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

2021-02-23 木頭看我的

估計有人說了:「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話是不是有點高了?」

這話還真不高,咋說呢?決定有無三國最關鍵的一個點是赤壁之戰。當年曹操如果能在這場戰役中一舉擊敗孫劉聯軍,那麼咱大華夏的地頭上,將會少一部精彩紛呈的三國時代。

最後一統天下的必然是曹操,這一準沒跑。

江南那塊也沒啥捯飭的,少則一年,多則三年,這地也就平了,這天下穩穩的就是曹操的天下。

可結果呢?這一戰大敗,三國成型,長江南岸這塊為孫劉提供了壯大的土壤,曹操對他們也奈何不得。

那麼郭嘉這人能不能幫子曹操一舉擊敗孫劉聯軍呢?

畢竟歷史不能假設,咱只能從一些過去的細節當中去分析分析。

分析

郭嘉這人謀略當然是有的,但他有一項能力卻比謀略更加的厲害,那就是揣摩人心的能力。

話說曹操的謀士那叫個多,卻只有一個郭嘉和曹操成為了朋友。

當年曹操出行,如果郭嘉隨同,那麼二人必定同車,吃頓飯,一個大勺擱那鼎裡邊舀食吃,一個蓆子倆人一起坐,小心眼的曹操壓根就不嫌棄。

您換個人上去,曹操不拿大腳丫子踹你,都會拿白眼皮字瞅你,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您以為這只是說說而已?

郭嘉擱曹操這裡就能做到這一步,偏愛那就自不必說了。

咱說人無完人,郭嘉這人不拘常理,而曹操這人幹點啥事那叫個嚴格,擱現在那叫紀律嚴密。

所以郭嘉這人時常就有人告他,太過不檢點,當年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的為這事大張旗鼓的跑曹操那裡告了他一狀。

而曹操作為典範把陳群這頓誇,誇完之後,郭嘉啥事沒有該幹嘛幹嘛,一點影響都沒有。

所以從這裡,咱就不難發現曹操對郭嘉的信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一旦遇到曹操發火十匹馬都拉不回來的局面,你讓郭嘉試試,這逆耳的話估計就能聽進去。

那麼大傢伙說郭嘉不死,再無三國,這一點很重要。

那麼他的謀略如何呢?

咱剛剛不是說了嗎?郭嘉這人揣摩人心的能力比謀略更勝一籌。

咱說幾件事,大傢伙聽聽,就能明白!

當年郭嘉其實最先投靠的是袁紹,畢竟當年袁紹那舞臺是最大的。可郭嘉到了那,也就是十幾天的功夫,就給袁紹下了斷語:「這人喜歡謀劃這很好,但沒有一點決斷之能,拯救國家於危難,建立稱王稱霸的大業,這種事擱他身上,就一個字難!」

回頭郭嘉就走了,這時間點上郭嘉才二十一歲。

事後證明郭嘉說的話都應驗了。

而郭嘉這一走,擱家裡邊一呆就是六年

這不後來曹操的一個重要謀士戲志才去世了,曹操連個出謀劃策的人都沒有了,這就寫信給荀彧,讓他給自己再弄一個謀士。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這事為嘛要找荀彧?」

這您就不知道了吧,戲志才就是荀彧舉薦的,事實證明荀彧的眼光沒有錯,所以曹操回頭又找人家去了。

那麼經過荀彧的舉薦,曹操和郭嘉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倆人一交談,您還別說,郭嘉的路子挺合曹操的口味,兩人一度表示相見恨晚啊!

郭嘉找到了明主,曹操找到了好謀士,得咧,從此之後倆人算是綁到了一輛戰車上了。郭嘉做了曹操的軍事祭酒。

後來曹操打張繡,結果被人家張繡打了個稀裡譁啦,袁紹得到了信,特意給曹操去了一封信。

瞅瞅你那德性,連個張繡都打不了,還爭霸天下,要點臉好不啦。

嘚不嘚,嘚不嘚,這頓數落。

把個曹操氣的夠嗆,有心提兵要弄袁紹,但一想自己的體量和袁紹的體量,這就打算忍個肚疼,算了。

結果郭嘉就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說明袁紹十個必敗的理由,以及曹操十個必勝的理由。

這頓氣打的,一下子就把曹操的信心鼓舞了起來,而且曹操一幫子將士聽了也覺太有道理,一傢伙就擰成一股繩子,要弄死袁紹。

後來,咱劉皇叔到處溜達,也沒個根據地,加上又被呂布給整趴下了,這沒地可去了,這不就跑到曹操這裡做客。

瞅著劉皇叔,當時就有謀士提議要把劉皇叔給整死,郭嘉就提議這劉皇叔瞅著挺狼狽,但人家的英雄有名啊,他在窮途末路的時候找你,你一傢伙把人家乾死了,這就是殺賢士的惡名,所有人都會質疑你,將士和智者都會遠你而去。

事實確實如此,可後來郭嘉又提了一個更加險惡的主意,說這劉皇叔雖然現在落魄,但他有萬人敵的關羽和張飛輔佐,現在已經得了人心,那麼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居人之上了,不如直接軟禁起來算了。

結果後面的意見曹操沒搭理。

說道這裡,大傢伙就知道了郭嘉瞅人那可真的是很準啊!當時曹操真要是把劉皇叔給軟禁了,打這起就沒啥三國了。

後來,曹操提大兵去和呂布掰手腕,大傢伙都知道呂布這人勇到是勇,但沒智,一傢伙就把呂布給逼到了下邳。

咱說呂布不愧是勇猛,曹操擱這裡一呆就是大半年,愣是沒有拿下下邳。曹操瞅著士兵都打疲了,這就有心想要退了。

可郭嘉卻瞅出了機會:「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敗亡就在眼前了」

郭嘉又給曹操打氣,讓他下大力氣再弄一次,於是曹操又按照郭嘉的想法,一邊攻城,一邊可就開始決堤準備水淹下邳。沒跑,呂布直接就被擒殺了。

這不後來,劉皇叔呆在曹操這裡,瞅著郭嘉的樣子,感覺這不是個善茬,就等著郭嘉不在曹操的身邊,跑到曹操眼跟前要趁著袁術投靠袁紹的時機,要去攔截。

曹操一聽用別人的手,去辦自己的事,這挺好的。

結果放跑了劉皇叔,回頭劉皇叔就把下邳給拿下,和曹操對著幹。

這事讓曹操面對郭嘉的時候,弄了個大紅臉。

再後來,曹操被袁紹和劉皇叔夾在當中間。曹操就有心先把這連腳跟子都沒有站穩的劉皇叔消滅在徐州,但他又怕袁紹趁自己不再,弄了自己的許都。

這弄了個左右為難,於是他又去諮詢郭嘉。

「這還用問!當然是直接弄劉皇叔,這人腳跟子都沒站穩當,滅他容易,三兩下的功夫。那袁紹壓根就是個優柔寡斷的人,您這弄劉皇叔的時候,他一準猶豫,當他想明白了,咱早就把劉皇叔滅的啥也不剩了。」

得咧,曹操得到了這麼一個保證,直接提兵就去幹劉皇叔,這傢伙把劉皇叔給坑的不要不要的,還沒怎麼打就跑了。

劉皇叔的老婆也丟了,兄弟關羽也讓曹操給拿了。整個戰局和郭嘉預料的一樣,袁紹壓根就沒啥反應,劉皇叔就這麼撂挑子了。

他還預演孫策雖然擁兵百萬,但他必死於刺客之手,因為他吞下遼東,所誅殺的都是英雄豪傑。

確實後來的孫策就死於刺客之手。

接著是曹操打敗袁紹,一般人在這個時候一定會繼續追擊袁紹剩下的倆兒子,而且一幫子謀士都是這麼建議的,唯獨郭嘉不贊成。

「費那勁幹嘛?咱不動他,這倆兄弟自己個就能打起來,咱要動他,他們反而會抱成一團。」

曹操表示同意,這不,曹操帶著大兵剛剛回到許昌,這倆兄弟就鬧彆扭了,曹操立馬又帶著大兵殺了回來,這倆兄弟被曹操逐個擊破,一個領了便當,一個跑的那叫個歡快。

這一仗打的輕輕鬆鬆,曹操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在204年曹操就將郭嘉封為洧陽亭侯。

所以說了這麼多,大家可以看出來,第一曹操很信任郭嘉,第二郭嘉對人心的揣摩很好,第三郭嘉的謀略很棒。

那麼在赤壁之戰曹操犯了好幾個錯誤,如果郭嘉在的話,他必然會指出來,其結果就是曹操必然會接受。

所以這就有人說郭嘉不死,再無三國。這話是這麼來的。但歷史就是歷史,他是不能改的。

- END -

內容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 謝 關 注,歡 迎 分 享!

相關焦點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究竟有多厲害呢?
    三國時期有兩大謀士的死亡最令人嘆息,一個是劉備失法正,一個是曹操失郭嘉。如果劉備不失法正,也許不會有夷陵之敗。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郭嘉到底有多強郭嘉的確是曹魏陣營頂尖的謀士,梳理曹魏前期發展軌跡
  • 為何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你看他給曹操出的計謀,就知道了
    然而在眾多的謀士中,有一個詞叫:不死郭嘉便無三國。史書中的郭嘉是多麼可怕,為什麼要讓後人傳這樣的話?事實上,說以郭嘉為代表的曹操能夠統一天下,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一統的因素很多。不過既然可以傳出去,郭嘉自然是有能力的,歷史上的他很善於揣摩人的心理。輕而易舉地發現人的弱點看穿了他,向曹操獻策,幫助他獲勝。
  • 郭嘉不死 便無三國
    漢末天下將亂,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唯識達者奇之。」陳壽著《三國志》時在《郭嘉傳》內引入了《傅子》這段話,對郭嘉的評價很高。無論我們對三國的印象是從《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中得來,都應該知道郭嘉是曹操手下的傑出謀士。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如曹操要殺劉備的使者,純粹的洩憤,被郭嘉攔了下來,「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但他其實也是個傲骨錚錚的人,孫策的使者就對孫策說:「曹操其懼主公,其幾下謀士亦俱敬服。惟有郭嘉不服。」3、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的來源未知,可能是出自某個小說,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句話是比較值得我們去討論的。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歷史上孫策到底有多恐怖?看看曹操是怎麼說的
    孫策在三國時期享有很高的評價,在民間有言,「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這話的意思也是非常明了的,說的就是如果孫策不出意外,在中國歷史上,根本就不會存在三國這段歷史。言外之意就是說,孫策肯定會一統天下。那麼在歷史上的孫策,他的實力到底有多恐怖?孫策真的如民間傳言一般厲害?其實,這話我們說了不算,還得看看當時曹操是怎麼說的。前言公元191年,孫堅也就是孫策的父親,帶兵與董卓的亂兵數次交鋒,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最終孫堅卻因為盟軍內部失衡,彼此鬥爭,而選擇回軍江東。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他的實力到底有多「恐怖」?
    三國當中有這麼一號人物,江東基業的開創者,他便是孫權的哥哥孫策。孫策之所以能夠出名, 這與他本身的實力還是有著相當大的關係的。尤其是身邊的文臣武將的配合,還有便是自身的實力的影響。不過有關孫策的故事,有人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其實這句話,相對於歷史來說,也是有著很大的可能的。為何會如此說呢?
  •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
    年少成名,招賢納士黃金之亂時,孫堅奉朝廷之命在外平亂。袁術不甘心直接給他,就讓他去找孫策的舅舅吳景,自己招募士兵。在吳景的幫助下,孫策募集到數百人的隊伍。次年,孫策帶著部下再次找袁術要回孫堅舊部,這次袁術終於給了他一千多人。而這其中就包括程普、黃蓋、韓當等人。再加上自己招納的部下周瑜、蔣欽等人,孫策有了爭霸天下的資本。
  • 有人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歷史上總有很多特別傳奇的人物,就算這些人已經去世上千年,依舊有人在猜測和假設各種如果,尤其是關於三國的歷史,假設實在太多,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有人又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可事實上真的如此麼?第一個方面是關於法正投靠劉備的經過,當時法正原本是在劉璋的部下,結果他覺得劉備更有雄才大略,因此就和別駕張松合謀幫助劉備入蜀。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軍師聯盟》鬼才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大家耳熟能詳的一般有:臥龍鳳雛,二荀郭嘉。如果要說三國第一謀士,許多人都會首推諸葛亮。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在三國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魯迅先生也曾說:「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妖魔化」。所以要評三國第一謀士,小編以為非郭嘉莫屬。
  • 鬼才郭嘉到底有多厲害,他是怎麼死的?
    三國裡群雄逐鹿,政權動蕩,時勢造英雄,在這個紛亂的時代,出現了很多傑出人才,如荀彧、荀攸、陳群、鍾繇、戲志才、棗祗、杜襲、郭圖、司馬德操等人,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謀士顯得極為特別,他才華橫溢,卻又飽受詬罵,為當世一些名士所不喜,但為權貴所賞識,那就是郭嘉。
  • 真的是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嗎?孫策究竟有多恐怖
    而在這其中,其實東吳集團最早的奠基人並非大帝孫權,而是他的哥哥孫策。那麼就有一種說法就是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那麼孫策到底有多恐怖?接下來就從正史的角度來了解一下,孫策在正史當中的事跡。首先,先來介紹一下孫策的一生。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他是孫堅的長子,同時也是東吳大帝孫權的哥哥。
  • 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厲害?
    為何會有人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厲害呢?翻開史書,查看法正的履歷,這個人不簡單,史書上說他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漢中之戰是曹操第一次敗於劉備,當得知漢中之戰是法正出奇謀斬殺夏侯淵時,說到我就知道劉備哪有那麼大能耐,原來背後有法正這個高手在教他,又說「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 【品論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來認識真正的郭嘉吧!
    由於郭嘉的才華,使許多人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看法。我個人認為郭嘉確實是一個很有才的人,但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兩擅長的領域有不同。郭嘉對於軍事是十分擅長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業達到了巔峰時期,成長迅速。其官渡之戰死後,曹操的國家就開始走下坡路。
  • 郭奉孝有多恐怖?他若活著就沒三國,曾令兩萬曹軍大敗袁紹十萬人
    三國,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時代,亂世之爭,英雄輩出,金戈鐵馬,令人嚮往。01謀士,是三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如毒士賈文和、智囊荀文若、借東風的諸葛亮、打黃蓋的周公瑾、騎著驢的郭奉孝、獻《榻上策》的魯子敬等等。他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灑肆意,好不快哉。能得一人者,便多一分成就大業的希望,因此他們也是三國諸侯,追逐的主要對象。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郭嘉,他在三國究竟有何表現
    郭嘉,傳說中三國的第一鬼才,那麼多人喜歡郭嘉,首先是因為《三國演義》以及周邊小說遊戲,先入為主之後,愛屋及烏,連正史中曹操集團的兩大謀士荀彧的清雅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厲害?
    郭嘉未死之前,雖然天下已經大亂,各諸侯都在招攬人才,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卻始終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諸葛亮也沒有出山輔佐他,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麼厲害?為何會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嗎?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後面還有一句,道破三國誰是最厲害謀士
    ,他任人為賢,廣納賢才,手下的謀士"厚度"在也是三國之最。更令後人拍案驚奇的是,他英年早逝後,還流傳出這樣一句禪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8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解開謎團前,先得看看郭嘉的才幹。郭嘉出道很早,十六、七歲便投靠了袁紹,因為覺得袁紹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難以成大事,於是辭官歸隱潛心修煉。後來在好友荀彧的極力推薦下,曹操把21歲的郭嘉請下山,從此視他為左膀右臂。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何意?後面還有一句,道破三國歸晉真諦
    ,其實流傳了不少俗語,今天筆者就其中一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來展開分析,之前以為這是正史中記載的一句話,其實仔細翻閱過史料才發現,並無此記載,這應該是網友的一個神總結,那既然出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後面也應該還有一句話,而這句話恰恰是影響了三國的一個歷史走向,且看下文。
  • 【三國】天妒英才——郭嘉
    曹操曾經說過要在自己百年之後把後事託付給郭嘉,可惜天妒英才,否則他在歷史上會有更濃墨重彩的一筆。  郭嘉生於潁川,今河南登封一帶。少年時代郭嘉便展現非凡的智慧,他喜歡與長者交談,並且往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使他人自愧不如。21歲的時候,好友田豐推薦他到袁紹帳下,袁紹在當時被稱為「天下英雄」。他對郭嘉也是極為尊重,厚禮待之。但不久之後郭嘉便看出袁紹不懂用人之道,非成就大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