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在史書左傳裡看到這樣一段記載,講的是晉景公吃了一碗粥後,感覺肚子不舒服,然後不就是要去方便。結果就是因為沒有把握好平衡,加上蹲的有點頭暈,最後撲通掉進了糞坑,活活淹死在廁所裡了,可以說是歷史上死得最慘的一個帝王。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古代人到底是如何上廁所的,畢竟皇帝的廁所都這樣不安全,那普通人的回事什麼樣呢?
我們可以從一雙鞋生活起居來看出一些文明史,畢竟一個人最多的還是吃喝拉撒睡。所以如廁也佔據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往前追溯,那時候的人就沒有這樣的觀念,如廁就是找一處沒有人的地方就地解決,但是後來慢慢的開始注重了,這也就是我們人和動物的區別了,畢竟人是高級動物。
說起廁所的發展史,我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那時候就開始注重禮儀,那時候的人如廁就是在豬圈上面搭建一個架子,稱之為圂。就是你可以想像一下,你在上面如廁,豬圈裡面是什麼場景,不光是風吹屁屁涼,還能聽到陣陣豬叫,有時候豬還把它都吃了,說的高大上一點就是環保再利用啊。
在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就是另一種方式,更加的先進,就是準備一個大缸,在裡面放滿水,這時候解大便就是一門技術活了,因為一不下心就可能掉進去了。我們如廁的時候是坐在缸邊,還有控制好拍出來的時候沒有把水濺到自己的身上。長時間這樣紀要把握自己的平衡,還要小心翼翼地,加上有點人時間一長就容易頭暈,而晉景公就是這樣,結果掉進去被活活淹死了。
再往後就慢慢的更加文明了,到了宋朝就更高級,出現各種各樣的夜壺,有瓷的,木的,銅的。再往後到清朝時期,就出現了帶有馬桶一樣的東西,還有這專門的房間來進行存放,這個房間有個名字叫淨房。那時候的達官顯貴需要如廁的時候,就會吩咐嚇人把宮房拿來,上面還墊著舒服發棉布等,向我們現在的馬桶墊一樣,很是會享受,也很方便。
還有意見更奇葩的事情,就是這些妃子和顯貴的排洩物可以用來賣,說是他們吃得好,所以糞便比一般人的也更有營養。我們可以在從古至今的廁所演變的過程裡,看到中國文明的發展史,從以前的隨第地解決,到如今的專門的衛生間,變化是很大的。
對於廁所的進化論,你還有哪些見解嗎?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交流一下,感謝你的閱讀與分享。
看歷史遠比看小說更為有趣,因為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更何況還可以從中學到許多的知識 歷史果然太深。可以說一部《資治通鑑》,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 有人問我讀什麼書好,我總是建議他去讀《資治通鑑》,你不知道幹什麼了,迷茫的時候,去讀《資治通鑑》,想了解社會裡的各種關係,去讀《資治通鑑》,甚至想了解權術,也可以去讀《資治通鑑》。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也許,這就是我們讀《資治通鑑》的意義,讓自己變得大氣一些。 」中國有兩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不得意的境遇中編的。看來,人受點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別論。「 」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囉。」
這套書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出來後得到了國學大師錢穆的推薦。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券後78元【一套6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