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玉林的梅先生(化名)最近感覺自從到了40歲後,身體大不如從前,於是開始迷戀上了六味地黃丸 ,經過一段時間後,不僅沒能把腎給補回來,反而越發嚴重。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梅先生在一次聚會的時候,席間喝酒的時候,聽到一個朋友談論生活質量上面的事情,說他最近生活質量越來越差,還於媳婦之間產生了不少矛盾。
另外幾個朋友聽到後,那你該吃地黃丸了,也許真的是說者無意,聽者有意吧,回到家中後立馬去藥店買了10瓶六味地黃丸,這一吃就是大半年。
可最近覺得渾身不舒服,不僅生活質量沒有提高,而且整天都是渾渾噩噩的狀態。
梅先生說:要不是上醫院檢查,還以為是藥效不夠了,本來還打算加大劑量。
廣西醫院的中醫寇主任表示:長期把藥當補品,而且一吃好幾年,不出問題才怪呢。
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與梅先生的情況一樣,寇主任裡面叫他停止,經過漫長的中醫食療,最後才調整過來。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山大,根據一項數據顯示,我國男性至少有80%都有腎虛的表現,尤其是到了中年後,腎臟的功能會出現一道分水嶺。
很多男人就會忙不的補,還有什麼「以形補形」的說話,例如用牛鞭、生蠔等,這些都是錯誤的認知。最終發現,有些事情並非自己想像的那樣。
那麼,梅先生又是如何逆襲的呢?
聽了寇主任的話之後,採用食療,差不多用了三個月後,身體各項機能才有所好轉,直到半年後,才徹底擺脫了腎虛的煩惱。
然而寇主任用的方劑也及其簡單,只有簡單的四味草藥組成,方見——
驗方組成:矷山人參1錢、黃精2錢、枸杞2錢、花萼斛2錢。
方法:食材準備好後,洗淨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杯中,然後注入300毫升開水,中間可反覆兌水,沒事就飲之,直到無色無味後食之。
結果:梅先生用了之後,身體情況開始好轉,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就連萎縮、時間不夠以及腰腿疼等問題,最終都消失不見了。
其實啊,這張方劑源自於張仲景的《傷寒論》中記載,只是後來經過幾味藥的改變,最終形成這張方劑。
然而作為君藥的(zi)矷山人參起到了至關性的作用,體積很小,外表為褐色,與常見的人參有很大的區別,隸屬於五加科草本植物,屬性溫、回甘微苦,瘦小的身體中卻含有大的能量,含有的植物醇錳以及皂苷等元素,能夠溫腎補陽,另外植物醇鋅,還能有助於前列腺的初期腫脹。
直到後來,梅先生感嘆到:原初不太相信中醫,可最後還是中醫幫助了我,真的有點愧對流傳上千年的中醫文化。
通過今天的知識,我希望大家能夠更好地了解中醫文化,有時候很多毛病真的還是需要中醫來幫忙。
另外,腎虛的情況有很多種,無論如何先要了解清楚自身的情況,這樣中醫才能幫你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