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野菜今成「搖錢樹」 湖南新田瑤山瞄準野菜種植

2020-12-28 中國新聞網

瑤胞正在種植絞股藍。 蔣軍君 攝

中新網永州4月24日電 (蔣軍君)絞股藍、苦菜公、水晶菜……這些在湖南新田縣門樓下瑤族鄉深山裡司空見慣的野菜,經過加工後卻成了頗受青睞的珍饈美味。

門樓下瑤族鄉瑤族小夥李井方通過成立珍野菜開發合作社,帶領村民挖野菜、加工、銷售,將這些野菜推出了大山,帶動了不少瑤胞增收致富。嘗到甜頭的李井方,如今又要將這些山上的「寶貝疙瘩」移栽到地裡進行人工種植。

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季節。這幾天,李井方組織十多位村民搶抓時節,在門樓下瑤族鄉起頭嶺村的珍野菜種植基地種植絞股藍,大家有的打穴、有的分苗、有的栽種,一派繁忙景象。再過兩個月,這些種植的絞股藍就能採收賣到全國各地。

門樓下瑤族鄉珍野菜種植基地。 蔣軍君 攝

大山深處的門樓下瑤族鄉森林密布,雨量充沛,土質肥沃,長年雲霧繚繞,晝夜溫差較大,很適合絞股藍、蕨菜、竹筍、水晶菜、苦公菜等野菜生長,純天然野菜資源極為豐富。

在外務工的「80後」李井方回鄉創業後,在從事野菜收購嶽父趙榮輝的幫助下,成立了珍野菜開發合作社,進行野菜加工銷售。在中國光大集團和縣裡有關部門的扶持下,李井方的加工廠落成投產,開發出十多種以野菜為主的瑤鄉特色產品。

據悉,李井方收購瑤胞採摘的山野菜,與貧困戶籤訂保護價收購協議,帶動了周邊不少瑤胞增收。2019年,合作社實現銷售總額200萬元,實現盈餘40萬元,成為門樓下瑤族鄉主要的產業扶貧基地之一。

這些野菜具有滋補、美味和無公害等特點,市場對其需求量越來越大,市場前景一片看好。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單純靠村民上山採摘野菜已不能滿足需求,李井方開始嘗試人工種植。

「野菜對環境和氣候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並且具有較強的抗病蟲性,為了確保其天然和綠色無汙染,我們都不用農藥和化肥。」李井方說,絞股藍號稱「南方人參」,有很高的的藥用保健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李井方正在採摘人工種植的苦公菜。 蔣軍君 攝

「正在種植的這些絞股藍都是從山上割回來的野生絞股藍,以扦插的方式進行種植。人工種植可以進行精細化管理,採收時也一改過去粗放的割藤方式,而是挑選絞股藍的嫩芽和藤須採摘,從而可以加工製作出高端的絞股藍茶產品,大大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李井方表示。

目前,這個近百畝的野菜種植基地主要種植苦公菜、絞股藍、雞冠花、糝籽等野菜和茶飲植物,通過人工種珍野菜系列,不僅增加了產品產量,也提高了產品品質,為打造珍野菜高端產品奠定了基礎。

目前,合作社開發出了包括藤茶、龍鬚絞股藍茶等高端產品在內的十多種珍野菜系列產品,遠銷廣東、上海地等高端市場,市場銷售前景看好。同時也帶動了周邊100多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成了當地主要的特色扶貧產業,正在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搖錢樹」。(完)

相關焦點

  • 國內少有種植,常當野菜挖來吃,國外卻大量種植,成名貴香料
    導讀:國內少有種植,常當野菜挖來吃,國外卻大量種植,成名貴香料春季到來之後,農村野外的各種野生植物開始生長,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專門跑到農村,做什麼呢?一個是踏青賞春景,一個是挖野菜。說實話,現在野菜已經成了春季必吃的一類時蔬,不僅僅是因為這些野菜大多只在春季生長,更重要是很多野菜營養價值十分的豐富,必不常見的蔬菜差,在加之很多野菜還有著不低的食療作用,故而在現如今野菜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但即便如此,很多野菜都少有人工種植,大多還是靠挖野生的為主,牛至就是這樣一種植物。
  • 農村「挖野菜」成風,遍地是村民,野生動物沒了,野菜也不放過?
    每年的3月份都是萬物復甦的時候,尤其是農村已經到了最美的季節,很多花花草草開始破土而出,看上去很有生機。最近幾年農村流行起了「挖野菜、吃野菜」的風氣,這似乎和春天有點格格不入,有些植物剛剛破土而出正要擁抱大自然卻被無情的採食,看著的確令人惋惜。
  • 這樹滿身刺,樹芽卻是極品野菜,出口日本成高端菜,營養不輸人參
    導讀:這樹滿身刺,樹芽卻是極品野菜,出口日本成高端菜,營養不輸人參吃野菜可以說算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文化」,尤其是在農村裡更為普遍,每年開春以後,很多老一輩的農民就會去野外及山裡挖野菜吃野菜。在我國農村地區,能吃的野菜實在是太多了,而不同的地區,所生長的野菜也不同,人們喜愛吃的野菜也不同,比如薺菜,屬於早春野菜,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不過一般喜愛吃薺菜的,大多在湖北、河南、江蘇、湖南等中部省市。又比如魚腥草,也算是一種比較有名的野菜,在南方各地都有分布,不過僅在四川、貴州一帶受喜愛,其他地區都不愛吃。
  • 名字很喜慶,樹葉曾用來充飢,如今成高檔野菜,北方人依舊愛種植
    導讀:名字很喜慶,樹葉曾用來充飢,如今成高檔野菜,北方人依舊愛種植文/農夫也瘋狂在院子裡種植一些花草樹木,這個不是現在城裡流行,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就是如此了農村的庭院比較大,很多人就喜歡種植一些樹木。而我國南北方的跨度大,所以氣候也有很明顯的差異,種植的花草樹木也就有區別。在南方地區院子裡種植比較常見的樹木是竹子、枇杷、桂花樹、柚子樹和石榴樹等。而北方地區就要單調得多了,普遍都是以柳樹、榆錢樹等樹木為主。而今天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種樹,就是名字很喜慶的榆錢樹。
  • 農村常見的一種野菜,藥用價值高,城裡要70元一斤,遇到要珍惜
    農村常見的一種野菜,藥用價值高,城裡要70元一斤,遇到要珍惜農村朋友們都知道在農村有著許多豐富的野菜野草,閒暇時候都會去採摘一點回家做菜嘗鮮。現如今由於城市生活節奏快,人們的消費觀念改變,開始嚮往起農村裡的這種田園生活。
  • 農村這種野菜,價值十分珍貴,如今要80元一斤,人稱「刺老芽」
    請您在閱讀本文之前,點擊右上方的「關注」,就可以第一時間和農夫小羊一起來認識一些農村山間野味小常識,感謝您的關注!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農村這種野生植物,價值十分珍貴,如今要80元一斤,人稱「刺老芽」。在我國農村裡有著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相信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能認識很多種野菜吧。
  • 閒話野菜
    什麼東西吃不成,卻偏偏要吃千百年來老祖宗們都不吃的怪物呢?《聖經·申命記》中明確規定,蝙蝠屬於不可食用的物種。人要違背規定,那你就得承擔帶來後果。         野味當中,植物類的野菜應該不會有什麼傳染性的病毒吧,有些野菜可能有毒,但至今還未有野菜含有傳染性病毒的報導,野菜應該是安全的。在我看來,野菜應該和種植的蔬菜沒有什麼區別的。
  • 此樹滿身刺,但樹芽卻是極品野菜,營養不輸人參,出口80元一斤
    不過古代的野菜大多用於救荒,也就是災荒年間,窮苦的老百姓們用於救飢的糧食,所以野菜的食用歷史雖長,但是以前並沒有受到多少重視,僅僅只在農村裡比較流行。也就是到了近十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始追求健康飲食,才讓一些具有高營養價值的野菜得到了重視。說到這裡,筆者想到了一種植物,它叫做「楤木」, 此樹滿身刺,但樹芽卻是極品野菜,營養不輸人參,出口80元一斤。
  • 水稻田裡一種似竹葉的野草,農民痛恨不已,卻是3元一斤稀罕野菜
    不過有些雜草、害草雖然對農作物有害,但是換一個環境卻成了價值不錯的野菜或草藥,就如灰灰菜,它就常生長在農作物田附近,但是它卻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菜,諸如此類的野草還是很多的。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南方農村水稻田裡一種似竹葉的野草,農民痛恨不已,卻是3元一斤稀罕野菜。
  • 農村自帶「香氣」的野菜,清炒、煮湯都是一絕,3月正適合播種!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種野菜,其實在農村也有不少人種植,它的植株自帶香氣,可以生吃,用來熗清炒、煮湯都是一絕,在3月正適合播種。這種野菜其實就是「紫蘇」,相信大家都認識,要說起葉片紫紅色的蔬菜,想到的就死莧菜和紫蘇,紫蘇沒有莧菜食用普遍,但其實價值也不低。這種紫蘇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植株上有獨特的香味,葉片大部分都是捲曲的,植株比較矮小。
  • 農村樹上的野菜「刺老芽」,價格比肉還貴,為啥呢?
    網友提問:農村樹上的野菜「刺老芽」,價格比肉還貴,這是為啥呢?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家對野菜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上漲,很多人都會買上野菜進行品嘗,也有人去農田裡採摘那些青嫩的野菜,比如說香椿芽、薺菜、麵條菜等,這些野菜這些年裡也在逐步的提升。其實刺老芽也是民間的一種美味,只是它的生長範圍並不是太多,因此不少人都很陌生。
  • 農村野菜多,有一種卻少有人吃,被叫「牛舌頭」,籽賣40塊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野菜多,有一種卻少有人吃,被叫「牛舌頭」,籽賣40塊。車前草在農村確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草,車前草全草可入藥,其結的籽被稱為車前子,也是一種中藥的名稱。雖然車前草與車前子同屬於一草,但價格卻大不相同,車前草比較便宜,當前全國的幾大藥材市場大量收購價在10到12元每公斤,車前子就比較貴多了,目前各藥材市場籽的收購價在40塊左右,相當於是車前草好幾倍的價格。
  • 東北農村野菜「刺老芽」,被譽極品「小山珍」,網友:比肉還貴!
    農村的野菜「刺老芽」,河南地區的朋友可能沒怎麼聽說過,更別說吃過,乍一看芽堆長得像我們這裡的香椿芽,但是比香椿芽的、烹飪方法吃法要多很多,香椿芽一般習慣的吃法是和雞蛋一塊下鍋炒著吃,但是今天說的這種刺老芽可以:清炒,涼調、涼拼,爆炒、煲老母雞湯、蒸煮、燉,簡直是一種萬能吃法的菜品,現在說起來就有流口水的感覺
  • 這種野菜是有毒的中藥材,告訴家人,見到不要隨意採摘
    在農村有很多野菜 ,在過去那些年 ,農民生活困難 ,野菜幫助農民度過難關 。
  • 農村俗話,「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四月當柴燒」,春天野菜香
    正月剛過,農村裡的田間荒地上各種野草逐漸開始冒頭,這裡面自然有人們經常碎碎念叨的野菜。挖野菜似乎成了農村裡的一個傳統,家裡的白菜吃膩了,新的蔬菜還沒有長出來,剛返青的野菜吃起最鮮美,農村裡爭相到地裡面挖野菜吃。除了看看地裡的莊稼長勢以外,還能和春天來個親密的接觸。
  • 農村這種野菜, 像「觀音蓮花座」, 營養豐富你吃過嗎?
    像「觀音蓮花座」的野菜,一聽肯定沒有聽說過了,因為這個太奇怪了,不過大家可以猜一下的,
  • 又到了挖野菜的季節,看圖識野菜,再也不擔心挖到野草,鬧笑話了
    說到挖野菜,對於農村的朋友來說,那自然是輕車熟路,畢竟大家從小就開始挖野菜,自然能分辨出各種野菜。但是對於城裡的小夥伴們來說,挖野菜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經常見到城裡的朋友挖野菜,興致很高,但是結果總是讓人哭笑不得!辛辛苦苦的挖了一天野菜,最後卻收穫了一堆野草,傷心呀!所以,關於怎麼辨別野菜與野草的區別,顯得尤為重要!
  • 天水民俗專家李子偉:野菜只是「下菜」,不可多食!
    從古及今,野菜都屬於「救荒本草」,是災荒之年窮人賴以活命的救命之物。現在六十歲以上的人,把野菜吃夠了,許多野菜在缺油少調料的情況下,真是難以下咽。上世紀六十年代常搞「憶苦思甜」,吃野菜糰子和代食品,那個味道記憶猶新。
  • 農村裡有哪些適合曬乾保存的野菜?
    謝謝農村裡有哪些適合曬乾保存的野菜?真羨慕農村的小夥伴,有那麼多的野菜可以吃,不過幸運的是我就是他們的一份子,說實話,在農村確實有很多可以吃的野菜,有的野菜尤其是曬乾吃才更有價值,這就導致了有很多的城裡人想往郊區遷移,現在也有一些人他們收購農村的野菜,然後把它們拿到城裡的市場上出售,從而賺取一些差價,我覺得這是很有經商頭腦的一些做法,他們對市場需求的把握還是比較準確的,那麼農村到底有哪些可以曬乾吃的野菜呢?
  • 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
    導讀:長得像艾草,古時是救命野菜,如今成麥田惡草,但見到請別錯過我國山林植被資源十分豐富,在農村野外有著各種各樣的野生植物資源,其中有很多野生植物都很有價值,但是被人利用開發的並不多。有很多植物,人們都見過,也知道它們的樣子,卻不知道它們叫什麼,有什麼用處,只能任其在山林間默默的生長,或者當成雜草、害草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