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保護不了的華語電影,保護不了的中國少年

2020-08-28 影侃

曾國祥是近年在內地發展最成功的香港導演之一,而他的作品攫取到青年階層的喜愛,又令他一眾在合拍的香港導演中異軍突起。

少年的你》再次從青春片類型出發,周冬雨演高中生陳念,是要透過高考從底層打拼上去改善生活,卻意外遇到小混混劉北山。兩人的生命截然不同,假使要說他們都是淪落人,但起碼陳念有更好的機會改善生活。

特別要指出的這個劇情,正是這種很深刻的現實意義,賦予了《少年的你》不一樣的價值觀

《少年的你》裡描繪出校園欺凌、青春戀愛物語和高考這三個場景。

越過三重縱深,你會抵達一個現實。那個現實是本片採用的議題,僅僅為炮製一出情節劇的服務。當中尤其以校園欺凌議題包裝得最為成功,令審查之手不得不設下種種閱讀上的關卡。

其實也有人覺得說到底該片只是一部「你和我終究是是兩個世界的人」的愛情悲劇。

似有還無的愛情故事已經令人察覺到無形的審查之手,未成年少男少女的生命經驗,本來是極好的題材。看過堪稱完美的青春片,如讓·維果的《操行零分》和沃爾克·施隆多夫的《青年特爾勒斯》。

青春的思想和早熟的身體,往往抱持對體制的質疑、碰撞,更甚是從少年質疑到屈服,從旁觀到從眾的過程,反映體制深入骨髓的權力無遠弗屆。

《少年的你》無意如此,但整部電影本身,便體現出體制對創作的幹預。因此弔詭地,電影內容是假借類型拍通俗主題,電影本身卻某程度呼應了青春片的題旨。

那麼問題來了,何以《少年的你》大受歡迎?

通俗電影向來有強大的訴諸宣洩情感的特色。全片每一個場口,除了定場鏡頭之外,其餘時間都以角色的特寫鏡頭為主,加上景深,人物之間的對話、情緒反應變得更加集中,觀眾接收的信息愈加清楚。人物隨情節起伏的情緒,便成了《少年的你》裡的世界。

無疑這類反覆運用特寫甚至大特寫的手法,對主演來說頗為吃力,而相信正是周冬雨和易烊千璽通過了考驗,令電影更有效地煽動情緒,尤以易烊千璽的表現令人深刻。

另一方面是電影的剪接,令《少年的你》情節與其採用的議題有機接合。

曾國祥的「導技」,恰如其分是比《七月與安生》好得多,雖然距離國內某些名導尚遠,但說故事要說到哪個點上,他倒有足夠自覺。

電影的敘事一始一末,都是成年後的陳念在回憶往事,中段發生的所有故事轉為全知視角,取巧地展現了「現實」這一含義:

陳念目睹同學輕生、家境現況、警政處理校園欺凌的角色、高考生涯、江湖日子,以及發展到小北和陳念兩人一前一後相濡以沫。

每件事情都順從著現實的邏輯順序剪接,組成出來的現實仿佛便是當前少男少女的生活群像。

即使運用閃回的鏡頭效果,也安排了具體物件引發情節。儘量隱藏剪接和導演的作者意識,配合強調演員表演的特寫鏡頭,便可了解《少年的你》是一部編入了偶像色彩和經典通俗言情主題的作品。

雖然電影上映後,不少人發現情節與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作品雷同,但是陳念與小北這一組主角對比,關於兩個活於不同世界的男女,由相知到宿命般分離,其實更加趨近《天若有情》中吳倩蓮和劉德華的苦命情侶的形象。

然而,近年來華語電影業表現出另一種更弔詭的現象。

即使一部以校園欺凌議題作包裝,核心無意抵牴觸議題最能挑撥社會之處的故事,但上映過程仍然一波三折。

《少年的你》本來入圍2019年柏林影展新生代單元,原定2月11日在柏林舉辦世界首映,但在2月2日臨時退出。來到6月24日,電影在全國上映前三日,又突然抽起,與其疑惑是不是電影情節涉嫌抄襲,不如說在電影市場愈來愈多元,題材日益滲透到類型拼貼的當下,某些部門對電影從來不曾放下戒備。

假如問什麼是寫實主義,美國媒體學者約翰·菲斯克在《電視文化》指,寫實往往被視為一種反映:

「或者是世界的一扇透明的窗口,或者一面反映我們身後現實的鏡。」

而中國電影的審查制度,則極力把電影的寫實性抹去或作出相應的操作抵消。或者認識到,電影向來予人一種觀看已經發生的事情的特質;而約翰在同一著作指出,這是電影與電視之間一種微妙的差異。在中國除了要考慮電影賺不賺錢,也得考慮審查的可能。

每一部電影都會受審查,後期補錄對白、片尾作出解說、刪去特定角色戲份、甚至是禁止在外國影展放映。林林種種的審查之手,不啻作為禁制而存在,更可能隨時間演變,成為介入的再創作,作為國家政策而存在的一種手段。

陳念問小北,你能保護我嗎?以及那句某程度軟弱無力的煽情對白——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一旦提升到審視《少年的你》及一眾中國電影的處境,便別有深意。關於保護,我們未曾保護到任何一部電影,這是今天中國影視業的常態。

無論是素來遊走灰色地帶的名導們,還是只拍一部情節電影的曾國祥,皆指向創作與審查的生態已經相互糾纏,無法分別清楚創作人最原初的動機或手法

最顯著的例子,是婁燁去年《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經過臨時抽片,大幅度刪剪後,觀眾永遠無法得知導演最初拍攝出一部怎樣的電影。

這就好比初心變了,味道也就變了。

當然,我不是導演本人!

再回到電影本身。

《少年的你》的一頭一尾(恰好呼應陳念和小北一前一後地走著)都附上與電影極不協調的標語字卡,陳述國內近年來針對校園欺凌,已有萬全之策。

最特別的處理,是安排男主角易烊千璽現身說法。

作為一部以類型拼貼、言情核心的電影,起用易烊千璽無疑考慮到他背後的飯圈文化的動員能力,能夠為電影帶來莫大宣傳效益。即使飯圈向來是一把兩刃劍,操作不當隨時連電影團隊也會受炮轟。

不過暫時看來,無論評論界還是飯圈都對易烊千璽的表現讚譽有加,認為他的演出帶有一份介乎成熟與稚嫩之間的氣質。

他從偶像過渡到演員大概無虞。

事實證明,曾國祥打了一手好牌。

但《少年的你》成功不是意外,也不只靠易烊千璽。

也正因為如此,找易烊千璽本人在片末解釋國家政策,同樣是針對他作為當紅偶像的動員能力,為國家背書——能不大呼無癮嗎?能不大呼「精神分裂」嗎?

如果說我才剛剛為他在《少年的你》的演出觸動,為他的角色那段無愛的背景動容,那麼小北變回易烊千璽,而作出的背書,便是根本上抹殺了角色的存在,連帶整部電影的存在。同樣的少年,戲裡戲外所作的,就像一個人看恐怖片擔驚受怕挨到結局,竟然發現自己看了一部「沒有鬼的鬼片」。

所以說,談論這些電影,自然而然便了解,你不可能只談作品本身。

你必須要明白,電影外部的幹預,已經帶有直接摧毀電影的能力。無論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只要不跟隨主旋律走,審查隨之而來。

按照英格蘭伯明罕學派的觀點,文化傳播包含編碼及解碼過程,普及文化裡人怎樣接收、閱讀任何一種文化商品,向來牽涉權力關係。

解碼過程,觀眾有能力生產論述,即意義是「生產」而非「接受」,其中三種最常見的是霸權符碼、協調符碼及反抗符碼,伯明罕學派並不假定觀眾只能照單全收。

然而,面對擁有絕對優勢的政經資源,審查機制無孔不入,我們應該怎樣考慮審查機制後發先至,早於編碼的過程強化霸權符碼,抵消觀眾生產協調論述和反抗論述的可能

除了官方沒有刻意打壓的飯圈的閱讀方式外,我們怎樣在無力感愈來愈重的當下,接受文化而不被體制主導?

最近幾年來出現了不少諸如此類的作品。

有嘗試消除兩岸限界的類型拼貼作《過春天》、有刺探國情而隨審查無法再進一步的女性電影《嘉年華》、逃避大社會而鑽進魔幻個體的《路邊野餐》和《地球最後一個夜晚》、伸張正義卻最後成為表揚政府的《我不是藥神》等等,我再三陷入官方命定的結局而大呼無癮,明白類型拼貼作為一道逃生門的創作考慮,而我們似乎難以撼動審查機制分毫。

這就是為什麼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令人如此深刻,即使成品尚未成熟,卻是真真正正的「少年行」,電影被保護了下來,導演卻不。

以死明志,歌以詠志大概出自於此。

《少年的你》的女主角陳念,是一筆沒被提到的留守兒童問題。

她不期然令我想起榮光榮的紀錄片《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一部紀錄貴州畢節的留守兒童集體自殺事件的作品。

受制於地方政府巨大壓力下,說它是一部虛構的紀錄片也未為不可。榮光榮沒能探進真相,像那些想就任何議題或包裝、或探討的導演一樣,鑽探了一點點便是極限。屈服接受審查的再編碼,也許對孩子和少年來說,面對魔鬼,他們不怕裝死逃避,魔鬼比死亡來得更可怕。

重溫《少年的你》,確實反思不小。

相關焦點

  • 少年的你 | 你保護世界,祖國保護你
    那些欺負過你的人,給你起過外號的人,長大後不會記得自己曾經做過什麼。那些瞬間不過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一個玩笑。但是......卻是被欺凌者心中一道跨不過去的坎。━ ━ ━ ━ ━這幾日《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備受好評,小北守護陳念的鏡頭讓大家印象深刻。
  • 【電影推薦】《少年的你》你保護世界 我保護你
    由《七月與安生》原班人馬聯手打造,聚焦「現實青春」的電影《少年的你》。
  •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致反校園欺凌的電影——《少年的你》
    2019年10月大熱電影,非《少年的你》莫屬,無論是四字弟弟的演技,還是周冬雨的花式哭泣,又或是編劇抄襲融梗,無疑都給了這部電影帶來了很多話題。除了令人爭議的各種熱門話題,電影《少年的你》的題材更能帶給觀眾反思,一反青春劇的狗血戀愛故事
  • 《少年的你》:你在前,我在後,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由《七月與安生》原班人馬聯手打造,聚焦「現實青春」的電影《少年的你》。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少年的你》以「真實青春」為內核,監製許月珍看來,青春決定了一個人的底色和一個人的未來,每個人的青春加起來就是整個社會的未來,「這部電影同樣也是我們作為成年人在反思能夠對正青春的少年做點什麼」。
  • 《少年的你》:雖已不是少年,但你保護世界,我就保護你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這句話刷爆了朋友圈,這是在十月二十五日上映的《少年的你》裡面的一句經典的臺詞,如果每一個成長的人都有小北的保護就好了,可是並不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小北」。,就是被別人欺負」 最近這幾年校園欺凌收到廣泛的關注,那些曾經受到校園欺凌的學生早已不是少年,可是少年時期在心裡的傷痕讓他們即便是大步向前走的時候還是會想起自己曾經受過的傷害。
  • 《少年的你》:優秀電影碰上原著爭議,你保護演員VS我保護版權
    最初關注《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是因為「校園霸凌」的主題,正如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中說《悲傷逆流成河》是第一部關注校園霸凌的電影,這樣的題材在國內確實少見,即便當初對小四沒報什麼期望,但是電影確實超過預期,而《少年的你》在撤檔後重新定檔,可以說包括我在內的許多觀眾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去電影院觀看了。
  • 少年的你: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這裡是老金侃大劇,我是老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少年的你》。 十八歲只有一次,人生也只有一次,在情竇初開,花一樣的年紀卻遇到如此骯髒的事,是多麼矛盾。校園霸凌是一直存在的,根源在哪,是錯綜複雜的,家庭?老師?同學?還是自己的壓力?如影隨形的擺脫不掉。責任,大還是小,有還是無,理不清楚,這錯綜複雜的關係,以至於校園霸凌一直並未根除。隨著越來越多的曝光,校園霸凌被逐漸重視起來。
  • 《少年的你》:那年盛夏我們說好的,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前言:《少年的你》是2019年10月2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的影片。該電影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提名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等12項獎項。獲得中國內地票房15.58億的好成績。
  • 《少年的你》——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一部寫實主義的國產青春電影,描述一個臨近高考的女高中生陳念在緊張備考時突如其來遭受的種種意外。國內講述青春愛情的校園電影很多,但是描述校園霸凌的電影不多。故事導火索是陳念的同學胡曉蝶因為無法忍受校園霸凌的屈辱,心理壓力大選擇以跳樓自殺的方式逃避現實,作為知情者陳念上前去用自己的校服掩蓋胡曉蝶的身體,給她保留最後的尊嚴。
  • 想和你一起看《少年的你》:你保護世界 我保護你
    易烊千璽與周冬雨主演的《少年的你》即將來襲定檔的非常突然,在上映3天前,緊急定檔想和你一起,看《少年的你》然後看到中間,對你說:「那說好了,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少年的你》由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講述了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電影的開端圍繞著校園暴力展開,胡小蝶因長期遭受女同學的校園霸凌,跳樓自殺。陳念(周冬雨飾),性格內向,是學校裡的優等生,努力複習、考上好大學是她唯一的念頭,把高考當做第一大事。在意外得知胡小蝶自殺的真相後,成為下一個被霸凌的對象。
  • 易烊千璽《少年的你》: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記得《少年的你》上映時,很多人都去觀看,好奇自己,第一次買了一張電影票,坐在角落裡靜靜的看了兩個小時。他是個小混混,為了生存,他用拳頭保護自己。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卻被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小北在街頭被人群毆,瘦弱的陳念挺身而出。
  • 《少年的你》「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世界很大,我們很好!
    電影《少年的你》是一部青春愛情片,同時也是一部講述校園欺凌的影片,很厚重地詮釋了青春背後的凝望與掙扎。由導演曾國祥執導,易烊千璽、周冬雨主演,至今票房已破14億,可以說是國產電影的巔峰之作!導演前所未見的拍攝手法,體現了影片的完美格局,電影直觀地揭露了校園欺凌的原型,對於中國未成年人的成長,更需要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
  • 《少年的你》父母失格的少年,哪有世界可以保護
    兩個小時的片長,《少年的你》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壓抑。電影也許是各種極端事件的集中表達,所以會接二連三碾壓人的神經,沉重而無法掙脫。這部電影中的幾個少年,小北的父母自始至終從未出現,陳念的母親從頭到尾都是一臉驚恐,魏萊父母全是道貌岸然迴避問題。還有一個,我甚至沒能看清楚是哪一個施暴者,就在被學校通知停學的那一瞬間被自己的父親打倒在地。這樣的家庭,將這樣的孩子一步步培養成這樣的少年。
  • 《少年的你》: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我一直跟在你身後
    ——《少年的你》個人新得: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電影了,第一次是在電影院看的,當時最真實的感受就是,這部影片很好地展現了青春校園裡的欺凌,可能有些人覺得自己開心就好,不用顧及別人的感受,覺得自己有小團體,就可以以多欺少,可是天真的他們沒有想過,做這些昧良心的事終究是要遭到報應的,影片中的胡小蝶自殺,別人都拿著手機拍攝,微信裡邊議論,只有陳念沒那樣
  • 電影《少年的你》獲得金像獎, 是中國電影百年來最大的恥辱!
    《少年的你》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曾一度被指抄襲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先生的著作《白夜行》與《嫌疑人X的獻身》,其作者玖月晞也因此多次被送上新聞熱搜。作為一個沒有詳細看過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麗》小說的人,我不敢在這妄下評論斷定原著小說是否抄襲。
  • 影評:周冬雨、易烊千璽《少年的你》我只想保護你
    在主角深刻情誼中反思霸凌霸凌才是《少年的你》的主題,縱然許多故事都拍過霸凌,為何創作者仍屢拍不厭,因為創作者認為自己有義務,把自己所見證的社會真實面貌,用攝影機記錄下來,讓我們反思自己有無反對或改變的可能。《少年的你》片頭更打上字樣:「希望能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來防堵校園欺凌這種普存的現象。」
  • 影評:周冬雨、易烊千璽《少年的你》我只想保護你
    初看曾國祥導演《少年的你》(Better Days)的片名和海報,一度以為又是一部懷舊的校園愛情電影,片頭開始,周冬雨飾演的英語老師陳念在課堂上解釋著「it was」和「it used be」的差別,當她說「it used to be」有「失去的樂園」之意時,鏡頭瞬間帶到陳念的讀書時期,拉開故事序幕的,不是兩小無猜的愛戀,而是猝不及防的死亡事件:陳念的好友胡曉蝶跳樓自殺,奠定了這部片陰鬱的基調
  • 少年的你讓周冬雨易烊千璽入圍金像,媽媽該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一方面是因為陳念,一方面更是因為陳念質問女警察的那句:「如果世界是這樣子的,你會忍心讓孩子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嗎?」 無數個看完影片的與我一樣的,家有「少年的你」的家長肯定會想到另一些更嚴肅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孩子,將來也遇到校園欺凌這樣的事情,我們該怎麼保護?
  •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少年的你》觀感!黑暗依舊黑暗
    這部電影就是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青春片《少年的你》《少年的你》是曾國祥導演繼目前《少年的你》上映3天票房已經突破4億,在沒有更強的電影上映之前,它將會持續為影市輸出力量!校園暴力的話題也將繼續發酵!電影《少年的你》講述的是高中生陳念與小北的故事,一個是即將備戰高考的高三優等少女
  •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是啥意思?《少年的你》亦落校園欺凌之俗套
    關於校園暴力、關於教育美化、關於用電影語言去表達此類題材的能力。但,究竟電影好在哪裡呢?真的好嗎?我想通過電影中被反覆表達的一句臺詞「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講講大草自己的感受,以及我的只能給60分的原因。一、若斯特敘事:我們該怎麼保護世界?若斯特是法國電影界研究電影敘事較為出色的人物,他認為電影敘事是時間性的,即一個事件向另一個事件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