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幾天,吉林、車窗外,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冰塊覆蓋著大地,白色的雪下,森林和丘陵不斷地從旁邊掠過,有時有些村莊裝飾在寬廣的大地之間,也讓人覺得讓人感到一絲溫暖。
8天的長途旅行中,近兩天的時間在路上,第一條街是從長春到武松縣的金剛木屋村,全長300多公裡,早上7點出發,中午12點到達目的地,整條路需要5個小時左右,經過李通、輝南、鄭宇、武松4縣。
第二條路是從長白山腳下的第二條白河鎮出發到松原市,全長600多公裡,早上7點從第二個白河出發,經過大浦慈津、蘆葦田區、敦化陸正山、拉法山、吉林市、長春市和農安縣等地等待松原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東北地區的冬天很早就黑了,下午4點多就黑了,輸了。
前半部照片是從長春到武松的路上照的,這張照片都是通過車窗照的,拍照也是旅行的休閒方法之一,不然,中途靜靜地坐著有什麼意思呢,睡覺有什麼意思呢?雖然很好但是不能一直睡覺從長春到武松去過三次休息站吉林的冬天真冷,車裡像春天一樣暖和,在休息站下車之前要穿外套,下車後要戴帽子,雖然頭上有太陽,但是照射的皮膚無法忍受這種寒冷。
在拍攝窗外風景時,我一直喜歡用70-200的長焦點,這頭可以在很寬的範圍內選擇你喜歡的一點來構圖,如果用廣角頭拍攝的話,由於拍攝範圍太廣,所以很容易拍攝無關的內容,而且高速公路兩側的行道樹也會對拍照造成很大的阻礙,失誤拍攝,使用長鏡頭的話,另一個優點就是車窗玻璃上的髒處也就是說可以實現。
吉林省簡稱「路」,省會長春市面積18.74萬平方公裡,遼代吉林省大部分屬東京都,西部屬慶尚道,金國屬管轄區域上京路、北京路、東京路、成平路、海蘭路,設置後覆蓋吉林省全域,1215年,女子陣地布線萬諾成立東晉國,1233年被蒙古滅亡,元朝屬於遼陽行星,開院路,北達路,中西部成泰寧路和中央樞紐直營的成平部管轄區。
明朝大多屬於奴隸道士,西部溫柔的南部一帶屬於大寧道士,東南部一帶是建州的汝珍發祥地之一,清順治10年來建立了寧高塔仰方丈經,清朝康熙12年清朝時期,清朝建起了吉林省,取名「吉林烏拉」,吉林由此得名。
吉林省位於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和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幾何學中心,北接黑龍江省,南接遼寧省,西接內蒙古自治區,東接俄羅斯聯邦,東南隔朝鮮與江相望,吉林省位於國境近海,國境線全長148.7公裡,其中中朝國境線1206公裡,中俄國境線232.7公裡,最東邊的琿春市為最近距離日本海15公裡的地方,距離俄羅斯波謝特灣4公裡。
全省地勢從東南向西北傾斜,明顯的東南高,顯示了西北低的特點,以中部大黑山為界,可以分為東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的兩大地形區,東部山地分為長白山中山低山地和低山丘的陵區,中西部平原分為中部大地平原區和西部草地、湖、溼地、分為沙地。
地形的種類主要由火山地形、侵蝕侵蝕侵蝕地形、衝積地形和衝積平原地形構成,主要山脈有大黑山、長光嶺、吉林河達嶺、老靈、牡丹嶺等,主要平原以松耀分水嶺為界,以北為松淵平原,以南為遼河平原,吉林省海拔最高的地方是長白山的白雲峰。
吉林省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森林率達到42.5,目前,活立木總建築量為86089萬立方米,居全國第6位,長白山區是被稱為「長白林海」的中國6大森林地帶之一,有紅松、橡樹、穀類、菠蘿等樹種,銀長白山特有的珍貴樹種,樹幹挺直,樹皮鮮明,樹形美麗,被稱為「美人頌」,吉林省是中國八大牧區之一。
路上雖然沒有特別美麗的風景,但這是最真實、最自然的吉林風景,這條路的風景雖然不能表現出整個吉林的地形,但是和很多吉林人的故鄉大同小異,這裡下了一場雪,可能整個冬天都是綠地,我做不到。
下面的畫有很多玉米秸稈,整齊地放在田野上,誰知道這是幹什麼?冰封的松花江、松花江是黑龍江最大的支流,東北地區的大動脈、吉林境內的松花江本身就有兩個主要支流,一個是白頭山天池的第二個松花江,另一個是紹興安嶺的連江,這兩條支流自扶餘縣匯流,稱松花江,折東北流入東江,全長一千八百四十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