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胞正在種植絞股藍。 蔣軍君 攝
中新網永州4月24日電 (蔣軍君)絞股藍、苦菜公、水晶菜……這些在湖南新田縣門樓下瑤族鄉深山裡司空見慣的野菜,經過加工後卻成了頗受青睞的珍饈美味。
門樓下瑤族鄉瑤族小夥李井方通過成立珍野菜開發合作社,帶領村民挖野菜、加工、銷售,將這些野菜推出了大山,帶動了不少瑤胞增收致富。嘗到甜頭的李井方,如今又要將這些山上的「寶貝疙瘩」移栽到地裡進行人工種植。
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季節。這幾天,李井方組織十多位村民搶抓時節,在門樓下瑤族鄉起頭嶺村的珍野菜種植基地種植絞股藍,大家有的打穴、有的分苗、有的栽種,一派繁忙景象。再過兩個月,這些種植的絞股藍就能採收賣到全國各地。
門樓下瑤族鄉珍野菜種植基地。 蔣軍君 攝
大山深處的門樓下瑤族鄉森林密布,雨量充沛,土質肥沃,長年雲霧繚繞,晝夜溫差較大,很適合絞股藍、蕨菜、竹筍、水晶菜、苦公菜等野菜生長,純天然野菜資源極為豐富。
在外務工的「80後」李井方回鄉創業後,在從事野菜收購嶽父趙榮輝的幫助下,成立了珍野菜開發合作社,進行野菜加工銷售。在中國光大集團和縣裡有關部門的扶持下,李井方的加工廠落成投產,開發出十多種以野菜為主的瑤鄉特色產品。
據悉,李井方收購瑤胞採摘的山野菜,與貧困戶籤訂保護價收購協議,帶動了周邊不少瑤胞增收。2019年,合作社實現銷售總額200萬元,實現盈餘40萬元,成為門樓下瑤族鄉主要的產業扶貧基地之一。
這些野菜具有滋補、美味和無公害等特點,市場對其需求量越來越大,市場前景一片看好。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單純靠村民上山採摘野菜已不能滿足需求,李井方開始嘗試人工種植。
「野菜對環境和氣候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並且具有較強的抗病蟲性,為了確保其天然和綠色無汙染,我們都不用農藥和化肥。」李井方說,絞股藍號稱「南方人參」,有很高的的藥用保健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李井方正在採摘人工種植的苦公菜。 蔣軍君 攝
「正在種植的這些絞股藍都是從山上割回來的野生絞股藍,以扦插的方式進行種植。人工種植可以進行精細化管理,採收時也一改過去粗放的割藤方式,而是挑選絞股藍的嫩芽和藤須採摘,從而可以加工製作出高端的絞股藍茶產品,大大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李井方表示。
目前,這個近百畝的野菜種植基地主要種植苦公菜、絞股藍、雞冠花、糝籽等野菜和茶飲植物,通過人工種珍野菜系列,不僅增加了產品產量,也提高了產品品質,為打造珍野菜高端產品奠定了基礎。
目前,合作社開發出了包括藤茶、龍鬚絞股藍茶等高端產品在內的十多種珍野菜系列產品,遠銷廣東、上海地等高端市場,市場銷售前景看好。同時也帶動了周邊100多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成了當地主要的特色扶貧產業,正在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