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千錘百鍊》:中國底層社會現狀報告

2021-01-07 騰訊網

[摘要]除去北上廣這些大都市給人繁華和虛幻的感覺之外,還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在偏遠的城鎮中生活著,他們的生活選擇更少,平凡真實,也許他們才能代表屏幕下的大多數中國人和底層中國社會的生存現狀。

紀錄片《千錘百鍊》

在熱氣騰騰的中國電影賀歲檔裡,有一部不太顯眼的紀錄片安靜地上映了——加拿大華裔導演的《千錘百鍊》。

《千錘百鍊》曾經入圍2012年聖丹斯電影節,並獲得米蘭電影節最佳紀錄片、舊金山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長片和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等多個獎項。

可看性很強的紀錄片

該片的導演張僑勇擅長用故事化的電影語言去拍攝紀錄片,在這部以拳擊為主題的紀錄片中,分三條主線記錄了四川會理縣拳擊教練齊默祥和他的兩個徒弟何宗禮和繆雲飛的拳擊和生活。齊教練已經過了拳擊運動的黃金年華,但是依舊想最後比一場,完成自己的職業理想。他的兩個徒弟雖然訓練成績優異,都考上了省拳擊隊,但是生活的現實和命運卻讓他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影片剪輯和配樂都十分流暢,強對比性的剪輯和鼓點強烈的配樂,在齊教練和徒弟們的訓練和生活場景中,都產生了極強的節奏感,使得整部影片有了劇情片似的跌宕起伏。加上本片拍攝使用的是當時領先的5DⅡ作為基本攝影器材,其景深極淺、畫質銳利,能夠貼身跟隨拍攝,因此讓整個影片具有了一種特殊的氣質。影片還使用了大量的空鏡頭,在故事之外關注到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增加了一份空曠感和悠悠的禪意。

以真實的姿態記錄

張僑勇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紀錄片導演,其另一部作品《沿江而上》曾經在2008年斬獲金馬獎。拿獎之後,他馬上投入《千錘百鍊》的計劃和拍攝中。根據導演的自述,他更傾向於紀錄片的影像記錄語態,或者記錄性強的故事片的拍攝,對於他來說,紀錄片是記錄真實的一個人生時段或是一個歷史時期的線索。

在影片為數不多的生活場景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齊教練和他的徒弟生活的地方,夜市裡甩頭髮賣烤肉的小夥,青春期的男孩在夜市搭訕女孩,兩個教練去中學選拔拳擊苗子時說「選得上就是國家的人了,選不上你就是你媽媽的人了」……這些場景就是真實的中國三四線城市人們的生活和生存狀態。

返回故事本身,記錄也是冷酷,甚至有點殘忍的。離開職業拳擊多年的齊教練試圖衝擊WBC拳王爭霸賽金腰帶,我們看到他一點一點開始訓練,用高強度的鍛鍊和身體訓練恢復體力,從眾人簇擁的鎂光燈和掌聲中走向賽場,但是依舊無法面對失敗,被日本選手打敗,拋毛巾(拳擊比賽中認輸)表示放棄,然後影片戛然而止,沒有絲毫回味和煽情。

張僑勇說:「我們跟拍了近兩年時間,其實已經變成了齊教練的朋友和某種程度上他的傾訴對象,我們在情感上也希望他贏,希望他成功,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他的失敗,面對真實。」

製片人韓軼還提到,當時齊教練已經是帶病上場,在凌晨的比賽結束後被送到當地的校醫院急救,那是影片中沒有也不可能提到的很多背後的故事之一。紀錄片導演和團隊不僅要面對如何完成作品和拍攝,其實更多是深入被拍攝人的生活,去和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承擔。生活這個編劇沒有給你確定的結局,一切都是未知的,這是紀錄片的風險,但也是它最大的魅力。

底層社會現狀報告

《千錘百鍊》中,可以看到拳擊運動員經過千錘百鍊,挑戰自我的奮鬥精神,但齊教練和兩個徒弟的故事其實是3個失敗的故事。齊教練沒有贏得象徵拳王的金腰帶,他還是在會理縣城裡繼續他作為拳擊教練的生活,去中學選拔苗子,沒有成家,影片上映後據說工資漲了2000元;徒弟何宗禮在省隊裡堅持每日艱苦的訓練,期待有朝一日考上國家隊;徒弟繆雲飛最終在家人的壓力下,放棄了拳擊道路,當了一名普通的建築工人。3個人最後都要自己面對不成功的現實。紀錄片的導演沒有獨白,但是我們隱約看到了導演的自述:失敗也有力量,失敗也是人生。

張僑勇從《沿江而上》開始,就試圖看到那些公眾視野之外的中國人。他常說,因為華裔的身份,他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幽靈,有著西方的大腦和視角,但根又在中國。這部紀錄片也是他試圖貼近真實中國的一種方式。

正是藉助真實的故事和導演的鏡頭,我們看到了當下底層中國人些許無奈的現實生活。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城鄉結合部的街景,年輕人價值觀的混亂,兩個少年對人生道路的迷茫、分歧和選擇,繆雲飛和家人對生活的無奈和妥協……

當我們感動於齊教練的故事,為他的失敗惋惜的時候,在更多人包括大多數海外觀眾的眼中,他們看到了整體:作為一個發展中的中國,除去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給人的繁華和虛幻的感覺之外,還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在偏遠的城鎮中生活著,他們的生活選擇更少,他們的生活平凡真實,他們也許才能代表屏幕下的大多數中國人和底層中國社會的生存現狀。

相關焦點

  • 《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表明 新媒體紀錄片迅猛崛起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在線發布。發布會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聯合主辦。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新媒體紀錄片迅猛崛起,既有高品質的藍籌大片,又有輕盈靈巧的短視頻。新媒體共投入約13億元進行紀錄片生產,同比增長18.2%。2019年最受歡迎的新媒體紀錄片仍然是美食類節目。騰訊視頻、優酷視頻與嗶哩嗶哩不斷推出重量級紀錄片,正在重塑紀錄片規則和版圖。與此同時,紀錄片的電視傳播處於緩慢衰減狀態,專業紀實頻道格局發生了大規模調整轉變。
  • 香港紀錄片折射社會底層命運,貧窮與宿命能否被逾越?
    文章轉載自精英說(ID:elitestalk)香港,一個遍地繁華的都市,據2018年度胡潤財富報告,香港作為高淨值人群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億萬富豪數量高達21100,差不多每350人當中,就有一個身價過億。與此同時,它也是貧富懸殊最顯著的地區。
  • 在線課堂|《千錘百鍊》攝影師孫少光講紀錄片的攝影製作(視頻)
    本期視頻是大峰傳媒在線課堂,紀錄片製作系列,我們有幸邀請到知名紀錄片攝影師孫少光老師,為我們講解紀錄片拍攝方面的知識。
  • 紀錄片中的底層擬像與緘默倫理
    底層的擬像與緘默的倫理——兼析紀錄電影《生活萬歲》作者:林世健中國傳媒大學 紀錄片專業博士研究生紀錄片的創作倫理問題始終被掩蓋在聚光燈後。從攝影機被視為複製和再現現實運動的神奇創造物到相互承繼的電影理論家不斷打開視野,並在代代影像書寫者的實踐中成為一種觀察世界、表達自我、甚至介入社會的藝術手段的歷史進程中,之於電影「長子」的紀錄片而言,攝影機的在場所暗藏的倫理問題始終缺乏充分的討論。
  • 《天罰》紀錄片入選《2016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
    昨天,《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6》發布會在國家圖書館成功舉行。
  •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根本「不配談愛」,手裡握著的只有生活
    底層生活百態 2011年有一紀錄片拍完了,這部紀錄片叫《差館》。差館是廣東話,就是普通話裡的派出所。紀錄片裡的這個派出所,位於廣州火車站旁。紀錄片裡記錄的,都是火車站裡普通人最真實樸素的日常生活。
  • 殘酷底層與上流社會: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歡迎窮人
    人類社會是十分殘酷的社會,從古至今,富人與窮人之間就始終存在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財富無法動搖社會上「人人平等」的觀念,卻可以將殘酷丟棄給社會底層窮人,將奢靡進奉到上流社會人們手中。
  • 中國新媒體紀錄片迅猛崛起,投入約13億
    日前,《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在線發布。發布會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聯合主辦。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新媒體紀錄片迅猛崛起,既有高品質的藍籌大片,又有輕盈靈巧的短視頻。新媒體共投入約13億元進行紀錄片生產,同比增長18.2%。
  • 紀錄片《城市夢》,真實還原了一個社會底層人物的城市夢
    一部小商販與城管抗爭的真實記錄這是一部真實的紀錄片,沒有編劇更沒有任何的演員,但他比許多商業大片好看百倍,這就是不久前上映的紀錄片《城市夢》豆瓣評分高達8.2分,超越同期的許多商業大作,因為它真實接地氣,它是一部小商販與城管抗爭的真實記錄,更是一個小人物城市追夢歷程的真實呈現
  • 《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二〇二〇》發布 新媒體改變紀錄片播出格局
    有「中國紀錄片藍皮書」之稱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於4月18日在線發布,發布會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聯合主辦。《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50.36億元,同比增長9.4%。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同比增長3.3%,增幅為近10年來最低值。
  • 特定的時代,我們的紀錄片如何記錄社會?
    我們仍然可以將這一切放在紀錄片的範疇內加以理解。——《靜觀電影與召喚美學》「渾然天成」的追求很多中國的紀錄片導演曾以懷斯曼和小川紳介等直接電影模式的紀錄片作者為導師,但這種直接電影方式在中國的使用,既具有某些西方直接電影的素質,也具有自己不同的空間意義——它們與中國當下社會狀況、時代精神十分相關。
  • 特定的時代,我們的紀錄片如何紀錄社會?
    ——郭力昕,臺灣影像媒介評論家、學者按:社會越複雜多變,就越需要紀錄片來紀錄現實,而圍繞紀錄片本身的創作方法和理念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命題。紀錄片該如何面對「苦難」?為什麼妓女、小偷和流浪漢等底層人物在獨立紀錄片中頻繁出現?
  • 《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如何解讀行業現狀及趨勢?
    今日看點 10月12日下午,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召開,現場發布了《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首度公開了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和產業規模,同時呈現了2019年全年及2020年上半年我國網絡視聽市場現狀、特點,對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研判。
  • 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值約66.6億元
    原標題: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值約66.6億元 「中國紀錄片2019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紀錄片產業實際上仍處在良性上升通道,但增速較2016年之前有所放緩。」
  • 當代中國紀錄片人的價值認同問題報告
    當代中國紀錄片人的價值認同問題報告 2020-10-05 2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etflix社會現狀紀錄片《處方暴徒》全1集高清百度雲下載
    Netflix社會現狀紀錄片《處方暴徒 Prescription本文來源:135紀錄片《處方暴徒》:http://www.135world.com/16636.html
  • 《2020-2030年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評估報告》訂閱介紹
    《2020-2030年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研究評估報告》是一項大型研究報告,由通用軟工研究團隊提供;報告將從全球社會、政治、經濟等多個角度,深度研究中國社會、經濟未來10年的發展趨勢,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本報告並不限於中國大陸經濟政策、市場數據、經濟現狀、意識形態等因素,而是站在全球角度進行研究和評估。
  • 白領成為社會新底層?_財經_鳳凰網
    儘管有言過其實之處,但白領階層在當今社會並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那般幸福如天使一般,他們中的不少人正成為「脆弱的白領」、「貧困的白領」與「迷茫的白領」。只有內心貧窮的人,才會一件一件去數自己擁有的東西。白領們可以數的東西越來越少了。白領為何會由一個人人豔羨的階層逐漸墜落?
  • 《日常對話》:私紀錄片與社會脈絡
    本期為《書影心聲》欄,推出鄭國慶老師的《〈日常對話〉:私紀錄片與社會脈絡 》,本文發表於細讀二零一九年春夏卷,感謝鄭老師授權。鄭國慶,男(1973-),文學博士,廈門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文學理論、中國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1990年代後期以來,臺灣新紀錄片開始興起了一股「私紀錄片」的風潮。
  • 2019年中國紀錄片產業研究報告:範圍正在擴大
    主要有電視記錄片、新媒體紀錄片、紀錄電影三大部分,內容分為宣教型、審美型、工業型三大類型紀錄片發展背景:多方因素共促產業發展,公共廣播與新媒體是國際紀錄片產業發展方向政策驅動、通信文娛支出增長、教育水平提升、網絡視頻發展是中國紀錄片產業發展四大驅動力,以Netflix為首的新媒體正推動全球傳統媒體數位化發展,NHK與BBC試圖在公共廣播領域再創新高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