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各個行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娛樂圈也未能倖免。許多在拍的電影和電視劇還有商業活動不得不暫停,這也就導致大多數藝人通告數量驟減。雖然說下半年有所復甦,但還是大不如以前。
所以,明星們紛紛在2020年轉戰這兩年時興的「直播帶貨」市場,都是想在這個價值千億的市場分一杯羹。
明星依靠自帶的流量加上消費者對於直播買貨這種形式的新鮮感,讓明星們看到了這個市場能夠帶給他們的巨大利益。
陳赫、劉濤、鄭爽,張韶涵,葉一茜,胡可,汪涵、海清、謝娜、angelababy、陳小春、華少等一線明星爭先恐後地加入「戰局」,生怕自己的那杯羹被被別人搶了。
直播間中的明星,對於喜歡他們的粉絲無異於一種「福利」,相比在螢屏或者大熒幕上的他們,直播間的「愛豆」顯得既親近又自然。
「明星帶貨」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獨特且時尚的直播帶貨形式,成為一種潮流。
但是當這股潮流在經歷各種「翻車」事件後,漸漸褪去了它自帶的光環,消費者也從盲目消費轉變為理智消費,我們不禁深思明星變身網紅帶貨,到底是放低身價親近大眾還是為了利益不惜一切拼命撈金?
放低身價親近大眾?
1.放低身價
對於這些一線大明星能夠「委身」出現在手機豎屏中,這也許本身就說明了他們放低了身價。
小小的手機豎屏怎麼能跟電視螢屏和影院大屏幕媲美?
2,親近大眾?
對於粉絲來說就像上文所說的,手機豎屏中的「愛豆」真的是顯得既親近又自然。
但是這些跟利益一旦掛鈎,表面的親近還是親近嗎?
可能粉絲認為那是我願意,但是對於路人來說就是例外一回事了。
不過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明星助農帶貨,不僅是親近了大眾,而且成為助力脫貧行動中的中堅力量。由於疫情影響,全國各地農產品滯銷,明星們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加入助農直播帶貨,既幫農民把滯銷的農產品銷售出去,又樹立了正面形象。
嶽雲鵬、雷佳音、王迅、賈乃亮、鄧倫,蔡明、葉璇、迪麗熱巴、王一博等明星紛紛在直播間助力農產品銷售。
為了利益不惜一切拼命撈金?
經常出現在電視屏幕和影院大屏幕中的明星跟出現的手機豎屏中的網紅是有本質區別的。說白了,明星都是自帶段位的,而網紅就不一樣了,不僅沒有出名的作品為自己撐腰而且大部分網紅都是靠炒作演戲起家,不說沒有段位壓根就跟段位不沾邊。
如果不是因為通告驟減利益驅使,相信大部分明星斷然不會這麼輕而易舉的這麼痛快地出現在手機豎屏中,而且還是賣貨。
明星的本職是演戲不是直播更不是直播帶貨,這也就決定了他們在直播帶貨這個新興行業中經驗不足。
直播帶貨說白了就是銷售商品,不僅涉及到選品比價還有售後等等各個方面。但是現在的直播帶貨市場是這樣的,商家要想能在明星直播間銷售他們的商品必須繳納「坑位費」,據知情人士透露明星直播間坑位費一般是從10萬到20萬不等,也有部分大明星甚至能夠達到60萬,如果該明星是首播或者是有什麼活動,坑位費也會隨之暴漲;坑位費還會因為明星主播介紹商品時間長短隨之變化,因為時段隨之變化;當然如果某明星如果被認為帶貨能力不強,招商困難就會降低坑位費。
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細想一下,動輒十萬幾十萬的坑位費哪裡出?最終還是消費者買單,就根本性的說明了明星直播銷售的收取坑位費的商品就沒有性價比。
打個比方坑位費10萬,某商品售價50元,直播間要賣出2000件銷售額才剛剛達到坑位費,這還不算成本。
明星是把坑位費安全的揣到兜裡了,銷售額多少直接決定商家是否能夠賺回坑位費。
汪涵,楊坤,葉一茜等明星紛紛在這方面「翻車」,收取商家坑位費後但是銷售額卻寥寥無幾,導致商家血本無歸,甚至有的和明星對簿公堂。
即使銷售額達到商家預期,但是明星是不會管售後等一系列工作的,通常會全部交給商家處理,如果碰到無良商家消費者維權難上加難。
這也就導致部分消費者會產生妄信明星的感覺。
當然在這裡必須闡明一點,明星直播帶貨如果真能夠為消費者帶來極具性價比的商品,不僅能夠獲得可觀的收益而且使自己更加有吸引力。
但直播帶貨絕不僅僅是明星簡單的在手機鏡頭前介紹介紹產品,它是一項集選品、比價、銷售技巧、售後等一系列操作的專業工作,希望以後明星再直播帶貨時,能夠切實為消費者著想,能夠做到從售前到售後對消費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