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東升西落,有了白天黑夜。
黑夜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
也有撥得雲開見月明。
每年4-6月晚上有大量的「追淚團」,
如彩雲追月,泛著柔和的光澤,
如果你有幸這個時間段去福州馬祖島,
這片出現過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的螢光海。
會映照你的心,震撼你的神經。
你震驚這美輪美奐的景色時,
卻不曉得這是大海流下的眼淚。
每年春夏交替之際,氣溫上升之時,
海中的營養源增生,渦鞭毛藻大量生長。
夜幕降臨,隨著漲潮,
海面不斷出現藍色的螢光點,
在浪花拍打的岸邊,浪頭密集的地方
最容易看到「藍眼淚」。
這在專家眼裡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他們猜測「藍眼淚」現象的成形,
與早前人們往海裡投擲過量的餵養物有關。
過剩的營養無處可去,滯留在海裡,生成名為「夜光蟲」的藻類,
這是一種異營性生物,介於藻類和生物之間
我們可以理解為:
人為往海裡投入過量「誘餌」導致海洋生態失去平衡
無法被海洋內部消化的物質就是我們所說「渦鞭毛藻」。
說到「渦鞭毛藻」也會聯想到赤潮,渦鞭毛藻是產生有害赤潮的主要藻類,
其中一些渦鞭毛藻能引起魚類貝類甚至人類的死亡。
幸運的是:藍眼淚原理和「赤潮」相似,
但目前數據顯示引發「藍眼淚」的夜光藻沒有毒性,
對人類和海洋生物不會造成影響。
「藍眼淚」雖美麗,但透露著大海的心酸。
人類作為高等智慧動物,但卻無法凌駕於自然生態圈的規則。
洪訊、地震、海洋環境都在提醒我們敬畏天地,遵守自然規律,節製取舍方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