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匠心之城(jxzc681)
『 小悅導讀 』
小悅一向太喜歡不看古裝劇(除非是像「大明王朝1556」「漢武大帝」「雍正王朝」這類央視正劇),其中一個原因是感覺瞎編亂造太多,對歷史不尊重。
最近清宮劇《延禧攻略》熱播,引起網友各種討論,其中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的鶼鰈情深讓網友大呼甜蜜。可能是於正一貫作品的胡編亂造的風(niào)格(xìng),也有許多人對電視劇中的帝後感情有些質疑……
事實上,歷史上乾隆皇帝和富察皇后的愛情,比電視劇還要感人!
《延禧攻略》劇照
乾隆帝在我們印象中
也是一位風流多情的君主。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遍體生香的含香公主,
美豔多姿的令妃娘娘,
更別說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了。
根據歷史記載,
乾隆皇帝後宮有名號的妃嬪,
就多達40位。
但乾隆皇帝縱然一生后妃無數,
他心中最愛的女人還是自己的結髮之妻,
富察皇后,
她是乾隆皇帝一生的白月光。
富察皇后出生於滿洲鑲黃旗,
姣好的面容,
高貴的出身,
優雅的談吐,
行不動裙,
笑不露齒。
舉手投足間自然流露
名門淑女的風度與修養。
富察氏9歲時的書法作品就被雍正(乾隆的爹)讚不絕口,甚至用小富察的字來教育兒子。
「此字乃是一位九歲的格格所寫,你們如不用心上進,可連女童都不如了」。——出自《富察氏後人玄海的回憶錄》
雍正五年,
16歲的富察氏參加選秀,
被當時在位的雍正皇帝一眼選中,
指給了已經暗立為儲君的乾隆做嫡福晉。
雍正選的就是未來大清國的皇后。
17歲的乾隆與16的富察氏
婚後舉案齊眉,
相敬如賓,羨煞眾人。
在成親第二年便生下長女,
三年後,富察氏誕下二皇子,
雍正皇帝對這個嫡孫分外寵愛,
親賜名為永璉,
璉有宗廟之意,
即希望他未來能繼承皇位。
雍正十三年,
乾隆繼承大統,
立即冊封富察氏為中宮皇后。
富察氏雖然貴為皇后,
卻毫無驕矜之氣。
她聰明賢惠,識大體,重小節,
生活簡樸,不喜金銀首飾,
平常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
後恭儉,平居以通花絨草為飾,不御珠翠。 ——《清史稿 · 后妃傳》
富察氏對待太后更是非常的孝順。
兩人性格迥異,相處並不容易,
但是富察氏卻極其恭敬孝順,
說話極其謙卑有禮,
太后吃飯的時候都是自己伺候布菜,
從不假手於宮女。
太后生病也是衣不解帶,
整夜守在床邊照顧,
太后對這個兒媳非常滿意,
親密到一日也離不開。
後宮上下對皇后非常欽佩,
乾隆本就極其注重孝道,
對富察氏的喜愛更是與日俱增。
她將後宮打理的井井有條,
使乾隆在前朝沒有後顧之憂。
生活中對乾隆也是呵護備至,
為他排憂解難,耐心傾聽。
皇上生癤,
御醫說要連續一百天堅持換藥,
富察氏不放心他人照顧,
便連續三個月親手為皇上換藥,
精心照顧,直至乾隆痊癒。
純聖壯年,曾患癤,甫愈,醫云:須養百日,元氣可復。孝賢皇后聞知,每夕於上寢宮外居住奉侍,百日滿後,始回宮。——《郎潛紀聞二筆》
有次乾隆皇帝說起,
當年先祖在關外艱難創業,
袖口能用鹿尾巴的絨毛
緣個邊就已經是很好的裝飾了,
而如今八旗子弟穿金戴銀,
鋪張浪費,驕奢風氣漸起。
本是無意提起,
富察氏卻記在心裡,
她回去就做了一個用鹿尾巴毛
緣邊的小荷包送給乾隆,
意指夫妻二人
互相勉勵保住先祖樸素的習慣。
乾隆大為感動,
便終生將荷包佩戴身邊,
夫婦二人感情甚篤。
歲時以鹿羔沴毧制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遺制,示不忘本也。 ——《清史稿 · 孝賢皇后傳》
富察氏懂乾隆的精神世界,
他們一起吟詩作畫,
一起策馬馳騁,
她是他的伴侶,更是知己。
乾隆本身很自負,
高己卑人,
但在皇后身上幾乎挑不出毛病。
按照禮制,
三宮六院有很多妃子,
但是誰也取代不了皇后
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
當其他妃嬪絞盡腦汁,
明爭暗鬥爭寵的時候,
她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不僅如此,
乾隆對皇后家人的賜封更是超出常制,
所受恩寵,空前曠古,冠絕百僚。
皇后胞弟傅恆年未而立即位登首輔,
二十餘年中,出將入相,
乾隆帝對其恩寵有加,罕有人及。
乾隆也絲毫不掩飾自己
施恩外戚是因為皇后的緣故:
「朕之加恩傅謙兄弟者,
乃因皇后加恩,
並不因其為大學士公傅恆之兄弟也。」
富察皇后在紫禁城的居所叫長春宮,
在圓明園的居所叫長春仙館,
而乾隆皇帝的名號即「長春居士」,
其伉儷情深可見一斑。
但是天道忌全,人生難測,
太過幸福美滿的生活連老天都妒忌。
乾隆三年,
年僅9歲的二皇子永璉,
因病夭折,
而乾隆皇帝在繼位第一年,
便曾秘密立其為皇太子。
乾隆評價二皇子:
「聰明貴重,氣宇非凡」。
這一意外猶如晴天霹靂,
讓帝後陷入悲痛之中,
勤勉的乾隆罷朝五日,
為二皇子修建陵寢,
一切按照太子規格辦理。
大病一場的富察氏幾天內便形銷骨立,
終日以淚洗面,
乾隆皇帝承受著喪子之痛,
但是更擔心皇后過度悲傷,
便每日前來勸慰。
因為傷了身體,
直到七年後,
35歲的富察皇后才再度有孕,
乾隆皇帝對其高度重視,
按照慣例,
要出宮去圓明園過上元節,觀煙火。
乾隆不忍皇后一人在宮內,
破例留在宮中陪富察皇后過節。
皇后誕下皇七子永琮,
儘管其他妃嬪已經給乾隆生了好幾個皇子,
乾隆依然對其寵愛有加,
稱讚其「性成夙慧,歧嶷表異,
出自正嫡,聰穎殊常」。
每天一下朝便來到皇后寢宮,
夫妻二人將孩子抱在懷裡哄逗,
那是他們最美好的時光。
但是災禍降臨,
永琮在未滿兩歲的時候出天花而夭折,
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
乾隆把永琮安葬在朱華山太子陵園內,
在乾隆皇帝心裡,
永琮已經內定是太子。
此次噩耗直接擊垮了皇后,
悲悼成疾,
表面上皇后保持著端莊嫻靜,
內裡的生命卻一點一點耗盡。
兩個月後,
乾隆十三年,
是皇上的第一次東巡。
繼位這麼多年,
乾隆皇帝勵精圖治,
出巡是為了更好的實地考察,
也是藉此機會帶著富察皇后散心,
消解喪子之痛,使其重整精神。
東巡隊伍來到山東,
一起謁孔廟、登泰山、遊覽趵突泉,
乾隆親自去泰山碧霞宮拈香,
為皇后祈福,日後身體康健,
早誕貴子。
富察皇后也很開心,
卻不想突然病倒了,
回程在即,
皇上決意留在濟南陪皇后養病,
皇后不願因自己而貽誤國家重務,
便勸皇上自己無妨,回京再治。
他們在德州乘船,走水路。
卻不想皇后當晚亥時,
就病死於船上,年僅37歲。
從這一天起,
這錦繡山河再無人與我欣賞,
這高處不勝寒的寂寞
再也沒人與我分擔,
縱使我有這三千粉黛,
卻都不是你的樣子。
他悲痛欲絕,
回京後親自扶棺治喪,
不惜耗費巨資、大興土木,
動員工匠8242人,
各作壯夫9593名,
耗費白銀9600餘兩。
新建房間338間,
耗費白銀91300餘兩。
追封諡號「孝賢純皇后」,
九日不理朝政,
終日身穿素衣素袍。
這還不夠,
他要讓所有人陪著他一起悲痛,
天子之怒,血流成河。
皇后的祭品不夠不潔淨鮮明,嚴懲;
皇后冊寶製作粗陋,全堂問罪;
滿文譯文中將「皇妣」一詞
錯譯成了「先太后」,重罰。
「孝賢皇后喪儀,朕皆斟酌古今,不參私意。考明嘉靖七年孝潔陳皇后之喪,張璁援引古禮,謂『喪服自期以下諸侯絕,特為旁期言。若妻喪本三年報服,殺為期年,固未嘗絕。上宜為後服期喪』云云。今據議奏,如升殿作樂,凡大朝祀典,自當如例。唯常日視朝,但鳴鐘鼓,樂懸而不作……」 ——《清史稿 嘉禮》
因皇子永璜和永璋在
皇后葬禮上哭的不夠悲傷,
便歇斯底裡地痛斥:
"此二人斷不可繼承大統……
伊等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
不忍殺伊……"
直接絕了二人的繼位可能。
乾隆下令,
百日之內官員都要吃素穿孝不得剃頭,
停止音樂嫁娶,
天下臣民一律為皇后服喪。
江南河道總督這樣的一品高官
在皇后喪期剃頭,被賜死;
湖南巡撫、湖北巡撫因此革職;
其中53名官員沒有來得及上奏悼念,
多被貶黜,降級,削功。
富察皇后的離世,
給大清朝的政局帶來一場巨大的風波。
乾隆性情突變,
越發任性和嚴苛,
錯殺冤殺不計其數,
這一系列瘋狂舉動讓全國上下人心惶惶。
精神也變得有些不正常了,
記性變得非常差,
時常記不得自己下一秒要做什麼,
只是不斷地發火,動怒。
唯有靠寫詩才能緩解自己的情緒,
皇后剛去世的那段日子,
每晚夢到皇后,
便將夢中的情景寫到詩裡。
他夢見皇后說,
在那個世界過得很好,
不要擔心,
自己放心不下婆婆和孩子特來看望。
待乾隆醒來,淚水早就沾溼枕巾,
黑夜寂寥,風吹簾櫳,
我在寂寞傷感中,
你又在哪裡。
富察皇后去世後留下的長春宮,
乾隆命令所有陳設,
都要保持原樣,一點也不許動。
每年皇后的祭辰,
乾隆都要到這兒來進行憑弔,
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大半天,
這種做法乾隆持續了四十多年,
一直到退位。
因皇后於船上去世,
乾隆甚至下令
把保留了她最後的體溫的青雀舫(大船)
運進紫禁城。
可這艘船體積巨大,至少重千噸,
加上當時又沒有起重機等設備,
這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皇帝甚至下令拆掉城門門洞,
還好後來官員想到一個主意
才算保住了城門!
他命人搭起木架從城牆垛口通過,上設木軌,木軌上滿鋪鮮菜葉,使之潤滑,千餘名人工推扶拉拽,費盡力氣,終於將御舟運進了城內。
自從富察皇后去世後,
乾隆就養成了獨宿的習慣,
再也不讓任何妃子伴其過夜了。
而濟南則成了乾隆的傷心地,
每次出巡,經過濟南,
乾隆從不入城,都是在城邊繞道而行。
因為你,我怪罪一座城。
皇后去世十年之際,
乾隆再次來到泰山,
回憶起皇后染疾而逝,傷心不已,
幻想和皇后能夠緣定三生。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
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
大多文採平平,非常平庸。
但是其中有一百多首詩卻寫得非常好,
情真意切,真情流露,
那一百多首詩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都是在悼念富察皇后,
乾隆詩作的最高水平都獻給了富察皇后。
「九御鹹備位,對之籲若空。」
雖然我坐擁三宮六院,嬪妃齊備,但是面對她們,就像是面對虛空。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
早知道失了孩子還會讓你也離開,那當初寧可不生了!
「同來侍宴承歡處,為憶前弦轉鼻辛」
看到我們的女兒本來該開心,可是卻想起了你,我的鼻子又酸了。
「朕以二十餘年伉儷之情,恩深誼摯,邃行冊立,於心實所不忍。即過二十七月,於心猶以為速,但思皇后大事,上軫聖母懷思」。
立了新皇后,他還去富察皇后的墓前解釋:「我也不想的,但是母后年紀大了,你就當是孝順她吧!」
其來不告去無詞, 兩字平安報我知。 只有叮嚀思聖母, 更教顧復惜諸兒。 醒看淚雨猶沾枕, 靜覺悲風乍拂帷。
他經常夢見富察:「我又夢見你回來了,向我報了平安,擔心母后和孩子們。醒來後卻只有我一個人,淚水沾溼了枕頭,瞬間覺得好難過啊!」
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自從你去世以後,我多次南巡,四次路過濟南,都從不入城,但是又忍不住要從城邊繞道。因為我害怕一進去,就想起了你在這生病、離世,我又會難過了。」
「曾孫畢姻近,眠者可聞知」
71歲時,乾隆在陵墓前對富察說:我們的孫子都要結婚了,不知道你聽說了嗎?
而到了80歲,他再到了她的墳前:
三秋別忽爾,一晌奠酸然。追憶居中閫,深宜稱孝賢。
平生難盡述,百歲妄希延。夏日冬之夜,遠期只廿年。
我已經三年沒來給你上墳了,今年來到這我又忍不住哭了。你我陰陽兩隔這麼久,我沒有辦法一下子把這麼多年的發生的事全都告訴你。想起以前和你一起度過的日子,多麼的美好啊!
他們都說我身體好,可以活到100歲,可我不想活那麼久,我想早一點到地下,這樣就能和你團聚了。
相守21年,分開51年。
10幾歲的初戀,30幾歲時的陰陽兩隔,再到白髮蒼蒼,腳步蹣跚時,你依舊是我心中唯一的那束白月光。
自古君王皆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
可這一生,他真正愛的,或許只此一人。
— END —
關於熬夜和早起,也許你一直都錯了
我把《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嚇死
唐僧到底愛不愛女兒國國王?
一次性把中國茶講清楚(建議收藏)
書單 | 買書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