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林皇后是日本第五十二代嵯峨天皇的皇后,是平安時代出了名的絕色美人橘嘉智子,據說在她尚未及笄之時,法華寺尼禪云為她看相,即預言她將會成為帝王之後、天子之母。後來,天生麗質豔冠群芳的嘉智子,果然成為了日本第五十二代嵯峨天皇的皇后。尤為難得的是,後宮在她的主事下和睦無爭,群臣莫不稱頌,天皇更是對她敬愛有加,享壽六十五歲。
作為為虔誠的佛教徒。於往生前特別留下遺言,吩咐後人不得將她的遺體安葬於皇陵,而是直接棄屍荒野,讓人們得以親眼見證,即使生前花容月貌,死後肉身依然躲不過崩壞腐敗的過程,盼能藉此幫助世人領悟諸行無常的道理。並派畫家忠實記錄下了這位美人皇后的屍身九相以傳後世,此即現今收藏於京都桂光山西福寺的《檀林皇后九相詩繪卷物》。
在《檀林皇后九相詩繪卷物》中,將色身敗壞分為「新死相、肪脹相、血塗相、肪亂相、啖食相、青瘀相、白骨連相、骨散相、古墳相」等九個階段,稱為「九相」,行於日本天台、真言、禪宗等佛教宗派。
而其實此「九相」,早在《阿含經》便已出現此一觀法,例如《增壹阿含經》中即提到過八想:「脹想、啖想、散想、血塗想、筋纏束薪想、骨節分離想、骨想、青瘀想」,即觀察人死後屍體腐壞的九個階段,對治淫慾貪念。目前在南傳佛教某些地區,仍有此修行方式。
佛典如《大智度論》、《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摩訶止觀》等也有論及,正是佛教「不淨觀」的修行方式。「九相」亦作「九想」,天台智者大師釋義,「想」是因為透過觀想「能轉心轉想」、「能轉不淨顛倒想」,達到遠離貪愛而悟道之效:
一、新死相:死時尚如春天盛開的花朵,豔麗芬芳。
平生顏色病中衰,芳體如眠新死姿,
恩愛昔朋留猶有,飛揚夕魂去何之?
顏花忽盡春三月,命葉易零秋一時,
老少本來無定境,後前難遁速與遲。
二、肪脹相:死後七日屍體日漸腐爛而膨脹,外表失去光澤,黑髮往草根裡纏。
肪脹新死名難言,既經七日漸才存,
紅顏暗變失花麗,玄鬢先衰纏草根。
六腑爛壞餘棺槨,四肢洪直臥郊原,
郊原寂莫無隨者,獨趣冥途中有魂。
三、血塗相:表皮壞死,膿血流出,屍臭瀰漫空氣中,肉體的不淨開始浮現。
骨碎筋壞在北郡,色相變異難思量,
腐皮悉解青黛皃,膿血忽流爛壞腸。
世上無常追日現,身中不淨此時顯,
從斯親友棄空去,蕭颯冷風似問喪。
四、肪亂相:生前即使是美麗俊秀,死後一樣成了蛆蠅聚集的腐肉。
蹤傾海水雖為洗,肪亂相時豈得清?
白蠕身中多蠢蠢,青蠅肉上幾營營!
風傳臭氣二三裡,月映裸屍四五更,
悲哉墓邊新舊骨,年年相積不知名!
五、啖食相:野地烏鴉、狗、狼爭相競食腐肉,人間只是一場夢。
外野人稀何物有,爭屍猛獸不能禁。
朝看肪脹爛壞貌,夕聽虎狼啖食音。
飢犬吠症喪斂地,貪烏群集棄捐林。
今生榮望夢中夢,對是豈無慚愧心!
六、青瘀相:曝屍荒野的肉體逐漸變色。
可憐累累古墳邊,顏色遂消筋節連;
餘肉半青春草上,殘皮空於晚風前。
秋霖洗處骨漸露,朝旦照時首欲穿,
此質任地為野物,傷哉多劫溺黃泉。
七、骨連相:血肉皮脂皆消失,僅留下白骨。
一基未建爛壞盡,五體相連殘此身,
飲器空壞留在枕,弊衣才掛化為塵。
昔斯朝帝紅顏士,今則郊原白骨人。
雲雨朦朧原上月,終宵啼哭守屍神。
八、骨散相:經歷了風吹雨打,連白骨都已不再完整,散亂在荒原中。
蕭疏蔓草遂纏骨,散彼舍斯求難得,
爪發分離盈野外,頭顱腐敗在叢端。
西陵雨夕年年朽,東岱嵐時處處殘。
忽化龍門原上土,枯榮不識昔誰棺?
九、古墳相(成灰相):一切都塵歸塵,土歸土,留下的只有在墳上刻的名字。
五薀自本可皆空,縁底平生愛此身,
守冢幽魂飛夜月,失屍愚魄嘯秋風。
名留無皃松嶽下,骨化為灰草沢中,
石上碑文消不見,故人冢際淚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