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民為啥不願種田?這是因為,農業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收入很不穩定。加上農產品價格低,農民付出多回報少,所以但凡能夠找到其他掙錢的事幹,乾脆就不種田了。
一、農民在家種田,從種子、肥料、農藥,到各種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每年都在不斷上漲,有時不注意還會買到假貨。這不僅提高了種植成本,還延誤了農時,造成減產減收,有時甚至是絕收。而農產品的價格卻相對較低,除去成本,農民實際收入很低,有時還要虧本,還不如出去打工收入比較穩定。
二、從目前的情況來說,種田還是要靠天吃飯。如果遇到乾旱、洪災,或者病蟲害防治不到位,辛苦不說,弄不好一年的收成就會嚴重受損。像前段時間一直高溫不下雨,有的地方秧苗都插不下。而前幾天又突降暴雨,一些剛剛栽下的秧苗還未紮下根,又被大水浸泡或漂浮在水面上,需要重新補栽。唯有全年風調雨順,豐收的希望才更大。
三、農業種植也是一項風險投入,農產品的價格忽高忽低,種出來以後能不能賣出個好價錢還是未知數,有時還要憑運氣。就像我們這裡種植砂糖橘,前幾年每斤還可以賣到4元左右,而這兩年行情不好,連過去一半的價格都無人問津。今年春節後,每斤即使降到了1.2~1.5元,還是有部分爛在了樹上。
光是人工採摘的費用,每斤就要花費0.4~0.5元,除去肥料、農藥、薄膜等各項開支費用,種植戶辛苦一年,連人工錢都掙不回來,還要虧本倒貼。村裡有戶人家,以前夫妻兩人侍弄果園,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去年男人果斷放棄了果園,一人到建築工地去打工,一年下來,保守收入有6、7萬元,還不用像種柑橘那樣操心,所以不願再回家種田種地。
四、在農村,人情往來花費比城裡還要多,什麼結婚、三朝、對歲、生日、喬遷、白喜、升學、大病探望等等,應有盡有,而且隨禮逐年攀升。加上孩子上學、老人看病,以及各項生活的開支都比較大,在家種田根本支撐不起整個家庭所需的費用,只能到城裡謀求一份收入相對穩定的工作。
總之,除了部分年輕人更嚮往城市的生活外,農民不願種田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在家種田一家人能夠好好地生活,誰還願意背井離鄉,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打拼,而將老人孩子留在老家無人照顧呢?對於這個問題,您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