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挖野菜的季節,看圖識野菜,再也不擔心挖到野草,鬧笑話了
現在正值陽春三月,春光燦爛,大地復甦,去郊外田間走一走,轉一轉,到處都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很多城裡的朋友都會三五成群的到野外去挖野菜,現在很多地方都逐漸解禁了,到處都是挖野菜的景象。
說到挖野菜,對於農村的朋友來說,那自然是輕車熟路,畢竟大家從小就開始挖野菜,自然能分辨出各種野菜。但是對於城裡的小夥伴們來說,挖野菜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經常見到城裡的朋友挖野菜,興致很高,但是結果總是讓人哭笑不得!辛辛苦苦的挖了一天野菜,最後卻收穫了一堆野草,傷心呀!所以,關於怎麼辨別野菜與野草的區別,顯得尤為重要!剛好最近也在挖野菜,順手拍了一些野菜的圖片,方便大家分辨,一起來看一下吧!
婆婆丁
婆婆丁是現在非常受大家歡迎的一種野菜,跟蒲公英基本上屬於同種野菜,功效味道也差不多。婆婆丁可以說渾身都是寶,葉子可以做涼拌菜,蒸菜,非常的美味。就連婆婆丁的根部也是好東西,現在我們這裡,基本上全民都在挖婆婆丁的老根,這根曬乾之後泡茶喝非常不錯,對於經常上火的朋友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白蒿
「一月茵陳,二月蒿」,每到了陽春三月,是一年當中吃白蒿的最佳季節,如果趕上雨水充足的年份,白蒿長得又大又嫩,新鮮的白蒿,清洗乾淨用來做蒸菜特別美味。除了蒸菜,白蒿曬乾之後,也可以泡茶,聽老人說,小孩黃疸高,就可以喝點白蒿茶,效果挺不錯的。
地黃
很多朋友對地黃的認識只存在於中藥,其實對於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尤其是80後,地黃更多是我們童年的零食,小的時候,我們就期盼地黃開花,因為地黃那粉粉的花朵裡藏著甜甜的蜂蜜,摘起一朵,輕輕的允吸一下,比糖果都甜。
麵條菜
麵條菜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野菜,一般生長在麥田之中,小的時候經常三五成群,背個小竹樓,拿個小鏟子去挖麵條菜,麵條菜最佳吃法就是用來做清湯麵,特別好吃,一直到現在我還非常喜歡吃用麵條菜做的清湯麵。
枸杞芽
枸杞一直被大家奉為滋補佳品,但是在農村,大家仿佛更喜歡吃枸杞芽。在農村,枸杞芽從來不是什麼稀罕之物,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枸杞芽的身影,新鮮的枸杞芽,做湯,做餅都非常美味。
車前草
車前草一般生長在路邊,越是貧瘠的土地,車前草,新鮮的車前草常見的吃法就是煲湯,比如車前草煲豬肚湯、枸杞大棗車前草湯;車前草配上雞蛋還可以做成煎餅吃,同樣也非常好吃;另外車前草曬乾,還可以跑成涼茶喝。
七七芽
七七芽,又名刺兒菜。經常生長于田埂、地頭、溼地、溝旁,基本上很多地方都可以採摘到。七七芽最常見的作用就是止血效果非常好。關於七七芽的吃法,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涼拌。
藿香
很多人對藿香的認知基本上停留在藿香正氣水,其實藿香的嫩苗是一種非常好吃的野菜,所以現在很多農村家庭都有在門前的排水口種上一些藿香,等到春天藿香長出來的時候,採摘一些炒雞蛋,非常好吃。與其它的野菜相比,藿香採摘上邊的嫩葉之後,還會不斷地生長,一直可以吃到秋天。
薺菜
薺菜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野菜了,關於薺菜的吃法,大家都不陌生,薺菜餃子,薺菜包子都非常受歡迎。但是,很多人分不清薺菜和野草,看看這張圖片,記住它的長相,再也不擔心挖錯了。
米蒿
米蒿的幼苗跟白蒿長得其實挺像的,但是米蒿的顏色更加青綠色一點,很多人覺得米蒿是野草,其實只要掌握米蒿的吃法,同樣可以變成美食,米蒿常見的吃法,就是加點麵粉做蒸菜,味道其實還是挺不錯的。
艾草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的時候需要插艾草,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艾草還可以吃呢?春天的時候,艾草的嫩苗非常嫩,可以用來做雞蛋湯,味道挺不錯的,另外,艾草還是製作青團的主要原料呢?
猜謎語
去田野裡拍野菜,順便拍了一張菜的嫩苗,這種菜可以涼拌,曬乾之後,還可以做湯,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看了這些野菜的圖片,大家感覺對自己有幫助嗎?如果有用,可以幫忙點讚、轉發哦!又到了挖野菜的季節,看圖識野菜,再也不擔心挖到野草,鬧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