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海瑟薇的成名作是《公主日記》,這部電影中海瑟薇的公主扮相驚豔了很多人,她高雅的氣質讓很多人都把她與奧黛麗·赫本聯繫在一起。但這個角色的得來卻很戲劇化,安妮在等待試鏡時,不小心從椅子上掉了下來,於是導演就把她定成了女主角。或許是安妮的性格和劇中的主人公有些許相似吧!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米婭,就讀於美國舊金山的一名女高中生,一頭蓬鬆的捲髮看起來就像獅子,戴著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鏡,這掩蓋了她的天生麗質,使她看起來平凡無比。但比起平凡的外表,她自卑的內心才更讓人為她著急。當眾演講時甚至會因為緊張而嘔吐,她又很愛幻想,各方面都不怎麼優秀,毫無個性可言,在學校裡完全就是個透明人。甚至連她的老師都稱她為「莉莉的朋友」。
可這個平凡的小姑娘身世卻是大有來頭,她命運的轉折源於祖母的到來,這時她才知道,自己是歐洲小國吉諾維亞的唯一一位公主,父親去世後她就要繼承王位。這樣的反差讓她感到不知所措。祖母告訴她,她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自己變成一位合格的王位繼承人。於是她們定下約定,米婭需要和祖母學習皇室禮儀,並且同時也要兼顧學業,應對高中生的生活。
首先,她要改變自己的髮型。髮型對女孩顏值的影響有多大,大家一定深有體會。米婭蓬鬆捲曲的頭髮與皇室形象格格不入,因此,經過造型師的努力,她擁有了一頭柔順亮麗的長髮,這讓她的氣質瞬間提升了很多。灰姑娘需要魔法來變得光鮮靚麗,但是米婭只需要一位造型師就夠了。
當然,公主不能只有靚麗高貴的外表,學識修養也同樣重要。祖母讓她讀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維吉尼亞·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屋子》,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莉葉》等名著。奧斯汀的小說會提高人的情商,伍爾夫的作品則培養女性的自立平權意識,莎士比亞的作品則能增加古典文學的修養。出口成章,談吐高雅也是公主必須具備的技能。
日漸出眾的米婭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學校女生嫉妒的對象,整部影片的轉折點也就在這裡。米婭和一個經常玩弄女性感情,喜歡譁眾取寵的花花公子戀愛了。但是在沙灘上玩耍時卻遭到了記者的跟拍和圍堵,渣男溜之大吉,把米婭留在了沙灘上,她當時還穿著比基尼。女同學裝作好心幫她用帘子圍成換衣間,讓她換上,單純的米婭就照做了。可是她剛剛脫下衣服,女同學就丟下了帘子把她扔在了沙灘上,驚慌的米婭趕忙用帘子裹住了自己的身體。
第二天,當地的報紙上登滿了米婭的報導。甚至有報紙說,一國公主在海灘上舉辦裸體派對。這讓米婭的祖母對她非常失望,並因為這有辱皇室顏面而嚴厲地斥責了米婭。米婭很難過,認為自己根本就做不了公主,再次陷入了自卑中。這時,祖母的貼身侍衛喬指出了祖母的過分嚴厲,並說到了米婭的感受。米婭的祖母也認為自己的確有些過於嚴厲了,傷害到了孫女。就主動來到了米婭的家裡看望她。
米婭和祖母交談後,決定帶祖母在當地玩一天,體驗一下平民的生活。她們度過了非常美好有趣的一天。在這之後,她們都變得理解對方。祖母還告訴了米婭自己剛剛成為公主時的趣事,希望以此來緩解她的緊張和不安。其實在米婭成為公主後不久,她的朋友莉莉就指出了成為公主的各種不便之處,沒有隱私,時刻都必須保持得體的舉止,不能發狂......總之,就是失去了平凡人的一切「特權」。
但是這次的沙灘醜聞後,米婭一度想要逃避,甚至要放棄公主頭銜。朋友莉莉卻又告訴她,成為公主是一個奇蹟,她可以讓更多人傾聽她的聲音,那也是一件很棒的事。身為女王的祖母告訴她當公主並非易事,不是像人們想像的那樣,頭戴皇冠,美麗動人,最後嫁給白馬王子幸福一生。這其實是一份工作,意味著責任和榮譽。就如同米婭的父親選擇和她身為藝術家的母親離婚,也是出於自身的責任和義務考慮。
就如同奧黛麗·赫本的傳世經典《羅馬假日》,安妮公主厭倦了自己毫無生機的枯燥生活,選擇出逃,邂逅了記者喬,度過了非常快樂一段時光,這可能是安妮公主生命中最放肆,最不用擔心什麼身份形象的時光。她也和喬真心相愛了,可是愛情最終還是敗給了國家責任和榮譽,安妮公主選擇與喬訣別,徹底斬斷了情絲。即使貴為公主,也有許多不得已,也要承擔應有的責任和榮譽。
在公布皇室繼承人的那天,米婭確實想要逃避,她準備好了行李要去旅行。卻無意間發現了父親留給自己的日記,父親闡述了身為皇室繼承人所必須承擔的責任,這番話讓米婭改變了主意,她決定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的身份。可是半路上車卻壞了,於是米婭冒著大雨趕到了現場,還好沒有錯過關鍵時刻。
她落落大方又不失幽默地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精彩的講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祖母也終於用肯定的眼神看向她,以她為驕傲。要知道,米婭曾經可是個連演講都會緊張到嘔吐的姑娘。最後,米婭戴上了屬於她的皇冠,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公主。
在舞會上,她邀請了自己的追求者與自己共舞。男孩問為什麼是他。米婭只是莞爾一笑,認真地對他說:「因為你在我透明時還能看到我。」影片的最後,米婭和男孩相擁在小花園裡,甜蜜接吻,米婭像電影中的公主一樣抬起一條腿,卻無意間撥上了這裡的開關,燈光和噴泉瞬間讓這個地方變得美麗又夢幻。米婭像自己夢想中的那樣,和心上人在美景中在一起了。
這部電影更像是公主的成長史,不像《羅馬假日》,愛情在《公主日記》中退為其次,讓位給了成長中的煩惱。搖滾小男孩對米婭的暗戀,米婭對白馬王子的憧憬,都是輕描淡寫。她在成長中遇到的嘲弄與困難,全都成為她成長的腳註。父親給了她面對困難的勇氣,祖母給了她女孩應有的自信,母親則給予她包容與鼓勵。舞會上自信從容的演講,宣告了公主的養成,勇氣和擔當才是年輕人走向成熟的標誌。
雖然曾經的米婭是個平凡的女孩,但是也足夠幸運。有不離不棄的閨中密友,有一位憂鬱可愛的暗戀者,還有一位藝術家母親,這是多酷的一件事啊!即使沒有皇室公主的身份,也很幸福。
我想這部電影就如同《小公主》那部電影一樣,導演想告訴我們,每個女孩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可以成為公主。《小公主》中的女孩雖然經歷了很多苦難,卻並沒有被打倒,而是選擇勇敢的去面對。後來那個堅強勇敢的她比起原來那個衣著華貴的小女孩更像是一個公主。責任感和勇敢的心才是成為公主最關鍵的內在因素。
大家喜歡這部電影嗎?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