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了,是不是可以在英語面前直起腰了?

2020-12-23 記憶灰燼

大多數人贊同取消英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在的英語教育只是考試用、實際生活幾乎用不到,這是理論和實際脫離。花了大量時間大量精力學來的英語,在高考或大學考級一過,就基本束之高閣了。大學生進入職場,除了在外企或其他與外國人有來往公司上班,能夠用上英語,98%的人都用不上。

當然,學英語(尤其是閱讀能力)對提升自己很有用,但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而國內由於語言環境、學習熱情、使用需求所限,絕大部分人永遠也不會達到這個程度,相反會在工作中由於不使用英語而水平逐漸下降。

我覺得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中文好比英文好更有用,哪怕只是字寫得好。數學好比英語好更有用,哪怕只熟練掌握微積分和線性代數。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能比英文好更有用,哪怕只會寫簡單的程序。

英語只是一門語言,和法語、俄語、西班牙語一樣,真的不值得讓全中國幾乎所有孩子都浪費太多時去學習英語,可根據需要對想出國留學的孩子,可以作為重點學習,其它沒有出國意向的孩子學習英語也沒有什麼用,與其將時間浪費在學習英語上,還不如讓這些孩子去學習自己喜歡的學科。

古人說「學以致用」,意思就是說學了一門知識或者技能就應該用得上,這樣才能對得起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絕大多數人當初花費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來學英語,但是卻很少能夠用得上,從教育成本上來看極其不划算。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了,是不是可以在英語面前直起腰了?

相關焦點

  • 2019「甲子引力」大會:20年後,中國會是世界經濟第一大國嗎?
    20年後,中國會是世界經濟第一大國嗎?——「甲子光年」首席戰略官Jack Poon出口導向型轉向內需導向型,無人服務將興起40年前,中國的經濟體量只佔世界的2%,現在佔比17%,毋庸置疑,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多經濟學家開始預測,中國在何時會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緊接著的問題是,中國究竟有沒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的經濟強國?
  • 靠「大國情結」,印度能成為下一個中國嗎?
    馬爾地夫和斯裡蘭卡兩個島國,離的最近的是印度,周圍國力最強的也就印度,經濟上還很難自給自足,只能在印度面前多笑笑,給「三哥」一個好印象。東南亞的緬甸和東亞的中國。雖然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進口國,中國一直保持的和平共處原則,可惜印度對北美洲大哥愛的深沉。
  • 蘭迪少兒英語與CCTV大國品牌達成戰略合作
    【TechWeb】10月29日,蘭迪少兒英語與CCTV大國品牌達成戰略合作。蘭迪少兒英語創始人兼CEO李晶表示,蘭迪少兒英語作為大國品牌首家網際網路教育合作夥伴,與大國品牌互相成就,攜手共創未來。
  • 十年徵途,大國浮沉,中國正主導歷史!
    有人高樓起,有人宴賓客,有人高樓塌,有人夢黃粱。多年以後,當千秋史筆停留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走向第三個十年時,一定會留下一段濃墨重彩的時代傳奇。接下來,筆者將以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大頂層力量的視角,回顧十年來雲譎波詭的國際鬥爭與大國浮沉!
  • 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受「中國式英語」強烈衝擊
    近日,教育部網站披露了已經制定完成的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的部分細節,其中提到,英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而進行社會化一年多考。幾乎一夜之間,全國多地開始「拿英語開刀」。  回顧中國人150餘年的「英語學習史」,英語地位以及人們對英語的態度不斷變化,描繪出的不僅僅是一門語言在他鄉的經歷,更是我們自己走向世界的腳步和輪廓。
  • 王建朗:抗日戰爭與中國的大國崛起之路
    王建朗: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折時期。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是遠東地區的一個弱國,無論在軍事力量、經濟實力上都遠不如日本。在英美國家眼中,中國不過商品原料產地和產品傾銷市場,沒有太大的戰略意義。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初期,誰都不會想到中國將會成為一個大國,經過八年的抗日戰爭,一個新的世界格局出現了。
  • 央視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正式開播啦!
    我認為《大國重器》第二季就是《輝煌中國》的姊妹篇。前者展示的是五年來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後者展示的是取得這些成就背後的利器支撐。這是第一個背景。第二個背景,去年10月我們召開了黨的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而任何一個強國都離不開國之重器的支撐。大國重器,意味著大國必須要有重器,無重器不大國。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中國與加拿大經濟對比
    中國改革開發以來經濟取得巨大的進步,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如果時間向前回到三十年前,那個時候我們的經濟很多人不會想大有多大的差距,今天我們就拿加拿大做的對比,更好的參考一下我們的經濟成就。
  • 西安旅遊趣事:城隍廟背後的一塊牌匾,讓我笑得直不起腰
    西安旅遊趣事:城隍廟背後的一塊牌匾,讓我笑得直不起腰說起旅行,想必大家都會聯想到各種有趣的事,即便是幾年前的經歷,現在回想起來也會開懷大笑,這便是旅行的魅力,也是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旅行的原因,馬上就會有一個3天的假期,你準備好去哪裡玩了嗎?
  • 美國作為頭號經濟大國為何推崇農業,而中國卻遍地是樓房?
    提起美國,很多都會想起美國帶給世界的特有文化和發達繁榮的國力。也確實如此,美國不僅僅是科技大國,軍事大國,在農業領域也絲毫不處在下風。美國擁有廣闊的土地和人口,可是人均耕地佔有率卻排名世界前列。美國農業經濟對於其GDP的貢獻率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在各個領域有著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優勢。可作為一個經濟,科技大國。美國農業對於其財政GDP的貢獻率並不高,甚至不如食品、金屬冶煉、採礦、印刷與造紙等行業,但農業卻是美國的核心戰略產業之一。
  • 「擺地攤經濟」來了,英語世界如何描述同樣現象?
    「擺地攤經濟」來了,英語世界如何描述同樣現象?對於「地攤經濟」用英語怎麼說,可以有兩種「學法」:第一種是「想聽老師的」,看看老師能教我們「答案是什麼?」。這是典型的「吃現成」學習方法。第二種則是「靠學習力」解決問題:在獲得答案的同時,還訓練了自己的英語「學習力」,一舉兩得。我傾向於用第二種辦法解決「地攤經濟」英語怎麼說。實際上,這也是「網際網路+」時代學習英語的特點之一。
  • 德國網友嘲諷:中國這算哪門子基建大國,高速公路居然限速?
    中國的科技與經濟的發展為什麼這麼快,我想其中離不開中國一直以來都在大力發展基建,正是因為中國一直秉持著「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則,在全國範圍內大力發展公路建設,這才使得中國的交通越來越發達,我們的經濟也發展越來越快。
  • 中國再次登上熱搜!切斷世界最長河流,讓非洲大國「一舉成名」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論是國家綜合國力、國際地位,還是國人的生活質量,通通得到質的飛躍。在此基礎上,國內眾多基建企業紛紛致力於開拓海外市場,在不少國家留下了由中國人製造的地標性建築。因此,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注意到中國強大的機械能力,甚至於稱中國為「基建狂魔」。
  • 後疫情時代,以綠色領導力推動世界經濟「綠色復甦」
    今年年初的報告也不例外,世界氣象組織稱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僅次於2016年的第二最熱年份。數據還顯示,5年來(2015年-2019年)和10年來(2010年-2019年)的平均氣溫均為有記錄以來最高。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10年都比前一個10年暖和,而糟糕的是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下去。
  • 經濟史版《權力的遊戲》,帶你看經濟場上的大國角鬥
    對此,耶魯大學的資深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在1987年出版的經典著作《大國的興衰:1500到2000年的經濟變遷和軍事衝突》中,給了我們答案: 「儘管自16世紀以來,世界歷史最表面化的發展線索是相繼崛起的帝國以及它們之間的軍事衝突,但一切帝國的權勢來源乃至賴以贏得戰爭的關鍵,始終是它們開發經濟資源以及積累財富的能力。」
  • 美國有北美統一市場,歐洲有歐盟,中國也需要一個經濟貿易根基
    這種合作和這種類型的經濟組織對具體參與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德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貿易大國,歐盟就起到很大促進作用,美國的世界經濟地位,北美自由貿易區也助力不少。而對於大國的戰略發展來說,區域經濟合作和區域自由貿易區的價值則更大。
  • 瞭望兩會 |「世界第二」的考題!
    原標題:   以大歷史的視角來審視2016年3月的中國,可以看到,當下中國已然行至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關口:  自2009年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向前進,五年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一個百年」階段性目標宛然可期,行進中則遇到「三期疊加」的現實;環四周,全球風雲激蕩不已,撥開經濟復甦艱難、地緣衝突不斷的浮雲
  • 巴西中國問題專家說期待中國繼續引領世界經濟發展
    疫情重創世界經濟的同時,也考驗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決策和應對能力。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的抗疫表現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經驗,世界也期待中國繼續發揮「經濟引擎」的作用,引領世界經濟發展。隨著全球化不斷加速,堅持多邊主義合作則是創造美好未來的唯一途徑。
  • 央視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全12集匯總
    至此,統一南德的障礙已除,德國的民族戰爭的任務已經完成。俾斯麥驅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宣告了德國的統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國。俾斯麥也同時出任德意志帝國的宰相。他遵循歐洲大國的均衡原則,為德國帶了寶貴的和平發展空間。    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時間超過英國,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 中國是茶葉生產大國,卻沒有一家世界知名的茶葉品牌
    我們的排名確實人均不怎麼樣,就連不產茶葉的俄羅斯人均喝茶都是中國的人均的2倍。可以看出外國人比我們茶發源地國家更愛喝茶。儘管中國的人均少我們確實茶葉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這主要是我們人多,中國確實茶葉生產大國,2017年總共生產了255萬噸茶葉,全球排名第一,佔全球茶葉總產量44.8%,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茶葉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