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今年上小學三年級,長沙愛爾眼科醫院去學校體檢後發現,孩子兩隻眼的裸眼視力都只有0.3。
媽媽趕緊帶豆豆來到了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複查,經過雙眼視功能檢查、擴瞳驗光,豆豆單眼近視一百度。
豆豆的同班同學陽陽也是單眼近視一百度,但是陽陽的裸眼視力卻有0.5,豆豆媽媽著急地找到了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視光師鄧康利,問詢原因。
視光師鄧康利耐心地回答了豆豆媽媽的問題:
相同的近視屈光度,裸眼視力不同,在臨床非常常見,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測量視力的時候,人眼的狀態不一樣。
比如是否剛剛長時間疲勞用眼或前一天晚上是否休息好,這些都會影響當時測量的裸眼視力,所以同一個人,有時候上午或晚上測量的裸眼視力可能都不一樣。
其次:測量視力的時候,有的孩子覺著模糊了會眯眼、偏頭或皺眉頭使勁看,而有的孩子看不清楚了,就直接告知分辨不清,這樣測量出來的視力有時候會相差1-2排。
第三:每個人對「模糊」和「清晰」的感知程度不同。
比如臨床中會發現相同的近視屈光度,但是一直不戴鏡的孩子裸眼視力會比戴鏡孩子的好一些。
這是為什麼呢?
就好像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孩子,寫作業字跡稍微潦草一點就覺得不滿意,而一個比較隨性的孩子,則對字跡潦草的容忍度更高。
同樣的道理,戴鏡的孩子通過矯正後,認識了什麼叫做「清晰」,對於清晰的標準提高,對於模糊的容忍度下降。
同樣的模糊程度,一直不戴鏡的孩子已經習慣了不清晰的像,認為可以分辨,但戴鏡的孩子自身的視覺質量更高,所以認為不能分辨。
這個過程不是單純的屈光問題,是由大腦主導的,也有心理因素影響。
最後:視光師鄧康利提醒各位家長:孩子近視了,我們更關注的不應該是裸眼視力,甚至都不是度數,而是眼軸的長度。
因為眼軸,才是判斷近視風險的關鍵因素。
人類的眼球是一個球體,球體的前後直徑稱為「眼軸」,正常情況下眼軸23.5毫米左右,而近視度數增加,絕大部分是眼軸長長的結果。
眼軸增長,眼球壁就會變薄,組成眼球壁的視網膜、脈絡膜和鞏膜就會變薄,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病歷變化,嚴重的可能致盲。
所以孩子近視了,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度數的增長,儘量避免其發展成為高度近視,以減少近視相關的併發症。
視光師鄧康利提醒家長:孩子近視了,一定要去正規眼科做檢查,首先分辨真、假性近視並結合雙眼視功能檢查預估近視的發展情況。
同時定期複查:同時監測屈光度和眼軸、曲率及雙眼視功能指標的變化,儘量延緩近視度數的增加。
了解更多:
一、高度近視眼帶來的眼部併發症:
1、眼底改變:豹紋狀眼底,近視弧形斑形成。
2、視網膜脫離:由於高度近視的人群本身視力就較差,因而出現網脫早期不易發現,常延誤治療。
3、玻璃體後脫離:常表現為眼前黑影,當黑影增加或突然有閃光感時應及時檢查眼底。
以便在早期發現裂孔、視網膜脫離或眼底出血。
4、青光眼:這是一種不可逆的,緩慢進行性視力下降的眼疾。因高度近視變化表現為視盤較大、色淡、血管細、視力較差等,故常忽視了青光眼的存在。
5、黃斑變性:高度近視者的眼軸較長、眼球後極形成「鞏膜葡萄腫」,使球壁各層組織變薄,黃斑區新生血管、出血、黃斑囊腫或裂孔等,結構嚴重紊亂,嚴重影響中心視力。
二、延緩近視度數增加的辦法:
首先是角膜塑形術,通過晚上戴鏡睡覺,一般白天不用戴鏡,這種方法是目前國際上應用的最為普遍也是最為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次是框架鏡片,如多焦點光學設計的眼鏡片,能夠滿足一些不能選擇角膜塑形術的孩子的近視防控需求。
最後是多焦點光學設計的軟性角膜接觸鏡,在提供更為舒適的戴鏡體驗的同時有效抑制近視進展。
此外,結合雙眼視功能的特點,部分孩子可能需要一些其他特殊光學設計的眼鏡在矯正近視眼的同時能夠有效改善雙眼視功能異常。
這些方法能滿足不同度數、不同年齡人群的近視眼防控需求,並且效果都已經得到臨床驗證。
但是,以上方法都需要在專業的視光醫生或視光師指導下使用,才能保證孩子的眼健康。
(編輯Rainbow。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愛爾眼科醫院 視光部 楊夢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