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尼老師這個梗,已經有了點年頭。自從不知道什麼人用過託尼並且說了好以後,這個英文名就儼然成了髮型師的代名詞。
在我小時候,還聽過「洗頭小妹」這種稱呼,但大了以後,我還真沒在打品牌的連鎖店見過女生洗頭。女生洗頭這種聽起來帶點令人遐想的事情,可能在某些城中村的小店鋪裡面才會發生。
至於理髮師,十有八九都是託尼,你運氣好到爆炸才會遇見瑪麗。美發行業從洗頭到理髮,女性幾乎都失去了話語權,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無論洗頭還是理髮,對於女生都是比較不便的。先給大家看張照片:
大家都知道,洗頭要多次接觸大量的化學用品,如洗髮水護髮素,這對於人體的傷害是不可忽視的。
如果是美發的學徒,都是從洗頭髮開始,基本到出師為止,每天為用戶洗頭都是必須的。
夏天還好,到冬天經過冷風吹,藥水浸泡,你的手會從18歲變成80歲,嚴重還會流血不止,有多少愛美的女生能夠忍受呢?
另外,美發行業的壓力大啊!不自由啊天天待店裡!想出去玩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客人,不能三天兩頭和閨蜜逛街吃飯,每逢節假日不能按時下班經常加班加點!這樣一來,女生從事美髮學徒的自然不多。
其次,即使是晉升為髮型師Mary,女性也不方便。
剃頭是一門老手藝,不過在一直是下九流的行業。當然,那時候也就是算混口飯吃的活計,敢說在舊社會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女的從事這個職業過。新中國成立後,響應"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號召,出現女理髮師,甚至一度成為理髮師的主流。
但是僅限小店鋪,大一點的,女生就不合適了。
大家不妨想像一下,理髮師們輕則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重責十二三個小時,誰捨得自家媳婦這麼操勞?
理髮師剪髮的時候,由於工作的需求,總會有一些肢體接觸,換成女的可能會出點什麼事兒。
一個男的油氣一點的給你推薦各種大頭,別人說他會說話,嘴甜。要是一個女的給撒嬌啊,硬磨啊,給你推薦大頭,什麼畫風???
然後,髮型師這個職業,由於歷史遺留的誤解,對於女性很不友好。
曾幾何時,因為真的有人打著髮廊的名義"掛羊頭賣狗肉",導致很多從事髮廊工作的女性都被冠以"髮廊妹"的罵名,很多單純從事理髮工作的女性被汙名化了,無奈退出了市場。大家不妨想像,如果一個女性朋友告訴你自己在髮廊工作,你會怎麼想?
最後,就是異業的競爭。
現在美容院發展很快,很多女生選擇了做美容師,從學員到美容師幾個月就可以上手,而從學員到髮型師需要最少三年,工資還沒有美容高。所以你看不到美發行業的Mary,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