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這個充滿魅力的藍色星球上,海水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0.8%。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離不開水,那麼如此豐富的水資源是從哪裡來的?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地球形成之初是一片荒涼景象,那麼覆蓋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又是如何誕生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
關於海洋的成因,即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科學界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似乎誰都無法用自己的假說來說服對方。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有些學者認為,海洋的形成與地球的成因密切相關。他們認為地球是從太陽中分離出來的一個行星,形成之初是一團炙熱的巖漿,隨後熱量逐漸散失,地球開始冷卻下來。由於地球表面冷卻得快,首先形成了一層硬殼,隨後內部冷卻收縮,在地殼下面就出現了空隙。
空隙的出現為海水提供了容身之地,在重力作用下,地殼大規模下陷並且相互擠壓,形成了許多裂縫,於是地殼中的巖漿從裂縫中湧出,填滿了裂縫,隨後逐漸冷卻下來,地殼就變得很厚。最終高聳的部分成為陸地,低陷的部分形成海洋。這種說法在邏輯和推理上都非常嚴謹,但是假說開始的地球成因就被許多人不認可。
一些學者認為地球上的海洋是地球在形成月球的時候產生的。地球將自己的一部分甩出去形成了月球,於是地殼上就留下了一個大窟窿,之後經過一系列地質演變,形成了現在的太平洋。月球在誕生時,由於距離地球較勁,地球產生了非常劇烈的振動,地殼沒有完全凝固的那部分裂開了,出現了巨大的裂隙,大西洋和印度洋也隨之形成了。
當然,上述觀點描述的海洋還只是一個乾涸的「海洋」,裡面並沒有水。那麼海水從哪來?有人認為海水來自地球內部礦物中蘊藏的「初生水」,也有人認為可能是是外星體比如彗星帶來的。目前,「初生水」的觀點比較有說服力,根據這種觀點,海水的形成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地殼運動造成熔巖的噴發,將大量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帶到地表,水蒸氣不斷上升最後形成了雲層,隨後開始降雨,降雨持續的時間很長,原始地殼的低洼處不斷積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
雖然現在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著地球上的水,但是海洋究竟是怎樣形成的,海水又從哪裡來,還是一個謎題。要想揭開謎題,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