優勢,「大陸的服務業起步較晚,醫美人才資源比較稀缺,這剛好給了我們機會。


另外,最近兩年「新零售」風起雲湧,天貓、美團點評也開始發力美業市場,這都為星和醫美這類看重線上獲客和線下服務的企業,帶來了無限機會。去年雙11,美團點評的醫美領域商戶大促戰績榜上,星和醫美殺入三甲,成為雙11醫美領域最大的一匹黑馬。


▲星和成美團點評雙11醫美領域三甲


他同樣看重生美店對醫美的導流價值。去年,星和愛漂亮智慧門店在上海落地,同時啟動合伙人招募計劃,即合伙人準備場地和流量,星和愛漂亮帶人、帶貨、負責運營管理。未來,他計劃在兩岸開設100家輕醫美機構,3000家星和愛漂亮智慧門店。目前大陸已有5家輕醫美診所,4家愛漂亮門店。


11年的品牌積累下,磨合了多年的團隊基因是刻在骨子裡的。星和醫美這股從臺灣海峽飄來的清流,克服了大陸的「水土不服」後,將以勃勃生機在醫美舞臺綻放。


請大家在文章底部留言區為林信一打榜

——


林信一,撬動輕醫美藍海市場!


美業公益媒體《大佟小議》已同步進駐:百度百家、今日頭條、網易號、搜狐號、大風號、新浪微博、百度貼吧等自媒體平臺,投稿、企業及人物推薦,歡迎後臺互撩。


相關焦點

  • 臺灣「星和醫美」要做醫美界名創優品,用「三美融合」切入內地美業...
    36氪近期接觸到的「星和醫美科技」(下稱:星和醫美)也是一個輕醫美品牌,它2008年在臺灣創立,2015年10月進軍內地市場。 「生美+醫美+保養品」的三美融合模式 據創始人林信一介紹,與上述品牌不同的是,星和醫美的思路是「三美融合」,即同時從醫美診所、美容院、醫療級護膚保養品三個細分領域切入,以貫穿美容護理全流程。
  • 要做醫美界名創優品,「星和醫美」用「生美+醫美+保養品」切入內地市場 | 早起看早期
    36氪近期接觸到的「星和醫美科技」(下稱:星和醫美)也是一個輕醫美品牌,它2008年在臺灣創立,2015年10月進軍內地市場。「生美+醫美+保養品」的三美融合模式據創始人林信一介紹,與上述品牌不同的是,星和醫美的思路是「三美融合」,即同時從醫美診所、美容院、醫療級護膚保養品三個細分領域切入,以貫穿美容護理全流程。
  • 星和醫美成美團雙11大促黑馬,這家臺灣網紅夫妻創辦的第一醫美品牌如何贏在大陸?
    這3萬臺幣紅包很快就傳開了,許多人因此成為了林信一的樁腳,不必出門,房源自動找上門來。這讓林信一積累了後來創辦星和醫美時與龐大網紅團隊合作的經驗。此後進入醫美行業純屬偶然。2006年,林信一有一位很好的醫生朋友,投了一些錢,讓他幫忙做房屋投資,林信一幫這位醫生朋友賺了不少錢。
  • 臺灣「網紅」星和醫美來大陸,獨特」三美閉環」模式締造70%復購率
    通過網紅店內打卡的傳播方式推廣,以超高性價比獲客,再用科學的體系和完善的服務保持高達70%的「回頭客」,星和醫美成了當之無愧的「網紅醫美」機構。其旗下的醫美診所、生活美容智慧門店都開在非核心商業圈的高樓層上,還能有絡繹不絕的客人前來。  十年來,星和醫美在臺灣已經服務了20多萬醫美愛好者,10家醫美門診就佔了全臺灣7%的市場佔有率。
  • 臺灣星醫美學的KOL運營之道:平臺時代來臨,我如何讓2000位網紅免費代言?
    10年前,林信一和太太開始在臺灣開辦醫美診所。起步階段,他曾虔誠地手寫100封信,發給100位網紅,邀請他們免費體驗,並做分享。
  • 「國民妹妹」張子楓,娛樂圈的一股清流,小丫頭未來可期
    「國民妹妹」張子楓,娛樂圈的一股清流,小丫頭未來可期 2020-12-19 15:
  • 同學聚會的一股清流,你參加的一定是假同學會......
    實力自帶BGM@lizparkwang 不管是不是學音樂的 這樣的同學聚會真的很好不是嗎      @星我他 為以後同學會增加了新主題@半霖 哎,我們同學聚會拿著手機搶紅包玩        @龜心似賤的吧拉吧拉 工程的要在工地聚會了,來,讓我們比比誰搬磚快又多
  • 歲月裡的一股清流
    娛樂圈的八卦文章鋪天蓋地,大家一直在關注娛樂圈,而娛樂圈裡的明星們舉手投足之間便引來國人的喋喋不休的品頭評足,如果有好看的節點,離婚結婚之類的趣事,也必將筆墨紙硯極力渲染,而霍啟剛夫婦留在網上的照片卻像一股清澈的小溪日夜流淌在歲月裡
  • 郭晶晶:嫁入豪門的一股清流
    所以霍啟剛的父親也一直說,郭晶晶對於霍啟剛不是高攀而是下嫁,這也充分說明一股清流,在哪裡都會是清流。應該說霍老爺子選的兒媳婦,也真沒有選錯,郭晶晶這股清流注入霍家,非但沒有「侯門一入深似海」的感覺,反到讓霍家這股清流更清,郭晶晶沒有在乎霍家的深宅大院,結婚後就搬出霍家,把一個世界級的公子哥變成了背蛇皮袋的「販夫走卒」,她自己在出席正規場合時敢於扎著三塊錢的頭繩去出席,隨身的包包也不超過五百塊錢,身上的T恤也只有五十塊錢,這些廉價的地攤貨非但沒有為霍家減分,反到讓大家覺得更接底氣
  • 探秘| 創辦十年的臺灣最大直營連鎖星和醫美,緣何與美團達成億萬合作
    董事長林信一的帶領下,星和醫美最初在內地市場並未急於擴張,而是在服務、產品、體驗、營銷、商業模式等多個方向不斷優化,一方面將星和在臺灣的本有優勢「嫁接」到內地,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的研發新模式。拒絕「超級銷售」,被投訴可「加分」,只為給用戶極致體驗在美業行業,一進門就被「辦卡」時常發生。
  • 臺世星彩醫美連鎖&四川省皮膚研究所 聯手創建皮膚美容中心,引領美業!
    (臺世星彩醫美連鎖董事長馬銳先生發聲)臺世星彩攜手四川人民醫院、四川省皮膚研究所,共同建醫美級護膚品工廠,並成立海峽兩岸皮膚美容研究中心,匯聚海峽兩岸最頂級的皮膚美容醫學專家團隊,將成為國內最頂級的皮膚美容科研中心,推動中國美業技術更上一層樓!
  • 王一博 是頂流 也是一股清流!
    最近因電視《陳情令》播出一周年,「忘羨」CP又被粉絲們提起,這部19年大火的電視劇,給我們帶來很多歡樂和回憶。而兩位主演肖戰和王一博因為這部劇,成為娛樂圈的頂流。然而自從227事件開始後,肖戰一直都是招黑體質,有關於他的話題都容易造成爭議。然而另一位主演王一博確實不容易招黑體質。
  • 人物陸毅:論娛樂圈的一股清流我只服他
    當時的場景是冷場的,信沒有關注這個,對面的歐弟一臉驚訝,而賈乃亮的嘴角不知道歪哪裡去了。就像總有人出來鬧騰陸毅再無佳作,可他每個作品都家喻戶曉獲獎無數。歐陽修在《朋黨論》說過朋黨之爭中清流名士被殺害,有的甚至拋入黃河,故言「此輩清流,可投濁流。」在娛樂圈這濁流之中,多年不爭不搶卻拍好每部戲,用作品說話的陸毅,可謂冠絕清流。二十年情路還能恩愛如初,我們以為遙不可及,陸毅卻始終如一。
  • 海峽專訪丨高雄貨進平潭 民進黨創黨元老朱高正:大陸的善意!
    上任短短二十來天,韓國瑜就打開高雄和大陸城市的貨運通路——高雄平潭貨運直航,20日首批貨值超1500萬元人民幣的貨物順利抵達福建平潭港,農漁民對此樂觀看待,渴望農漁產品就此穩銷大陸。相較之下,曾是民進黨創黨成員的朱熹第26代嫡孫朱高正先生可謂是一股「清流」。
  • 郭晶晶:活成了豪門兒媳裡的一股清流
    唯獨有一個人,但凡她一出新聞,總能能衝上熱搜,引發13億人的叫好和稱讚,尤其讓女人們心甘情願地投之以祝福,並引以為傲,將她當成人生楷模。不止如此,婆婆朱玲玲也在公開場合誇郭晶晶「基因很好,而且霍家人每天都有獎勵她,已經離不開她。」到這裡,真是羨煞眾人矣!「團寵」郭晶晶可謂名副其實了,對於郭晶晶來說,即便一出生只拿到了普通牌,可依舊不影響她日後打出一連串「王炸」。
  • 海峽之星兒童藝術團:少年才藝孕育搖籃
    日前,福建海峽之星兒童藝術團團長蕭冰就藝術團的發展以及在海峽兩岸青少年藝術培養與交流方面所取的作用,接受中國網福建頻道專訪。  中國網:可以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藝術團的組成的簡單情況嗎?  蕭冰:2012年5月,我給時任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寫信,要求為孩子們辦四件事。
  • 此楷書《歸田賦》,如一股清流~
    ▲新書友,請點上方關注「書法理想」書法理想 | 書法人的精神家園編輯:13249652872   ←長按複製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歸田賦》是東漢辭賦家張衡的代表作之一,它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神和氣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暢遊山林,悠閒自得的心情,又頗含自戒之意,表達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脫精神。
  • 《幻城》天雷滾滾,沒想到她成為一股清流
    一襲藍衣,手握月光刃,氣質高貴冷豔,隨時準備戰鬥看多了綠茶婊和白蓮花,這麼真實的角色就如同一股清流。 首先她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皇柝不想娶月神姐姐,想逃婚的時候,直接被月神嗆回去:你囉囉嗦嗦,講了那麼多廢話,跟你逃婚有什麼關係?
  • 郭晶晶霍啟剛為什麼被贊是「豪門裡的一股清流」?
    郭晶晶霍啟剛為何被贊是豪門裡的一股清流?郭晶晶下嫁霍啟剛這8年,給霍家帶去了什麼影響?近日,郭晶晶陪同老公霍啟剛一起工作,兩人到訪一家殘障人士員工餐廳,一方面為了解殘障人士的就業情況,一方面為了幫助宣傳這家殘障人士員工餐廳。
  • 《異能家庭》:溫馨家庭喜劇自成一股清流
    而在這股奇幻大潮中,有一部家庭輕喜劇脫穎而出,雖然它也帶著一些科幻元素,但溫馨的家庭戲讓它更受關注。它就是由萬合天宜和優酷聯合出品的《異能家庭》,自12月20日上線以來,點擊量節節攀升,3天破億,6天破兩億,截至今日,播放量已經突破3億大關,逼近4億。在藝恩電視劇排行榜上,《異能家庭》單日播放量高居不下,熱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