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AI人工智慧大家一定不陌生,科學界大佬們玩的東西,早已肆虐人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當年AlphaGo打敗了歐洲圍棋冠軍的事更是讓AI在人類面前得瑟了一把……
等等,這不是音樂號嗎怎麼開始嘮科技了,寫串頻道了嗎?你還是我認識的那個喜歡黑貝斯手的哎呀妞嗎?!
別急,藝術圈雖然曾被堅定地認為是不被AI侵襲的「極樂淨土」,但如今這片禁地也淪陷了,AI已經悄悄殺進了音樂圈,所以難兄難弟們,在音樂上和我們搶飯碗的可能已經不止是同行了,還有程序猿!
AI也許能拯救周杰倫的土味歌詞?
今年的音樂綜藝節目裡頭出現了不少學霸,《中國好聲音》裡頭24歲的清華博士生宿涵就喜提四位導師轉身,他改編了周杰倫的《止戰之殤》,而這首《止戰之殤》的歌詞是竟然是由 AI 人工智慧寫的!
我們來看看這首由AI改編後的歌詞:
怎麼會
捨得就讓回憶衝走了相片
也衝走了往日時光
諷刺掛滿美麗的太陽
快看不到蔚藍的那個地方
再見了避風港 好蒼涼
這殘酷的月光
他不諒不忘 只想止戰之殤
雖然嚴格點來看,這位AI寫出的歌詞在邏輯上還是有些經不起推敲,但是卻寫出了「諷刺掛滿美麗的太陽」這樣頗具反諷意味的金句,和周董這首反戰主題的歌還是很搭的。
清華的哥哥,都這麼厲害嗎???!!!
宿涵介紹說AI寫詞的原理是基於一種「深度學習」的算法,通過對大量音樂數據的學習及訓練,只要給它投餵相應的意向詞, AI 便可以寫出任何你想要的。聽起來似乎讓人有些惶恐啊,難道音樂也可以被「算計」了?
以後方文山要是沒檔期,我建議周杰倫喊這個AI寫一下歌詞,聽起來似乎比小公舉自己寫的「歌練的胸肌給你靠」好那麼一點。
AI作曲,甚至還會寫交響樂?
根據「智能相對論」的科普:
從基礎理論設計與數學邏輯同構並進行符號化組織的角度來看,音樂雖然作為一門藝術,卻有很強的可計算性,音樂模式背後蘊含著數學之美。
常規的作曲技法,如:旋律的重複、模進、轉調、模糊、音程或節奏壓擴,和聲與對位中的音高縱橫向排列組合,配器中的音色組合,曲式中的並行、對置、對稱、迴旋、奏鳴等等,都可以被描述為單一或組合的算法。
這從本質上決定了,AI技術可以較好地應用到音樂創作上。
聽起來一套一套的!程式設計師們為了讓音樂人沒飯吃真是煞費苦心啊!
其實早在1957年就誕生了歷史上第一首完全由計算機「作曲」的音樂作品《依利亞克組曲(Illiac Suite)》。
到了80年代,「不務正業」的美國教授David Cope又發明了一款名為Experimentsin Musical Intelligence(下稱EMI)的音樂軟體,被認為是目前最先進的人工智慧音樂作曲系統之一,先把它餵飽大師們的作品,然後再根據強大的資料庫用算法創作出各種作曲家風格相近的樂曲,完全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品質。
2016年,科學家又創作出了專門從事古典和交響音樂創作的Aiva。Aiva是人工智慧領域上第一個獲得世界地位的作曲家,「法國及盧森堡作曲家協會」首個非人類會員,很多音樂大師花十幾年功夫才會達到這個地位。它創作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版權!已經有交響樂團演奏過它的作品了。我好羞愧啊!
aiva自始至終都散發高級氣味,科學家們天天給它聽巴赫、貝多芬、莫扎特等古典作品,通過深度學習技術,搭建一個體現它對音樂理解的數學模型,繼而用模型創造出完全原創的樂曲。所以被視為高級情感藝術的古典樂也沒能難倒它,對人類來說創作難度很高的交響樂反倒是它最擅長的。
就在前不久Aiva還發布了一張名為《艾媧》的中國音樂專輯,其中包括 8 首單曲:《創始之初》、《黑龍》、《人類始源》、《補天》、《人類社會》、《五彩神石》、《四極天柱》、《天地》。
每一首都在向「女媧補天」這一神話致敬,明明它可不是女媧捏出來的啊……
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aiva所創作的純音樂:
當你還發愁唱歌跑調的時候,AI已經當歌手了
微軟小冰是微軟Bing搜索中國團隊發布的一款智能伴侶機器人,已經有一億用戶了,為此小編親測了一下她的聊天水平:
嘖嘖嘖,真會撩啊,隔壁老siri仿佛已經哭暈在廁所……
除了聊天以外,她還發布了原創詩集,更是在《機智過人》的節目裡為人類歌手現場作曲,如此優秀!怪不得深受死宅們當女朋友一樣喜歡,哈哈嗝,如今更是c位出道進軍演唱屆,感覺是奔著秒殺楊超越去的 ,不僅能歌善舞還能賺錢養家,一起來聽聽小冰的歌聲吧!
仿佛真的嗅出了人美歌甜的二次元女友味道?什麼時候出男版啊?
看來以後的各大榜單怕是要給AI歌手留個位置了。
編曲?母帶處理?
YouTube的網紅歌手Taryn southern專輯中《i am ai》的主打曲《break free》就是由她本人和AI共同創作的 。在這整張專輯中,Taryn southern只負責撰寫歌詞和主旋律,然後設置好風格、情境、節奏,編曲就由AI一鍵生成了!這也是第一張由人工智慧包辦編曲和製作的專輯。
雖達不到格萊美標準,但從歌曲的完成度來講AI的編曲已經不輸人類了,仿佛已經看到了一些二三流音樂人深陷下崗危機,不要哭!擦乾眼淚我們去學編程!
所有機器的發明很大方面是為了提高效率,相信每一個音樂製作人都被母帶處理整的焦頭爛額過,專業人士愁,二三流的更愁。Landr的出現似乎很好的緩解了這一問題,Landr是一個全新的在線母帶處理服務,上傳音頻後通過算法分析音樂的錄音與混音質量並完成母帶處理,獲得WAV或MP3文件。
Landr現在已進軍中國市場與蝦米合作,很多專業人士對此褒貶不一,有支持的也有覺得雞肋的,但對於「中級玩家」來說它確實比傳統母帶省時省力了不少,而且省錢!
蝦米的「尋光計劃」音樂人西樓的專輯《動情祭》就是完全由landr完成母帶製作的:
AI音樂還能研發人類沒聽過的聲音?
谷歌開發了名為NSynth super的合成器,利用人工智慧根據世界上成千上萬的樂器聲音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新聲音,NSynth 內置的算法可以從 4 個不同的聲源產生新的聲音,以此來進行音樂創作。
NSynth 中文的意思是「類神經網絡合成器」,這個項目打造了一個超巨大的資料集──NSynth Dataset,搜集了超過 1,000 個樂器(古典樂器到電子樂器都囊括在內)演奏出超過 30 萬個音符的取樣,來讓機器學習模仿。
聽起來很好玩的樣子,真想試試嗩吶和薩克斯的音色能混出什麼小可愛!
AI音樂越來越發達音樂人會不會哪天真的失業?機器人寫的算原創嗎?成為作曲家的捷徑是不是學編程?會不會完全取代了人類?
有句話說的挺好的,「藝術就是人類那些不完美的情感的集合體」,算計出來的藝術還是會缺乏一點人性的味道,人是有情感溫度的, ai並沒有人的主觀意識和思想(哪天有了也說不定),一切還是基於人類所建造的資料庫和運算。
人的創造力是永遠無法代替的!
當然了,面對AI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在音樂上更是要不斷學習並且提高自己,不然哪天難兄難弟們可能真得天橋下見了。
哎呀音樂長期徵稿
關注公眾號回復投稿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