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調張揚個性與獨特風格的娛樂圈和成團要求忽略個性,尊崇一致性本身就是矛盾的, 浪姐們成團後該何去何從?
初來浪姐節目時,各位姐姐如八方神聖踩著七彩祥雲前來匯集,狀態可謂是繽紛各異,個性十足,她們在各自的領域裡都已經有所建樹,有的大名鼎鼎,有的則已具實力,缺的只是個機會。
也是,在娛樂圈裡摸爬滾打,如果沒有一點真槍實彈、硬核本領和標誌性區分應該很難立足。可以說是個性成就了她們,或者是她們成就了ICON個性! 她們是帶著各自的標籤乘風而來!
想進入女團,就要遵守其中的規則。
不管是表面服從還是心理不服,各位姐姐為適應這個大集體,不得屈尊隱藏自己的個性,迅速融入這個團體中,這個時候除了實力,還要看服從度,太各色則會顯得吃力不討好。比如一直以不掩飾努力的藍盈盈,和有些富貴病的聖衣, 從始至終似乎都不大受人歡迎。
團隊有團隊的規規則,勝負有勝負的玩法,在集體中無論是行為還是行動要求的是一致性,暫時掩飾鋒芒或許更討喜。畢竟場外浪花們的票數也決定她們命運的走向。
許多粉絲感動於她們的轉變,她們的努力。這畢竟是一場嚴苛的競技,為了打造女團或者更像女團,她們變得適應性更強了。
集體作戰,團魂是核心,大家必須思想一致,行動一致,才能共同達到一個目標,這是一個團隊合作的基礎理念。團體作戰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不是個人的力量所能達到。這就仿佛我們日常參加的一些訓練營,參加的時候被洗腦,氣氛,周圍人的帶動,導師的引導,讓人熱血沸騰。很快將自己頭腦歸零,然後重新輸入新的規則。
但許多粉絲也不無遺憾的發現,這檔節目仿佛一臺標準化機器,輸入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彩色原料,生產出來的卻是單一化的風格的芭比姐姐。
但是這裡要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換做普通的女團,即便她們能力了得,就一定會萬眾矚目嗎?答案肯定不是,比如孟佳和王霏霏,追浪姐的人一定也隨她們的成績、心情一路起起伏伏,最終她兩是用實力擔當了她們的榮譽,無論是粉絲還是名次,可來節目之前許多人並不知道她們。國內許多女團的生存狀況並不是很好。
而浪姐這檔節目則充滿了賣點和熱點,且不說即將成團的姐姐個個身懷絕技,每個人都自帶話題,由這些大咖組成的女團與升級打怪,更是牽動著無數浪花們,心心念念的盼望著每周五的相約。
直播式的姐姐們的日常、個性、組員相處方式及對比賽乃至人生的態度,無疑吊足了粉絲的胃口,滿足了浪花們的好奇心。
所以這實際與女團與否無關,只是借用這種形式,打30+這個敏感話題,PLUS發掘人生的可能性+向上力量,才得以如2020的炎熱夏季中,讓萬千姐妹在娛樂之餘,還獲得心理層面向上的力量,這一招玩的高級。
上周五是成團夜,將這幾個月的精彩推向了高潮,讓人熱血沸騰, 有人說那晚是成團或者也預示著散夥,那麼結束這幾個月的浪姐之旅之後,姐姐們該何去何從?這幾個月的「集訓」到底給她們帶來了什麼?知名度的提高?技能的發掘?潛力的拓展?人際的融合?她們該何去何從?這就像一個環節,那夜,各個姐姐在談及自己的感受時很多介紹還是自己的演員歌者原來的身份,並沒有改變。
寧靜說:「我不想成團,因為我沒有那麼高的服從度,所以我不大想成團,但是我現在拿到這個獎比較重要,我想出爾反爾!」其實從這一點來看,寧靜還是非常理性,證明過姐又多了一項技能可以成女團,但我也有選擇,我不想在團中被淹沒,我依然要當我的C位。獎項很重要,我證明了自己,這就是我的使命。這次浪姐之旅激發了狼性,發掘了很多潛力,僅此而已。
萬茜的感言,「這個夏天很魔幻,有點像被魔法棒敲擊了一下」 這檔節目的確如將各位姐姐帶入了水晶球中,經過300多次的打卡訓練,破繭成蝶。
當走出水晶球以後,魔法棒失效後,她們能否續寫自己的夢想才是最為重要的。
而在成團夜,讓我最為佩服的是她們請來的83歲的飛行員奶奶苗曉紅,在現場她說「明年還要跟年輕飛行員來一次接力飛行,向黨的一百周年獻禮!」老驥伏櫪,志在千裡,她是在經歷多少個平平凡凡的,甚至讓人不耐煩的訓練中才磨練出不滅的本領,人平安走到83歲都不易,更何況還在一線翱翔在藍天。如此高齡依然可以乘風破浪真是讓人由衷佩服。
如同任何一位30+普通女性,我也屬於這個群體,有人生高光時刻,但更多的時候是過著平常不能再平常的生活了。
但正如女排姑娘所言,上臺領獎時就是你歸零時刻。或許每一階段性的人生都是我們歸零和調息的時間,不要因為暫時的停滯而恐慌,也不要因為變遷而否認自己,回歸生活本真,我們不但需要短暫激揚的熱情,更需要做一個長期主義,不是幾個月也許用大半生,堅持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練就一顆立於不敗之地的心,如此才可以走的更久。
祝姐妹們也可以做平凡中的無價之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