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茶配野菜玉米餅,蘇軍炊事兵的自創口糧

2020-12-27 騰訊網

近年來,俄羅斯國內掀起一股蘇聯美食熱,目前俄羅斯市場上銷售的蘇聯時代的老牌食品已經超過3000種,比如博羅季諾麵包。俄羅斯人的懷舊情緒越來越濃厚,尤其在那些中小城市裡,前蘇聯的食品代表著值得信賴的品質和天然環保的飲食標準,備受人們的推崇。不過,在二戰時期,由於烏克蘭、白俄羅斯等西部重要的農業區被德軍佔領,加上政府出於戰爭需要而實施的嚴格食品管制,優先滿足前線部隊的飲食需要,而後方民眾普遍忍飢挨餓。那麼,蘇聯紅軍戰士們在戰場上能吃到什麼呢?

▲ 處於圍困中的列寧格勒的饑民,這是二戰時期蘇聯國內食物匱乏的真實寫照。

01

野戰廚房

在二戰時期,蘇軍士兵在前線地帶的夥食通常由本部隊的野戰廚房烹飪,蘇軍炊事兵為了讓戰士們吃上高熱量且豐富多樣的食物,也是絞盡腦汁。在戰場上,蘇軍的野戰廚房多數情況下等同於野戰炊事車,最常見的形式是一輛帶有拖車的馬車,或者由汽車牽引的拖車,車上裝有1~4個鍋灶,設有收納炊具和食材的隔板。

▲ 這幅模型封繪展示了由馬匹牽引的蘇軍KP-42型野戰炊事車。

▲ KP-42型野戰炊事車也可以由卡車牽引,這時車上可以裝載更多的給養,如上圖模型所示。

炊事兵們在野戰廚房烹飪時使用柴火加熱,為防止做飯時產生的煙霧暴露位置,通常會選擇在傍晚之後或黎明之前的夜間,而且還要小心地做好隱蔽,避免火光外洩。一般將鍋爐裡的湯水煮好需要40分鐘,準備午餐需要花費三個小時,晚餐需要一個半小時。晚上是野戰廚房最忙碌的時候,因為炊事兵們要準備好次日所需的食材,比如給土豆剝皮、洗刷鍋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戰爭初期蘇軍部隊的炊事兵大多是女性。

▲ 蘇軍士兵在野戰廚房排隊領取食物。

野戰廚房製作的主食是小米湯,有時也會後加入其他食材,比如豬油、蔬菜等,此外也會製作俄羅斯傳統的湯菜,比如羅宋湯和圓白菜湯,深受蘇軍戰士的喜愛,有時也會蒸土豆、熬煮牛肉或罐頭食品,或者煮蕎麥粥等等。

▲ 這幅彩繪表現了蘇軍士兵在野戰廚房周圍用餐的場面。

在炊事兵們做好熱騰騰的飯菜後,接下來的工作才是最具挑戰性的,那就是將飯菜送到前沿陣地。如果沒有戰鬥發生還好,如果前方正在交火,炊事員們要冒著炮火把食物分發到塹壕內的戰士手中,無異於用生命在送飯。

▲ 蘇軍炊事兵冒著危險將做好的飯菜送到前沿陣地。

02

每日配給

蘇軍後勤部門在1941年9月12日制定了士兵每日食品配給標準,針對不同崗位和軍兵種配發相應的飲食,其中蘇軍野戰部隊的單日配給包括麵包800~900克、小麥粉140克、肉150克、魚100克、油脂或豬油30克,此外還有植物油、砂糖、茶、鹽和蔬菜(土豆、圓白菜、胡蘿蔔、甜菜、洋蔥等)。有趣的是,配給表中還包括菸葉(每日20克)和火柴(每月3盒),對於不吸菸的女性另外配給黃油、餅乾和巧克力。

▲ 在前線蘇軍士兵也會自行收集食材和簡單的炊具進行烹飪。

▲ 在很多情況下,蘇軍士兵的夥食可能如上圖這樣簡單,一片麵包,一點蕎麥粥,外加一杯茶。

蘇軍飛行員的夥食標準比其他兵種要更高一些,除了上述常規配給外,還有新鮮牛奶或濃縮牛奶、低脂奶酪、酸奶油、雞蛋、黃油、果汁精和乾果。海軍水兵,尤其是潛艇部隊的配給也屬於高標準的,甚至出現紅酒、酸菜、鹽醃黃瓜和生洋蔥,這些食物主要是為了預防壞血病和滿足缺氧環境下的飲食需求。海軍的小型艦船上通常沒有廚房,麵包和其他食物要在陸地上加工好後送到艦船上,而大型艦船都設有專用的廚房和食品倉庫,可以直接製作飲食,供艦員食用。

▲ 蘇軍士兵在野外享用午餐,背景中可以看到野戰廚房前排隊等候的人群。

當然,上述配給標準在戰時環境下很難得到切實的執行,由於食品緊缺,很多情況下部隊無法按照規定配給食品,只能就地取材,儘可能地保證士兵們的飲食供應。

▲ 上兩幅圖是一個有趣的對比,展示了1942年波蘭士兵在蘇聯和在伊朗境內的每日配給狀況。在蘇聯時的配給(上圖)包括:1、225克黑麵包;2、315克餅乾(在沒有麵包時配發,每60克餅乾替換100克麵包)3、10克麵粉 4、120克燕麥粥 5、600克土豆 6、75克肉,另有30克鹽;在伊朗由英軍供應的配給(下圖)包括:1、680克麵包 2、226克鮮肉 3、3克茶 4、85克糖 5、28克濃縮牛奶 6、14克鹽 7、226克新鮮蔬菜 8、113克椰棗 9、28克幹豆 10、42克人造黃油 11、42克奶酪

03

自創口糧

在戰爭期間,蘇聯國內的食品供應一直相當困難,不過,前線部隊的炊事兵們還是開動腦筋,利用手頭可以找到的食材想法設法地豐富蘇軍士兵的餐桌,還自創了一些戰時應急特色食品,比如胡蘿蔔茶:大致做法是將胡蘿蔔削皮、磨碎,與白樺茸一起炒制,最後加入熱水即可。這種茶帶著胡蘿蔔的絲絲清甜,由於加入了白樺茸,顏色看起來有些暗。此外,還有一種被稱為「勒熱夫斯基」的土豆麵包:先將土豆煮熟後剝皮,切成小塊,放在鋪了麥糠的砧板上,撒上鹽後快速揉搓成土豆麵團,隨後塗上油後放入模具中,置於烤箱中烤熟。

▲ 幾名蘇軍士兵在史達林格勒戰場的廢墟中用餐。

▲ 二戰時期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給蘇聯的斯帕姆午餐肉罐頭,已經貼上了俄文標籤。

在戰爭時期,蘇聯通過租借法案從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獲得了大量援助,其中包括數量龐大的糧食和罐頭食品。在1944年,西方援助的玉米粉被配發到蘇軍部隊中,有些炊事兵嘗試用玉米粉製作麵包,但不盡人意,做出來的麵包幹硬難嚼,口感奇差,甚至發生過士兵食用玉米面包後大罵炊事兵的事件。還有的炊事兵想到用玉米粉製作餡餅,一名退役的蘇軍士兵回憶,炊事兵讓士兵們四處採集苜蓿、野蒜等野菜,用它們和玉米粉烤出了皮羅什基(東歐地區的一種餡餅)。後來,又有炊事兵用玉米粉煮粥,結果得到的是濃稠厚重的麵糊,甚至需要用刀來切割,非常像一道摩爾多瓦本土料理馬馬利加。

▲ 無論前線夥食供應如何,對於蘇軍士兵而言最重要的補給品永遠是伏特加!

無論去哪,有酒就行,不注重外觀和味道,能填飽肚子就行,蘇聯的紅軍戰士們真是實在呀!你們今晚又會自創些什麼好吃的?來,留言饞死我!!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惹不起的3個兵種:我國炊事兵、美國醫療兵、蘇聯政委
    在戰場上也是如此,就像中國炊事兵、美軍醫療兵和蘇聯政委等這三種兵種一樣,他們如「掃地僧」同般的存在,一出手就是大神級別,誰都惹不起。中國炊事兵是軍隊的後勤人員,其不光會做中餐,西餐和日餐啥的都會,而且各個都身懷絕技,射擊、搏鬥和其他體能作戰能力等不在話下,可以說是擁有十八般武藝。
  • 珍珠港作戰航母「瑞鶴」配餐全公開,其中一品號稱最佳戰鬥口糧!
    >A、航母「瑞鶴」號乘員的戰鬥配餐:早餐:飯糰、煮培根、炒牛蒡、調味海帶、醃蘿蔔中餐:飯糰、關東煮(牛肉、蘿蔔、芋頭)、醃蘿蔔晚餐:飯糰便當、燉菜(豬肉、胡蘿蔔蘿蔔、胡蘿蔔、松茸)、加餐(蘋果、紅茶、能量食物)緊急口糧:機上應急口糧(根據狀況提供)返航後:什錦甜涼粉、加餐(咖啡、冰汽水、能量食物)(具體的可以參照本公號之前的文章:海軍料理帖No.1——珍珠港奇襲時航母「瑞鶴」之美食便當)▲偷襲珍珠港前合影留念的「瑞鶴」號航母艦戰飛行員們。
  • 消渴充飢神仙丸——漫談日本古代忍者的飲食和便攜口糧
    忍者在執行任務時食用的便攜口糧通常製成小粒的圓丸,其製作原料的選擇都注重恢復體力,增強身體機能,並且便於攜帶、保存期長,至於味道就不要有所期待了,都是功能性食品,口味都是次要的。比較典型的忍者便攜口糧有三種:兵糧丸、饑渴丸和水渴丸。
  • 世界三大最強兵種:美國醫療兵,蘇軍政委,解放軍也榜上有名
    要是說起世界上戰力最強的軍隊是那一支,估計不少軍迷小夥伴都會激烈爭論一番,但是今天我們要來說道說道的卻是世界範圍內的三大最強兵種,分別是美國的醫療兵、蘇軍的政委、還有我們中國的一大神秘兵種。二戰中的蘇軍政委同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在保衛自己祖國的偉大衛國戰爭中,付出了極其慘烈的犧牲和異常巨大的代價。
  • 哈薩克斯坦不僅僅有排球美女,軍用口糧也夠美,不信來嘗嘗!
    這道國菜經常出現在招待貴客、婚喪嫁娶、節日慶典及至國宴的餐桌上,主要食材使用馬肉或羊肉,燉熟後加上湯、面片和其他配菜,可以配土豆、胡蘿蔔等,通常使用馬肉才更正宗,更顯示主人對客人的尊敬,並配以馬腸,吃完之後還要喝馬奶酒或奶茶。
  • 哈薩克斯坦不僅有排球美女,軍用口糧也夠美,不信來嘗!
    這道國菜經常出現在招待貴客、婚喪嫁娶、節日慶典及至國宴的餐桌上,主要食材使用馬肉或羊肉,燉熟後加上湯、面片和其他配菜,可以配土豆、胡蘿蔔等,通常使用馬肉才更正宗,更顯示主人對客人的尊敬,並配以馬腸,吃完之後還要喝馬奶酒或奶茶。
  • 白茶品類那麼多,哪種適合作為「口糧茶」?是不是價格便宜就行?
    店員親切地招待了他,輕聲詢問道,「請問您想喝什麼茶?」沒想到,這位大哥脫口而出,「口糧茶!」只見那位店員面帶不解,又問了一次,「具體是喝什麼茶呢?」「口糧茶啊!就是別人經常說的,你們這兒沒有嗎?」於是乎,茶圈裡就給這類如同糧食般存在的茶,親切的稱呼為「口糧茶」。對於口糧茶的要求,大致來說有兩個。第一,是要符合自己的口味。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 蟹肉玉米餅!廣式茶點的感覺!
    如果還沒有安排,不如來試一試這一道蟹肉玉米餅,有種廣式茶點的feel~大家趕緊學起來吧~ 準備材料: 蟹肉棒6根 玉米胡蘿蔔青豆粒半碗、全麥粉2湯勺、黑胡椒粉鹽少許、雞蛋一個、清水少許
  • 少什麼都不少壽司 戰鬥口糧要論民族特色 日本海軍飛行員絕對第一
    就拿二戰的日本海軍來說,壽司不但是平日裡必不可少的食物,甚至列入了飛行員戰鬥口糧名單之中。由於日本海軍對飛行航程和次數有著極高的要求而,而長時間的駕駛對於飛行員的精神和體力都是極大的挑戰,食用口糧補充能量成為飛行途中的必需。因此於攜帶人口、容易同時又不少營養與味道的壽司,在飛行員中就比較受歡迎了。
  • 初哆咪素食玉米餅:5種蔬菜食譜!
    要加深對玉米餅,玉米餅的製備及其秘密的討論,您可以閱讀以下文章:墨西哥玉米餅:它們是什麼以及如何製作它們初哆咪玉米餅:玉米還是小麥?在眾多之中,我們提到了兩個已經國際化的:炸玉米餅和玉米片。在玉米餅是玉米餅摺疊外殼在其內部放置了無數各類毛絨,從最傳統的,如豆類和辣醬湯,最「酷」,比如鮭魚和鱷梨-也是美麗的,特別是如果脫俗由藍色玉米餅製成,具有令人愉悅的色彩對比,在素食玉米餅中可用玉米代替鮭魚製成。
  • 看看連果珍粉都有美軍K口糧就明白了
    二戰期間,估計沒有哪個國家的軍用口糧能和美軍相比了,即便是還端著日不落帝國架子的英國人,喝著廉價紅茶吃著鹹牛肉罐頭的同時,對著美國大兵那種類繁多營養豐富的口糧,只剩下流口水和羨慕嫉妒恨了。就拿美軍的K口糧為例,這種口糧是美國陸軍在1941年為坦克兵、摩託化步兵等高機動單位開發的應急性單兵口糧,最初的版本直接採購大熱量成品食物搭配而成,總重量871克,含熱量3200大卡,在實驗中能夠有效起到消除飢餓、恢復體力的效果。後來,經過美國陸軍後勤部的多次改進,K口糧的最終版本可提供2830大卡熱量,同時也包涵了早餐、午餐和晚餐的分量。
  • 農村野菜今成「搖錢樹」 湖南新田瑤山瞄準野菜種植
    蔣軍君 攝中新網永州4月24日電 (蔣軍君)絞股藍、苦菜公、水晶菜……這些在湖南新田縣門樓下瑤族鄉深山裡司空見慣的野菜,經過加工後卻成了頗受青睞的珍饈美味。門樓下瑤族鄉瑤族小夥李井方通過成立珍野菜開發合作社,帶領村民挖野菜、加工、銷售,將這些野菜推出了大山,帶動了不少瑤胞增收致富。
  • 閒話野菜
    眉縣鄉村的野菜種類也是很多的,分布也是很廣的。地邊、渠邊、路邊,還有空閒地裡,野菜多得是,且遠比地攤上的野菜肥大鮮嫩得多。俗語說,物以稀為貴。多了也就不是那麼稀奇值錢的了,村子裡很少有人專門去挖野菜,他們只是從地裡勞動回家時,偶爾隨手掐一把,夠一頓吃就行了。          我不喜歡吃根莖類或瓜果類的蔬菜,喜歡吃葉類蔬菜。而野菜基本都是葉類的,所以野菜是我喜歡的菜類。
  • 玉米餅的家常做法鬆軟好吃,玉米餅做法5個竅門一定要注意
    用新鮮的玉米粒做的玉米餅,更多地被人叫做玉米烙,所以,我們就介紹一下怎麼用玉米面來做玉米餅吧。 :等玉米餅向上的一面冒小泡,就可以給它翻面,另一面也煎差不多的時間就可以裝出來擺入盤中,繼續煎剩下的麵糊。 成品:所有的玉米餅都做好了,一共5個,兩面金黃,奶香味十足,做早餐非常棒。 玉米餅做法注意事項: 1、沒有電子秤怎麼辦?
  • 海軍炊事兵物語——炊事作業
    海軍炊事兵專用的飯勺是用結實的青岡木製成,長約1米,打在身上那是相當的疼。飯勺就是我們主計科的「兵器」,那可是天皇陛下御賜的兵器啊,居然用來打屁股,簡直太荒謬了,主計科的炊事工具上應該像其他兵器一樣刻上菊花御紋章才對。
  • 又到了挖野菜的季節,看圖識野菜,再也不擔心挖到野草,鬧笑話了
    又到了挖野菜的季節,看圖識野菜,再也不擔心挖到野草,鬧笑話了現在正值陽春三月,春光燦爛,大地復甦,去郊外田間走一走,轉一轉,到處都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很多城裡的朋友都會三五成群的到野外去挖野菜,現在很多地方都逐漸解禁了,到處都是挖野菜的景象。
  • 【薩沙講史堂第二百九十二期】解放軍單兵口糧單挑全世界第十七集:解放軍09即食食品PK愛沙尼亞24小時軍糧(軍事系列第144講)
    愛沙尼亞人認為這是蘇軍故意藉機消滅他們,極為憤怒。德軍進攻駐守愛沙尼亞的蘇軍時,該國人民群起擁護,配合德軍作戰,熱烈歡迎德國人的解放。即便後來德軍戰敗,愛沙尼亞人也不屈服,發誓不再做俄國人的奴隸。高達1萬5000人的反蘇遊擊隊「林中兄弟」,迅速組建起來。他們在叢林中一直戰鬥到1948年,也就是戰後3年,才被蘇軍基本消滅。
  • 舌尖上的兵哥哥:各國軍用口糧吃什麼
    有綜合堅果、甜餡餅乾、果醬(一大格)、軟糖、長麵包,旁邊有紅茶、咖啡跟濃縮飲料,旁邊還有超多調味料,不知道為什麼有種下午茶的感覺…主食是燜肉配抓餅,還有甜蛋糕、花生跟鹹餅乾,旁邊的調味料有糖跟鹽,飲料則有水果速溶飲料跟咖啡,整體口味非常豐富!
  • 【擴散】白天吃了野菜,晚上竟然中毒了!有些野菜帶劇毒,但大家都不知道
    吃法:婆婆丁蘸醬,涼拌、炒食、包餃子或做湯都可以,比如蒲公英拌胡蘿蔔絲、蒲公英炒菜花、蒲公英胡蘿蔔餃子;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清熱解毒的茶飲。4、野菜不可多吃野菜不可多吃,因多數野菜性寒涼,易造成脾虛胃寒等病,一定要適量。此外,靠近馬路邊的野菜,最好不採。因公路灰塵多,長期受汽車尾氣汙染,有毒有害物質易附在葉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