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人問,「國家對種田有補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棄田拋荒不願意種呢」?對於這個問題,身為農村人的筆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不妨直說,我也正是面對國家對農田的補貼,還不願種田地裡的其中一人。
那麼,種田有補貼為什麼還不願意種呢?其原因有三。
一是,到戶的人均田地面積少,「英雄難有用武之地」!
就拿我家來說,當初我們夫妻倆帶兩小孩全家4人,責任制田地到戶面積只有3.2畝,小孩不說,夫妻二人兩個生產勞動力,全年在家守著這麼點僅有的田地,浪費不少的勞動力。儘管國家對田地有些補貼,但在當今能外出務工的新時代,在農村種田無論是種什麼,兩個勞動力全年的收入,也都遠遠不及兩個外出務工人員收入,同時,務工相對種田來說,不僅收入高,還要單純些輕鬆些。通過收入算帳對比,儘管國家對種田有補貼,我當初還是選擇了外出打工,也不願在家種田地的。據了解,不少外出務工者,之所以不在家種田,都是因為家裡的田地面積少,在家裡守著僅有的一畝三分地,划不來,不僅不能跟上奔小康的步伐,連解決溫飽都是問題。所以,儘管國家對種田有補貼,不少農民還是都不願在家種田地。
二是,農資成本不斷上漲,種田成本不斷上升,導致種田風險增大。
還是以我家為例,若是在家種田的話,三畝二分田地,全年麥稻兩季的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成本至少在1500元左右,再加上耕田播種與收割回收的農機工錢1000多元,兩季種田的農資農機成本近3000元左右。而三畝二分田兩季稻麥的總收入,在無天災、無病蟲害的豐收情況下大約在8000元左右,除抵兩季投資,全年種田工夫錢還能有個四五千塊錢。俗話說了,種田人是靠天吃飯,若是遇到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與病蟲害,不僅會虧掉全年的廉價種田工夫,而會虧掉高額的種田成本,搞得全年勞而無功。所以說,農資農機等種田成本的不斷上漲,加大了種田的風險係數。這也是國家對農村種田雖有補貼,農民還是不願種田的其中一個原因。
三是,糧食價格過低,種田工夫的付出與種田收入不能成正比。
詩曰: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歺,粒粒皆辛苦!
古人都知道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歺桌,多麼來之不易,需要付出多少堅辛與汗水,可現今的糧價呢?雖然說是「民以食為天」,可無論是稻穀、小麥還是玉米,單價低得連水都不如,作為主糧的稻穀,最高值時都沒有超過1.5元,平時的價格可想而知。由於糧價長期處於低價運行狀態,造成種田人的付出與收入不能對等或成正比,無利可圖,使農民失去了種田的積極性與信心,所以才不願意種田的。
好了,我是「快樂向前A」,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誠邀大家關注三農創作者「快樂向前A」,一起探討三農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