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播前號稱「中國版《請回答1988》」的《以家人之名》,收官時期的豆瓣評分,「不負眾望」地持續下跌。從一開始的8.6,到現在只有7.2。
在開播伊始,觀眾對於這部劇的評價就呈現兩極化的趨勢。有人預測「高開低走」,原因是看到了男女主「樹咚吻」的花絮,嗅出了狗血愛情劇的味道;但同時,也有不少人對它抱有樂觀態度。
開播第一天的網友評論,顯示出對該劇的期待。圖by豆瓣評論
不過話說回來,僅憑看到一場吻戲花絮,還不足以給打上「爛尾」的標籤。在對標的公認家庭好劇《請回答1988》中,女主最終也同青梅竹馬喜結連理。感情線的完善並沒有給整部劇帶來異樣,反而增添了更多幸福元素。
但很遺憾,《以家人之名》最終還是令人失望了。
過完了幾集溫情小日子,畫風突變。看到12集往後的觀眾們,開始明白了:哦,原來不僅是狗血愛情劇,還是重度類型的。
好好的一部家庭劇,怎麼就變成了德國骨科?兄妹終成有情人終成眷屬,怎麼對得起當初的宣傳文案?
或許從一開始,編劇就根本沒打算在親情與家庭這條路上走長遠。
家庭之下,潛藏已久的愛情戲碼
從設定來看,《以家人之名》其實是相當有特色有爭議的創新:譚松韻飾演的女主李尖尖很小失去了母親,和開麵館的父親相依為命;後搬進來的樓上鄰居凌霄一家,父親是片警,平常忙得白天找不見人,母親沉溺在剛喪失一個女兒的悲痛中,不久就和凌爸離婚了。從小就是顏控的李尖尖看到帥氣哥哥,非常主動地邀請他一起玩。
後來加上一個陰差陽錯被李家收養的小男孩賀子秋,三個孩子兩個爸爸,組成了一個看起來奇怪但相處和諧的家庭。
截止到11集,劇情還走著「不尋常但合理」的路線,三個孩子小時候的玩耍打鬧、長大後的親密無間、校園生活裡的同學故事,貼近現實中又帶著一絲搞笑。
網上傳得比較火的有這麼幾個片段:
一個是李尖尖第一次生理期,非常興奮地向全家人宣布,結果因為在座都是男同志,場面略微尷尬。
還有一個是賀子秋的親生渣爸發達了,想認回他,去學校找人,對賀子秋說了一句「我是你爸爸」。
結果賀子秋一句話把中二男高中生的沙雕霸氣發揮得非常充分,他回的是:
多自然、多生動!
但這種恰似高中版《家有兒女》的氛圍,只持續了很短一段時間。從11集開始,賀子秋和凌霄因為原生家庭原因相繼離開了李家,經歷過一集催人淚下的分別場面,愛情的光輝開始照射在這部劇中。
九年之後,凌霄賀子秋一前一後回來。在賀子秋反反覆覆懷疑自己對李尖尖的感情時,凌霄,也就是我們的男主,開始了八倍速追妻旅程。
不少觀眾直呼:太快了太快了,怎麼親人鄰居和朋友們一點不對勁都沒感覺出來呢?
正常說來,吃一碗飯、以兄妹自居的「家人」,哥哥突然說「我想娶我妹妹」,爸爸、妹妹、鄰居聽了,都得有點時間緩緩。
雖然無血緣關係的鄰家小哥是青梅竹馬,但他們家情況特殊,兄妹情深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而是實實在在相處過來的,是男主男二也管女主父親叫「爸」、管女主叫「妹妹」的相處模式。
身份的轉變,不異常,但是周圍人如果對此毫無驚訝,甚至一開始就秉持著「內部消化配對」的想法,在一部嘗試與現實接軌的家庭劇中,未免顯得刻意而跳脫。
如果細心地往前翻,會發現男女主的感情戲一直在借家庭的故事遞進鋪墊。
凌霄性格穩重,也是他們中最年長的。管教妹妹的方式的是寵溺地敲打她的頭,伴隨實為真心的玩笑話。
李尖尖:打傻了你娶啊?凌霄:我娶。
凌霄在新加坡照顧母親的時候,也時時讓李尖尖閨蜜齊明月給她發妹妹照片。
不是愛情來得太快,而是告白早有預謀。從一開始,編劇就以愛情為使命,進行著劇名為家人的寫作。這部家庭劇到後期,標題已經由開始的五個字變成了填空題。
以家人之名, 。
人設不穩,「全世界只有六個人」式感情戲
崩壞總是來得猝不及防,快速推進的感情線,讓親情感顯得脆弱。
兩個哥哥回國之後,承擔「家人」的戲份和感情渲染基本成了男二賀子秋的任務。他短暫地參與了追求妹妹的戲碼,隨後快速覺醒適應,開始新一場故事:和親生母親的糾葛。
中間經歷了賀子秋的尋母心結、與母親重逢時的內心撕扯和之後的誤會,劇情之虐讓觀眾和男二一起放聲大哭。
而在這期間,男主凌霄的工作就是表白、和妹妹確立戀愛關係、向她講述九年來的悲慘生活。
不是說凌霄不慘不值得心疼,但就情節來說,和傳統言情劇的套路如出一轍。
而為人詬病最多的就是,男主為了追女朋友,人設逐漸不穩定。
凌霄從小時候的成熟穩重大哥哥,變成追妹直球略顯油膩。如果說小哥賀子秋在對自己妹妹應該抱有什麼感情這件事上,還顯示出猶豫和懷疑,那麼凌霄在這一點,早已贏在了起跑線。
他從高中就發現了他喜歡妹妹,出國期間一直利用齊明月了解李尖尖,回國後更是完全由兄妹情直接轉為男女愛情。
趁妹妹睡著偷親;毫不拖沓地告白,說出一長段網紅甜蜜文案;步步緊逼,放話「我就這麼想的,你仔細考慮考慮吧」;末了還要說「我這輩子,都是你的人了」。
這可是你相處快十年的妹妹啊,你就算一開始沒把她當妹妹看,也得考慮一下她本人的想法吧?你怎麼就那麼確定她也不把你單純當哥哥看呢?
諸如此類,凌霄後期的人設,表現得就和提前看了劇本一樣。比觀眾都明白:李尖尖是我的,我一定會和我妹結婚的。
豆瓣頁面上的吐槽 圖by豆瓣網友
而且要命的是,故事不再局限於這個特殊的五口之家,它朝著奇怪的都市戀愛、閨蜜矛盾的走向展開了。
賀子秋、凌霄、李尖尖是一個三角。
賀子秋的好友莊北、李尖尖的閨蜜齊明月、唐燦三個人又是一個三角。
整體捋下來,關係是這樣的:唐燦喜歡莊北,莊北喜歡齊明月,齊明月喜歡凌霄,凌霄喜歡李尖尖,賀子秋也喜歡李尖尖......
啊這,合著全世界只能你們六個人之間喜歡來喜歡去唄?
這要是個都市戀愛套路劇,或者閨蜜撕逼時代劇,或者中二少女爽劇都說得過去。畢竟大家看劇就是圖一個爽,看著開心就行。
但是披著「以家人之名」的外衣,劇方在開播前渲染成關注家庭和非常規親情的一部劇,在後半程還開啟以上的戀愛循環就顯得有點跑偏了。經常讓人看著看著忍不住發問:這部劇主題是啥來著?
關於家庭和親情,不應該拋棄瑣碎和真實
家庭和親情劇中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呈現出很多瑣碎小事,這些小事放在平時也是雞毛蒜皮,發生得突然結束得也突然。
《以家人之名》在開播的時候能打動人,也有這些「小事」的功勞。家裡的女兒第一次來例假也好,高中生發明的獨特叫人方式也好,都只佔生活的一小部分,不影響劇情的主要走向,卻能充實人物形象和整體氛圍。
凌霄住尖尖和子秋家樓上,子秋用棍子叫凌霄吃飯
正是這些小事、注重細節和細碎的畫面,構成了真實的一面。
非常著名的《我愛我家》和《家有兒女》,整部劇講的都是一件一件小事,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構成了一個家庭的整體圖畫,也貢獻出了多個一句話就能讓人意會的梗。
《家有兒女》劉星分餡餅這段,是經典笑點之一。
《請回答1988》總是給人「治癒」和「溫暖」的感覺,也是因為展現了樸素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人生哲理、成長故事、人情冷暖、複雜回憶,都包含在這些一幀一幀組成的日常小事裡了。
但是編劇寫到後來幾乎就要完全拋棄掉這些真實感。觀眾越往後看越發現此前的情節,不過是服務於最後的戀愛大結局。
男主宋威龍的演技不夠有靈性,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這種感覺。
仿佛前期的大哥哥只不過是虛晃一招,九年之後歸國的凌霄,才是承載本劇核心思想的人物:李尖尖的男友。
在《以家人之名》中對李尖尖的眼神,理論上既應該帶著當了這麼多年哥哥的珍惜,也應該有對心上人的喜愛,但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欠缺了這種豐富,只有動作上的摸頭、擁抱、親吻。
情節上20集往後的多向展開,更是把聚焦點從五口之家分散開,分給了各個能夠成為標籤的衝突點。
凌霄親生母親的古怪性格、賀子秋親生母親的難言之隱、李尖尖閨蜜唐燦的事業失意......都是精彩的故事,但也都缺乏真實感。
這些情節的展開過於戲劇化,反而使真正細碎的生活顯得奢侈。觀眾一會兒心疼這個,一會兒生氣那個,而看不到存在於每個人身邊的、最普通的家人瞬間,只能在各個刻意製造的衝突點中間,扒拉出一段略帶家庭體驗感的碎片。
「家人」的意象,從陸地上飄到半空中,觀眾越來越看不見,還怎麼以家人之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