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弗的《出軌》:別用老處女或骯髒的老男人這樣的詞

2021-01-18 騰訊網

[摘要]特雷弗曾說過,「我篤信的是,一個人決不能使用『老處女』或『骯髒的老男人』這樣的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寫作正是為了證明這一觀點。」

今年84歲的愛爾蘭小說家威廉·特雷弗近年在國內先後出版了《雨後》、《愛情與夏天》、《紙牌老千》等中文版小說集,他因其短篇創作的特色而被譽為「愛爾蘭的契訶夫」。不久前,特雷弗在2004年出版的第11本短篇小說集《出軌》也出了中文版。

特雷弗在 1989年接受《巴黎訪談》採訪時曾透露了一個小小的趣聞:在成為全職作家之前,他有一段時間在學校教美術。一次,他布置任務讓孩子們畫他們所能想像到的最醜的女人。後來,校長走進教室時詫異道:「美術教室牆上怎麼掛了這麼多醜女人的畫兒?為什麼有些女人的鼻孔裡還掛著可怕的菸頭?」

「遺憾的是,大多數孩子們(畫的時候)想的都是校長的夫人。我喜歡孩子們性子裡這種小惡魔勁兒。」 特雷弗笑道。

放到現在來看,這則軼聞裡已經蘊藏了特雷弗作為小說家——尤其是短篇小說家——來說最突出的趣味和特色:對一種反英雄式平凡的欣賞,一種粗而不獷、叫人哭笑不得的幽默。

「(短篇小說)是短暫一瞥的藝術。如果說長篇小說是一幅複雜的文藝復興畫作的話,短篇小說就是印象派畫作。它應當揭示某種真相。」他對《巴黎訪談》委託的採訪人米拉·斯託特說道。

由十二個故事組成的《出軌》正好可以看作十二幅印象派的人物肖像,刻畫了一個向前妻傾訴罪行的中年服務生、一個與同伴八卦家庭教師後心生愧疚的女學生、一對經相親介紹所而相見的孤獨男女、一個擔心少女離家出走的苦澀牧師⋯⋯總之,並不是一群快樂的人。

除了《孤獨》和《舞蹈教師的音樂》,《出軌》中收錄的其他十個故事都發生在現代的愛爾蘭和英國,然而其中有相當的故事仍讓人想起接近百年之前喬伊斯筆下的都柏林,牧師和修女來來往往,俗世的男女老少在平淡中經歷克制的悲歡離合。特雷弗坦言,喬伊斯的《都柏林人》是他的案頭摯愛。

特雷弗的筆法柔軟多變,不止一位評論家曾採用了這樣一個罕見的形容詞:魔鬼般的。他可以舉重若輕地帶領讀者進入一個精神上似乎有障礙的男人的內心,巨細無遺地描寫他對舊恨新仇的執著,保留多年的小紙條,殺人後點一份大餐,以跟蹤人為樂趣⋯⋯然而最讓人不安的是在故事結尾,這個男人的前妻幾乎是不由自主地用同情撫慰了他,贈予他或許短暫的救贖。

然而他也可以很溫柔。在《羅絲哭了》中,女學生羅絲的父母盛情邀請她的家庭教師共進晚餐,而席上只有羅絲和溫和軟弱的家庭教師意識到,這次晚餐為師母與情夫創造了難得的幽會契機。最後,面對家庭教師的沉默與猶疑,少女羅絲終於哭出聲來,為老師所遭遇的背叛而哭、為自己和女伴們在未來可能遭遇的所有背叛而哭⋯⋯少女的哭泣在一瞬間擁有一種強有力的溫柔,背負起全人類所受到的傷害。

特雷弗曾說過,「我篤信的是,一個人決不能使用『老處女』或『骯髒的老男人』這樣的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寫作正是為了證明這一觀點。」

這樣的世界觀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作家的創作中,與其他出色的短篇小說家一樣,特雷弗是運用視角的好手,以平行的多視角投射出中心人物的立體形象,其手法——正好與3D電影的播放有異曲同工之妙。

《出軌》的中心話題是男女關係,在描寫這一段關係時,特雷弗喜愛分段展示男女主角的視角,以視角交錯的方式推動情節,最後讓二人抵達某個情感的端點,這一點在《在外一晚》中有所體現。

多視角的引入像一雙手輕輕地撥開流動的時間,在分割的同時也放緩了流動速度。時間在特雷弗的手中分生出千頭萬緒,最後漸漸變成了靜物一般的存在。當斯託特問起時間在特雷弗小說中扮演的角色時,作家答道:

「我寫了很多內心的東西,回溯到童年,以某件小事或某個瞬間為支點。通過孤立一次相遇,再孤立過去一個事件,你便能建立起一個真實的人生⋯⋯我認為短篇小說很像一幅肖像畫。⋯⋯回憶同樣能塑造人物——你如何回憶往事說明了你是怎樣一個人。人們竭力將自己非常私密的一面分享給他人。」

上個世紀,當喬伊斯、伍爾夫一行人在小說中實踐「意識流」現象時,恰巧是為了用文字捕捉一種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孤獨。特雷弗採用人物內心的回憶和時間的內化,同樣也是為了展示他所關注到的孤獨與失去。

《出軌》中大多數男女主人公大多在五十歲上下、沒有子嗣,並且往往背負著對流逝情感的悔憾。有若干喪偶的主人公如今無朋無伴,需要照顧自己,缺少傾訴的對象。

全書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孤獨》正是由傾訴的欲望驅動敘事,敘述者在年少時期將自己母親的情人推下樓梯導致後者去世,愧疚的父母帶著少女遠離家鄉,畢生在旅店與旅店之間顛破流離,雙親去世後落單的女人如今想說出真相,卻意識到:真相殘酷詭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特雷弗發明了自己的孤獨。《賈斯蒂娜的牧師》裡的中年牧師見證著自己的教區緩慢地步向衰亡,出於寂寞而相親的中年男女⋯⋯與喬伊斯的《都柏林人》一樣,特雷弗的主人公們通常能靈光乍現,在短暫的一瞥之間洞穿自己或空虛、或孤獨的人生,獲得關於自己的寶貴真相。在賦予這些孤獨男女尊嚴之後,特雷弗似乎在說,我們歸根結底要做的就是接受我們所擁有的、進行妥協;而妥協與接受需要巨大的、巨大的勇氣。

特雷弗描寫的最孤獨的一對男女或許是他的父母。他曾在《紐約客》上以《戰場》 (Field ofBattle)為題撰文回憶了父母漫長痛苦的婚姻。他的弟弟放學後不敢回家,不知道父母和好與否;絕大多數時候父母都鬧僵了,房子裡一片死寂,吃飯的時候沒人說話。

特雷弗自己的婚姻是幸福的,他的每一本新書都獻給自己迄今相伴六十年有餘的伴侶簡。他幸福的婚姻並未讓他想通自己的父母為何不能好好相處,「在所有被引爆的爭吵中,在所有的指責和反唇相譏中,在所有揮之不去的沉默中,都沒有一條線索能指明這場失敗婚姻的真相。」他在不同的採訪中提起,「我老是在想,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婚姻和某段情感關係中總會發生什麼事情,沒人知道,因為它被藏起來了,出於羞恥或其他原因。這是一個巨大的問號。」正是這樣的謎團讓他對人物的興趣大於情節。

一個作家的豐富讓他抵抗語言的描述,或許由於缺乏合適的形容詞,人們喜歡用一個作家來形容另一個作家:正如門羅是「加拿大的契訶夫」,特雷弗是「愛爾蘭的契訶夫」。被活用為形容詞的契訶夫——尤其當用來形容短篇小說家——自然是一個輝煌的褒義詞;但這樣的讚譽在成為一種閱讀指引的同時,也像一片油膜一樣遮住了水下的風景——就拿特雷弗來說,他究竟哪裡「契訶夫」呢?

這三個特徵或許可以勾勒出一個大致的輪廓:溫柔的同情,因模糊和隨機而更貼近生活的故事情節,以及悲喜交加的基調。

正如特雷弗曾說過的:「我並不相信黑與白;我相信灰色的陰影和朦朧。」 (文/鍾娜)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威廉·特雷弗
    威廉·特雷弗是愛爾蘭文學學會的成員之一。1950年代,特雷弗移居英國,但他一直堅稱自己為愛爾蘭居民。特雷弗一生寫過超過15部長篇小說和眾多的短篇小說,堪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素有「愛爾蘭的契訶夫」之稱。他曾入圍布克獎四次,最近一次是2002年的《露西·高爾特的故事》(The Story of Lucy Gault),當年他還因為在文學上的貢獻被授予榮譽騎士。
  • 威廉·特雷弗: 為小人物譜寫哀歌
    小熊三年前,當愛麗絲·門羅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時候,有人用滿懷遺憾的口吻說道:「特雷弗沒戲了。」是啊,短篇小說並不是諾獎青睞的對象,更何況,彼時,特雷弗已經85歲了。而3年後,這位當代短篇小說的巨匠於本周正式告別人間,魂歸愛爾蘭。
  • 王志文和老同學聊出軌:把老男人的心思說透了
    王志文和老同學聊出軌:把老男人的心思說透了文∣ 微橙子
  • 威廉·特雷弗 如果沒有一絲光,就去尋找
    威廉·特雷弗以短篇小說著稱於世。《雨後》、《出軌》等集子展示了大師級短篇小說家的素養。特雷弗說,短篇小說是「驚鴻一瞥的藝術」,在這須臾中,他描繪出各色人物的糾結心靈,同時給予憐憫與寬解,故事因此有了溫度。這些短篇讓特雷弗躋身契訶夫、莫泊桑等人的行列,被《紐約客》稱為「當代英語世界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愛爾蘭的契訶夫」這一頭銜也成為人們對他的共識。
  • 被略去的東西——淺談威廉·特雷弗
    像我們大致可以猜到的一樣,特雷弗從哈麗特眼中膳宿公寓的男男女女來寫她的孤寂,人生低谷的狀態。我們也可以說這便是「療傷」,藉此「重新上路」的故事:哈麗特獨立一人在小鎮上經受一場雨之後,確實有類似的開悟。但如果全部以「療傷」來理解特雷弗的主旨,則未免俗氣。
  • 威廉·特雷弗:八分之一的冰山與八分之七的悲喜交纏
    用這一風貌來形容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說實在不為過。因為所涉獵的生活舞臺廣闊紛繁,包容了各行各業的傳奇故事,這令威廉·特雷弗有了「愛爾蘭的契訶夫」之美譽。以刻畫細膩立體的心靈景觀為基礎,威廉·特雷弗向讀者們展示了歷經風雨的愛爾蘭人可躍然紙上的日常生活表象,但那是冰瑩安寧的冰山一角。
  • 威廉·特雷弗的愛爾蘭鄉愁
    [摘要]威廉·特雷弗的小說就像籠罩在霧中的愛爾蘭小鎮。小說裡每個角色都是自足的,各人有各人的心事,各人走在各人的街角,唯獨你看得一清二楚。威廉·特雷弗生於愛爾蘭科克郡一個新教徒家庭,都柏林大學畢業後,因找不到工作到英國,先是做家庭教師、鄉村教師。結婚之後做過教堂雕刻家和廣告人,在廣告公司工作期間發表使他著得初步聲譽的小說《老男孩》,之後辭去工作,專職寫作。他的作品題材廣泛,有長短篇小說,戲劇,非虛構,童書等。但他自認是短篇小說家,其他只是嘗試。
  • 為什麼嫁給老男人的女人,結局都不太好
    那別人給她介紹這種長得醜、離異帶娃的老男人,也就見怪不怪了。因為那男人是廣州本地人,有房子,也因為如此,那個老男人才有底氣嫌棄她。其實,我真的不建議一個大好年華的姑娘嫁給一個比自己大10來歲的男人的。不要聽信什麼男人越老越值錢這種話了,至於原因,且聽我一一分析。
  • 張紀中下流又骯髒的「離婚大作戰」:為3億家產斥妻子出軌乾兒子
    部分老網友提出質疑,說這算不算坐實了婚姻期出軌的傳聞?怎麼回事呢?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一下張紀中4年前下流又骯髒的「離婚大作戰」!這3個億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按照婚姻法規定若婚姻期內一方出軌,在財產分配上自然會少分點。張紀中為了佔據有利地位,炮製了樊馨蔓出軌乾兒子肖齊的新聞!
  • 你的男人出軌了,你是否會覺得他骯髒?聽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而在諸多破壞愛情平衡的東西裡,出軌則是最為嚴重的一件,出軌就是愛情中的攪屎棍,原本美好純潔的愛情被出軌一番攪和後,以變得渾濁不清。大部分人,對於出軌的態度是零容忍,絕不會允許自己的愛情出現這樣的瑕疵。特別是男人,男人對於女人的背叛,分手離婚是不可避免的,男人自尊心很強,他不會給帶他綠帽子的女人任何機會。
  • 愛爾蘭文學大師 威廉·特雷弗去世
    深圳特區報訊 愛爾蘭文學大師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11月20日星期天在英國薩默塞特郡去世,享年88歲。威廉·特雷弗,1928年出生於愛爾蘭,特雷弗曾於都柏林的三一大學接受教育,並成為愛爾蘭文學學會的成員之一。20世紀50年代,特雷弗移居英國,但他一直堅稱自己為愛爾蘭居民。特雷弗堪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素有「愛爾蘭的契訶夫」之稱。迄今為止,特雷弗出版過幾十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 吳秀波事件——女孩子請離老男人遠一點!
    2019.1.8日,晚上21:50分,吳秀波出軌事件的女主陳昱霖的父親發微博稱——陳昱霖被吳秀波以敲詐勒索罪起訴,可能會面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吳秀波以訴諸法律的形式,解決情感糾紛,這樣的手段卻是讓人心驚。誰能想到呢,一個陪在他身邊六七年的年輕女孩子,最終的結局是被指控敲詐勒索,將要面臨牢獄之災。也許背後的原因只有一個,陳昱霖以為是和吳秀波地下戀七年,吳秀波卻壓根沒把她當做過女朋友,沒有動過真感情。如果曾經愛過,哪會死命下狠手?
  • 處女:自曝是處女仍完璧之身的10大女星
    問題:怎樣才能每天收到這樣的好文章呢?
  • 威廉·特雷弗60歲時說過,短篇小說是驚鴻一瞥的藝術
    特雷弗:沒有,我認為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實驗性的。看似很明顯的實驗性作品在像我這樣的傳統作家看來其實並不那麼實驗性。我一直在實驗,只不過實驗是隱蔽的。有點像抽象藝術。你看一幅抽象畫,你再看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畫作的特寫,會發現兩者同樣的抽象之處。
  • 愛,戀愛中的尊重與自私,愛無能,命中注定,劈腿,出軌,處女情結,性,門當戶對……
    這種原始社會即存在的傾向,隨著我們並沒有怎麼進化的基因傳到的現在,並在當代社會依然有著重大的影響。但即使在這方面可能有性別差異,我們畢竟處在一夫一妻制為主題的時代,無論是精神出軌還是肉體出軌都會給另一半造成傷害。所以無論是什麼出軌都是錯的,原不原諒出軌的人,是當事人的自由。
  • 「綠地出軌」女主再發文,要把老男人的孩子認丈夫當爹
    近日,一則丈夫實名舉報綠地員工出軌其妻子,並導致其懷孕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歷經丈夫史某和妻子張某一來一回的微博爆料,網友也算了吃足了這份出軌的瓜。就在夫妻二人第一回合結束之後,第二回合正式拉開序幕!面對第一回合丈夫史某的瘋狂爆料,第二回合,妻子張某決定主動出擊,用近萬文字長文回擊丈夫。女子張某的此次的主動出擊,是否會扭轉輿論風向呢?
  • 《三十而已》許幻山出軌:小三慣用的套路和段位,出軌男人的共性
    兩人第一次肌膚之親時,宋思明發現自己車子坐墊上的血跡,斷定海藻是處女之身。男人的處女情結讓宋思明欣喜萬分,這年頭偷腥還能遇到一個處女,那感受讓男人覺得撿到了寶。其實海藻那時候就已經和男友小貝同居了,至於宋思明車墊子上的血跡,到現在還是個迷。海藻為了六萬塊錢把自己賣了,一邊心安理得地接受宋思明的一切金錢物質,一邊又對宋思明躲閃拒絕,總是吊著男人的胃口。
  • 9.1分,韓國用大尺度出軌神劇戳破婚姻
    怪不得網友都說這劇最大的bug就是——擁有了金喜愛這樣的老婆還出軌從與劉亞仁搭檔的18禁《密會》。如今更「禁」一步,成了19禁的《夫妻的世界》。在善雨眼裡,這樣的生活,堪稱完美到位。△ 字幕來源:韓迷字幕組但你知道,「完美」這個詞本身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崩潰,源於一根頭髮絲。善雨出門時,丈夫擔心她著涼,將自己的圍巾系在妻子身上。
  • 精神出軌與肉體出軌,你更不能接受哪一個?
    高曉松加蔡康永的組合已經足夠奪人眼球,還有一大波「奇葩分子」用特別的方式傳遞觀點。節目每期都會針對諸多時下極具討論性的話題進行展開,嬉笑怒罵間不乏對於人生的思考。比如說上周末的話題「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你更不能接受哪個」,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