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特雷弗:八分之一的冰山與八分之七的悲喜交纏

2021-01-10 騰訊網

[摘要]他的小說般古典,闃靜就如雨後的凝視,萬物在他的鏡片下,一點一點清透起來。

威廉·特雷弗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午後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學創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呈現在水面上。」用這一風貌來形容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說實在不為過。因為所涉獵的生活舞臺廣闊紛繁,包容了各行各業的傳奇故事,這令威廉·特雷弗有了「愛爾蘭的契訶夫」之美譽。以刻畫細膩立體的心靈景觀為基礎,威廉·特雷弗向讀者們展示了歷經風雨的愛爾蘭人可躍然紙上的日常生活表象,但那是冰瑩安寧的冰山一角。

《雨後》 作者:特雷弗 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年1月版 定價:25.00元

《雨後》這一短篇小說集,最精彩和大膽之處,在於威廉·特雷弗為他的小說人物們所設定的出場處境。如開篇《鋼琴調音師的妻子們》,從表面上看寫了一位盲人鋼琴調音師與他第二任妻子相濡以沫的新生活,但事實上,這段數十年的愛戀一直是以三個人的形式隱秘相處著,直至盲人的第一任妻子死去,第二任妻子貝爾,才終於夙願得償。往後的生活,貝爾似乎是用著妄念與蠻力努力顛覆著她的幽靈情敵為她的丈夫所描述、塑造的世界。無論功過都成為她心尖上的芒刺。因而我們所見到的真相是一個盲人心目中的原始世界被女人的佔有欲連血帶肉地摧毀,帶著情感強力,做著危險的復仇,與逝去的時光頑抗。

而小說《友誼》以孩子們的胡鬧開場,抽絲剝繭可最終還原為一對不甚安寧卻也互相依賴的極品夫婦,在歷經生活瑣碎的折磨之後,丈夫提出了一個需要努力被接受的解決方案:讓妻子與其從小一起長大的閨蜜斷交。這也是我們生活中常常面臨的困境,我們的男朋友總覺得閨蜜從未在我們的戀愛中起過任何正面的作用。但威廉·特雷弗卻迴避直接描寫丈夫提出這個建議的場景,他將整個飛旋而過的生活漩渦最終的落腳點放置於女人間數十年的友誼:它竟然如此不可靠,充滿了一種基於了解而生成的尷尬。全文看似線頭頗多,卻巨細靡遺地呈現了生活血淋淋的橫截面。在看似穩定的婚姻背後藏有巨大的不安,如時光流逝、夫婦間的信任、友情中的價值差異,妻子甚至在閨蜜的帶領之下去重溫初戀舊夢(閨蜜果然真的沒有起到什麼好作用),但一切的一切都終止於一對從6歲就玩在一起的朋友「在十一月的冷風裡站了一會兒,然後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走去」的結局。戛然而止。

《蒂莫西的生日》寫了一位同性戀者,一年只在生日時回一次家,父母心知肚明,忍受著煎熬卻依然熱心迎接與兒子稀少的團聚。可這一年,蒂莫西就連這唯一一次都不願意出現,他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戀人,自己則在別處等他速速歸來。從寒暄、到扯謊再到一點一滴的沉默間,一個陌生人與一對失望的老夫婦之間傳遞著兩代人的隔閡與深情,字字不合時宜卻又帶著親人間彌足珍貴的誠意與失意。威廉·特雷弗寫道:「生悶氣是沒道理的。他們已經受到傷害,就像是故意的。」但這對老夫婦也不如蒂莫西想像得那樣脆弱、愚昧、難以面對,「他們心知肚明……對愛的忠貞不渝讓他們挨過了人世的無常與紛爭;就算是今天已經過去的那種悽涼感也不能影響到他們的愛。」這樣恆長的愛與蒂莫西自己偷偷摸摸的小情愛相比,是足以驕傲的,甚至超越性別。

納博科夫曾經在《文學藝術與常識》一文中寫道:「有時,在事物的進程中,當時間的溪水變成一股混沌之流,歷史的洪荒漫過我們的地窖,認真的人們總要在作家與國家或宇宙體之間尋求內在關係,而作家自己也開始為他們的職責而憂心忡忡。」威廉·特雷弗無疑是一位憂心忡忡的寫作者,他的選材、描繪、與對於命運表象的描摹都充滿了不安。我們不難看出這位愛爾蘭作家對於人的命運與尷尬處境的思考十分深邃。如《孩子的遊戲》書寫了再婚家庭中兩個並無血緣關係的兩個孩子的相處,貿然、陌生、無可奈何。借用無家可歸的孩童或孤零零的女性,威廉·特雷弗表達了他對孱弱、孤絕個人命運的悲憫之心。但這卻不妨礙他善用尖利,他讓許多現實中最好不要相處在一起的人在小說裡尷尬碰頭甚至共同生活。

那些可憐的小人物們不放棄自己的安穩,堅守自己的安穩,淨化生活的雜質,奮力、甚至有些固執地捍衛自己的安穩。這是威廉·特雷弗筆下人物的生命力所在,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無意啟蒙那些萬花筒中的紛繁人物都成為可教化的知識分子,這也是威廉·特雷弗的小說中總令人感覺少了一種受訓過的「正能量」。但這恰是他的優點。

就讓那些人物儘自己的本分吧,讓他們躲避。讓他們的軟弱反襯起命運的曲折與無常的破壞力。威廉·特雷弗一定這樣想。而在歷經去年的諾獎紛擾之後,這位現年84歲的愛爾蘭文學巨匠,如今索性可以安安靜靜與他所創造的人物們一起享受安寧。這無疑是不夠完滿的,卻也挺幸福。猶如他小說般古典,闃靜就如雨後的凝視,萬物在他的鏡片下,一點一點清透起來。(文/張怡微)

相關焦點

  • 威廉·特雷弗
    威廉·特雷弗是愛爾蘭文學學會的成員之一。1950年代,特雷弗移居英國,但他一直堅稱自己為愛爾蘭居民。特雷弗一生寫過超過15部長篇小說和眾多的短篇小說,堪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素有「愛爾蘭的契訶夫」之稱。他曾入圍布克獎四次,最近一次是2002年的《露西·高爾特的故事》(The Story of Lucy Gault),當年他還因為在文學上的貢獻被授予榮譽騎士。
  • 被略去的東西——淺談威廉·特雷弗
    愛爾蘭短篇小說家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去年也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博彩公司賠率名單上。不過,讀他的《雨後》,想到的是近如託賓的小說,遠如喬伊斯的《都柏林人》。無所謂諾貝爾不諾貝爾。 (資料圖:愛爾蘭短篇小說家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1928.5.4—2016.11.20);圖片來源於網絡。)
  • 威廉·特雷弗的愛爾蘭鄉愁
    [摘要]威廉·特雷弗的小說就像籠罩在霧中的愛爾蘭小鎮。小說裡每個角色都是自足的,各人有各人的心事,各人走在各人的街角,唯獨你看得一清二楚。威廉·特雷弗的小說就像籠罩在霧中的愛爾蘭小鎮,你第一次來到那裡,鎮上的人會帶著陌生的臉孔,在離你很近的地方突然出現,然後又消失在霧中;你必定會再次遇到他們,幾次之後,他們的生活完全展現出來,就像籠罩小鎮的霧被陽光不知不覺驅散的時候,你正好來到能夠俯瞰小鎮之處。小說裡每個角色都是自足的,各人有各人的心事,各人走在各人的街角,唯獨你看得一清二楚。
  • 愛爾蘭文學大師 威廉·特雷弗去世
    深圳特區報訊 愛爾蘭文學大師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11月20日星期天在英國薩默塞特郡去世,享年88歲。威廉·特雷弗,1928年出生於愛爾蘭,特雷弗曾於都柏林的三一大學接受教育,並成為愛爾蘭文學學會的成員之一。20世紀50年代,特雷弗移居英國,但他一直堅稱自己為愛爾蘭居民。特雷弗堪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素有「愛爾蘭的契訶夫」之稱。迄今為止,特雷弗出版過幾十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 威廉·特雷弗: 為小人物譜寫哀歌
    小熊三年前,當愛麗絲·門羅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時候,有人用滿懷遺憾的口吻說道:「特雷弗沒戲了。」是啊,短篇小說並不是諾獎青睞的對象,更何況,彼時,特雷弗已經85歲了。而3年後,這位當代短篇小說的巨匠於本周正式告別人間,魂歸愛爾蘭。
  • 威廉·特雷弗 如果沒有一絲光,就去尋找
    威廉·特雷弗以短篇小說著稱於世。《雨後》、《出軌》等集子展示了大師級短篇小說家的素養。特雷弗說,短篇小說是「驚鴻一瞥的藝術」,在這須臾中,他描繪出各色人物的糾結心靈,同時給予憐憫與寬解,故事因此有了溫度。這些短篇讓特雷弗躋身契訶夫、莫泊桑等人的行列,被《紐約客》稱為「當代英語世界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愛爾蘭的契訶夫」這一頭銜也成為人們對他的共識。
  • 威廉·特雷弗60歲時說過,短篇小說是驚鴻一瞥的藝術
    這篇對威廉·特雷弗的訪談收入於1989年出版的《巴黎評論》,中文版將收入在99讀書人出版的《巴黎評論·作家訪談4》,因篇幅問題有刪節。威廉·特雷弗採訪者:離開大學後,您從事過什麼?威廉·特雷弗:從都柏林三一學院畢業後,我努力去找工作,但那個時候——1950年代的愛爾蘭——要找份工作可謂不易。末了,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說是某人的孩子需要一個家教。廣告的末尾還暗示「適合修女」,很有意思,不過我竟然得到了那份工作。於是,我就每天搭乘巴士前往二十五英裡外的鄉村,去教那個弱智的孩子。
  • 特雷弗的《出軌》:別用老處女或骯髒的老男人這樣的詞
    [摘要]特雷弗曾說過,「我篤信的是,一個人決不能使用『老處女』或『骯髒的老男人』這樣的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寫作正是為了證明這一觀點。」今年84歲的愛爾蘭小說家威廉·特雷弗近年在國內先後出版了《雨後》、《愛情與夏天》、《紙牌老千》等中文版小說集,他因其短篇創作的特色而被譽為「愛爾蘭的契訶夫」。
  • 八分之一丨低調技術流說唱JD華明傑
    這次給大家帶來的是來自低調說唱技術流JD華明傑的《八分之一》,JD華明傑就是當時《中國新說唱》鬧得沸騰一時的「選擇門」事件主人公,而這首歌也算是他對於「選擇門」我其實在當年《中國新說唱》時並沒有太多關注JD華明傑,這次一首《八分之一》算是實打實的直擊我的心裡深處,讓我對於中國說唱歌手的live現場有了全新的認識。
  • 威廉·布萊克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是一個「遠離塵世」的瘋狂天才,讓人們不禁聯想到另一位19世紀偉大的瘋狂天才——梵谷。自1999年開始,每年的3月2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的「世界詩歌日」(World Poem Day),目的是希望為世界各地人們舉辦的各項詩歌活動提供一個契機,進而能夠帶動人們開展不同層次的詩歌運動。
  • 八公裡,挺過了悲喜.
    每天堅持跑八公裡,還被粉絲親切地起了八公裡小姐的外號。她隨後也出了一首《八公裡》的歌。從綠翠的草披跑到懸崖赤地盆地中試著上小心修正步履持續跑每日八公裡又曾迷途數十裡你我亦挽著對方挺過了悲喜八公裡是一種意志,一種精神。正如歌裡所唱,挺過了悲喜。
  • 老歌時光︱李壽全《八又二分之一》
    而他本人只出過一張《八又二分之一》的原創專輯,很出色的有人文價值的作品,入選臺灣百佳唱片第24位。其中的《張三的歌》傳唱至今。關於《張三的歌》,創作者是李壽全的好友張子石,他並非是音樂工作者,只是他把自己的故事感受寫在這首歌裡,那個時候,張子石帶著兩個孩子去美國尋生計,但是美國並沒有給他預想的美好生活,顛沛流離中,前妻離開了他,自己生活沒著落,又得了癌症。
  • 龔劍|許家冰山下面寫的是什麼?
    至於其他,仍如沉在水面下冰山的八分之七。雖然還是有人天天打卡,但網上關於許可馨的消息卻有少無多。唉,一聲嘆息,多少英雄憋屈淚!不成想,這些天,許蘇州又出來了,這回曬出的是「至今沒人敢動我一根頭髮!我的長髮飄飄,等我長髮及腰,回國看望親朋可好?」同時曬出的還有2020年的WX帳單,這個帳單顯示支出交易1496筆,帳單金額達到1372308元。
  • 菲利和威廉
    威廉猶豫了一瞬間,緩緩說:爸爸娶新老婆,給聘禮的時候把牛都給完了…威廉的爸爸大衛算是在這一片有點名望的,因為他不但風度翩翩、蠻有頭腦和人品,還曾經一度是眾多馬賽男人之中另類的另類——因為他只娶了一個老婆。這對娶妻成癮的傳統馬賽男人來說,絕對是兩百分之一甚至是五百分之一的概率。
  • 英媒:八分之一「康復」新冠患者在140天內死亡
    海外網1月18日電 據英國《太陽報》18日消息,一項研究發現,已「康復」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八分之一的人會在140天內死亡。根據萊斯特大學和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在英國第一批出院的47780人中,有29.4%的人在140天內重回醫院,其中12.3%的人死亡。
  • 快,讓我們把尾巴交纏在一起~
    託芙·楊松在1945年寫出了第一個姆咪的故事,她第一次提筆畫姆咪,本想畫出世界上最醜陋的動物造型,以取笑弟弟。想不到姆咪逗趣而可愛的模樣,大受讀者歡迎,從此風靡世界。後來,她自己將這個故事改編成了連環漫畫《姆咪的彗星》,並刊登在《尼提德》雜誌(Ny Tid)上,從此,姆咪一家人的形象就正式誕生了。1953年至1959年,楊松為倫敦的《晚間新聞》的漫畫專欄(Evening News)繪製了一系列以姆咪為主角的連環畫,從而使姆咪一家人成為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卡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