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稱自己的戀愛對象為女朋友,可在一些警匪片裡面,經常聽到這樣的臺詞:你敢動我馬子,你死定了。或者:你別過來,我是你老大的馬子。
這個詞慢慢地在內地就有了些市場,一些趕時髦的年輕人給別人介紹時也說:這是我馬子。
當然,大部分不會這麼說,因為我們從心理上感覺這不是個好詞。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從「馬子」一詞的起源,我們來看一下這個詞為什麼不能說。
「馬子」原本是夜壺的名字。夜壺在唐代之前叫「虎子」。
到了唐代,因為要避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虎的「諱」,把「虎子」改名為「馬子」。
「避諱」是在封建時代,凡是遇到跟帝王或者他們的最親近人的名字都不能說出來,也不能寫,要用其他意義或者讀音相近的字來代替。
比如,在東漢,不能說「秀才」,要說「茂才」。因為東漢光武帝名叫劉秀。為了避「秀」這個字,就選了跟「秀」意義接近的「茂」來代替,這倆字都有「茂盛」的意思。
夜壺之所以在漢代叫「虎子」,跟當時著名的飛將軍李廣有關。
李廣作戰勇猛,箭術高超。在他鎮守邊疆的時候,有時外出打獵,遇到老虎,李廣絲毫不懼,彎弓搭箭,就射中了老虎。
根據《史記》記載,李廣力大無窮,有一次晚上感覺草裡面有東西,以為是老虎,就拿出箭來,射過去,第二天一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裡面。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李廣這麼大的力氣,射中了老虎,老虎當然就活不了了。
李廣就把老虎的骷髏砍斷了,當作枕頭,還用銅鑄了個尿壺,尿壺是老虎的形狀,老虎嘴就是接尿的口。
李廣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威猛和對老虎的輕視。
因此夜壺就被稱為「虎子」,在逐漸流傳開來後,很多夜壺都被鑄成了老虎的樣子。
到了唐代,李淵當了唐朝的開國皇帝,就追任他爹李虎為唐太祖。李虎的名字不能說了,「虎子」就改成了「馬子」。
到了宋朝,風月場所十分繁榮,那些高檔一些的伎女,就比如《水滸傳》中的李師師並不以提供那方面的服務為主,人家主要提供一些精神服務,以彈琴、唱曲為主,就跟現在一些女網紅一樣。
另外一些沒有這方面才能的,就只能提供身體方面的低級服務了,也只能讓人娛樂痛快一時,被稱為「馬子」。
因此「馬子」就成了不正經女子的一種稱呼了,既然是馬,就要讓人來騎。這個詞語裡面暗含了對女子的歧視和侮辱的意思。
總之,不管是當夜壺的名字也好,還是提供那方面服務的女子也好,都是接受男子汙穢之物的工具。
清代才子袁枚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個出生在國家西部的人張某,被朝廷任命為縣令。張某僱了個師爺,名叫王貢南。兩個一起乘船上任。
半夜裡,王貢南用了張某的夜壺。
張某大怒:在我們那裡,把夜壺當老婆,怎麼能讓別人亂用呢?王貢南你太無禮了。
說完,張某讓人打了夜壺三十下,是對它失貞的懲罰,又把夜壺扔進了河裡,不用了。還把王貢南和他的行李一起扔到岸這麼一個對女子充滿歧視的詞語不知道為什麼在香江的電影裡這麼受歡迎。真是匪夷所思。
不知道是他們沒文化還是本來就瞧不起女子。
總之,我們一定不要對別人稱呼自己的女朋友為「馬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