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您來生一定要做我的女兒!

2021-02-22 如意小如意

最近賈玲的《你好,李煥英》上映,一片好評,成為新年票房之王。

很遺憾在日本的我十分想貢獻票房而不能。我先是到網上去看了《你好,李煥英》的小品,再通過網友們各種劇透了解了這部影片大概的情節,最後在youtube上觀看了非常不清晰的槍版。正常情況下,我相當在意一部影片的清晰程度,但是對於這部影片,實在太感興趣就不計較其放映質量了,因為它演出了我內心一直想要表達的東西。

我非常愛我的母親。但是很不幸,我們的母女緣分太淺。所以賈玲的片子一出來,我就特別有感觸,「子欲養而親不在」就是這麼絕望而痛苦。

網上有一些評論說賈玲的片子是拿母親炒作為了博眼球,我只能說這樣的人心理太陰暗,也很可憐,他們恐怕是未曾有過被愛和愛人的感受。

賈玲因為這部片子獲得巨大成功,是她應該得到的。她展示了人類最常見,卻又最珍稀的品質——愛。這部片子對感受過愛的人來說,毋庸置疑是催淚彈。

還有的人說怎麼有人會想穿越時空拯救父母,這個設定太幼稚,有些可笑。什麼?沒有人?怎麼會沒有?!我就是這樣的人!

要是給我一個機會,我也要穿越回去拯救我媽。甚至不是回到她結婚前,而是回到更早,到她九歲的時候。因為在她九歲那一年,她的母親,也就是我從未謀面的外婆就去世了。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1966年),她的父親再婚,與後媽各自帶著自己的幾個孩子重組家庭,可想而知我媽過得如何。並且我外公並不屬於對小孩負責,愛孩子的人。

我想穿越到她九歲的時候,做她乾媽也好,鄰居的阿姨也好,糧油店的大娘也好,隨便什麼吧!只要能夠守護著她成長就好。我會像一個真正有用的長輩一樣,一步步地指導她的成長,改寫她的人生——以她的勤勞、聰明和堅強,明明可以擁有比後來好上十倍,一百倍的生活。

我也知道,那樣就沒有我了。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本來我就因了她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她就沒有我。如果真能拯救她,消失了「我」又如何呢?只要可以拯救她,我不需要再有「我」的存在了。

很多母子/女關係沒有那麼好的人無法理解這種相互的犧牲精神,是因為他們曾經沒有遇到過這樣一位為他們殫精竭慮,付出所有的母親。

我的母親在活著的時候,大半生都在竭力為我創造最好的條件,即便困難重重也從未想過放棄。並且她從未想過要控制我,對於我每個階段作出的決定,她只是給出建議,卻從來不會限制我必須怎麼做——即便我的許多決定和她的價值觀都是相背離的。她給了一個母親能給到我的最大的尊重。

尊重,比僅僅是給你金錢,給你創造機會寶貴得多——我的母親,她給了我做自己,做一個個體的人的自由。

在我的記憶中,她只在一個問題上反反覆覆說了很多次讓我心煩。那就是催我生孩子。我是33歲生的孩子,算是相對較晚的。在我二十八九歲的時候,她就經常催我。後來有一次我非常生氣,我問她為什麼要催我,我並不喜歡孩子,我也不想這麼早要孩子。我問:「你是因為覺得我生孩子顯得比較正常還是怎麼的?你為什麼要讓我生孩子?」她回答說:「我覺得有個孩子你會沒有那麼孤獨,你看我們現在在一起多好。要是我沒有你這個孩子,我應該會感覺到很孤獨。」在這次談話之後,我內心徹底在催生這件事情上和她和解了。即便後來我也沒有選擇迅速生孩子,即便我的孩子出生的時候她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是那一刻,我徹底理解了她。

2015年初母親被確診為宮頸癌IIB期,其實如果從發現一開始就得到最妥當的治療,帶癌生活十幾二十年也不是不可能。但我們身邊誰都沒有得癌的經歷,大家談癌色變,加上醫務系統各種繁雜手續的耽擱,母親還是在2016年4月永遠地離開了我。這裡我沒有任何埋怨醫務系統的意思,世間事陰差陽錯,也是各人的命數。

2015年11月,我把母親從國內接到了日本做抗癌治療,最開始去的是慶應大學附屬醫院,後來轉到日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因為當時慶應的醫生已經不建議治療了,建議我們回家保守療法,其實也就是慶應的醫生認為無法再治療了。日醫大那邊當時有一個很先進的療法,因為這個抗癌先進療法只能是全額自己負擔,不能用國民保險(國民保險是個人只需要承擔30%),所以主治醫生找我商議說初次手術費用是250萬日幣左右,問能不能接受,他說完後就停頓了,可能覺得費用略高需要給我時間思考,我一秒都不需要思考,馬上就定了下來。不要說250萬日幣了,就算是傾家蕩產我也會選擇做,只要能救我媽媽!那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我最愛的人啊! 

那個時候是12月底,剛好趕上日本馬上過年(日本新年是1月1日,相當於我們的大年初一),所以手術約在開年後進行。沒想到也就是過去二十天左右,在手術前一天再次檢測的時候,醫生告知我,我母親當前的狀況已經不再適用於他之前推薦的手術方案了,因為可能會出現手術中大出血當場死亡的情況。他也不敢再接這個手術,建議我做另一個保守治療。

結果就是我陪在母親在日醫大做了一個保守治療手術,然後醫生建議我帶母親早日歸國,因為不確定存活期還有多久。

這些事情現在想起來都歷歷在目,我無法忘記其中任何一個細節。事實上那個時候我表面上看起來豁達勇敢,並沒有體現出悲悲戚戚的模樣。後來想起來,那應該是極度絕望中的自我解脫,我內心欺騙自己母親是不會棄我而去的。

想到在母親來日本治療時曾經有一次和我夜聊,當時她應該已經是疼痛感非常強了,不能躺著入睡,就靠在床頭半躺著。她問我:「如果我死了你怎麼辦?你怕我死在日本,死在你身邊嗎?」我當時的回答是:「不怕啊,有什麼怕的,你是我媽嘛,死了也不會害我。再說人活著也沒什麼意思,總有一天會死的。有一天我也會死的。」

我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要這麼回答,可能是因為內心惶恐,且脆弱。換到現在我一定會好好安慰她,給她打氣,讓她看到希望,說我會一直陪伴著她,鼓勵她努力抗癌,好好活下來。可能當時我害怕說一些溫情的話會讓自己禁不住失聲痛哭。不管是什麼原因,我選擇了看似最超脫且無謂的答案。

現在的我也許可以原諒當時的自己,那個時候我才剛剛跨入30歲的坎,人生閱歷尚淺導致我難以做出像現在這麼各方面更加成熟的決策。

但當時的我是無法原諒自己的,雖然我並沒有不作為,但是我做得不夠好。在好幾個重要節點,本可以有別的選項。

比如在日本手術後陪母親回到老家,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裡,不知道是我在逃避還是她在逃避,還是雙方都在逃避,我們從來不談論後事。可能是中國人普遍對「死亡」這個話題的忌諱,讓我錯失了在母親在世的最後時日,與她更多深入交流的機會。

比如在母親病重晚期,我因要更新籤證回到日本,但辦完手續後沒有第一時間及時趕回國。而母親在我到家前一晚在醫院遺憾而去,沒能見上她唯一的女兒最後一面。

這些事情原本可以不這樣。

我痛不欲生,追悔莫及。

在母親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後的幾年,我都對自己抱有很強的怨恨之心。也是對自己的無法原諒,導致我在這之後陷入長達四年的重度抑鬱。

母親去世後的前幾年,我無心工作,無心玩樂,我「等生死,主相對,消彼此」!因為我不願意接受這個人,這個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已經在物理意義上永遠地,真正地離我而去了。

我是多麼地想她活過來。

媽媽,您知道嗎,我很想,很想你……

媽媽,如果有來生,請您一定,一定要做我的女兒!

我曾經說過,如果有機會,如果我願意,我會寫更多關於我母親的事情。有很多事情,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寫出來,因為牽扯到太多。但是有一天,我相信,我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寫出來,作為活著的女兒對逝去的母親的紀念。

日本當代攝影大師荒木經惟在有一次接受採訪時說:「當你經歷了最愛的妻子的死亡,父母的死亡,愛貓的死亡,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和物都離你而去的時候,你會覺得這世上再也沒有什麼是值得害怕的,也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失去的了。」(大意)

當我慢慢走出母親去世的陰影;當我也成為了另一個小女孩的母親;當我開始不膽怯地回望童年,反觀當下,展望未來;我才開始漸漸地,真正地強大起來。

我想把母親對我的愛傳承下去;我想讓母親看到我還是那個永不服輸的孩子;我想讓母親真正地為我驕傲——不管她是否還在人世,但在我與她專屬的時空中,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母親永遠為我留著一盞燈,等我回家。

母女一生,至深恩情。

山無陵,天地合,豈敢與君絕。

最後,用矽谷哲學家Paul Graham的一段話結束這篇追悼文:

如果人生是短暫的,我們就應該明白這種短暫將會給我們帶來種種意外。那些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常常在不經意之間就消逝了。你以為自己總是可以寫那本書,或者爬那座山,或者做其它的事,但後來的某一天突然你發現自己已經沒有機會了。

最悲傷的意外大概是天人永隔。當親近的人去世,你將永遠失去陪伴他們的機會。我母親死後,我真希望能多陪陪她。我以前一直忙於自己的生活,覺得母親似乎會一直在那裡。母親的生活很平靜,也很少打擾我,這讓我一直保有這種幻覺。但那真的只是一種幻覺。我想很多人都犯了和我一樣的錯誤。 」

如意說

能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你的母親還在世,如果你還愛她,請你一定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她,把她放入你人生最重要(沒有之一)的日程當中。不要像我一樣,抱憾終身。

感謝閱讀,我們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潘虹:如果有來生,我一定不給媽媽留遺憾
    我現在還年輕,可以幫你們帶孩子。」這時兩個妹妹已結婚了,她們也勸潘虹:「姐,做了媽媽你也可以拍戲呀。」那時潘虹是事業狂,眼裡只有電影和一個個角色。見一些女人做了媽媽後,生活一地雞毛,她將養兒育女想得很恐怖,一直迴避生育寶寶。
  • 媽媽:當無法再擁有時,請您做我的女兒吧,這是譚松韻最大的願望
    媽媽:當我無法再擁有你時,請您做我的女兒吧,這是譚松韻最大的願望近日,《以家人之名》正在火熱播出中,那個全網羨慕的李尖尖,讓譚松韻更加的如火如荼。經過二十幾天的全力搶救,譚松韻的媽媽最後還是離開了,沒有給自己心愛的女兒留下「隻言片語」!她歇斯底裡地呼喚,只要媽媽能夠回來,她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做交換,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可是,無論她怎樣呼喚,不論她如何祈禱,還是沒能挽留住媽媽的生命。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譚松韻無法面對現實,她把自己封閉了起來,不願意與人接觸與溝通,沉浸在只有她和「媽媽」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 有一種思念叫:下輩子還要做您的女兒
    我說:「爸爸,您要是實在實在是扛不住了,就安安心心、了無牽掛地離開吧!我和姐姐一定會把媽媽照顧好的。您的兩個外孫,我們也一定會好好地把他們撫養長大的。」「如果有來生,您一定要有一個健健康康的身體,無病無災的;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您的女兒,您還當我的父親!」
  • 具荷拉哥哥發文 來生做哥哥的女兒吧讓人心碎
    具荷拉哥哥發文 來生做哥哥的女兒吧讓人心碎時間:2020-03-03 22:1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具荷拉哥哥發文 來生做哥哥的女兒吧讓人心碎 來生做哥哥的女兒吧,具荷拉來生也要做一個被哥哥被爸爸寵愛的小情人心疼這麼美麗的女孩和他的家人!下輩子快樂健康平安。
  • 譚松韻:如果有來生,我想讓媽媽做我的女兒
    經歷了20多天與死神搏鬥的譚媽媽最終仍告不治。當方小葉見到已被蓋上白布的譚媽媽的遺體時都內心崩潰難以自持,作為相親相愛的女兒又怎能接受這殘酷現實呢?高爾基的《海燕》我現在都還記得很清楚。我覺得媽媽很單純。朗朗背誦的女兒在身後偷看,而一無所知的媽媽卻只顧盯著手上的課本,這場景簡直能畫成漫畫。
  • 媽媽說親愛的女兒你在哪裡,女兒說媽媽我在這裡,請帶我回家吧
    一個家庭必須要有個男孩,因為那時候人的思想都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人們理解的意思是,一個家庭必須要有男孩為家傳宗接代,否則就會被人取笑「絕後」。在當時,那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這個家庭沒有男孩,在那時候就會被同族的人嘲笑,做父母會認為是一種恥辱,沒辦法抬頭做人。而且在那時候,人們的思想都是,養兒防老,只有家裡有兒子,自己老了才有人養,有人照顧。而女兒長大是要嫁人的,最後都是別人家的人。
  • 《貓眼三姐妹》要翻拍了,我想選擇來生再做姐妹
    之前看到消息說,我心中的經典動漫《貓眼三姐妹》也要翻拍了!來生海恩茨是位頗有藝術才華的畫家兼藝術品收藏家,他和他的女兒淚、小瞳、小愛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然而突然有一天,海恩茨突然失蹤,那些名貴的珠寶古玩也隨之失蹤。女兒們日夜思念著爸爸,於是苦練技能發奮圖強,白天賣咖啡,晚上找爸爸(和爸爸丟失的藏藏品)。她們以「貓眼」為行動代號,是城市裡的怪盜。
  • 母親:如果有來生我不要再做您的女兒
    高中的時候,當時是一個月放一次假,每次在我放假的那天,我走到村邊的時候,都會有人說:「你終於回來了,你媽的眼睛都要瞅瞎了,在這張望了好幾次,一直念叨你咋還沒回來」,回到家,毫不例外的看到一鍋雞湯冒著熱氣,在熱氣氤氳裡,看到媽媽把最好的雞肉挑給我,瞬間很感動,她總是覺得我在學校會吃不好。
  • 日劇笑顏女王,死於再婚 ——來生請一定要幸福!
    竹內結子小姐,來生一定要幸福!如果婚姻會搭上性命,請不要再婚!
  • 媽媽謝謝您,我要讓您更健康!
    願時光回溯,你我初見我哭鬧,你青春尚好!媽媽謝謝您,請您做回您自己,做個快樂自主健康可愛的媽媽!人生本就是分離劇從媽媽身體離開長大後從家裡離開去上學離開去工作去闖世界離開媽媽結婚成家...一直在忍受分離
  • 「如果有來生,絕對不再要了」60歲高齡產女的盛海琳,如今咋樣了
    02「如果有來生,絕對不再要了」曾經有這樣一位高齡產婦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這位產婦便是「盛海琳」,她在自己60歲時產下了一對雙胞胎,讓網友們感到非常驚訝盛海琳原來是有一個女兒的,而女兒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因為一次意外,女兒女婿兩人不幸離世了。盛海琳為了撫平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所以決定通過試管嬰兒的技術再生一胎。於是在盛海琳60歲時,她通過試管嬰兒的技術,成功懷上了一對雙胞胎女兒。但是在女兒出生後,沉重的經濟壓力讓她不得不重新出去工作。
  • 如果有來生,下輩子換我做你的拐杖
    「老頭子,如果有來生,換我做你的拐杖吧!」大姨說完最後一句話,安詳地閉上了雙眼。大姨的聲音很小,向來耳朵就不靈光的大姨父,這回卻聽得真真切切。大姨並非我母親的親姐姐。她的童年很悽慘,生下來左腳就有殘疾,要扶著著拐杖才能走路。5歲那年,大姨的父親在戰場壯烈犧牲,母親因悲痛過度跟著去了。大姨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爺爺奶奶。
  • 親愛的媽媽,我愛您
    我想,那個時候的媽媽一定很難過,難過女兒不認識了自己,難過女兒跟別人叫起了媽媽,難過自己沒有陪在女兒身邊。七歲的我有了一個軟軟糯糯的妹妹,媽媽也從外面回來了,每天陪在我和妹妹身邊。真好,我有媽媽了,我不再是那個孤獨的小女孩了。媽媽一定也很高興她可以繼續陪大女兒長大了。八歲的我換了一個學校,到了一個新學校,認識了新朋友,一切都很美好。除了,寫不完的作業。
  • 霍尊深夜不舍送別姥姥,淚訴:願來生還做您的外孫
    9月12日凌晨,「國風少年」霍尊在其個人社交平臺曬出一則送別姥姥(外婆)最後一程的小視頻片段,深情配文稱「願來生還是您外孫」,言語中難掩不舍和痛心之情。簡短的28秒小視頻中,霍尊配上悲傷的曲子,獨自坐在鋼琴前彈奏,曲調如泣如訴,讓人動容。
  • 陳平:如果有來生,請不要再做三毛!
    如果有來生,不要再做三毛,縱然見過世間所有殘忍,三毛卻善良依舊。三毛說:「世上的喜劇不需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多和金錢脫不了關係!」三毛是一個孤獨且熱愛自由的人,像一團火,她筆下的撒哈拉大沙漠充滿了異域風情。
  • 具荷拉哥哥發文:來生做哥哥的女兒吧!
    具荷拉哥哥曬妻子的懷孕B超圖具荷拉的哥哥表示,自己在具荷拉的入殮儀式上曾許願說:「來生做哥哥的女兒吧!我們無法得到親生母親的愛,(但如果有來生),哥哥會很愛你,會好好養大你!」而這個心願在具荷拉入殮儀式後一周實現了——其嫂檢查確認腹內懷的是個女兒。具荷拉的哥哥還表示,自己給女兒起了荷拉喜歡的名字,「請保佑你的侄女好好出生,好好長大」。最後,具荷拉的哥哥不無遺憾地追問:「哪怕只早一周知道了(將有小侄女)這件事,還會發生(自殺)這樣的事情嗎?對不起,好想你。」
  • 如果您的媳婦(女兒)還在餵母乳-給媽媽或者婆婆的信
    我們相信,您一定跟您的新抱、女兒一樣愛這個小寶貝,對他(她)的愛與呵護絕對跟自己的兒子女兒一樣,甚至於更多。因為我們都愛這個孩子,都為了孩子好,所以如果您為了您的新抱(女兒)還在餵母乳而擔心、煩惱甚至於跟您的孩子們起了衝突,那請您,一定要看這封信。
  • 假如你有女兒,請一定要對她說這5句話
    寶貝女兒:你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媽媽每天看到你,心情就愉悅,我愛你就如愛自己的生命,現在的你就像一張白紙,你的人生有很多可能,我的教育與引導對你的命運有很大的影響,有幾句話,媽媽先記下來,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我適時講給你聽,希望你的人生,平安順遂,佳悅樂福。一、請你把生命安全時刻牢記心中。
  • 「女兒,對不起」「媽媽,我在鎮海等你」,援鄂媽媽隔空對話女兒……
    2月8日的凌晨,我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對上您滿含歉意的眼睛,看到爸爸幫您連夜打包行李,聽到外婆絮絮叨叨的囉嗦,我知道,您作為「戰士」,要上前線了。果然,第二天,您便作為寧波市第二批援鄂工作者,奔赴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
  • 如果《愛有來生》,請讓我說一聲,我愛你
    來生我們再會,來生,我會等你。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喜歡你的你不喜歡,你喜歡的又不喜歡你,人生兜兜轉轉,最終還是錯過了。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就是一個關於虐戀的愛情故事。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愛有來生》,是根據小說《銀杏,銀杏》改編的,講述了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故事。雖涉及了鬼怪,但愛情才是真正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