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穿別人舊衣服長大的孩子,永遠「直不起腰」

2021-02-08 盆栽交流集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舊衣服這東西應該很多人都穿過吧,現在條件好了,很多小孩子已經體會不到了,但是在以前的年代,收入普遍都比較低,在遇上兄弟姐妹多點的家庭,肯定或多或少都穿過別人穿過的衣服。這在當時完全是習以為常。

不管是我自己還是身邊的友人,回憶起小時候,那時家裡條件比較差,還有很多兄弟姐妹,經常一件衣服是大哥穿了二哥穿,二哥穿了三弟穿,三弟穿完了又送給其他親戚什麼的,一件衣服可能被好多人穿過。

但是你知道嗎,如果從心理學來看待穿舊衣服這個問題,可能有點奇妙,常穿別人衣服會產生心理缺陷,還會對喪失自我生活的控制感,穿個衣服還有這麼大學問?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心理缺陷一:控制感缺失

需求層次理論的提出者,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過,「控制感」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我們主宰自己的命運,以及對世界的安全感,都是來自於這個「控制感」。

因為我們覺得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命運,能夠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所以永遠控制感會讓我們得到安全感。

但對於常穿別人舊衣服的人來說(往往是孩子或孩童時期比較多),他們被動接受別人穿過的衣服,不能自己去選擇穿什麼衣服,衣服的樣式、顏色、風格都是既定的,和自己毫無關係,穿什麼衣服這件事情跟自己毫無關係。

一次兩次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次數多了,覺得自己「連穿什麼衣服都不能做主」這種想法在心中出現,也就會覺得自己沒有「控制感」,長期的被動局面會導致這些人養成被動接受的習慣,喪失自我判斷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主見」,這類人往往主觀能動性嚴重不足,沒什麼自信心,甚至比較自卑。

心理缺陷二:自我價值受損

穿別人舊衣服一般多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差,所以家裡的父母長輩會讓孩子穿兄弟姐妹或是親戚的舊衣服,對於這種情況,父母長輩需要好好對孩子進行溝通說明,讓他們明白穿別人舊衣服並不是因為父母不愛他或是對其他兄弟偏心。

讓他們明白穿別人舊衣服是不得已而為之,安慰孩子的心靈創傷

如果父母沒有進行認真合理的說明,只是強制性的讓孩子穿上,那麼孩子的內心可能就會產生「爸爸媽媽不愛自己」的想法,從而產生負面消極的情緒,養成自卑心理,導致自我價值受到損害,再嚴重一點,可能會把自己當做一個「被施捨」的角色,這樣的想法和認知在不斷延伸加強後深入骨髓,然後完全把自己當做是個不重要的角色。也就不會以認真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人生。

在這種心態下成長的價值觀必然是不健康的,會對事物產生畏縮情緒,遇事就會選擇妥協。

心理缺陷三:過度補償心理

「過度補償心理」一個真正或幻想的身心缺陷,可以通過過度代償得到超乎尋常的糾正,也就是小時候越缺什麼,長大了就要瘋狂補償自己,俗稱「矯枉過正」。

小時候總穿別人舊衣服的人,長大了,沉迷買衣服,通過瘋狂買買買的方式來改變自己小時候產生的心理缺陷,即便衣服成堆,還是不會停下來,當然不是因為需要這麼多衣服,買這麼多就是為了傳給別人看,「看,我根本不需要穿別人的衣服。」

所以,小的時候經常穿別人舊衣服的那些人,當自己長大成年了,擁有賺錢的能力,也有經濟收入之後,通常就會出現這種「過度補償心理」。

這樣的通過「買買買」來糾正自己心理缺陷的方式,可能會讓自己走上更難的路,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全部消費在這上面,甚至是借錢也要去買衣服,提前過度消費,滿足自己的補償心理。

所以,穿別人的衣服可能並不是什麼好事,可能會對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爸爸媽媽們不要隨便讓孩子穿別人的衣服,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缺陷。

作者 | 湯先生編輯 | 湯先生參考資料: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不能穿別人的舊衣服?與節儉無關,心理上才是大問題
    儘管現在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不少,老百姓手上有了餘錢,但是在某些家庭,還是存在一些老人,她們總喜歡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還美其名曰「節約是美德」。在她們的認知中,穿別人的舊衣服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也不是買不起,它純粹是一種理念而已。至於危害,這些人總是習慣性的回一句:「我們當年就是穿舊衣服長大的,不也照樣長大嗎?」
  • 別再給孩子撿舊衣服穿了,可能對孩子產生三個影響,家長別不在意
    而小孩子「撿」哥哥姐姐的舊衣服穿,更是大部分家庭常見的現象,親戚們也常常有將自己孩子穿過的衣服,收拾起來送給別的小孩子穿的習慣。在民間甚至流傳著一種說法:孩子穿舊衣服長得更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吃飽穿暖不再成為問題。而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妥,由此也引發不小爭議。
  • 買新衣服幾次就穿不上了,別人饋贈的舊衣服,能不能給孩子穿
    過年的時候,小平和一些媽媽們聚在一起,聊起了孩子衣服的問題。大家都覺得現在小孩的衣服是真貴,有時候自己在商場有中意的衣服,價格太貴都會猶豫好久。可是小孩的衣服就不一樣了,再貴的衣服只要孩子穿著合適,再心痛也會買下來。大家都不想因為捨不得而委屈孩子,可是買來之後穿的機會就那麼幾個月,孩子一長大,再貴的衣服也變成了一堆布。別人饋贈的舊衣服,能不能給孩子穿?
  • 4種衣服再便宜也別給孩子買,增加孩子「患白血病」機率,別忽視
    有些家長就是因為自己吃苦過來的,所以即使現在生活好了,花錢也很謹慎,因此會從親戚家淘來很多舊衣服,給孩子穿,這些家長認為給孩子穿舊衣服不僅沒壞處,還有很多好處,舊衣服沒有細菌,孩子不容易生病;孩子長得快衣服都沒穿幾天就小了,有的都稱不上是舊衣服;最主要的是可以省錢。
  • 「都洗乾淨了,給你家孩子穿」,寶媽假意收下舊衣服,轉身就扔了
    今天,徐太太又送來的一包衣服,她說:「我都已經洗乾淨了,給你家璐璐穿吧。」曉芹假意收下,等她走了以後,轉身就扔進了樓下的垃圾桶裡。穿別人的舊衣服,也許很多人的小時候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現在,養孩子的經濟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很多寶媽覺得,孩子身體發育得非常快。童裝的價錢也是挺貴的,孩子一個季度穿下來就小了,總是買新衣服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 能不能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2點很關鍵,還真有講究
    小堂妹小青馬上就要生寶寶了,昨兒在微信上說,大姑姐跟她說家裡有很多孩子的衣服。準備打包出來給她送過去。小青說自己不太想接受這些舊衣服。但是大姑姐一片熱情,不接受的話又覺得不好意思。每個寶媽大概都經歷過這個階段,要不要穿別的孩子的舊衣服?
  • 「這些舊衣服給你家孩子穿吧」,寶媽當面收下後,轉頭就給捐了
    但王女士的丈夫就覺得自己的妻子這樣做的做法是錯誤的,堂姐好心好意的拿來衣服給自家的小孩,而王女士卻這樣不領情,轉手就捐出去了,行為十分的不好,是浪費了別人對自家的一番好意。王女士其實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自己的丈夫長期工作並沒有管這些家庭的生活小事,不知道穿堂姐送來的舊衣服,對自己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 「我家娃舊衣服都還挺新,給你家娃穿吧」寶媽收下,沒幾天全扔了
    文|文兒老人總是說「小點的寶寶穿百家衣比較好,寶寶更好養活」,但是在年輕的寶媽心中,對於衣服的新舊卻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會覺得不想給寶寶穿別人家孩子的衣服,也是出於自己的考慮。同學曉麗小時候可是吃過不少苦,按照她自己的話說,當時家裡太窮,從小到後來參加工作都是穿別人給的舊衣服,在她小的時候,很羨慕別的孩子可以穿很漂亮的裙子和小皮鞋,而自己從來就沒有得到過。所以,等到她有孩子的時候,在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 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可以穿舊衣服,但是二手鞋可不要再穿了
    孩子長身體很快,很多時候父母都會發現剛買的衣服怎麼就穿不下了,鞋子也是同樣的穿不了多久就不能穿了,往往很多衣服和鞋子都還很新,丟了又很可惜,就留著看看有沒有機會給比較小的孩子。孩子穿舊衣服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家長們要注意了,不要再給孩子穿二手鞋了,接下來亮健好藥君帶大家了解一下到底為什麼?一、6歲前是孩子腳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在0-3歲的時候是沒有足弓的,這時候不是代表扁平足,而是生理性的,家長不必擔心。
  • 婆婆用舊衣服給孩子做尿布,怎麼辦?
    用很正常,老一輩的人就是用舊衣服給孩子當尿布過來的。不用也很正常,好好跟婆婆溝通,態度好但拒絕接受,畢竟年代不同了,現在嬰柔兒用品,質量好品種多且方便。一、婆婆用舊衣服給孩子做尿布,是婆婆勤儉持家,如果自己能接受,也是挺好的。
  • 不為女兒買新衣,卻花28萬回收舊衣服
    女兒的衣服反覆穿,大家都在穿棉襖,鹹素媛的女兒穿著已經小到穿不下的小了兩個碼的短褲,小腿在冷風中納涼。讓人看著都覺得有點過意不去。鹹素媛的媽媽更是生氣自己的孫女被這樣對待,吐槽鹹素媛將自己的女兒打扮成了乞丐,這衣服這麼小了還不給她換新的。
  • 心理學家:長大自卑的孩子,童年往往有過3種經歷,你娃有嗎
    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對他將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兒時他人以及這個世界給孩子怎樣的體驗和評價,就是孩子的第一體驗。都說幸福的孩子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時期孩子心理上的創傷,可能很長時間,甚至長大成人都無法釋懷。
  • 都是賣寶寶二手衣,孫儷被贊何潔卻惹爭議,孩子舊衣服別亂處理
    在我們身邊就有相互送寶寶舊衣服的習慣,相信所有的寶媽都收到過來自四面八方的&34;。特別是孩子剛出生那會兒,誰還沒收到過幾箱舊衣服呢?等到自己孩子長大,也積攢了無數的舊衣服。有些衣服成色還很新,要說全扔掉吧,實在可惜。
  • 農村商販又有錢賺,專跑農村一毛一斤回收舊衣服?村民說能掙不少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情,我是【萊迪探知農村】,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事件我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見多了各路下鄉的商販,這其中最多的,便是廢品回收商。
  • 何潔賣二手衣服,有些僅賣幾十塊,自稱養4個孩子壓力太大
    想以此告訴大家自己買二手衣服並不是因為缺錢,而是衣服扔了怪可惜的,還不如拿來做公益。你會怎麼處理孩子的舊衣服?何潔在網上賣二手衣服,無論是真缺錢,還是在做公益,我們不去探討,但是很多寶媽都會理解她這種行為,因為孩子的舊衣服太多,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
  • 從小就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心理學家:逃不掉這3種結局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孩子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出門會遇到危險,就喜歡把孩子拘在家裡,不讓孩子出去玩。本來孩子就處於天性好動,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及其旺盛的年齡,家長這麼拘著孩子,孩子容易叛逆或者是養成宅在家,不願再出門的習慣。但宅在家很容易對孩子的性格、行為、情商、人際關係等產生影響,有心理學家表示,如果孩子從小宅在家,長大後逃不了這3種結局。
  • 穿表姐的舊衣服|三明治
    很長一段時間,陳寧千都在「撿」表姐的舊衣服穿,那些時髦的、高級的舊衣服,被她視若珍寶。成年後,那些舊衣服突然揭開了某些真相:她和表姐的關係就像「給予」與「接受」那般,永遠有著一個不對等的權力橫亙在其中。在11月「短故事」女性寫作班,陳寧千寫下了這個關於「舊衣服」的故事,其中關於兩個女性之間的友誼、競爭以及權力關係的微妙轉換。
  •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了,是不是可以在英語面前直起腰了?
    當然,學英語(尤其是閱讀能力)對提升自己很有用,但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而國內由於語言環境、學習熱情、使用需求所限,絕大部分人永遠也不會達到這個程度,相反會在工作中由於不使用英語而水平逐漸下降。我覺得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中文好比英文好更有用,哪怕只是字寫得好。數學好比英語好更有用,哪怕只熟練掌握微積分和線性代數。
  • 舊衣服的價值——來自13歲孩子的領悟
    他這才點了點頭:「我可以試一試,但是不一定能賣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淨,沒有熨鬥,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鋪在一塊平板上陰乾。第二天,他帶著這件衣服來到一 個人流密集的地鐵站,經過六個多小時的叫賣,他終於賣出了這件衣服。他緊緊攥著兩美元,一路奔回了家。以後,每天他都熱衷於從垃圾堆裡淘出舊衣服,打理好後,去鬧市裡賣。
  • 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
    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導語在我們的世界當中,無處不存在著色彩,從山川大地的花鳥魚蟲,每一種東西上面都有著豐富的顏色。所以當小孩子們到了牙牙學語的年紀,爸爸媽媽們肯定會開始教孩子學會認識一些常見的顏色。大家可能不知道,孩子喜歡的顏色,往往也暗示了他們的性格。人們可能會因為喜好的顏色不同,而在性格上表現出極大的差異,也有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