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國文聯在京召開「攝影小分隊抗疫事跡報告會」。圖為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原主任劉宇以《我怕將來會忘記》為題作匯報。範雪嬌攝
我在今年春節前剛剛退休。在到攝協工作之前,我是新華社的攝影記者,也經歷過戰地採訪的考驗。我一直記得戰地記者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制止戰爭,就把戰爭的真相告訴世界。
面對一場百年不遇的疫情,身處世界矚目的時間和空間的交匯點——武漢,職業的使命感支撐著我一定要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傳播出去。在武漢期間,我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發表了26篇、6萬多字的手記。我在每一篇手記後,都寫了一句話:如果不記下來,我怕將來會忘記。
這給我增加了額外的壓力,基本上白天拍照片,上半夜整文件,下半夜寫文章。經常在熬了整夜,拭乾眼淚之後,可以聽到窗外的鳥鳴。我把武漢之行當作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戰,倍加珍惜。
長春市兒童醫院 張春豔
吉林省肝膽病醫院 孟凡竹
北京醫院 李婷
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 韋飛
東遼縣人民醫院 王曉宇
為4.2萬名醫務人員拍攝肖像,無疑是世界攝影史上的創舉。在幾十位攝影師的努力下,完成了當初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覺得,我們不僅僅是在拍照片,而是以攝影的名義,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敬意。也許那一張肖像和別人沒有關係,也可能定格的不是他們最好看的樣子。但我想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留下的瞬間,對於他們,對於他們的家庭,可能就是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記憶。什麼是好照片,一個日本攝影師說過,好照片就是翻開老照片時帶來的感動。
我曾經寫過美真、香香、韋飛的故事。美真有個1歲7個月大的兒子。她說,我不敢和孩子視頻連線,因為我哭,他也哭,我受不了。所以,她就讓家人把孩子的視頻錄好了再傳給她,晚上她躲在被子裡一邊看、一邊哭。說到這些的時候,我看到陳黎明舉著攝像機的手一直在抖。
3月1日,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醫療隊醫生張美真(左)、護士郝會香(中)和韋飛(右)在拍攝肖像。她們在出徵前都理了短髮,以防病毒汙染。
她們給我看了家人的信。其實,信裡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就是那些親人之間的家常話,卻特別打動人。
韋飛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信裡說:「今天我們手機視頻的時候,我不停地催沐沐弟弟叫媽媽,可沐沐只會笑,就是不叫您媽媽,我看見您流下了眼淚。您不要難過,以後每天視頻時,我都帶著弟弟,讓他記住媽媽現在的樣子。」
3月8日,休整待命的陝西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醫務人員在駐地合影。
我讀著那些信,也控制不住,到一邊緩了好一會兒,才把採訪做完。我曾和李舸主席交流過,他說,我們都是曾經歷過大災大難,見過一些生死的人,可這次咱們為什麼變得這樣脆弱和柔軟?因為我們的心和他們貼得很近。
我是武漢的女婿,在拍攝醫務人員肖像的同時,我儘可能擠出時間記錄封城下的武漢人的生活。如果沒有武漢人的硬扛,把病毒悶在武漢,中國不可能取得階段性的抗疫勝利。他們以令人動容的勇氣、堅忍、奉獻和犧牲,守護著這座英雄的城市。
封城中的武漢
這個小夥子姓文。剛到武漢時,為了解決交通問題,我打遍武漢所有租車公司的電話,都無人接聽。後來找到一個私人租車電話,小夥子說好一天150元。見到他以後,他得知我們是來為醫護人員拍照的。他說,那麼多人來救武漢,我不收你們錢了。一沒看證件,二沒收訂金,我們就把一輛汽車開走了。
姓文的小夥子,沒收錢就讓我們把一輛汽車開走了。
這位祝大哥是我在在湘雅二院援鄂國家醫療隊的送行儀式上認識的,他是我遇到過的唯一一個以患者身份自發到現場送行的。他在現場哭得泣不成聲,採訪根本進行不下去。
在送行儀式上,祝大哥一個人站在人群之外流淚。
第二天,我來到他的家裡,與他長談了4個小時,了解到在這之前他經歷了一段特別艱難的日子。兒子先發燒,為兒子掛號前後用了4個小時,結果自己也被感染。在他最無助的時候,湘雅二院醫療隊來到武漢。他是第一批患者,凌晨兩點半鐘才進的病房,一個小護士就過來了,她說:「叔叔,你現在身體怎麼樣,感覺還好嗎」就是這一句話,讓他眼淚一下就下來了。醫療隊來之前,他是絕望;醫療隊來了以後,他才看到希望。
祝大哥見到護理過他的護士:徐燦(左二)、付敏(左三)、方豔萍(左四)。
那天祝大哥一直等在醫療隊駐地門口,等那個小個子護士,他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長什麼樣子,只知道她個子最小。當小護士從酒店出來的時候,祝大哥一眼就認出來了。他問,是你嗎?小護士說,是我。那天三個護理過祝大哥的護士當著他的面,把口罩摘下來了一秒鐘,大哥第一次看到救他命的人的真容,失聲痛哭。醫療隊的大巴離開駐地的時候,每過一輛車,祝大哥就深深鞠一次躬。
祝大哥向駛離的醫療隊大巴鞠躬。
一千萬個武漢人就有一千萬個故事。開始我沒有給自己設定主題,當我回過頭來看,其實是說的一件事,就是大疫之下的大愛。那些普通人身上閃爍出人性的光輝,無時無刻不帶給我感動。
火車站大廳外,我們遇到一個剛下火車的小夥子和接站的父母。他叫孟世奇,滯留在外地同學家兩個多月。本來,媽媽和我們還有說有笑。到了停車場,母親就忍不住了,與兒子相擁而泣,久久不放手。接下來,父親拿出一瓶酒精,向著擁抱的母子噴灑。場面讓人意外又心酸。
在港邊巷,偶遇到一個叫周子通的男孩正在和媽媽打羽毛球。
4月23日,武漢市民在武大凌波門附近的棧橋遊覽。
如果不是在這種特殊的情形下,我很可能會與他們擦肩而過。他們讓我明白,走進另一個人的內心並沒有那麼難,只需要從一句真誠的問好開始。人和人之間只有一顆心的距離。
武漢之行也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文藝創作也好,新聞報導也好,深入生活都是不二法門,你比深入再深一尺,那些鮮活的人和事就會出現在你面前。
4月7日,家住漢口沿江大道旁的65歲退伍老兵老王向北京醫院援鄂國家醫療隊離漢的車隊敬禮。車隊駛過很久,他放下手臂哽咽著說:「我會永遠記住他們。」
有不少人和我說,去了武漢多出大片。說心裡話,我們不是為了追求那一兩張大片去武漢的,我只是希望把用心感受到的東西,通過一張照片、一段視頻、一篇文字、甚至是一首歌傳播給受眾,可能我們撿拾的只是一些碎片,但當把這些碎片拼合起來,就會形成一幅相對完整的圖畫,讓現在和將來的人們,了解武漢發生了什麼。
劉宇和援鄂醫療隊隊員張曦共同演唱《只要平凡》MV
作詞:格格 作曲:黃超
演唱:劉宇、張曦
錄音:武漢811音樂工作室 老虎
剪輯:蘇萌 李暘
(本文為劉宇在中國文聯「攝影小分隊抗疫事跡報告會」上發言摘編)
原標題:《劉宇:我怕將來會忘記》
閱讀原文