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古人:晉景公死在廁所,石崇床下裝便盆,唐太宗把虎子改馬子

2020-12-23 聊了個齋

在古人的觀念中,廁所是一個汙穢之所,卻又是不得不去的地方。晉景公死在廁所,大富豪石崇在床下裝便盆,唐太宗把「虎子」改稱「馬子」,古人對於廁所,真是既嫌棄又離不開。

#為什麼鬼喜歡在廁所#

01史上第一位死在廁所的國君

若說古人有多離不開廁所,恐怕沒有人比得過晉景公。這位死在廁所的國君,大概是亙古第一人了。

說到晉景公,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他爺爺,大家必然耳熟能詳,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重耳。所謂虎父無犬子,作為名門之後,晉景公也是雄才大略,曾帶兵攻入楚國,親手了結了老對手楚莊王的霸主之夢,又打壓趙氏卿室,取得了晉國歷史上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堪稱一代英主,只是人生的收場有點草率……

晉景公(圖片來源網絡)

話說晚年的晉景公,已經病入膏肓,御醫束手無策。晉景公倒是一位豁達的君主,照常吃飯睡覺上廁所。有一天,正吃飯時,他突然感到一陣腹脹,便去廁所方便。結果他的人生也在這裡謝幕了!

春秋時期的廁所可不是現在這樣的,那時流行的廁所叫溷(hùn)

溷廁(圖片來源網絡)

溷廁一般建有坑道,汙物通過坑道排出,分為衝水式和收集式兩種。衝水式主要通過水流將坑道中的糞便衝走,由於春秋時期沒有抽水體系,壓力不足,除了周天子的王宮外,極少有居所採取衝水式的廁所。

再有就是收集式的廁所,一般是在坑道下埋入一口大缸,缸的另一端通向屋外,糞便也是從坑道排出。收集式廁所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無法做到及時清理。

晉景公雖然作為一方諸侯、一國之君,但晉國公室當時所採用的極有可能是這種收集式溷廁。所以,當晉景公栽倒在坑道時,那畫面……

溷廁(圖片來源網絡)

這死法,也太奇葩了吧!堪稱古今中外,第一人了!

其實,晉景公奇葩的死法也算不上奇葩。很多患有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都存在這種危險。只是在人們看來,一天至少要去好幾次洗手間,難道每次去都要提心弔膽,那還怎麼生活呢?而生命恰恰就是在這種不經意間戛然而止的。

02石崇家床下居然裝便盆

說到奇葩,歷史上恐怕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與兩晉南北朝相比。這個士族文化大發展的時代,奢靡之風也隨之盛行。

石崇就是西晉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富豪,他和晉武帝的舅舅王愷以珊瑚樹鬥富的故事,被後世傳為美談。不過,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卻是石崇的豪宅——豪宅中的豪華洗手間

石崇(圖片來源網絡)

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主人公——劉寔。劉寔是寒門學子出身,雖為漢濟北惠王劉壽的子孫,無奈朝代更迭,失去了皇族身份庇佑,所以他少時貧苦,以賣牛為生。這個背景倒是與劉備有幾分相像。但他們二人的際遇卻大不相同。

劉寔初到洛陽時,前去拜會洛陽豪富石崇。期間發生了一件與豪華洗手間有關的尷尬事:

話說,劉寔來拜會石崇時,中途內急,想去廁所。石崇熱情地將他帶到內室。然而,劉寔來到內室後,徑直見到有一張大床,上面掛降紗帳幔,床上還鋪有華麗的坐墊,旁邊站著兩名手持香囊的侍婢。劉寔連連擺手,尷尬地道了一句「誤入石兄臥室」,轉身便要走。石崇納悶地道了句「這就是廁啊」,而後再次邀請劉寔試用。然而,劉寔終是寒門出身,不及石崇享受慣了,過了良久也不得便,最後只得另覓他處解決。

這個故事在《世說新語》和《太平御覽》中都有過記載。當時,普通人家仍然使用漢代傳下來的踞廁。劉寔雖貴為高官,怎奈貧苦慣了,享受不起石崇的豪華廁所,也在情理之中。

那麼,這個豪華廁所到底長什麼樣子呢?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結構很簡單,就是在床下安置一處便盆,有侍婢及時清理打掃,以保障室內的氣味清新。這種豪華廁所因為耗費人力物力較大,一般只在豪門貴族中使用。所以,也真是稱得上「豪華廁所」了。

03唐太宗把「虎子」改稱「馬子」

漢唐是我國歷史上經濟、科技和文化異常絢麗的時代。廁所的設施被拔高了好幾個層級。不但在器具上大膽革新,在建築格局方面也更加人性化,舒適度大為增強:比如設置洗手架和洗衣架、搓手用的澡豆、懸掛外衣的衣架、除臭用的木炭灰,還有各種香棍……是不是像極了今天的洗手間?

當然,還有更神奇的……

有一部非常有意思的考古題材電視劇叫《古董局中局》,第二部第一集中有一個片段:男主角許願外出歸來,在屋門口見到一個虎子,而且是從墓中挖掘出來的陪葬品……

虎子(圖片來源網絡)

虎子是什麼東西呢?

虎子就是夜壺。直到今天我們仍在沿用,在醫院、養老院這些地方,會經常見到。現代主要是做醫療護理使用,但在古代,它可是家家必備的神器。

不過,它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叫「馬子」。

你知道「馬子」是怎麼來的,跟「馬桶」有什麼關係嗎?

這其中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一天晚上,唐太宗內急起夜,小太監立馬端著虎子進來。唐太宗一見虎子,腦中突然冒出「虎子」兩字,一下子怒火中燒,當即下令將「虎子」改為「馬子」。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唐太宗的高祖父叫李虎,是西魏時期的八柱國之一。如今李氏已成為皇族,李世民作為高高在上的帝王,自然不願意讓自己先祖的名諱整日被人呼來喊去,何況又是用於盛汙物的器具上。所以有唐一代,民間都不敢再稱「虎子」,而是稱「馬子」。

明清時期,洗手間的器具又進一步得到改良,「桶」這種器具開始大範圍使用,到清朝時已成為家家必備之物。清代時也稱為「恭桶」。比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就有女主人公魏瓔珞因罪被罰涮「恭桶」的橋段:

《延禧攻略》劇照

當然,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能見到太監或者宮女涮「恭桶」的橋段。普通人家就不叫「恭桶」了,而是叫「馬桶」。

「馬桶」這個叫法又是怎麼來的呢?

還是與李虎有關。由於「桶」和「馬子」的用途相同,加之一般家裡都會同時備有兩種器具,久而久之,人們便習慣性地將二者合併稱呼,於是「馬桶」這個叫法就出現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當然,今天我們已經在使用抽水馬桶了!

從晉景公死在廁所中,到晉代大富豪石崇在床下裝便盆,再到唐太宗嫌棄虎子,直接改名為馬子,可以看出古人對於廁所既嫌棄又離不開,這一點與今人倒是頗為相似。

相關焦點

  • 唐太宗:不能跟我祖宗撞名,所以改「馬」
    其實我們上廁所最初用的是茅坑(現在農村還有),直到春秋戰國時期晉景公掉茅坑淹死了,才開始改革用其它的物品代替,即最初的馬桶——"虎子"。"虎子"叫法的來源有兩個:其一是民間的神話傳說。據說遠古時有座"神鳥山",其山有神獸-麟主,麟主乃山中大王。
  • 香港人叫馬子是什麼意思?
    歷史上的「馬子」的原義為「尿壺」,在民間尿壺原稱「虎子」,唐代李淵建國之後,因為李淵祖父名為李虎,遂避諱叫「虎子」,改為「馬子」,
  • 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名字有民,臣民還能不能叫民?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就是西元626年9月4日,這一天唐高祖正是將皇位禪讓給唐太宗,但改元卻在第二年。唐太宗的名字很接地氣,叫李世民,取濟世安民之意。他最早的名字應該叫李建某或者是李元某吧。可作為皇帝的他一叫民,不要說「世」字不能叫「世」字了,就連「民」也不能叫「民」了。有沒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式的尷尬。
  • 「馬子」是什麼意思?別再吃了沒文化的虧!
    可是,誰也不清楚,所謂「馬子」究竟是尊稱,還是一種開玩笑的稱呼呢?  有趣的是,香港人嘴裡流行的「馬子」,居然源自唐初,可惜,意思很奇特,並不專指漂亮姑娘,反倒是「夜壺」的意思。敢情盛唐時代,人們對「夜壺」最早的稱謂恰恰是「虎子」,因其形狀似伏虎,夜晚對虎口撒尿,故稱其為「虎子」。
  • 晉景公:殺死預言家,自己卻「遺臭萬年」的死去!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殉難於廁所的君主,這背後究竟發生了哪些不為人所知的事情呢?話不多說,且讓我們看看正史是怎麼說的。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死的最奇葩的帝王:上廁所沒有把握平衡,掉進糞坑活活淹死
    我們可以在史書左傳裡看到這樣一段記載,講的是晉景公吃了一碗粥後,感覺肚子不舒服,然後不就是要去方便。結果就是因為沒有把握好平衡,加上蹲的有點頭暈,最後撲通掉進了糞坑,活活淹死在廁所裡了,可以說是歷史上死得最慘的一個帝王。
  • 漫漫撩丨《廁所英雄》來了,「廁所進化史」了解一下!
    5000年前,老祖宗就開始講文明了,西安半坡村出現了中國最早的廁所,就是房舍旁邊挖個坑。「坑廁」可以算是中國廁所的始祖。夏商周時期,人們把建在路邊兒的公廁稱為「路廁」。「路廁」類似挖口井,又大又深。於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真·悲劇男出現了。公元前581年的一個中午,晉景公姬孺肚子脹去上廁所,結果掉茅坑裡淹死了。有史以來,死在廁所的國君,他是第一人。
  • 別喊你女朋友為「馬子」,這個詞很骯髒
    我們一般稱自己的戀愛對象為女朋友,可在一些警匪片裡面,經常聽到這樣的臺詞:你敢動我馬子,你死定了。或者:你別過來,我是你老大的馬子。這個詞慢慢地在內地就有了些市場,一些趕時髦的年輕人給別人介紹時也說:這是我馬子。當然,大部分不會這麼說,因為我們從心理上感覺這不是個好詞。
  • 盤點古代皇帝那些奇葩雷人的死法:他死的最窩囊!
    但由於遼國軍隊打草谷的行為激起了中原百姓的奮力反抗,耶律德光只能帶著元氣大傷的契丹軍隊從東京汴梁撤退,向北回家。在北歸途中耶律德光身染重病,到了河北欒城殺胡林的時候終於一命嗚呼。耶律德光死了不要緊,要命的是當時天氣炎熱,交通又不發達,要是把屍體運回去的話肯定在路上就臭了。可傳信的士兵帶回契丹皇族的死命令: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 印度電影《廁所英雄》:小廁所,卻丈量著人類文明的尺度
    那就更別提,在家裡建個滿是汙穢的廁所。他們認為只有在戶外,選一個乾淨的地方,聞著新鮮的空氣,才是最乾淨的上廁所的方式。就連民族主義者都跳出來,堅決抗議來自外國的廁所文化。漢朝的城市居民通常會用「虎子」,也就是古人的夜壺。不過到了唐朝時期,據說因為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祖父叫李虎,為了避諱尊者的名號,所以改稱為「馬子」。後來,器型發生了變化,加高便成桶形,所以又改稱「馬桶」。
  • 印度電影《廁所英雄》:小廁所,卻丈量著人類文明的尺度
    那就更別提,在家裡建個滿是汙穢的廁所。他們認為只有在戶外,選一個乾淨的地方,聞著新鮮的空氣,才是最乾淨的上廁所的方式。就連民族主義者都跳出來,堅決抗議來自外國的廁所文化。漢朝的城市居民通常會用「虎子」,也就是古人的夜壺。不過到了唐朝時期,據說因為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祖父叫李虎,為了避諱尊者的名號,所以改稱為「馬子」。後來,器型發生了變化,加高便成桶形,所以又改稱「馬桶」。
  • 死法最憋屈的君主,本就「病入膏肓」,最後卻掉入茅坑被屎淹死
    歷史上每一位皇帝都位高權重、掌控天下,飲食起居更有無數僕人照顧,所以很多人都覺得當皇帝非常幸福,不愁吃穿又能盡情享樂,可以無憂無慮的安享晚年,但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那麼幸運,下面要說的這位皇帝,說他是歷史上死法最憋屈的一位皇帝也不為過。
  • 嬴蕩舉鼎而亡不算慘,歷史上比他死法更奇葩的有的是!
    而且胖子的死法很高能啊!舉鼎而亡!不要以為這是導演瞎編的!歷史上的嬴蕩就是這麼死的!下面我來盤點一下歷史上帝王們的奇葩死法:話說春秋時期的晉景公姬獳,上年紀後,遇到一位算命先生,那算命先生跟晉景公說,您活不過今年吃新麥子的時候了。等到了當年新麥子下來的時候,晉景公把算命先生找來,說你看,我這就要吃今年的新麥子了,你才活不過。於是把算命先生處死了。
  • 虎子!虎子!
    虎子食量大,讓他吃得就粗糙,有次,他看貓已經吃完悠閒地打著呼嚕洗臉去了,就小心翼翼地湊過去,想吃點兒貓的殘羹冷炙。結果正休息的貓突然怒目圓睜,兩隻前爪左右開弓,掄得虎子睜不開眼。        虎子絕食了,一直到母親明白過來他是在和貓慪氣,公平對待他們才了事。       但虎子發現沒有絕對的公平。
  • 東方衛視《羋月傳》中嬴蕩舉鼎被壓死那都不叫事兒~古代各種王奇葩死法大盤點!
    然而在歷史上,除了嬴蕩這貨出巡周都洛邑時與烏獲、孟賁比賽舉鼎被壓死以外,還有各種王的千奇百怪奇葩死法!23333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死不到的啊~NO1:戰亂挨餓而死的王 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趙武靈王雷厲風行一生,最後卻餓得上樹掏鳥蛋吃。公元前295年,因沙丘之亂被幽禁餓死。
  • 中國古代南北廁所差異巨大?這位大文豪也曾吐槽過北方的廁所
    比如印度的廁所,給人的感覺就比較落後,讓人難以接受,但事實上,中國的廁所在歷史上也是經過了多次演變,才變成今天這樣的。那麼,中國古代的廁所是什麼樣的呢?圖片:印度的廁所資料截圖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禮》一書中,就有過關於廁所的記載。
  • 古人如何避諱?上官能放火,下官宋一鳥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不直接寫或者讀某個人的姓名,必須以其他文字符號代稱,對於這種行為,古人給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定義,避諱。 舉個例子,宋朝時,有個州官名叫田登,不準其他人使用「登」字,連同音字也不許提,誰要是觸犯必被重責,很多衙役沒留神,犯了忌諱受了重罰。
  • 晉景公因趙氏孤兒起,後掉糞坑裡淹死,而成為一個千古的笑話!
    但是晉襄公命不長,當了兩年的君王就死了。按理說,晉襄公死了應由他的兒子來繼承王位,但是趙盾當時為了鞏固趙氏家族在晉國的地位和權力,動了歪心思,想廢太子另立。於是趙盾以太子年紀太小,不適合當君王為由,準備另立晉襄公的弟弟,也就是太子的叔叔為新的國君。雖然趙盾當時在晉國的「權重」,但是趙氏家族當時在晉國的根基還不算深,所以這個廢太子另立的計劃沒有成功。太子還是順利登基當了新的國君,是為晉靈公。
  • 黃金坑、夜來香:華夏的廁所文化,瀰漫著農耕文明的實用主義
    《左傳·成公十年》晉景公逝世!公元前581年,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消息傳遍了春秋諸國。一個諸侯的生死在這個時代時司空見慣的事情,有因病而逝的,有陣前力戰身死的,有宮廷政變被暗算的,有飲用毒酒身亡的,甚至有死於婦人之手,或者自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