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麵包,德國兵抹人造蜜蘇聯兵塗豬油,兩國軍隊硬核野戰口糧比拼

2021-02-17 歷史小愛好者

 「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都是小編精選的喲。

圖片上就是「黑列巴」第一名牌兒:博羅季諾黑列巴,邊上盤子裡的就是「歐芹籽」。一提及俄羅斯人的飲食,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黑麵包」,這種口感粗礪、酵母發酵酸味很濃並且略帶苦味兒的食物是俄羅斯文化的象徵,都知道俄羅斯不論是幾百年前(我國明朝中葉)的大公國還是現在廣闊的領土,地理位置上都處於北溫帶和寒溫帶,地理位置決定了俄羅斯大部分地區不適宜糧食作物的生長,因此從歷史上來說俄羅斯就是缺糧的國家!在幾百年前農業生產落後的條件下土地出產的小麥太有限了,大多數農民只能是將收成的小麥不脫麩皮後磨粉,就是這樣也不夠吃,還得加上燕麥、黑麥、蕎麥...等等其它麥粉,按照我們的理解這種面就是「雜合面」,用它烘烤出來麵包肯定不好吃!

問題是不吃這種「黑列巴」也沒其它主食,再就是土豆。據說最好吃的「黑列巴」是「博羅季諾黑列巴」(現在也是俄羅斯第一麵包,但製做工藝和用料遠比當年強百倍)據說是:1812年拿破崙皇帝率領大軍入侵俄羅斯時,在莫斯科西郊的博羅季諾村與俄軍交戰,「博羅季諾修道院」的修女們把「法香籽」(歐芹)加入到「雜合面」裡烘烤出一種味道特別的黑麵包(正宗的「法棍麵包」裡也加法香籽),深受俄軍戰士的一致好評...由此「博羅季諾黑列巴」一舉成名。

到了二戰,由於戰爭初期蘇聯準備不足,大片歐洲部分的領土被德軍佔領,這其中包括「糧倉」烏克蘭...這也造成了蘇德戰爭初期蘇聯出現了相當嚴重的糧食短缺!這個時候的「黑列巴」已經不再是全穀物食品了,而是在裡面摻和上了橡子面、鋸末,甚至是某種礦粉,目的是為了讓這種東西不容易消化可以在腸胃裡多停留一段時間,不至於一會就出現飢餓感。

由於蘇聯的糧食狀況到了危險的境地,包括前線戰士在內都缺糧、缺脂肪,再加上嚴寒的冬季,只靠劣質黑麵包和幾個土豆,體能下降嚴重...為了讓蘇軍抵擋住勢頭正旺的納粹軍隊,美國通過《租借法案》緊急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其中就包括圖片上的斯帕姆午餐肉(圖片上是專門供給蘇聯的,上面印刷了俄文),大大的緩解了前線蘇軍戰士體能下降的問題。

除了斯帕姆午餐肉之外,還有圖片上的肥豬肉罐頭,俄羅斯(東歐國家)由於冬季氣候寒冷,為了提高熱量在飲食習慣當中有製做醃肥豬肉的傳統,為此美國特為製做「精燉豬肉罐頭」運往蘇聯,上面圖片裡勺子盛著的就是豬肉罐頭裡的冷結成塊肥油,蘇軍戰士通常都是將這種大塊的肥油抹在粗劣的麵包上面大口的吃下去,然後一口飲下100克的伏特加(史達林強調每名蘇軍戰士每天要供應100克的伏特加),就去衝鋒陷陣!

與俄羅斯「黑列巴」境遇相同,普魯士人在沒有進入到工業問明之前也是「黑麵包」伺候著,圖片上就是歐洲飲食當中與俄羅斯「黑列巴」齊名的德國「黑麵包」!主要成分也是不去麩皮全麥磨粉,不過裡面玉米面佔了不小的比例,其實「黑麵包」最早出現在德國(普魯士),然後一路傳向東歐,最後傳到了俄羅斯,德國是「黑麵包」的原產地,除了黑麵包之外,德國還有全麥麵包,從味道上來說德俄兩國的黑麵包相差不大,不是德國或者俄羅斯人根本分辨不出來,同樣的口感粗礪和很濃的酵母味道。

德軍正在使用野戰烘焙車烘烤黑麵包,德國(普魯士)祖上也沒闊過,由於進入到工業文明的歷史較短,歷史上也沒有參加轟轟烈烈的「風帆大航海時代」,普魯士的原始積累不像英法兩國這樣多,在沒有成為德意志帝國之前,國民生活總體來說是很貧困的,也是整天吃「黑麵包」和土豆,再不就有點捲心菜,要不然為啥會有德國酸白菜?至於說各種香腸和烤豬肘子這些都是進入到工業文明時代才日趨豐富的。

人就是這樣,當收入增加了之後就開始要享受生活,德國人由於好學習、好專研,進入到了工業文明之後國家發展很快,國力很快的就超越了東歐所有的國家,並且成為了歐洲大國,國力和經濟水平提高之後,德國人的口味也發生了變化,雖然「黑麵包」和全麥麵包仍然是主食,這個習慣也改變不了了,但是德國人想要在黑麵包上塗抹蜂蜜吃,甜味兒可以改善口感和營養,並且甜味兒還會有一種幸福感,但是德國蜂蜜產量不高,不能滿足全民需求,所以德國人發明了「人造蜂蜜」,就是把甜菜榨出來的糖,再加上果糖、葡萄糖,一些食用稠化劑、植物香精...等食品添加劑就成了人造蜂蜜,這種人造食品在口感和營養方面與真正的蜂蜜沒啥區別,主要成分都是糖和果糖,完全可以替代真正的蜂蜜,有了「人造蜂蜜」之後德國的人幸福感大增,又相繼研製出來「人造咖啡」和「人造奶油」,「人造咖啡」在以前的文章當中已經介紹過了,而「人造奶油」就是用菜籽油(要想近似真正的奶油裡面要加一些豬油)通過「氫化」...等較複雜的製作工序得到,雖然「人造的」在各方面都不如真正的奶油,但是它仍然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不過「人造奶油」當中的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性到了今天才被發現...。

德國「黑麵包」中的上品「布倫特黑麵包」裡面加了花生仁和葡萄乾,這也算是德國人生活品質進步的表現。二戰德國「黑麵包」也跟隨德軍進入到了蘇聯境內,其矛頭德軍坦克兵的夥食當中,黑麵包或者全麥麵包750克(每人)、水煮土豆750克,這是主食,副食:有烹飪豬油45克、香腸或者醃肉150克、果醬,人造蜂蜜30克...這些基本食物,其中果醬和人造蜂蜜就是抹在黑麵包上吃的。

蘇聯和德國兩國士兵在吃著一脈相承的黑麵包,同樣的硬核野戰口糧在一起廝殺,絲毫不因為嚼著同樣的東西彼此間有一絲的「惺惺相惜」,反倒是彼此仇恨上升到了最高點。從民族性格來說,德國人和俄羅斯人都是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吃虧耐勞的民族,不善言談甚至有些木訥,頭腦思維也比較簡單,但是這倆的民族都造就出來了眾多偉大的科學家、音樂家、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同樣造就出來不少野心家和冒險家,所以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俄羅斯也從一個面積不大的小國擴張成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這些都是民族性格使然。

相關焦點

  • 二戰口糧爭霸:德國黑麵包跟蘇聯大列巴之間的較量
    德國人吃的黑麵包,跟蘇聯人的大列巴,到底哪個更強悍?現在,一些人總是說德軍二戰中吃得有多麼好,但實際上,黑麵包才是普通德軍每天的主食。黑麵包最早就是德國人發明的,後來才傳到蘇聯,在麵包種類當中,黑麵包算是最粗糙的一個,口感也相對較差。製作黑麵包的材料,主要是小麥磨下來的皮層、胚芽、糊粉層等,加入酸麵團發酵,就做成了。如果從營養學的角度看,黑麵包反倒更加健康和營養。
  • 二戰時期,各國軍隊的夥食都不同,那美軍的野戰口糧是怎樣的呢?
    歐美野戰口糧同樣的,德國將士們喜愛吐司香腸,還有豬油作伴,這些的享用可以免去他們一天的疲乏,並愜意地度過用餐時間。只是,最誇張的要數法國了,正餐可是有7個菜的,對於小編這種吃貨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誘惑了。
  • 二戰各國軍隊夥食對比,美軍最豪華,中國軍隊最讓人心疼
    戰爭在一定程度上同時也是交戰雙方後勤保障系統的比拼。在戰鬥間隙,士兵如果能夠快速安全地吃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既能在生理上補充人體消耗,減少非戰鬥減員,同時也能夠提升士氣。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直接或間接參戰,那麼這些國家軍隊夥食都在怎樣的水平呢?
  • 胡蘿蔔茶配野菜玉米餅,蘇軍炊事兵的自創口糧
    野戰廚房製作的主食是小米湯,有時也會後加入其他食材,比如豬油、蔬菜等,此外也會製作俄羅斯傳統的湯菜,比如羅宋湯和圓白菜湯,深受蘇軍戰士的喜愛,有時也會蒸土豆、熬煮牛肉或罐頭食品,或者煮蕎麥粥等等。
  • 二戰德國為啥會慘敗?現在有人都不知道,答案全在這一個字上!
    《兄弟連》中還在訓練營的E連兄弟們享受的義大利麵實際上是陸軍麵條+番茄醬巧克力、可口可樂、口香糖和野戰口糧,這些都是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們離不開的好東西。而從歐洲各地搜刮來的紅酒起到了同俄國產茶葉一樣的作用,正是靠著這些,德國從挪威一直打到希臘,再從希臘打到莫斯科城下。
  • 全球最強三大兵種:美國有醫療兵,蘇聯有政委,我國有什麼兵?
    現代戰爭中,每個國家的軍隊都分幾十個兵種,是依據武器裝備、作戰任務和技術特性來劃分的。比如我們常說的步兵、裝甲兵、炮兵、工程兵等。要說哪個兵種戰鬥力最強,是很難分出所以然來的,許多兵種之間往往相互輔助才能展示最佳的戰鬥狀態。
  • 鄧尼茨水下宴會:二戰德國潛艇兵的日常飲食
    這些文藝作品都忠實地反映了二戰德國潛艇兵的作戰和日常生活。如今的愛好者們關注的已經不僅僅是深海潛航的種種驚心動魄,潛艇兵們「吃什麼」也成為了愛好者們感興趣的話題,那麼,他們在巡航時候究竟會攜帶什麼食物?又在哪裡儲藏?他們為什麼寧可吃發黴的麵包,也不願意吃相對不容易受潮的硬餅乾呢?我們都可以從這篇短文中一探究竟。
  • 【魚鷹社】二戰德國東線盟軍(1)
    他所攜帶的武器是Suomi衝鋒鎗和其中一種德國的Panzerfaust反坦克火箭,後者是為應對蘇聯戰場的需要而倉促裝備的。A2:中士(Kersanth),芬蘭炮兵,1942年站在前線己方一側的這名中士可能是炮兵連的一名負責一門野戰炮操作的高級士官。他謙遜而勇敢的外表代表了芬蘭軍隊簡單但堅決的軍事哲學。
  • 一個俘虜兵的成長過程,於成山是電視劇《戰火兵魂》中的最大亮點
    今天我們就繼續在家裡追劇,《戰火兵魂》是一部值得追的戰爭類電視劇。《戰火兵魂》講述的是以於成山為代表的一群俘虜兵在解放東北的戰鬥中經過教育和改造逐漸成為我軍一群真正的解放軍戰士的故事。在此僅以個人觀點為《戰火兵魂》點讚,為中國解放事業做出貢獻的人民英雄點讚。於成山的出鏡背景。
  • 先當日本兵,又當蘇聯兵,最後還成德國兵搏殺諾曼第?電影有根據
    這種特性在韓國電影也很明顯,前些年有一部電影《登陸日》,許多軍迷朋友都看過,也吐槽過,覺得劇情太荒誕了,主人公一身轉戰幾萬裡,角色忽而朝鮮人,忽而日本兵,間或又做過蘇聯紅軍戰士,最後竟又成了納粹士兵,在諾曼第與強大的英美軍隊開戰!場面宏大,堪比大片,可是越是這樣,觀眾越有種「太能扯了」的滑稽可笑的感覺。
  • 韓軍戰鬥口糧生財有道,「泡菜」罐頭賺取外匯5700萬美金!
    說起軍糧,今天小切就跟各位聊聊韓軍開發戰鬥口糧那些事。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朝鮮半島由美國和蘇聯接管,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佔領朝鮮南北,後來分別建立了政權,朝鮮半島陷入分裂。在朝鮮南部的大韓民國成立於1948年8月,同年12月韓國軍隊組建完成,不過韓軍戰鬥口糧的歷史還要再遲些才開始。1950年6月,韓戰爆發。
  • 各國眼中的「少爺」兵,看美軍軍糧才發現實至名歸,彰顯後勤優勢
    大家都知道,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有著一流的軍隊,不僅在戰鬥力上遠超其他國家,而且在保障能力上也是遠遠領先其他國家的。由於美國士兵的待遇和生活保障優越,也被很多人都稱為「少爺兵」。那麼這一稱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最初這一稱號是被二戰時期的日本人喊出來的,直到今天也在大家的口中流傳。
  • 領土面積超過中國,卻只有6萬軍隊,為何美俄兩國都不敢招惹它?
    二戰加拿大士兵1939年9月1日,德國侵略波蘭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打響,加拿大政府於9月10日向德軍宣戰。當時加拿大軍隊只有4500人,但隨著國內招兵政策的實施,到年底,加拿大已徵召了51000名預備役軍人。從12月份開始,加拿大逐步派遣兩支步兵師抵達英國,加入了英國陸軍,此外加拿大還派兵到達海外戰場。從1939年到1945年之間,加拿大共派出23萬男兵和1.7萬女兵加入戰鬥。
  • 「俄軍官兵必看影片100部」,你知道多少?
    《第九連》(圖源:中國國防報)據俄《消息報》報導,俄國防部社會委員會精心編制了一份清單——「俄軍官兵必看影片100部」,被俄軍稱為「愛國者名單」。據悉,這些經典影視作品將在士兵俱樂部、休息室和野戰訓練演習期間臨時搭設的移動俱樂部裡放映。入選「愛國者名單」的影視作品主要包括3類:一是涉及俄羅斯歷史的作品,比如《彼得大帝》《海軍上將烏沙科夫》《蘇沃洛夫》等。
  • 韓軍戰鬥口糧生財有道,泡菜罐頭賺取外匯5700萬美金!
    說起軍糧,今天小切就跟各位聊聊韓軍開發戰鬥口糧那些事。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朝鮮半島由美國和蘇聯接管,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佔領朝鮮南北,後來分別建立了政權,朝鮮半島陷入分裂。在朝鮮南部的大韓民國成立於1948年8月,同年12月韓國軍隊組建完成,不過韓軍戰鬥口糧的歷史還要再遲些才開始。1950年6月,韓戰爆發。
  • 納粹德國為何將蘇聯戰俘編入軍隊?學者:哪怕當炮灰也能消耗蘇聯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執行了蓄謀已久的巴巴羅薩計劃,以550萬強大兵力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蘇德戰爭爆發初期,德國由於準備充足,短時間內就取得了極大的勝利。蘇聯軍隊如血崩似的潰敗。短短幾個月時間,德國就已經佔領15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擊潰了500多萬蘇聯軍隊。
  • 臺軍研發新型口糧 臺士兵最滿意餅乾
    【文/觀察者網王世純】臺軍士兵單兵口糧歷來以「悲慘」聞名於世,不過臺軍「陸軍司令部」似乎還想搶救一下。臺軍近期研發新型野戰即食口糧和單兵速熱口糧,下放給臺軍官兵進行測試,不過據臺軍基層士兵反饋,雖然新式口糧有菜有肉,不過最滿意的還是餅乾。
  • 她是蘇聯最美女狙擊手,一年狙殺309名德國兵,最後結局如何?
    隨即,她加入了蘇聯紅軍,由於出眾的槍法,她被上司安排成了一名偵察兵。 同年8月,在與德軍的一次交火中,柳德米拉頭回上陣就擊殺了2名德國士兵,要知道,真正打起仗來,靠瞄準的子彈是很難殺死人的,多數是通過流彈濺射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