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滿城跑著黃包車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本地老洋房 外灘以西

現在,人力車(黃包車)進歷史博物館,大街上有時看到零星,那是旅遊項目助助興,收費高。本專題借了黃包車這一載體看上海歷史風貌區,先搞清楚「黃包車」這個詞來歷,一查還蠻有趣,來自日語:

論詞源,漢語裡的「人力車」和英語裡的「rickshaw」都來自日語裡的「人力車(じんりきしゃ)」。英語是將平假名轉寫成羅馬字母jinrikisha,為了發音方便和拼寫規範,稍加改動,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我在日本東京淺草寺門口看到,一道城市風景。

在人力車(以下均採用黃包車這個很上海特徵的名詞,包括三輪車)橫行的上世紀前幾十年,猶太畫家許福在上海為黃包車(人力跑的和三輪蹬的)漫畫,很生動,許福外國名字叫弗利德裡希·希夫(Friedrich Schiff,1908-1968)。

比許福更有名的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他創作出了當今世界上最有名漫畫人物之一的丁丁,丁丁1936年在《丁丁歷險記之藍蓮花》中來到上海,坐上了黃包車。

再看電影,帶黃包車的鏡頭數不清,截圖來自兩位著名導演的上海故事片:史匹柏導演的《太陽帝國》和李安導演的《色·戒》。

《太陽帝國》片段

《色|戒》片段

豐子愷《黃包車夫的夢想》

說個黃包車的故事,1945年12月駐滬美軍突發奇想,搞了一次上海黃包車德比賽,盛況空前,比賽當日全上海轟動,比賽沿途那個人山人海,裡三層外三層,電臺實況轉播的哦。

注意哦,上圖跑過的地方是今天南京西路青海路、吳江路口,遠處是德義大樓,如果德義大樓算居中的話,左右兩側老房子大都已消失。

冠軍有點像陳佩斯,下面得獎選手和範志毅神似。

連結點進去看看:

比賽起點在外灘,沿南京路一路到陝西北路轉彎,南上,到今天的文化廣場,當年的逸園,進入到逸園賽場後,有一萬現場觀眾看見了姜二毛飛奔而來,撞線奪冠,時任中國戰區美軍司令的魏德邁將軍(Albert Weydemeyer)親自為冠軍頒獎,

1942年至1946年,來自臺灣的攝影師張才在上海街拍,其作品集中沒有人力車德比賽的報導,但有他拍攝到當年上海灘黃包車夫日常生活片段。

黃包車夫等客頭時買個盒飯就吃上了,辛苦的。上圖在外灘,下圖在王家沙門口,這個街角有同孚大樓,馬路對面原先是周純卿大宅,1937年由著名建築師李錦沛設計(亞美營造廠營造,造價12萬元),周在此居住了八年於1945年撒手人寰。

盛康年的夫人周素瓊在95歲高齡時才披露,上海剛解放時,陳毅等華東局領導就想找個合適的地方與工商界代表人物見見面,宣傳中共的工商政策。潘漢年便把這個意思告訴了盛康年。盛康年跟夫人商議後,便向潘漢年建議,見面會是否安排在他丈人,也即周素瓊父親周純卿留下的靜安寺路806號花園洋房裡。陳毅與上海工商界的第一次見面會,便在這座靜謐優雅的花園洋房內悄悄拉開了帷幕。這棟建築,後在1950年代成為靜安區少年宮,改革開放後被拆建造商廈(唐旻紅)。

從「食硯無田」的微博中發現了周純卿住宅花園小景,上圖。下圖可看到周純卿大宅的圍牆和建築一角。他大哥周湘雲的老宅還在,不遠,青海路44號,新瑞和洋行的設計師為之命名為「villa bayankara」,巴顏喀拉別墅。

這是一個有點雜亂無章的時代,但凡看老照片,街上不見人力車的可能性非常少。

1919年,工部局規定,人力車一律噴塗黃漆,於是人們就順口將人力車改稱「黃包車」。到了1934年,上海有人力車兩萬多輛,車夫近八萬人。人力車成為當時上海灘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我們感興趣的是黃包車路過的街道,那些留在黑白彩色(1945年後有彩色照片)裡,黃包車在前景,今天都是古董級別的年代建築作為背景。

南京大戲院,如今上海音樂廳。

連結點進去看看:

坐在四個輪子裡的攝影者沒有放在「運動模式」上。

被拍攝對象看到了拍攝者,但沒有放慢奔跑的步伐。背景裡的河濱大樓,他跑過是河南路橋。

下圖,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已不用奔跑,用力蹬三輪車前行。背景裡的俄羅斯東正教聖母大堂,洋蔥頂上的十字架如今不見了。

美國總會的福州路飄過,喲,用的是慢門技巧。

1945年美國海軍士兵在上海坐三輪車留念。

Shanghai in 1945

Photo by Walter Arrufat (1920-2007)

上圖,背景看著眼熟但不確定,有朋友知道的話請告知。下圖,1948年,一個美國大兵靠著黃包車留影,背景是法國總會。

等在路邊,同行交流一下蹬三輪經驗。

淮海中路、常熟路口淮海大樓還在的,跌落式造型已破壞,2010年世博會前,也利用了地鐵7號線施工期,大樓翻新,據說沿路窗戶全部統一換成仿舊鋼窗,並統一配置木百葉遮陽簾。圖右的車庫更早時候和舊巡捕房(後為徐匯區公安分局辦公樓)一起推倒,原址建造了愛美高大廈,也曾叫過百富勤大廈如今又換了新主人。

最近,淮海大樓和隔壁瑞華公寓被包裹起來,十年一輪的大修。

黃包車在上海各處攬客、奔跑、數錢,笑逐顏開·····

下圖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的英文版封面裝幀設計圖,小說名字就是直譯的,用這個Rickshaw,《駱駝祥子》後來改編成電影故事片成就了張豐毅和斯琴高娃,那是1982年。

下面這位是為上海拍攝了很多優秀人物肖像的攝影師沈石蒂(Sam Sanzetti),老玩童,拍攝者應該也不是很業餘,構圖和抓拍「咔嚓」都非常到位,本色出演。和他一樣頑皮的藝術家還有好萊塢著名華裔攝影大師黃宗霪,玩得一樣嗨皮,不過此照片拍攝地在北京。

南京路的繪畫作品裡缺不了四大百貨公司,也不會沒有黃包車。

有關上海的書籍也要配上動感十足的黃包車和錫克警察,貓和老鼠的故事。

更早等在外灘上海總會門口的黃包車,於是我們才想起當年的洋涇浜英語,外灘新天安堂的牧師主持德溫特1899年到上海後,花了五年時間編寫出了《上海旅遊手冊/客居指南》,照片拍得專業之外,總結了大量的洋涇浜英語句子,其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今天上海普遍採用的口語詞:

差頭=charter ['tʃɑːtə]

像在上海總會的豪華場所等客的黃包車,一定是有組織有紀律的,就和現在的大賓館和大酒店門口的定點叫車模式,一樣一樣的,百年來未曾改變,潛規則也應該是沿襲下來,一脈相傳的。

在黃包車的車後也應運而生一個新行業,推車者。

營業的三輪車大概1980年還有的,車道上的三輪機動車我們親切地叫它烏龜車,其實是摩託車加個殼,前有駕駛員,後座擠一擠,可以坐三人。

行文至此再寫個溫暖的上海故事,1930年代上海接納了不少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他們在虹口霍山路惠民路一帶有自己的社區,很早發現過一個叫「黃包車」的網站,有當時猶太難民生活狀況的照片,創辦這個網站的是Rene Willdorff,小時候在上海生活過,現在點不開了,估計老人年事已高,無法打理。

下圖是他們前幾年回上海和當地居民座談,猶太社區裡的黃包車奔來跑去,當時的小孩子也跟著跑跟著奔,他們有的是活力,不知道疲倦,也不知道前途在哪裡?

不知道載人還帶貨收費是不是要高點?但一天跑下來他們都是非常的勞累,倒頭就睡。

再回到1945年12月那一天上海人力車德比賽,在萬人矚目下,有十四年拉車經驗的姜二毛率先衝到終點,從外灘到逸園只花了20分鐘。這絕對國家運動健將級別,還沒有算負重和平衡。

估計當年拉到洋妞美女的話,黃包車夫會很開心。

Woman in rickshaw, Shanghai1946

by George Silk © Time Inc.

Mark Kauffman

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連結點進去看看:

原標題:《上海灘滿城跑著黃包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海灘之旗袍俠》定檔 黃包車夫變旗袍超級英雄
    ­  《上海灘之旗袍俠》定檔 黃包車夫變旗袍超級英雄 ­  由深圳視線傳媒、奇樹有魚、光墨文化、中外名人、宏盛建業、上饒市建築科產業、影大人影視眾籌平臺、十一號文化傳媒出品,奇樹有魚獨家發行的網絡電影《上海灘之旗袍俠》宣布定檔1月20日於愛奇藝VIP會員獨家上線,該片由極具口碑和點擊量的網絡喜劇《一屋贊客》團隊原班人馬傾力打造,將為觀眾呈現民國時代風雲變幻的上海灘
  • 黃包車拉出的江北皇帝,黑白兩道通吃,其勢力不輸黃金榮
    在民國時期的舊上海,很多男子目不識丁,為了養家餬口,他們只能靠給人拉黃包車過日子。眾所周知,拉黃包車又苦又累,而且根本掙不了多少錢。在我們讀過的老舍先生寫的長篇小說《駱駝樣子》中,主人公祥子便是拉黃包車的,他一直想要攢錢買一輛自己的黃包車,卻被現實打擊的體無完膚,令人唏噓。
  • 《上海灘》即將翻拍,靳東挑戰「許文強」,看到女主後果斷棄劇!
    《上海灘》這兩個字,興盛時充滿滄桑,活潑時充滿孤獨。黃浦江燈光滿城,黃包車夫在黃昏的街道上奔跑,梧桐樹葉飄落,舞者的歌聲令人厭倦。這是二十世紀上海,是冒險者心目中的天堂。                                             它不僅是一個風雪交加的月亮,更是一首英雄的悲劇之歌。
  • 上海灘唯一善終的流氓大亨——顧竹軒
    初入上海灘顧竹軒(1886~1956),因其在家中排行老四,所以又被稱為「顧四」。顧竹軒祖籍江蘇阜寧,屬於蘇北。蘇北一向是人傑地靈,遠的如漢高祖劉邦、淮陰侯韓信,近代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都是其中代表人物。而同樣是祖籍蘇北,顧竹軒卻走上了一條特別的江湖道路。1902年,16歲的顧竹軒和哥哥顧松茂來到上海灘闖世界。
  • 上海灘唯一善終的青幫大佬,被譽為「江北大亨」曾力壓流氓三大亨
    "愛錢的黃金榮,會做人的杜月笙,能打的張嘯林,這是老一輩的上海人對上海灘三大流氓頭子的總結,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三人各自的特色,而他們三人起家也都是以青幫為主,可以稱之為青幫大佬也不為過,不過很少人知道,在那個時期,還有一位青幫大佬,他叫顧竹軒,被譽為「江北皇帝」
  • 《上海灘之旗袍俠》上線 首現年代旗袍超級英雄
    從影片開篇,粉色旗袍俠大戰斧頭幫,以一敵十菊花為武器,奇葩又驚豔的揭幕了在繁華的上海灘,圍繞國寶與幫派之間的複雜又驚心的特工紛爭事件。該片作為《上海灘之槍槍走火》的續作,意欲打造新上海灘系列經典作品,頗具奇葩色彩的現代風格人物設置,以及超級魔性的特效製作手法,開啟了上海灘另類題材先河,塑造了馬小明式獨具個性的英雄角色,極具動作喜劇畫風。
  • 我倒是感覺,可怕的不是那倆老太太,而是那個拉黃包車的老頭
    魔鉞笑道,「我倒是感覺,可怕的不是那倆老太太,而是那個拉黃包車的老頭,那倆老太太只是待在墳地裡聊天,人畜無害的,倒是那個老頭,一到夜裡,拉著黃包車,等在路邊,還跟人搭訕。這才是最可怕的。」路飛笑道,「我倒是好奇,這個鐵柱最後究竟有沒有上老頭的車。」魔鉞笑道,「你這耳朵啊,從打一開始,村長就告訴你,鐵柱是坐過那輛車的。」路飛不好意思地抓著頭皮,笑道,「真是抱歉,我給忘記了。」
  • 夢想號黃包車
    這裡是歌者戀歌bar。我是戀歌。每晚九點,我們不見不散。晚安……《夢想號黃包車》詞:盧國沾     曲:顧嘉輝演唱:甄妮逢人問我怎可帶他遠去 自己增加了負累 問怎會忍受那些嘴臉 要他喝令前驅 沿途沒有哼出怨聲半句 自己不感到受罪 讓他坐車上我拉他去 要他策藶揚鞭 我甘心做先驅
  • 《上海灘之旗袍俠》上映 白柳汐變身大歌星
    網易娛樂1月22日報導 年代喜劇電影《上海灘之旗袍俠》霸氣上映。青年演員白柳汐在片中精彩表演得到了不少觀眾的肯定。該劇講述了黃包車夫馬小明莫名被捲入國寶之爭,最後在白柳汐飾演的李彩兒幫助下成功保住國寶的故事。李彩兒表面上是風華絕代的百樂門歌女,但隱藏在她背後的身份,更是耐人尋味,看似弱不禁風實則身手矯捷,看似生活紙醉金迷,實際上卻是為了大義將自己安危置之度外的女中豪傑。
  • 白柳汐變身上海灘大歌星 演繹雙重身份獲好評
    ­  白柳汐《上海灘之旗袍俠》飾演李彩兒 ­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劉錦、白柳汐主演,深圳視線傳媒、奇樹有魚、光墨文化、中外名人、宏盛建業、上饒市建築科產業、影大人影視眾籌平臺、十一號文化傳媒出品,奇樹有魚獨家發行的年代喜劇電影《上海灘之旗袍俠》霸氣上映。青年演員白柳汐在片中精彩表演得到了不少觀眾的肯定。
  • 零點衝動 • 夢想號黃包車
    有人曾經用一個「他」字來形容過夢想,仿佛夢想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嘴臉」示人,會「喝令」驅使人,也會「讚許」鼓勵人,更奇特的是,這個人還坐在一輛很特別的黃包車上,這輛黃包車恰恰也叫做「夢想」。早春時節是一個適宜做夢的時節,除了「春夢」,你還有其他的夢嗎?
  • 珍貴老照片,還原民國時期舊上海灘的人生百態!
    舊上海灘某條繁華街道,街上人頭攢動,拉黃包車的夥計拉著一位老大爺,看這裝束,是個有錢人!一個老店,一個老人,幾個破罐子,老人正在拿著破碗吃著碗中的粗飯,看著他的形象,也是一個受苦人!路易·菲利浦所拍攝的這些照片,顯得誠懇樸素,獨一無二,他的風格並不重視異國情調的風景,反而利用他的獨到之處構造了舊上海灘的動態構圖,選擇一些非典型性的主題,擅於利用光與影,真實地反映出30年代民國社會的快速變化。
  • 50個上海經典標誌丨上海灘的歲月神偷
    1、拜碼頭新到上海灘,要去拜碼頭,祈求能得到有勢力的幫會或大人物的照應,希望以後在上海灘能順順利利。
  • 資訊 高希希開創上海灘題材電影新《遊戲規則》
    老戲骨王學圻,僅用眼神和面部細微表情,就已經將整個上海灘的遊戲規則締造者青幫老大唐先生的兇狠,殘忍,狡詐,溫情刻畫得入目三分。李子豪的扮演者何潤東大秀健碩熱火的身材,沉著冷靜,剛柔並濟地表演將熱血青年複雜內心展現在觀眾面前。從小習武的黃子韜,在拍攝過程中各種打戲,苦戲親力親為,飛簷走壁大秀身手,把男主人公之一的方傑的率性,霸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 2700塊大洋,等於27個黃包車夫1年的收入
    汽車進入中國是在最早是在上海,1902年正式引入到了中國,10年之後的上海,共計千餘輛小汽車,那麼大的上海灘就千餘輛汽車,看來這汽車確實是貴的離譜。其實當時能在上海開小汽車的都是頂尖的人群,像一般的中產階級只能是坐坐公共汽車,要麼就是黃包車,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大文豪胡適就有汽車,據悉是二車買的,一個月的郵費就得要100個大洋,而司機的費用才20個大洋。
  • 「少爺車夫蔣緯國」:經常拉黃包車送車夫回家
    商業繁榮必然拉動交通等各業的發展,黃包車就是其中之一,那時蘇州人出門沒有公交汽車,小汽車更少,市民、商人出行,坐轎子太慢,黃包車就成了理想的代步工具。而蔣介石的二公子蔣緯國在蘇州求學期間曾因喜愛拉黃包車,被蘇州市民封為「少爺車夫」。
  • 熊貓寶寶搖頭晃腦跑向奶媽,跑著跑著卻變成「兔子跳」,萌炸了!
    熊貓寶寶搖頭晃腦跑向奶媽,跑著跑著卻變成「兔子跳」,萌炸了!大熊貓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可愛的動物,深受著國內外朋友的喜愛,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此可愛的熊貓,其實在它們小時候可謂是非常調皮的,熊貓寶寶搖頭晃腦的跑向奶媽,跑著跑著卻變成了「兔子跳」,簡直萌炸了!
  • 沒有《上海灘》和《英雄本色》,就沒有如今的周潤發
    此後的好幾年,周潤發都在各種各樣的戲中跑著戲份不多的龍套,拿著不多的工資。直到1980年,周潤發才迎來轉機。1980年,導演招振強正在籌拍《上海灘》,本來想著讓鄭少秋當男一號。但因為身體原因,鄭少秋婉拒了該角色。
  • 彭于晏被吐槽像黃包車夫
    如果黃包車夫長成這個樣子,你願意坐他的車嗎?原來是大多數人覺得彭于晏又黑又壯,一點都不符合喬琪喬的氣質,倒是和《駱駝祥子》裡面的黃包車夫祥子很像。
  • 魔都這家真人遊戲劇場堪稱上海灘實景還原!
    1943年的上海灘有石庫門裡的吳儂軟語有黃包車上的旗袍女子還有霓虹閃爍的百樂門裡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